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CLE,直譯過來有一個可愛而獨特的名字——單片眼鏡。如同一個來自英國的貴族帶著單片眼鏡,睥睨天下時事。」
作為一本擁有11年歷史的雜誌,Monocle不僅是一本融合設計、美食和時尚的指南,還包含一些不為大家所熟知的社會文化元素。
在這個人人都要高喊一句「紙媒已死」的時代,它卻被稱為「雜誌界Apple」「雜誌界神一般的存在」。
在阿富汗挨過兩次槍子的傳奇主編
主編 Tyler 曾是戰地記者,在阿富汗兩次被狙擊手射傷。躺在醫院病床上,開始問自己,究竟什麼最重要?終於,他認定自己最在乎的是:好的住宅、朋友、美食和旅行。
出院後,他開始雜誌設計。第一本與人合辦的設計雜誌 wallpaper 取得成功,高價賣給時代華納,這本雜誌現在也有了中文版。
2007年創辦了自己的寶貝 Monocle。
雜誌
可以這麼說,《Monocle》雜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標誌。藉由這本雜誌,我們能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時尚、設計和藝術,深入地觀察和了解世界。
沒有幾本雜誌能如此在幾百頁一期的雜誌中涉獵這麼多面向,並且它的信息是不斷滾動及累積,而且每個面向之間的信息是相互影響的。
如果長期閱讀《Monocle》,會發現它每個選題的編輯角度是具有融合性的,如藝術選題的社會化,設計選題的產業化等等。它不會只盯著該事物的一個環節,而忽略了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
實體書
《Monocle》曾在雜誌創刊第七年的時候出版了第一本書《Monocle Guide to Better Living》,該書的主旨亦是圍繞著雜誌的核心——Better Living展開。
圖文並茂400頁,結合了知識性與娛樂性,從家、城市、健康、風格、幸福等多角度,給出改善生活的諸多提案。
報紙
2017年8月,《Monocle》又推出了《夏季周報》。四期報紙、每期48頁、逢周四推出。內容分三大部分,既涵蓋世界新聞、評論及商業文章類別,亦有文化、建築、設計,以至飲食、時尚、運動等各類主題;售價為每份5英磅。
都在說紙媒已死,為什麼《Monocle》不僅堅持出雜誌,還又出了報紙?
在推出《Monocle》之初 Tyler就說過不會做電子版雜誌。
它們一直在試圖將讀者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雜誌閱讀中去。網站上不能獲得雜誌上所有的文章,在線雜誌每個月對於每個議題只提供三篇文章,以鼓勵人們去訂閱雜誌。
因為這個世代當每個人手中都拿著電話及平板電腦時,根本沒有人知道你在閱讀的是什麼。當你出門遠行,在旅途中、火車上、餐廳內,當人人都拿著iPad,久而久之,你自然會更留意手裡還捧著一本書的人,這是人性的導向,無論全球化多一發不可收拾,說到最終,潮流的輪迴,是每個人都想與別不同。
最有生意頭腦的雜誌團隊
實體店+周邊
除了紙本出版之外,《Monocle》也曾在倫敦、紐約、東京、蘇黎世、香港和北京等世界各大城市開設實體店鋪 The Monocle Shop,販賣自己的周邊和聯名商品,每一間都有不同風格和特色。
德國頂級行李箱品牌 Rimowa 與《Monocle》聯名限量行李箱
日本生活雜貨品牌MARK'S與《Monocle》聯名日程本
日式風格陶瓷餐具Maruhiro Inc.與《Monocle》聯名杯子
丹麥紡織藝術家 Karin Carlander 與《Monocle》聯名餐巾
由阿爾卑斯山附近植物製成的天然沐浴產品 Trehs 與《Monocle》聯名洗漱套餐
電臺
《Monocle》在11年開發了一個可以24小時運行的廣播站,名字叫做 Monocle 24,每天不停播報世界各地的新聞,最新的音樂,還有雜誌的編輯們坐陣主持設計、文化、美食、投資等主題節目。
廣播的片段也會被轉成播客,供受眾從網站或 iTunes 下載收聽,讓聽眾通過電臺就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信息聯線起來,讓電臺也不會在新媒體時代落伍。
城市榜單
自2006年以來,《Monocle》每年都會發布宜居城市指數,命名為「最宜居城市榜單」,並列出了最宜居城市的25個排名。
調查的重要依據包括安全/犯罪率、國際聯繫、氣候/陽光、建築質量、公共運輸、寬容、環境問題和自然、城市設計、商業條件、積極的政策發展和醫療,甚至是垃圾循環處理、獨立書店數量等60餘項指標。
2018年7&8月合刊上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榜單,東京丟掉了去年榜首的位置,慕尼黑成為新的榜首。
從這些跨界來看,《Monocle》雖然堅持紙質出版,但不是不做加法,固步自封。相反,每隔一段時間,《Monocle》品牌就有新的動作引起關注:出書、廣播、開咖啡店.在這個販賣品味的年代,《Monocle》哪天開出Monocle酒店、Monocle醫院都不稀奇了。
Monocle咖啡館
在這裡「讀」懂咖啡
隨著雜誌的成功,第一家 Monocle 咖啡館在東京的 Hankyu Men 開業,並廣受歡迎。接下來,他們於是想在離總部英格蘭近一點的地方再開一家。經過考究,他們發現在倫敦總部旁邊,有一個Midori House,位置不錯,於是決定選址在那裡。
Mocncle 的設計師們希望建築師能將這個咖啡館空間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就算空間不大,但能給人明亮而舒適的感覺。自五年前倫敦旗艦店開業伊始,他們便確立了小吃+雜誌+咖啡館的風格。今年,他們正在籌劃著將咖啡館開到蘇黎世。
由於與雜誌的主題緊密聯繫,Monocle 咖啡館吸引了很多人。有些讀者因為雜誌知道了咖啡館,也有些客人因為咖啡館而了解了雜誌。咖啡館經理Irene說,「兩者兼顧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咖啡館擁有很非常廣泛的客戶群體,他們的團隊也因為能滿足各式客人的需求而自豪。
他們的主要客戶包括本地工作和生活的居民,同時也有很多國際遊客。現在,Monocle 咖啡館已經成為了那些對當代社會和文化感興趣的人的必到之處。
——是什麼讓Monocle咖啡館如此特別?
——精心調整的設計,優質的產品和優秀的員工。
Monocle 的倫敦店想要通過展示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來為雜誌代言。
在店鋪裡,他們播放 Monocle24 的廣播、電影並且提供當日的各種報紙,讓顧客了解當下的實事。在這裡,來自不同背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們能相聚一堂,無論你是個企業家,還是一個建築師,Monocle 咖啡總有一種無形的動力,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
Monocle 雜誌還會在 Midori House 舉辦「年度品質生活大會」(Yearly Quality of Life Conference)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今年,他們把「生活大會」挪到了蘇黎世舉辦。對於咖啡館,Monocle 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供所有人溝通交流,分享體驗與互動的場所。
有時,咖啡館的食品甚至比咖啡館的創意更重要。對食品的選擇實際上能反映出背後經營團隊的偏好,也會影響人們交流時的內容,優質的食物和設計則能激發出人們的靈感。
除了供應早餐,Monocle 咖啡還有各種小食,你如果有機會到店品鑑,一定不能錯過他們常年暢銷的炸豬排三明治。而作為咖啡館中最不可缺的飲品——咖啡,在倫敦,Monocle 與當地供應商Allpress(一家位於倫敦東部的咖啡烘焙坊)合作,由他們提供新鮮的咖啡豆。
倫敦是一個充滿喧囂,甚至略顯繁雜的都市,這裡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和社會活動。從某個角度來說,倫敦的街頭就是一個盛大的展覽,各式各樣的街頭藝術和塗鴉隨處可見。
在這樣的城市裡,你需要知道哪裡最適合駐足留步,哪裡最適合切身感受。雖然,倫敦可能只是一個Paddington和Marylebone之間的諸多小鎮的合集,在這之間,你總能找到一個屬於你的地方,去停下來喝一杯咖啡,翻幾頁雜誌。
而 Monocle 咖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值得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卸下沉重的行囊,點一份吃的,休憩片刻後再繼續你的倫敦之旅。
#說說你心中的《Monocle》#
評論裡隨機抽一位精彩留言
送價值¥349元 CAFEDE KONA
意式摩卡壺(4人份)一個
直火萃取,讓咖啡更濃
不鏽鋼材質,精拋鏡光工藝
傳承意式經典設計
一種摩卡壺,三種濃度選擇
電磁爐&明火加熱通用
點擊閱讀原文 報名北京拉花大賽最後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