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已死?請看Monocle.開咖啡館不賺錢?請看Monocle.

2021-02-27 大咖編輯室

「MONOCLE,直譯過來有一個可愛而獨特的名字——單片眼鏡。如同一個來自英國的貴族帶著單片眼鏡,睥睨天下時事。」

作為一本擁有11年歷史的雜誌,Monocle不僅是一本融合設計、美食和時尚的指南,還包含一些不為大家所熟知的社會文化元素。

在這個人人都要高喊一句「紙媒已死」的時代,它卻被稱為「雜誌界Apple」「雜誌界神一般的存在」。

在阿富汗挨過兩次槍子的傳奇主編

主編 Tyler 曾是戰地記者,在阿富汗兩次被狙擊手射傷。躺在醫院病床上,開始問自己,究竟什麼最重要?終於,他認定自己最在乎的是:好的住宅、朋友、美食和旅行。

出院後,他開始雜誌設計。第一本與人合辦的設計雜誌 wallpaper 取得成功,高價賣給時代華納,這本雜誌現在也有了中文版。

2007年創辦了自己的寶貝 Monocle。

雜誌

可以這麼說,《Monocle》雜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標誌。藉由這本雜誌,我們能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時尚、設計和藝術,深入地觀察和了解世界。

沒有幾本雜誌能如此在幾百頁一期的雜誌中涉獵這麼多面向,並且它的信息是不斷滾動及累積,而且每個面向之間的信息是相互影響的。

如果長期閱讀《Monocle》,會發現它每個選題的編輯角度是具有融合性的,如藝術選題的社會化,設計選題的產業化等等。它不會只盯著該事物的一個環節,而忽略了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

實體書

《Monocle》曾在雜誌創刊第七年的時候出版了第一本書《Monocle Guide to Better Living》,該書的主旨亦是圍繞著雜誌的核心——Better Living展開。

圖文並茂400頁,結合了知識性與娛樂性,從家、城市、健康、風格、幸福等多角度,給出改善生活的諸多提案。

報紙

2017年8月,《Monocle》又推出了《夏季周報》。四期報紙、每期48頁、逢周四推出。內容分三大部分,既涵蓋世界新聞、評論及商業文章類別,亦有文化、建築、設計,以至飲食、時尚、運動等各類主題;售價為每份5英磅。

都在說紙媒已死,為什麼《Monocle》不僅堅持出雜誌,還又出了報紙?

在推出《Monocle》之初 Tyler就說過不會做電子版雜誌。

它們一直在試圖將讀者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雜誌閱讀中去。網站上不能獲得雜誌上所有的文章,在線雜誌每個月對於每個議題只提供三篇文章,以鼓勵人們去訂閱雜誌。

因為這個世代當每個人手中都拿著電話及平板電腦時,根本沒有人知道你在閱讀的是什麼。當你出門遠行,在旅途中、火車上、餐廳內,當人人都拿著iPad,久而久之,你自然會更留意手裡還捧著一本書的人,這是人性的導向,無論全球化多一發不可收拾,說到最終,潮流的輪迴,是每個人都想與別不同。

最有生意頭腦的雜誌團隊

實體店+周邊

除了紙本出版之外,《Monocle》也曾在倫敦、紐約、東京、蘇黎世、香港和北京等世界各大城市開設實體店鋪 The Monocle Shop,販賣自己的周邊和聯名商品,每一間都有不同風格和特色。

德國頂級行李箱品牌 Rimowa 與《Monocle》聯名限量行李箱

日本生活雜貨品牌MARK'S與《Monocle》聯名日程本

日式風格陶瓷餐具Maruhiro Inc.與《Monocle》聯名杯子

丹麥紡織藝術家 Karin Carlander 與《Monocle》聯名餐巾

由阿爾卑斯山附近植物製成的天然沐浴產品 Trehs  與《Monocle》聯名洗漱套餐

電臺

《Monocle》在11年開發了一個可以24小時運行的廣播站,名字叫做 Monocle 24,每天不停播報世界各地的新聞,最新的音樂,還有雜誌的編輯們坐陣主持設計、文化、美食、投資等主題節目。

廣播的片段也會被轉成播客,供受眾從網站或 iTunes 下載收聽,讓聽眾通過電臺就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信息聯線起來,讓電臺也不會在新媒體時代落伍。

城市榜單

自2006年以來,《Monocle》每年都會發布宜居城市指數,命名為「最宜居城市榜單」,並列出了最宜居城市的25個排名。

調查的重要依據包括安全/犯罪率、國際聯繫、氣候/陽光、建築質量、公共運輸、寬容、環境問題和自然、城市設計、商業條件、積極的政策發展和醫療,甚至是垃圾循環處理、獨立書店數量等60餘項指標。


2018年7&8月合刊上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榜單,東京丟掉了去年榜首的位置,慕尼黑成為新的榜首。

從這些跨界來看,《Monocle》雖然堅持紙質出版,但不是不做加法,固步自封。相反,每隔一段時間,《Monocle》品牌就有新的動作引起關注:出書、廣播、開咖啡店.在這個販賣品味的年代,《Monocle》哪天開出Monocle酒店、Monocle醫院都不稀奇了。

Monocle咖啡館

在這裡「讀」懂咖啡

 

隨著雜誌的成功,第一家 Monocle 咖啡館在東京的 Hankyu Men 開業,並廣受歡迎。接下來,他們於是想在離總部英格蘭近一點的地方再開一家。經過考究,他們發現在倫敦總部旁邊,有一個Midori House,位置不錯,於是決定選址在那裡。

Mocncle 的設計師們希望建築師能將這個咖啡館空間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就算空間不大,但能給人明亮而舒適的感覺。自五年前倫敦旗艦店開業伊始,他們便確立了小吃+雜誌+咖啡館的風格。今年,他們正在籌劃著將咖啡館開到蘇黎世。

 

由於與雜誌的主題緊密聯繫,Monocle 咖啡館吸引了很多人。有些讀者因為雜誌知道了咖啡館,也有些客人因為咖啡館而了解了雜誌。咖啡館經理Irene說,「兩者兼顧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咖啡館擁有很非常廣泛的客戶群體,他們的團隊也因為能滿足各式客人的需求而自豪。

他們的主要客戶包括本地工作和生活的居民,同時也有很多國際遊客。現在,Monocle 咖啡館已經成為了那些對當代社會和文化感興趣的人的必到之處。

 

 

——是什麼讓Monocle咖啡館如此特別?

——精心調整的設計,優質的產品和優秀的員工。

Monocle 的倫敦店想要通過展示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來為雜誌代言。

在店鋪裡,他們播放 Monocle24 的廣播、電影並且提供當日的各種報紙,讓顧客了解當下的實事。在這裡,來自不同背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們能相聚一堂,無論你是個企業家,還是一個建築師,Monocle 咖啡總有一種無形的動力,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

Monocle 雜誌還會在 Midori House 舉辦「年度品質生活大會」(Yearly Quality of Life Conference)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今年,他們把「生活大會」挪到了蘇黎世舉辦。對於咖啡館,Monocle 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供所有人溝通交流,分享體驗與互動的場所。

有時,咖啡館的食品甚至比咖啡館的創意更重要。對食品的選擇實際上能反映出背後經營團隊的偏好,也會影響人們交流時的內容,優質的食物和設計則能激發出人們的靈感。

除了供應早餐,Monocle 咖啡還有各種小食,你如果有機會到店品鑑,一定不能錯過他們常年暢銷的炸豬排三明治。而作為咖啡館中最不可缺的飲品——咖啡,在倫敦,Monocle 與當地供應商Allpress(一家位於倫敦東部的咖啡烘焙坊)合作,由他們提供新鮮的咖啡豆。

 

倫敦是一個充滿喧囂,甚至略顯繁雜的都市,這裡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和社會活動。從某個角度來說,倫敦的街頭就是一個盛大的展覽,各式各樣的街頭藝術和塗鴉隨處可見。

在這樣的城市裡,你需要知道哪裡最適合駐足留步,哪裡最適合切身感受。雖然,倫敦可能只是一個Paddington和Marylebone之間的諸多小鎮的合集,在這之間,你總能找到一個屬於你的地方,去停下來喝一杯咖啡,翻幾頁雜誌。

而 Monocle 咖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值得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卸下沉重的行囊,點一份吃的,休憩片刻後再繼續你的倫敦之旅。

#說說你心中的《Monocle》#

評論裡隨機抽一位精彩留言

送價值¥349元 CAFEDE KONA 

意式摩卡壺(4人份)一個


直火萃取,讓咖啡更濃

不鏽鋼材質,精拋鏡光工藝

傳承意式經典設計

一種摩卡壺,三種濃度選擇

電磁爐&明火加熱通用


點擊閱讀原文 報名北京拉花大賽最後名額!

相關焦點

  • 如何開一間長得像Monocle Café的咖啡館?(開店必讀本)
    在《Monocle》裡面總會找到一些特別的導引,裡面報導的小鎮和城市,從不會在旅遊書中找到,而是一些經過報導者勘察的地區——可能是墨西哥的一塊區域,你很可能是在體驗著一種屬於「經濟主義的文藝復興」,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Tyler,你不可能以如此全球化的角度來探尋這些小地方。***
  • 《MONOCLE》雜誌衍生出的生活方式:咖啡館、雜貨店
    每個城市每家店都有不一樣的裝修設計風格和特色,但都會以黑白色為主調,整體走簡約風格。   第一家店 Monocle shop開在倫敦Marylebone,只有9平方米,卻集齊了包包、最新以及過往的Monocle舊刊、舒適的針織衫到CD、文具等精心挑選的商品,都是不花俏的好設計,也是遊客挑選禮物和放鬆自我的理想場所
  • MONOCLE雜誌的精彩之處
    About MONOCLE你能想像,在這個紙媒末日論橫行的時代
  • Monocle雜誌為什麼這樣紅
    你能想像,一本2007年2月才創刊、風格乍看起來就像時尚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翻版的期刊,會接到巴西國家領導人主動提出的專訪要求、會出現在日本外務省會客廳的書報架上嗎?  Tyler at office 布魯勒對於全球宜居城市榜單的熱衷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都市主義者和全球化主義者。
  • 為什麼要去咖啡館?
    自己閒暇在家的時候總是把日子過得富有情調,自製的咖啡考究無比,味道可與頂級咖啡館媲美,家中的布置也充滿藝術風情。有時候,這些朋友會問老瓦:哥啊,像俺們這種人為啥要去咖啡館花半百喝一杯呢?老瓦一時語塞,竟無法反駁。後來老瓦看到倫敦新開的Monocle Café後發現,家和咖啡館總歸是不一樣的。
  • 我開了兩家咖啡館,都沒賺到錢
    很多人心裡有咖啡館夢,因為覺得這工作輕鬆、有情趣、還賺錢。其實開咖啡館這件事呢,情趣是有的,輕鬆談不上,賺錢嘛,呵呵。夢想有時候真的挺貴,不努力就賺錢這事,那得運氣好到什麼地步啊?作為專業補刀專家,就喜歡看你們被扎時的小確喪。想看這種刀刀見肉的文章,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小號:艾小羊生活會。
  • 刻意保護紙媒不死,沒有必要!
    02紙媒需要刻意保護嗎新媒體更迭頻繁,紙媒依然存在從上述而言,紙媒仿佛處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去,紙媒已死已經成為一個定局,接下來,是新媒體的天下。但真的是這樣的嗎?這還能說明紙媒已死嗎?但在日益繁榮的新媒體背後,是無數發展失敗的先人。從最開始的門戶時代,被許多人給予厚望,接著隨著博客的誕生,無數人可以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和看法。在2012年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平臺出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湧向自媒體,通過運營平臺來獲取效益。再後來就是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大勢所趨。這些平臺你還在使用哪些?
  • 倫敦獨立咖啡館散步手貼
    地址:18 Chiltern Street London W1U 7QA電話:+44(0)20 7135 2040營業時間:[一-五]12am-8pm[六日]11am-8am網址:http://cafe.monocle.com
  • 歐式烏雞湯:在紙媒已死的年代,作為雜誌出版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貴圈的B面(007)
    從商業角度看,這是我們在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環;從情懷角度講,縱然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別的行業)再好,你也不能放棄自家小孩啊!況且我們家小孩棒棒噠! 9、雜誌界的人會不會看不起不看雜誌的人?他們彼此都看不起,管他呢。 10、在媒體圈的男士都很有才啊,又有情調,找他們做男友一定很有趣吧?
  • 關於開咖啡館這件事
    有人統計過,愛好文藝的人士,都有兩大夢想,一個是書店,一個是咖啡館。書店的事就不說了,數字出版時代,實在是大勢所趨,已經談不上賺錢了,開書店讓人退避三舍。更多人掛嘴邊的,是咖啡館這種夢想。甚至是,咖啡館和書店合併,一起開。   你想擁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館嗎?可是你沒什麼錢,那就一起集資,大家都來當老闆。這個時候往往有個人站出來帶頭號召:咱們聯合開個咖啡館。   於是很多人合夥砸錢,開始做白日夢。
  • 上海爺叔的隱世咖啡館,開心比賺錢重要
    上海南昌路的一條小弄堂裡,有一家開了8年的隱世咖啡館。老闆是位時髦的60歲「老克勒」,名叫張衛,前衛的衛——他的左耳打了耳洞,戴著一枚單圈。 他招呼客人就像在家一樣,不會主動遞上菜單,「不點沒關係的」。純手工製作的菜單仿佛一本復古的照片剪貼本,用客人的話說,咖啡的品種「多到過分」。
  • 創事跡|開一家咖啡館,情懷和賺錢哪個更重要?
    雖然咖啡館的關店率越來越高,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每年依然有很多咖啡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希望開一家咖啡館。「為什麼你想開一家咖啡館?」問100個人,相信會有100種不同的答案。但總結起來,大部分想開咖啡館,有兩個直接動力,一是情懷,二是賺錢。看過《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的文藝青年們,想開一家咖啡館更多可能源於情懷。
  • 咖啡館賺錢嗎?每個月賺個十幾二十萬都是有的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在自己休閒的時間裡面,找一家咖啡館喝咖啡是非常愜意放鬆的事情,也是很多都市男女的休閒娛樂首選。而在我們的身邊,咖啡館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不過咖啡館多並不意味著它就賺錢,那麼開咖啡館賺錢嗎?1、不好說按照現在市場的行情來看,「開咖啡館賺錢嗎?」
  • 開咖啡館半年,試了所有推廣後,我開始賺錢了
    2個月時間,從日售10杯到日售50杯;半年時間,從平本到開始賺錢。這是湛江市一家小咖啡館D.COFFEE的故事。都說咖啡行業「7賠2平1賺」,靠咖啡賺錢,難上加難,特別是初創咖啡館。當初選擇在有民國風情的老街開咖啡店,第一看中這邊的小資文化氣息,第二點這裡是一個待開發的旅遊區,偶爾有些遊客和文藝青年來拍拍照。
  • 2個臺灣設計師,在北京胡同裡開了一家最不賺錢的咖啡館
    在北京開一家布爾喬亞式的咖啡館,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房租、人員、食材成本皆高,市場小眾,叫好不叫座。而這裡的臺版書,無添加的食品,教授繁體字的私塾課,學習繁體字便可打折的服務,還有一個不善經濟又溫厚的文人老闆,能維繫著如舊的模樣,著實是件不易的事兒。
  • 開咖啡館傾家蕩產?
    3、瑞幸真的是開咖啡館?到底賠了多少錢?不是迷局是敗局。4、為什麼說瑞幸真正的對手是像7-11這樣的便利店?5、咖啡陪你怎麼死的?同類型的漫咖啡、動物園咖啡有多慘?6、自助咖啡機消費場景是偽需求?能賺錢?7、大多數獨立咖啡館怎麼賺錢?
  • 杭州街頭迷你咖啡館瞄準年輕客群 容易賺錢嗎?
    菜場裡藏著小咖啡館西鬥門路是一條小馬路,很窄,雙向兩車道,也不長,從東到西走一圈10來分鐘就夠了,神奇的是,這裡聚集著福地創業園、中天MCC、天堂軟體園、銀江科技產業園、智谷大廈等,一不留神,你就跟創業大咖們做鄰居。小六說的三分之二咖啡館也開在這條小馬路上。
  • 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她總結說:「如果咖啡館開在比較好的地段,而你只賣咖啡,除非老闆本人特別有錢,或者有投資方,否則我認為存活率會比較低。」經營咖啡館面臨著房租、人力成本等壓力。就百啡待興而言,目前除了門店以外,還有咖啡培訓、咖啡豆線上銷售等業務。「綜合來看,門店反而是幾個板塊中最不賺錢的。」
  • 喜歡的話請響鈴漫畫在哪裡看?喜歡的話請響鈴結局是什麼?
    【導讀】:喜歡的話請響鈴電視劇是根據漫畫改編的,不過電視劇並沒有把故事講完。不少網友想知道喜歡的話請響鈴漫畫哪裡可以看?喜歡的話請響鈴一共多少集?喜歡的話請響鈴漫畫哪裡可以看喜歡的話請響鈴漫畫可以在網上看,一些漫畫網站都有,還有這個漫畫和電視劇同名也叫喜歡的話請響鈴漫畫,不過也有不少人翻譯成戀愛鈴,漫畫作者是千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