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紙卷真跡:慈禧看後愛不釋手,工整大氣就像印刷出來的

2020-12-22 葉三說

清朝是我國古代史中,除元朝以外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從清太祖皇太極建立大清,到清世祖福臨率領滿清入關,實現了滿族逆襲中原的王朝夢。

滿清入關之後,開始大力推行漢文化,其中,世襲明朝科舉制就是一項重大舉措。科舉製作為封建王朝選拔棟梁之才的必要手段,起始於隋文帝、隕落於光緒帝。

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有700多名狀元名列史冊。僅清朝就曾舉行科考112科,取狀元114名。第一位狀元是傅以漸,最後一位狀元是劉春霖。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試卷真跡,藏於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明倫校區6號樓,目前已被聚協昌博物館當做鎮館之寶。看過的人都不禁讚嘆書法端莊嚴謹,實力遠超當代書法家。

第一、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生於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自幼天資聰穎、飽讀詩書,少年時便顯名於家鄉。他除了學問較高之外,書法造詣也令時人嘆服。

但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較為緊張,再加上科舉考試也曾一度陷入混亂之中,所以劉春霖在32歲時才考中狀元。

公元1904年劉春霖被光緒帝(另說是慈禧太后)欽點為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但由於當時的官場特別黑暗,一些顯要的部門根本沒有他的位置,所以只能授翰林院修撰閒職。

供職尚未到一年,便被派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深造,三年後回國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從這些職位上來看就可以得知,他的工作一直都與教育息息相關。幾年後清朝被民國推翻,他在民國曾先後擔任袁世凱,以及徐世昌、曹錕的秘書兼任秘書廳長。看似職位都比較高,但卻都是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名。

雖然後來因為兩次代表徐世昌,前往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讓他一時間成為當時的名人,但是卻像流星一般閃過。劉春霖在46歲時憤然辭官,並在其個人的「群玉山房」中,收藏各類書籍高達1萬多冊

但這些書卻在他堅辭偽職之後,被日偽當局洗劫一空。1944年,72歲的劉春霖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但作為中國科舉考試最後一名狀元,他的殿試卷卻歷經輾轉後得以保存。

第二、劉春霖殿試卷真跡猶如印刷體

人們經常將難看的字成為「狗爬字」,因為既沒有美感也有礙觀瞻。現在書畫界有很多偽大師,正所謂「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想必他們看到劉春霖的殿試卷真跡之後,也一定會無地自容、自愧形穢,從此之後告別書法,做一個腳踏實地的書法愛好者。

劉春霖在晚清時之所以能聲名鵲起,實際上與它的狀元身份關係並不大。而是他淵博的學問以及在書畫方面,取得的無人能及的藝術造詣息息相關。

時人盛譽「大楷學顏,小楷學劉」,人們將他與顏真卿相提並論,足以看出劉春霖的書畫功底。

當時十分有名望的兩朝帝師翁同龢,在劉春霖尚未高中狀元之前,在看過他寫的書法作品後,從言之鑿鑿的說:「這個人將來必成大才」。

正如她所料,在隨後的科舉考試中,劉春霖以殿試第一名的成就被欽點為狀元,至此之後在書畫方面也極具聲名。

據說劉春霖被欽點為狀元,還與慈禧太后對他的賞識有很大關係。慈禧看到試卷後愛不釋手,為了表達愛才、惜才的意願,將他的狀元試卷封存下來。

在這種機緣巧合的影響之下,現代人才能夠擁有幸看到,清代最後一位狀元的殿試卷真跡。

實際上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這份試卷之後,都會驚呼工整大氣簡直就是印刷出來的東西,而且印刷質量也非常高。

但事實上這確實是劉春霖在考試的時候臨場發揮出來的書法,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如此緊張的環境之下,他在寫字時依然沒有絲毫馬虎,可見的確是真才實學。

從字體上來看不僅十分順眼,而且每一個字都落落大方。讓人們可以感受到端莊、嚴謹的書法功底,就算是那些是對書法並不了解的人,想必僅看試卷上的字都,就可以覺察到與眾不同的書法技藝。

結 語

封建社會中歷朝歷代的狀元郎,可以說各個都是人中俊傑。他們在幾千甚至幾萬人中脫穎而出,這種壓力絲毫不亞於現代社會中的高考。

但是從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捲來看,他們所擁有的絕不僅僅是才華,而且還有十分深厚的書法功底,以及藝術審美觀。

相關焦點

  • 慈禧的荒唐事:因為他名字寓意好,被慈禧欽點為狀元!
    大家都知道狀元都是學富五車,飽覽詩書或者因為書法寫的好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不僅書法寫的好,而且名字起的好被欽點為狀元,你聽說過嗎?這個人就是清朝末年的狀元劉春霖,當時是光緒三十年的殿試,經過一番角逐,暫定朱汝珍為狀元。朱汝珍的書法字跡工整,文採斐然,博得人們的好評。
  • 清朝時期,慈禧太后是如何過春節的
    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那麼,在清朝時期,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又是怎麼過年的呢? 大年三十前一個星期,慈禧太后就開始「放假」了,把國印封存起來,基本上不在處理國家大事了。
  • 「老佛爺」在清朝是慈禧的尊稱,慈禧為何叫老佛爺?
    在清朝歷史上被稱作老佛爺的人就慈禧一人,並非是清朝皇太后的尊稱。慈禧為何被稱為老佛爺呢?說法有下面幾個,我們不妨來看看吧。 朝中的反對之聲是有的,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後,他令人比照慈禧的樣貌製作了一尊觀音造像放在萬壽寺。李蓮英對慈禧說萬壽寺有佛光顯現。
  • 清朝女子的模樣是啥樣?慈禧太后比較大氣穩重,民間小姐姐眼神犀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時候的女子服飾著裝化妝風格,順便談一下慈禧太后的罕見真實彩色老照片! 在清朝的紫禁城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呢?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都喜歡看此老照片中的小格格,難道不是麼?
  • 男孩寫捲紙字跡太工整,老師看後不忍扣分,網友:別用列印的騙我
    前兩天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寫捲紙,男孩寫捲紙的字跡太工整,老師看後都有點不忍心扣分了,網友紛紛調侃道:別用列印的騙我。原來,張俊傑今年讀小學五年級了,一直以來,都比同齡的男孩顯得穩重的多,在學習上更是從來沒讓父母操心過,讓很多鄰居和親戚都羨慕俊傑父母的教導有方。
  • 慈禧下葬老照片「解禁」,百人抬棺,紙紮兵馬開道
    慈禧太后,一個統治了清朝半個世紀的女人,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去世了,作為一個時代的霸主人物,慈谿的葬禮當然是很宏大的,當時,外國有一個攝像師得到了特設,拍下了慈禧太后下葬的全部過程!
  • 清朝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年過半百眉清目秀,氣場強大不怒自威!
    綠袖芳菲尋清史,紙上研磨似茶香。乘葉扁舟入江湖,艄公烏篷迎來走。圖為一組清朝慈禧太后的真實生活舊照,雖然彼時的慈禧太后已經到了年過半百的餘暮高齡,但是眉清目秀的她看起來依舊很美。特別是其不怒自威的氣場,更是強大到讓人不敢靠前。
  • 正說孝哲毅皇后:出身科舉世家的狀元女,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在父親被罷免後潛心讀書,參加同治四年(1865)的科舉考試,中了頭名狀元。在這裡要劃個重點,網上有些文章包括百科都寫崇綺是同治三年狀元,那是錯誤的。(清史稿本紀21穆宗本紀一)《清稗類鈔》還記載了崇綺的一則軼事,據說崇綺獲得第一名後,兩宮太后看了試卷名字才知道是崇綺,按以往慣例,旗人不能名列鼎甲,為了選出新的狀元,就把前三名的名字放在筒子裡抽籤,抽住誰,誰就是新狀元,結果,連抽三次都是崇綺,兩宮這才決定,就以崇綺為狀元。
  • 慈禧是大才女?故宮發現一封慈禧親筆信,和印象中的不一樣
    多年來專家對故宮進行維修,居然在故宮密室中發現一封慈禧的秘密,看完信中的內容之後專家大吃一驚,原來我們被歷史欺騙了100多年,更感嘆怪不得清朝滅亡,原來這封信真正揭開了慈禧的真面目。她從幕後走到朝前,面對滿朝元老的質疑,她冷哼一聲,輕飄飄的說出一句話,若有一人始吾不歡,吾令天下不歡,面對列強的不斷侵略,她從初期的主戰到後期主和,咬碎牙齒下了一道旨意,「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她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與外人不予家奴」,字字句句一言難盡,怎麼看都沒有可憐天下父母心三觀那么正,慈禧的狠戾全都運到了國內上,軟弱給了西方列強,奴顏媚骨也給了西方列強,受到內外侵蝕的大清朝不滅亡才怪呢
  • 慈禧到底是怎麼死的?李蓮英姐姐隱瞞幾十年,清朝滅亡後說出真相
    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當時清朝最後的實際掌權者就是慈禧太后,很多人都說慈禧太后是一個功大於過的人,破除滿漢界限,啟用名臣,搞洋務運動等等,但不可否則的是在慈禧晚年的時候卻根本就不顧大清的生死存亡,而只考慮個人的貪圖享樂,這也最終導致清朝毀在了她的手裡。正應了那句,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鋃鐺,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慈禧並非是壽終正寢,而真正的死因一直都是個謎。
  • 中科院院士80年前大學數學筆記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體
    近日,東南大學檔案館收到校友、「兩彈一星」元勳黃緯祿院士家人捐贈的一批遺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不僅用全英文記錄,字跡工整如印刷體一般,很多年輕人看了感覺「自愧不如」。黃緯祿院士高中畢業於揚州中學,1936年,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東大能源與動力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機工程系」)。
  • 歷史假設: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清朝會怎麼樣,還會亡國嗎?
    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稱呼。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慈禧太后是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在她統治期間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侵略,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達到巔峰那麼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清朝會怎麼樣呢?首先,我們要從慈禧這個人的出身來看看:她生長在一個富有的滿族官僚家庭,養尊處優,入宮後也一帆風順。
  • 任政先生的45幅行書真跡展,被譽「行楷第一帖」,專家:印刷字
    任政任政先生的書法,是公認的行書大家,甚至便成了公用標準字,但從書法角度看,不耐欣賞,越看越少趣味,得不剄愉悅感,他的字俗氣少韻致,適合公用,但缺藝朮味道,小學生習字是好範本,但作為藝朮去欣賞則太差任政先生的書法功力是被民眾所認可的,但是他的字規範之處在於變化較少,被一些所謂的專家點評為:「印刷字」。小編認為: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全國書協那些號稱「大師」的有幾個書法能比得上?
  • 錢學森印刷體試卷火了,和2張學渣卷面對比:字寫不好當不了學霸
    不僅現在年年的高考狀元裡,有人的答卷堪比"印刷體"。就說咱老祖宗,想金榜題名,榮登三甲,哪個不是一手字漂亮的像花兒一樣。看看,清朝狀元曹鴻勳的文章,一手字深得歐陽詢精髓。你說當初的閱卷官,看到這樣的卷面,是不是都不好意思扣分?
  • 清朝這兩個姓氏的皇后最多,沒有慈禧太后的葉赫那拉氏
    清朝皇帝的后妃們,雖然都是通過選秀進宮的,由皇帝欽定是走是留,但是為了保證愛新覺羅家族的血脈純正,這些秀女都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出來的,都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名門望族之女。那麼,清朝各個姓氏中,哪個姓氏出的皇后最多呢?
  • 慈禧只喝一種湯,連續喝10年後問御廚配方,慈禧聽完下旨:拉下去
    1852年,17歲的慈禧進入宮闈之中,那時候她以為自己只是後宮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但是鹹豐帝一生只有18個妃子,慈禧的身份又很高貴,她心中的火焰慢慢燃燒起來了。1957年,22歲的她被封為懿貴妃,這時候鹹豐帝幾乎很難再專心於國事,於是他讓善於書法的慈禧待閱奏章。自古以來,待閱奏章的女人總會體會到權力的快樂,很容易滋生某些特別的念頭,比如說武則天。
  • 當年高考時出現的「神仙卷面」,字跡工整漂亮,老師不忍扣分
    當年才女高考時出現「神仙卷面」,也給閱卷老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當然,閱卷老師不會因此而偏心地給她胡亂加分,但由於她的字跡工整漂亮,引起了大家的圍觀,不由為她豎起大拇指。工整美觀的滿分作文當年深圳市有一位高考文科狀元,名叫「溫卓越」,那年她以600多分的優異成績,在高考的戰場上脫穎而出。
  • 清朝老照片: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第二張是慈禧兩個「兒媳婦」!
    清朝老照片: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第二張是慈禧兩個「兒媳婦」!清朝時期,難得在老照片中看到的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的樣子,富態十足。 慈禧兩個「兒媳婦」,左前邊是瑾妃,右前邊是皇后隆裕。光緒爸爸是鹹豐皇的弟弟,媽媽是慈禧的妹妹。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也是名義上的兒子。
  • 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書法神品《十宮帖》出自清朝乾隆時期的太子太傅梁詩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