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狀元都是學富五車,飽覽詩書或者因為書法寫的好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不僅書法寫的好,而且名字起的好被欽點為狀元,你聽說過嗎?
這個人就是清朝末年的狀元劉春霖,當時是光緒三十年的殿試,經過一番角逐,暫定朱汝珍為狀元。朱汝珍的書法字跡工整,文採斐然,博得人們的好評。當時劉春霖的試卷排在朱汝珍的後面,大臣們把試卷整理完畢後,呈向慈禧太后審閱。
當慈禧太后看到狀元的答卷後很滿意,書法和文採實屬難得,當看到後面落款,慈禧太后生氣了。朱汝珍,這個名字裡有一個珍字,想到珍妃曾經支持光緒,反對自己,氣不打一處來,所以就把朱汝珍的答卷扔到一邊,開始向下翻看其他人的答卷。
當看到劉春霖的答卷,小楷寫的流利工整,所寫小楷不論是筆法和章法上都挑不出問題。
在古代能夠參加殿試的人必定下了一番苦功夫,在書法上不會很差,尤其在楷書上,所以慈禧第一眼看到劉春霖的書法後,也很有功底。
如果僅僅因為劉春霖的書法和文採被欽定為狀元,後人也不會當做津津樂道的談資。據說慈禧在看到最後落款的時候,落款是赫然寫著三個字,劉春霖!這時候慈禧喜笑顏開,對這個名字情有獨鍾,慈禧展開了層層聯想,時下正值大旱,春霖二字恰好化解了大旱,是一個好兆頭。
再查一下劉春霖的家鄉,是肅寧的劉春霖,肅寧是肅靜安寧的意思,好地方加上好名字,在說書法文採也不錯,慈禧興高採烈的欽定他為狀元。至於朱汝珍,那只能屈居榜眼了。
由此可見,劉春霖高中狀元,不僅是書法和文採,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起了一個好名字。
不過慈禧太后的這種做法實在是荒唐,僅僅因為一個名字起的好,就把位列榜首的朱汝珍排在劉春霖之後,好在朱汝珍和劉春霖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貢獻,如果劉春霖人品低下,那麼就會給慈禧的一生又增添一抹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