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市商務局主辦的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沙龍12月17日在深圳舉行。來自政府部門、數字經濟行業企業、創投機構、科研機構等領域近百位精英代表匯聚鵬城,共同探討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在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下一步,廣州將在「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粵港澳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全國數字核心技術策源地、全球數字產業變革新標杆,不斷提升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治理水平,推動交通、城市治理、醫療、農業、教育、新消費等眾多應用場景與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深度融合。
預計到2022年,廣州將建成超過8個數據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創新成果、15個重大創新實驗平臺、30個重大產業轉型升級工程、100個技術領先的優質應用場景示範項目,並在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領域形成一批數位化治理成果。
共創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新局面
百度智能交通業務廣東省總經理孫婧在會上分享介紹了百度智能交通「新基建」的「廣州模式」。得益於廣州優良的人工智慧創新融合應用土壤,百度與廣州結緣,在黃埔區率先建設百度智能交通ACE引擎,打造城市級智能交通新模式。未來,百度將立足廣州並與大灣區攜手,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的新高地。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代表企業,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劉佳在發言中談到,大灣區各地市對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支持不遺餘力,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涵蓋底層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創新、上層行業應用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與會嘉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業界對「雙城」聯動的各項舉措充滿期待,這次的數字經濟產業沙龍為大灣區企業、創投及科研機構搭建了高效的溝通平臺,不僅收穫了豐富的投資發展經驗,也更有利於促進企業家、專業學者和投資者的跨界交流與合作。
兩城攜手搶佔數字經濟新高地
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8萬億美元,佔GDP比重為41.5%。我國加速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6.2%。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的加速融合,正成為各行業加速重構和治理的新型經濟業態。
數字產業也是廣州、深圳經濟增長最活躍的因素,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4.1%、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增長18.5%、跨境電商總值增長80.1%,深圳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增長18.0%;今年1-10月,廣州和深圳在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024億元,均實現二位數以上增速。
廣州和深圳這對「CP」城市,還注重發揮兩市創新資源豐富、產學研機制完善等優勢,共同推進兩市間數字經濟創新鏈條不斷延伸拓展,攜手搶佔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高地。廣州支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積極推動兩地重大創新載體合作發展,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等「一區三城」與深圳市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間建立對接聯絡機制。
在今年10月舉行的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廣州和深圳籤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基礎設施等7項合作協議,推動廣深聯動發展進入了新起點、新階段。其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按「兩點布局」模式,由廣深聯合共建;首批建設的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中,有2家由廣深共建。
【記者:潘納新 通訊員:穗商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