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31日訊 (通訊員 鄭彥平) 「這麼多年了,我一直記著大夫的囑咐,要低鹽低脂,清淡飲食。 為這,女兒說過我很多次,說我做的菜沒法吃。不過,報紙和電視上不也一直提倡低鹽?」八十六歲的張阿姨一臉困惑地說。
之所以出現這段對話,是因為張阿姨最近感到明顯乏力。住進煙臺業達醫院病房後,除了心電圖顯示心動過緩,張阿姨的血化驗結果提示她的血鈉116mmol/L(正常135-145mmol/L),明顯低於正常範圍,已經屬於重度低鈉血症。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低鈉?「除了血壓高點,老太太並沒有什麼嚴重疾病,也沒有腹瀉、嘔吐等可以導致低鈉的急性疾病。最可能的原因,恐怕就出在高血壓的「低鹽飲食」上了。」醫生說道。果然,張阿姨的女兒證實了這一點:「沒錯!大夫你可趕緊說說我媽吧!她特別聽醫生的話,又愛讀書看報,你看看,她都瘦成啥樣了,還是堅持低鹽……我們說她,她也不聽。」
其實,有這種情況的不止張阿姨一個人。 很多老人,尤其是有點知識文化的、喜歡看報紙電視保健知識的,常常會出現「矯枉過正」的低鈉現象。而低鈉本身並無典型症狀,無非是乏力、打不起精神,很多老人誤以為這就是正常的衰老,也不在意。
那麼,低鹽飲食錯了嗎?低鹽的大原則沒錯,是針對那些本來就「重口味」(吃鹽超標 )的,血壓控制不好的、嚴重心衰的,要求他們把鹽減下來。在我國北方,高鹽、重油的現象比較普遍,因而高血壓、高血脂的患病率普遍高於南方。而這位張阿姨,本身就是南方人,飲食並不存在鹽過多現象, 不屬於需要「減鹽」的人。這跟減肥一樣,「肥」的人需要減, 本來就瘦瘦小小的人,再減就成病態了。更重要的一點,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年人,通常已經不需要低鹽飲食。過於嚴格地控鹽,很可能是得不償失,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其中最直接的威脅就是低鈉血症!
鈉是人體最重要的電解質,負責維持血管內外滲透壓,還有許多其他功能。 可以說,全身細胞功能的維持,都需要鈉的參與。鈉低了,人會乏力、食欲不振、頭昏,重者可能出現腦細胞水腫,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等。長期低鈉還會加重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增加。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一類人,並不適合低鹽飲食,那就是高齡老人。高齡老人,通常是指80歲以上的人群。 這類老人,各種器官和臟器功能減退,其生活指導和保健與普通成人有著很大差別。他們的飲食原則,應該是普通飲食, 通俗地說,就是想吃什麼吃什麼。而不是各種清規戒律,這個少吃那個不能吃等。對這類老人,營養是第一位的。沒有了基本的營養,無力、跌倒、感染等問題會紛至沓來。據統計,在高齡老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營養不良,40%存在低鈉血症。老年人普遍有味覺下降,加上缺齒、獨居等因素,本來就食欲不振。低鹽飲食的「淡而無味」,往往成了讓老人不愛吃飯的幫兇,以為是在科學地愛他(她),結果是在溫柔「虐待」他(她)!
醫生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待這些老寶貝們,如何讓他們心情愉快、胃口大開地好好吃飯,才是最好的愛,最大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