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的人經常會接觸到一個概念,老藤。而且動不動就百年老藤,聽起來很嚇人,感覺自己的錢包要hold不住了。由於我國長期處於白酒氛圍,陳年出好酒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人認為老藤必然也是好酒。其實老藤大多數時間只是一個營銷概念,並不代表好酒。
要弄懂老藤的坑,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老藤。
老藤,顧名思義,葡萄藤株的生存年份很長。一般葡萄樹的平均壽命在60歲,也有170多歲的高齡。正常情況下生長3年的葡萄樹,果實就可以拿來釀酒,高產時間差不多30年。由於葡萄樹長到30歲以後,它的葡萄串就會變小,相應平均的產量也會變低,僅有年輕葡萄藤產量的1/10,甚至更低。為了保障經濟效益,大部分酒莊會把葡萄樹鏟掉重新種植,葡萄酒的本質屬性還是農副產品,農民也要講究投資回報率的。
而有些沒有鏟掉,或者因為地方原因懶得鏟的,留存下來,慢慢變成了老藤。
關於老藤年齡的界定,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產區沒有明確的法律或行業規定。南澳洲巴羅薩谷產區的葡萄酒協會,制定了關於老藤年齡界定的規定:樹齡35年可稱為老藤,70年稱為倖存老藤,100年稱為百年老藤,125年以上稱為始祖老藤。
搞清楚了概念,我們來分析一下常見的老藤營銷概念,到底有沒有事實依據。
1、老藤產量少,稀有。這點本身就在營銷,稀有=值錢。有些義大利超小規模酒莊,一年就幾千瓶的酒,他不稀有麼,但值不值錢呢?我家山上還有幾株葡萄呢,每年就釀一罐,要不要?事實上稀有的好東西才能值錢,更值錢。
而且老藤並不像傳說那麼稀有,在美國加州,有許多早在淘金潮時期(始於1848年)就種植並留存至今的老藤仙粉黛(Zinfandel),數量非常龐大,因此產出的葡萄酒往往售價不超過10美元,價格低廉而且隨處可見。要是看到吹噓老藤仙粉黛的,你先捶他。
2、由於老藤的根扎得更深,可以從土壤中吸取更多的養分,風味更佳。這概念也搞笑。果實風味的形成是生長時間,不催熟,自然生長達到飽滿度,可以累積出更多的風味。這跟樹長了多少年沒絕對關係。要紮根多深才能吸收到營養物質,說明這塊地本身就不咋地,更別說優質了。
3、老藤產量較低,所以葡萄會得到更精華、濃縮的營養。這貌似有點道理,然而事實上很多莊園在葡萄的生長期間都會控制單株掛果的數量,以使葡萄達到更好的成熟度。種過果樹的都知道,一棵樹開花過多要掐花,結果過多要剪果,單棵樹最大果量是科學控制的。留這麼多,說明樹能供給足夠的營養,多了你也吸收不了。甚至有的莊園為了概念,把葡萄樹上的果串都剪除,只留一兩串,豈不是比老藤還要濃縮?
甚至還有人說老藤跟老人一樣具有更多的智慧。好吧,你怎麼不說老人的身體不如年輕人健康呢?智慧能附加到葡萄甚至葡萄酒上麼?喝葡萄酒又不是修仙。
當然,也不是說老藤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首先,有些老藤會產生獨特的口感,比如礦物質味道。這種味道不代表好喝,喜歡的很迷,不喜歡的甚至難以接受。其次,平均壽命60年的樹,能活到100年,說明這些葡萄藤和當地的土壤、氣候是完美匹配的。正確的葡萄樹被種在了正確的地點。還有就是老藤葡萄酒的單寧結構很強悍,陳年潛力大,所以會被投資者追捧。
許多人因為仰慕「老藤」而去高價購買,但是要知道,老藤並不比新藤牛,它所具有的優點其他葡萄酒也有。如果真要買老藤酒,不妨先了解一下品種、面積、產量、年份狀況、釀造工藝等等,如果找不到這些資料的官方說明,那麼,你最好悠著點。有句老話說的好:XX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最後說一下各國老藤的標識,瓶標上會註明:法國Vieilles Vignes、德國Alte Reben、葡萄牙Vinhas Velhas、西班牙Vias Viejas、義大利Antico Vitigno、新世界國家Old Vine。
每天一點酒文化,喜歡我的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