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萬事只求半稱心,意味著常常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林語堂先生說,這是「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稱心」並非消極無奈,而是一種人到中年後的豁達與智慧。「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狀態,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假如事事盡如人意,那有什麼努力和輝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就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置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
可能我們得不到某些東西,但也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可能我們達不到某項目標,但也不要一味得垂頭喪氣。
楊絳出生在一個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家境殷實,生活養尊處優,從小到大都是有名的才女。
可是嫁給錢鍾書後,便跟著丈夫漂流海外求學, 學習之餘,楊絳幾乎攬下生活裡的一切雜事,做飯製衣,翻牆爬窗,無所不能。
楊絳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願以償。」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讓我們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三、五眼 (一)人眼 又稱肉眼,指常人的視覺能力。 (二)天眼 天眼不是指天上的眼。佛家講有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指人有各種欲望,欲就是人的眼。到了色界,欲望不再起作用了,可是物質還存在。在色界裡邊的四大 (地水火風這四種物質)形成的眼根(能接收外界事物的功能)就叫天眼。練到天眼的時候,普通意識就不再起作用了,欲望也不再起作用了。天眼不像現在說的特異功能那樣——不是通過練功練出來,而是當練功到了一定程度,從色界逃出欲界,才能出現天眼。佛學是這麼講的。不過,它說的天眼跟現在說的透視不等同,不完全是一回事。講天眼的功能,不管內外、遠近、精細、大小、晝夜都能看著,這個內外就是透視,遠近就是遙視。當然,在古代他們說得都是比較粗糙的,還不是非常精細。過去講,看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上觀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基本上還是指的地球。一看,山河湖海、人的活動,很遠都能看著了。真是把現在整個宇宙都看著了,恐怕還不是。另外,過去有的氣功書講,你要往上走,要出陽神,但要到太陽,到月亮,外面有個罡風(相當於地球大氣層外面的電離層),一下就把你吹化了,出不去。過去練氣功有功夫的人能感覺到這個問題。功夫需要達到一定層次,才能突破罡風層,才能出地球這個圈圈。對於天眼這個功能,佛家很有研究,已經認識到一者是練功練出來的、修出來的,叫修得;一者是報得,是上世修好,這輩子生下來,沒修沒練就有了的。其實就是現在小孩子的特異功能,古人分辨不清這些問題。以前說佛、菩薩,一生下來就有報得,這說明那時候人的功能還不是很強,科學不發達,沒全面研究這些問題。所以我們認為,說天眼相當於透視功能、超視覺功能這講對了;說有修得、報得兩種情況也講對了,但說是天上帶來的報得則是講錯了。 (三)慧眼 慧眼實際不是眼。慧眼是說能看到事物都是空的。天眼看到的是真東西,看見張三、李四,看見東西,比人眼看得遠了點、細了點,能從外面看見裡面等。慧眼就不是了,一看是空的,沒東西,看得萬物皆空,不存在了,都是假的,沒這個真東西,這叫慧眼。實際上慧眼是體察思維。他感覺到空,感覺到了無形無象的氣了,這是練功練到這個層次,功能進化了,層次提高了。但他只是有了功能,還不能夠認真地分辨,還不懂得機理,不懂得萬事萬物的氣一凝聚,可以變成有形之物,而有形之物裡面也有氣。這些道理他還不懂,只是感覺到了。到了這個層次就叫慧眼,這時已超出普通層次去了,叫空諦,也叫真諦。 (四)法眼 法眼不僅看得事物空了,而且看到事物的因緣變化,看到事物會變化、會轉化,把握事物的整體性的程度高了。看到事物裡邊不僅有氣,是空的,而且空還可以變成實,還能找出具體東西的前因後果,這就叫做法眼。所以,它比慧眼高了一層。法眼對事物怎麼來的,怎麼變化的,怎麼去解決,事物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道理都懂得了,它更高一層了。大夥一聽,「我們這都有法眼了,我們都會講混元氣理論了。」但你感覺到了沒有呢?你沒有感覺到不叫法眼,你光會說,那是「法嘴」在「說法」,你得感覺到它才行。 (五)佛眼 佛眼最徹底了,對一切萬物都明了。到了佛眼的時候,他裡邊既有人眼、天眼、也有慧眼、法眼,而這時的人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你僅僅有其中某一個眼就不一樣了,它是全面都了解,非常徹底了,都包括在裡邊了。所以人眼它也能用,法眼也能用,慧眼也能用……到了人這個階段,就要用人眼。此即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鬼一起見,人鬼兩說話。」這一切都有了。所以不是說成了佛的時候,人眼、天眼、慧眼、法眼都沒有了,無所著了,而是都有。人眼也是佛眼、法眼也是佛眼;用人眼是一切都見,用慧眼也是一切都見。沒有不包括在裡邊的,都全部覺了。所以,到了佛眼的時候,是一切無所不見了。當然,佛學講這個,有的是站在宗教的角度說的,他在練功入定的時候,把入定裡邊顯示出來的誇大了,不是真正從現實世界來觀察描述的;有的東西就講得不完全符合事實。哪些不符合事實,我們不多去批判它,因為一講那個問題就長了。 四、六通 六通又叫六神通——六種神通。神通神通,以神來通。六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 (一)天眼通:天眼通就是有了天眼的神通。天眼咱們講過了,就不多說了。 (二)天耳通:是聽覺的神通,隔很遠能聽著。《西遊記》中有個地藏王,他有個諦聽,從這個洞能聽出人的好壞,聽到人的本來面目。實際上聽也好,看也好,即不是用眼睛看,也不是用耳朵聽,而是意元體的接收功能,只不過天眼通是藉助視覺表現出來,天耳通是藉助聽覺表現出來而已。 (三)他心通:別人想什麼能知道,這也是意元體的接收功能。他不藉助耳朵,不藉助眼睛,別人心裡邊想什麼,能直接知道了。常人要用說話交流,而什麼叫說話?發出聲音叫說話。其實腦子裡面一想那本身就是用意念在說話。什麼叫意念呢?普通的「念」是用聲帶,用氣流振動聲帶,意念是用意來念,意裡邊的念,本身它也是個念。意念是運動的,他心通就是把意這個運動感覺到了。其實,眼通、耳通、心通都是意元體的接收功能,心通只是沒藉助別的東西,別人想什麼直接知道了,事物是什麼樣子也能知道了。 (四)宿命通:就是有了預知功能,能夠查過去,查未來。可是過去書上寫的宿命通,還有能看著天堂地獄了,上輩子怎麼回事,下輩子怎麼回事,這一輩子是什麼變來的,也可以知道。對此需要說兩句。宿命通能查知過去的事情,能查知整個社會過去的事情,這是對的。如你要查知唐朝,用意念推到唐朝,那時候是什麼事什麼事,追出來都是對的。用預知功能查知後面來的東西,也可以是對的。但是,在這裡邊,有的人說能看你上輩子是猴轉的,這輩子是豬轉的,什麼是大蚧蛤蟆轉世的、老虎轉世的,等等。不懂的人一聽,自己上輩子是個仙女,挺高興。說上輩子是一條毒蛇就不高興了。其實這是錯誤的。那為什麼他對以前的歷史上的事情說的就是對的,說上輩子人能轉世就不對了呢?這是因為古人沒能認真研究、沒有全面考察這些問題。實際是什麼呢?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活動當中,都要接觸外界很多的氣、很多的信息,尤其是混元氣的變化。開始在受精卵混元氣的時候,就不僅僅是精子和卵子的混元氣,還有精子卵子結合時候互相作用的混元氣,還有周圍環境的混元氣。精卵的混元氣放射到周圍的環境並與之結合起來。這裡的一放、一結合都是帶著信息的。到胚胎的混元氣,在母體發放出去很遠再收回來,又是一開一合。在以後的生命活動當中,你也會接收外界各種信息和氣。所以,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接收的氣都不完全一樣。如果你接收到某一種事物的信息,這個信息在你身上起反應了,那麼意元體對這個信息在你身體上起的反應,就會使你的形體有所表現。同學們可以到大街去看,有人的臉看著像猴臉,有的像豬臉,有的像虎臉,有的腦袋像蛇的腦袋,這就是那些神經內在的信息不知不覺起作用的緣故。那些有功能的人一看,看到了這些信息,比如說看到蛇的信息,他就說你上輩子是蛇變來的。就是這麼個實質。是從你現在身體當中,查知到還包括著哪些非人的信息來說的。他們說是上輩子轉世來的,是不知道其實質是信息集中來的,是個錯誤的判斷,咱們講過意識造形,有些個抱養的孩子可以像她爸爸媽媽,這就說明遺傳性也是可變的。因此,形象是可變的,過去講「誠於中形於外」,裡面是什麼樣的意識狀態,外在的五官相貌都可以發生變化。所以,同學們自己要經常高高興興,喜笑顏開,「我們這兒練氣功的,都得意識混元」,慢慢你的相貌也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好了。否則,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盡恨人,將來變得不像老虎就像蛇,意識這個氣就跟那個結合了。這就是通過意識來改變形體。有功能的人查知到這些信息,就認為是上輩子來的。一看人家慈眉善目的,就說上輩子是菩薩。因為現在廟裡頭塑的菩薩都是慈眉善目的,他們就不懂菩薩也有立眉瞪眼的,在蒙古、西藏塑的觀音菩薩,是拿著大刀瞪著眼睛的。所以,宿命通出現的問題,就是由這些錯誤的認識而來的。 (五)神境通:又叫神足通。可以把距離縮短,很遠一下子就跑過去了,身體沒有障礙,能夠穿越障礙了。 (六)漏盡通;佛家講的常人都是有漏業。你有各種妄想,就有各種思念,有了各種思念,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是有漏。漏盡就是沒有漏了,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煩惱一般有貪、嗔、痴、慢、疑,它是佛教最根本的無明煩惱。你把這些煩惱斷了,形成戒定慧了,它就不再進入輪迴,這是佛家說的漏盡。而道家也把佛家漏盡這個詞拿來了,他說人的生殖之精叫漏盡,練功練的使這個精沒有了,叫漏盡通。他把佛學的話改了。道家經常出現這些文字笑話。柳華陽寫的《慧命經》就出現最大的笑話。他說漏盡就是精,慧命也是精。斬了赤龍、白龍就是漏盡。他說西方的梵語、中國華語都叫漏盡。因此,印光法師批他;「柳華陽是魔子魔孫。」道家裡邊有好多文字笑話。比如佛家講三昧,就是三摩地,也叫三摩地黑(是梵音的音譯名)。三昧真火是入定後出了氣光。道家把三昧真火改成三味真火,把日字旁改成口字旁,講什麼三味真火是精氣神,五味真火是心肝脾肺腎,還有七味真火、九味真火,都成了文字笑話。佛家這兒講個漏盡,道家說馬陰藏相了就是漏盡通了。 佛家說普通的人可練成前五通,而只有到最後、到了佛,把一切煩惱斷除了,斷惑證真了,你才能形成漏盡通。道家不是,龍門派認為先有漏盡通,先把精練沒有了,再練出其他五通來,就成為金仙了。這一點是道家理論比較缺乏的地方。道家是講練功的功法,講實際。我們對傳統氣功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要看到它哪一點好,知道它的本質是什麼,懂得這個道理才能繼承它好的東西。這並不是說佛家好,道家不好,《傳統氣功知識綜述》裡好多地方,在功法方面是讚揚道家的。可道家好多理論差勁,它把佛家道理亂改一通,淨歪批三國。基本上道家談到性命、生命本質,談到真正理論層次的東西時,好多都是佛家的,但又給搞錯了(有的是醫學的。醫學和道家是不分的、是互相摻和的)。
你的星座與血型註定了你的愛情與命運!點下面的閱讀原文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