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6個成語,說盡老子一生的處世智慧

2020-12-15 民生周刊

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老子,又稱李耳,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他所著的《道德經》雖然只有5000字,但字字珠璣,句句哲理。有些句子後來形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據統計,大約我們常用的成語出自《道德經》的有100多個。

下面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

富在知足

「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對外物的渴求是人的本能,衣食住行,皆是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人生。但是慾壑難填,索求太多,卻是人一生悲劇的開始。

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

正因為欲望太多,更容易造成心裡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食不過求飽,居無非求安,此外的紅塵榮辱,都不過是人心的貪慾,而有了知足的念頭,就不會過分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更加不會自尋煩惱。

物極必反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無一不遵循「物極必反」的規則。

金庸曾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為人處世中,事事過於精明,就會受到傷害;用情太深,感情不會持久,甚至影響健康;處處好強,早晚自取其辱。

老子的哲學講究辯證地看待事物,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不要過於追求完美、追求極致,給生命中留一點白。當一件事物完美到極致時,很容易會走向反面。

熟悉《曾國藩家書》的朋友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曾國藩特別懂得這方面的進退。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之後,名聲達到極致。但當時他很害怕,因為他掌握著整個湘軍,當朝皇帝難免會猜忌他。於是,曾國藩就撤湘、在家做些瑣碎無聊的事。

凡事都要留有餘地,話不可說盡,事不能做絕;退一步想,必有餘樂,好花看在半開,浮生看破半世。

而所謂「物極必反」的真諦,就是拿捏住尺度,不要過猶不及。

慎終如始

《詩經》中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件事情開始容易,有始有終卻很難。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人們發展事業,往往在距成功一步之遙時敗北,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能遵循自然規律,心存輕忽。

堅持二字,寫易行難。毛澤東曾洞若觀火地對此表達過看法:「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我們開始做一件事,總是躊躇滿志,到了中途可能會灰心喪氣想偷工減料。

但是如果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情,不想到頭來還功敗垂成,就應該做到善始善終。

福禍相依

「福禍相依」大概是老子最知名的一句話之一,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關係,任何繁榮背後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

禍患來時要經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時,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

一生中,難免會遭遇困境和不解,也許在當下或許是難以接受的;但在過後某一時刻會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知之明

老子認為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所以人們又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鬼谷子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須先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自己以後才能了解他人。

只有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才能在人生踐履中用遠大的理想和人生抱負來鞭策、激勵自己,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為智者。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中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從來不信什麼豪言壯語,恰恰相反,老子的謹慎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知道,沒有什麼空中樓閣,有的只是腳踏實地。

一沙一石能堆積成巍巍高山,一磚一瓦也能建造出事業的大廈。需知穩紮穩打、持之以恆,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再讀老子,總結短短六個成語,就如箴言一般叩問著人生和命運。

主播:小暖

電臺情感主播

溫暖知性,治癒蒼茫世間孤寂的你我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網絡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6個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老子,又稱李耳,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被道教尊為教祖。下邊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01.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一生中,難免會遭遇困境和不解,也許在當下或許是難以接受的;但在過後某一時刻會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5.自知之明老子認為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
  • 六個成語,彰顯老子智慧
    而下邊這六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想起一句很喜歡的話:「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夜讀丨成年人處世潛規則:能沉默的時候,不多嘴
    許攸給曹操獻計奇襲烏巢,成了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點之一。 後來,在擊敗袁紹、佔據冀州的戰鬥中,許攸又立下了大功。他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便開始放肆起來。有時,他當著眾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道:「阿瞞,要是沒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 曹操在人前不好發作,只好強笑著說:「是,是,你說得沒錯。」但心中已十分記恨。可許攸並沒有察覺,還是那麼信口開河。
  • 夜讀丨王陽明:為人處世「三不管」
    很多人的一生,會不斷聽到流言蜚語,遇到諸多刁難。面對他人的毀謗,該怎麼做呢?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於無形,則是丈夫所為。
  • 夜讀丨《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道德經》5個成語,說透中國人的智慧
    《道德經》裡既有古人的理論智慧,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許多很常用的成語,其實就出自《道德經》。儒風君從中選出5個成語加以解讀,領會被老子寫入《道德經》的那些生活智慧。金玉滿堂【原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道德經》:5個成語,說透中國人的智慧
    01-11 08:22:10 來源: 環球美文精選 舉報   《道德經》裡既有古人的理論智慧
  • 夜讀丨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
    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三、有自信才能贏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 夜讀丨《論語》《道德經》《金剛經》開篇首段話,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
    儒釋道經典著作《論語》《道德經》《金剛經》,如果正確理解開篇之語,就會順著正確的思路,摸準作者的思想脈絡,探出其中蘊含的人生大智慧。《論語》首段話,教做君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個問題講得就是君子之道。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01、否極泰來出處:《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
  • 《周易》中的成語: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厚德載物」 的和諧理念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儀天下的形象。
  •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在古今社會生活中,在老子看來,真正領會「道」之精髓的聖人,不輕易下斷語,即使是對已知的事物,也不會妄自臆斷,而是把已知當作未知,這是虛心的求學態度。只有這個態度,才能使人不斷地探求真理。
  • 人生最重要的智慧,都在「柔」字和「拙」字裡,悟透了將受益一生
    《道德經》這部著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道德經》是由春秋時期的老子寫的,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也被其他各家思想所借鑑,為各家思想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道德經》的全文共有5162個字,這個字數放到現在,可能也就是一篇普通論文的字數,字數真的算不上多。
  • 夜讀丨有寬就有路,有容就有度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燦爛的陽光下,也有陰暗的角落;和風日麗的天空,也會有烏雲飄來的時候;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或蠻不講理。 推薦閱讀 夜讀丨"熬"!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周易》中的成語,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 源自「萬經之王」的十大經典成語,每一個都濃縮了人生的大智慧
    而書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更是這種精華的淬鍊,它體現了道家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千百年來洗滌了多少迷惘的心靈。直至今天,老子留下的這些成語,其思想仍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精選了10個出自《道德經》的成語,讓我們一起去體驗道家獨特的處世智慧和超凡的人生境界吧。
  • 讀成語、知典故——和光同塵
    成語和光同塵,讀音:hé guāng tóng chén。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智慧的成語,典出於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