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國民黨海軍艦長,1949年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過得如何?

2020-12-14 悟空談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有很多國民黨將領為了不讓城市遭到無謂的戰火破壞,為了不讓無辜的老百姓面臨流離失所選擇了和平起義,他們為新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便是那些起義將領中的一員,名叫鄧兆祥。

鄧兆祥在解放戰爭末期擔任了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的上校艦長,因為厭惡內戰,不願意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並且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和平起義後的鄧兆祥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

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他是廣東省高要縣人。1914年,年僅11歲的鄧兆祥考入黃埔海軍軍校,之後他在多所海軍學校學習,並在國民黨海軍中擔任了副艦長、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等職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作為同盟國勝利一方得到英國的「幫助」,英國將一艘名為「曙光女神」號的巡洋艦作為賠償送給中國。到達中國後,這支戰艦被改名「重慶號」。

「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中地位不低,其戰鬥力彪悍,同時國民黨多位高層都在這上面開過重要會議,因此,蔣介石把「重慶號」視為自己的底牌,派了自己信任的鄧兆祥擔任這支戰艦的艦長。

不過,鄧兆祥卻厭惡內戰,不願再追隨蔣介石,因此在1949年2月25日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的重要戰力,鄧兆祥起義的消息對國民黨來說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蔣介石得知後自然氣得不行。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還是桂永清(也就是後來的短命「總長」),因為「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一氣之下免去了桂永清的職務。為了避免重慶號轉過頭來對付自己,蔣介石下令轟炸「重慶號」。「重慶號」一路北上,國軍方面對「重慶號」不肯放手,迫於無奈,我方只能將「重慶號」的一些關鍵零件拆下,將「重慶號」沉於葫蘆島附近。

解放戰爭結束後「重慶號」才被打撈上來,當時人們試圖將它修復,恢復它往日的光彩,可惜因為技術有限,「重慶號」最終還是落得一個拆除的結果。而鄧兆祥在起義後則當過不少海軍學校的校長,比如安東海軍學校;他也當過海軍的副司令員,在海軍中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果當初「重慶號」一意孤行和我們發生正面衝突,解放軍會面臨什麼樣的損失我們無法估算,這場解放戰爭還要被延續多久,還會有多少百姓要過水深火熱的日子我們也無法得知……不過,我們能肯定,如果沒有鄧兆祥的深明大義,我們會付出更多的犧牲。

1955年授銜時,鄧兆祥被授予少將軍銜,可見國家對他的貢獻是認可的。在這之後,鄧兆祥陸續擔任了海軍青島基地司令部副參謀長以及北海艦隊副司令員等職務,並在1981年成為海軍副司令員。鄧兆祥也為我國的海軍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終於1998年去世,終年95歲。

像鄧兆祥這樣的人在中國的歷史中數不勝數,他們是隨時可以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他們也是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人,他們還是有血有肉卻可以為了國家不怕苦不怕累的人。

很幸運我們能生在中國,我們能有如此優秀的領導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人民開拓出幸福富饒的道路。希望我們今後能夠將這種精神延續下去,不論什麼時候,始終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參考資料:

《鄧兆祥:中國海軍史上的傳奇人物》於繼增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主動積極而卓有成效地進行了瓦解敵軍工作,於是國民黨海軍也和國民黨陸軍、空軍一樣,紛紛起義、投誠。鞠慶珍的大哥鞠慶架與劉建勝是海校同學,鞠慶架被國民黨海軍當局殺害後,劉建勝主動向鞠慶珍介紹中共組織,勸慰和鼓勵鞠慶珍振作起來,誓為大哥報仇。他們曾共同商定,準備在「黃安」艦和「接29號」艦大修完畢後,借試航之機同時起義。但由於「黃安」艦先批准試航,「接29號」艦沒有批准試航,故共同起義的計劃未能實現。
  • 南昌起義時他在關鍵時刻叛變,不敢留在大陸,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八一建軍節,但是大家知道建軍節是如何來的嗎?其實,建軍節是為紀念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南昌起義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南昌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卻指明了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向,為革命指明了出路。
  • 大陸會把國民黨「推」得更遠嗎?
    首先,大陸還是正面肯定了「多年來」國民黨對兩岸和平的正面角色,期待江啟臣帶領國民黨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說明大陸雖有疑慮,但仍展現出善意務實。不過,未來的國共關係仍存變量,這牽涉到雙方對彼此的認知。
  • 服役年限高達70年的海軍老兵,壯舉震驚中外,看看他究竟什麼背景
    其實這種艦炮威力很大,一發炮彈就可以炸翻一個排的防禦陣地,但是,「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內心中厭惡內戰,就找出了軍艦吃水深,只能通過地圖間接射擊,可能會誤傷攻打塔山的國民黨軍隊的理由,於是「重慶號」在盲目轟擊五天後撤出了戰鬥,無功而返。
  • 此人綏遠起義時最後一個籤字,為何名字卻在協議上排在最前面?
    1949年1月,新華社全文廣播了《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遠在綏遠的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董其武將軍決定,接受共產黨的和平政策,率部和平起義。 其武是傅作義的鐵桿兄弟,既然北平走了和平之路,綏遠也不能落單,況且綏遠部隊都是傅作義的嫡系。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起義投城之一:第184師海城起義
    1946年春夏之交,當蔣介石挾優勢之兵力,向東北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於1946年5月30日,在遼寧省海城縣舉行了反內戰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一個師起義的先例。
  • 專橫跋扈導致海軍起義,海軍總司令死因成謎,桂綸鎂否認與其有關
    參加過北伐戰爭,參與對蘇區的「清剿」作戰。1947年,一件大事發生了:老蔣任命陸軍中將桂永清擔任海軍總司令。海軍上下一片譁然,都不知道這人有何背景?內幕知情人明白:桂能當上司令,主要是因為拍馬屁善於鑽營和看風使舵,而且他是老蔣的親信又是一個軍統頭目。
  • 海軍的艦長是什麼級別?軍銜到底有多高?
    目前,各國都十分重視軍事實力的提升,而新型武器作為衡量一國軍事實力的主要標準,對於軍事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直接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國在和平時代依然要在軍事武器的研製中投入大量資金的原因。
  • 1949年,董其武率領10萬軍政人員和平起義,他的晚年結局如何?
    董其武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中,董其武更是率領10萬軍政人員起義投誠,促使綏遠和平解放,創造了「綏遠模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董其武的晚年結局。 1949年1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接受改編。董其武與傅作義都是山西人,兩人是老鄉關係,而且傅作義還是董其武的老領導。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到:「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竟如此重要?
    並且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和侵略者對抗,國家當中同樣有兩股勢力在產生著小摩擦,在抗戰終於取得勝利後,國共兩黨再次爆發的內戰,最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敗退臺灣。之後再未返回大陸,而蔣介石晚年的時候,曾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此人不死,大陸不丟」,這個人是誰呢?會如此重要?
  • DC-3與「兩航起義」
    1945年8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乘C-47運輸機到達延安。次日,毛澤東同志等便乘此機離開延安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1949年,隨著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結束,國民黨控制下的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和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航」)兩家民航企業遷往香港。由於和英資航空企業衝突加劇,「兩航」處處受港英政府非難,已到山窮水盡的境地。
  • 遼寧艦的艦長屬於什麼級別的軍官?要當上航母的艦長有多難?
    不過說到大校級別的海軍軍官,想來我國還是有許多的,那麼航空母艦遼寧艦的艦長又是如何選拔的呢? 跟西方國家航空母艦艦長選拔非常嚴格一樣,張崢能夠擔任遼寧艦的艦長,也跟他的個人素質是分不開的。
  • 海軍第一個大勝仗:擊沉美國售臺軍艦,斃敵將軍;毛主席:打得好
    新中國海軍成立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全部擊沉美國賣給臺灣作戰性能先進的軍艦,當場擊斃臺軍一名少將,活捉中校艦長等33人。接見海軍英雄時,毛澤東主席高興地說:打得好!是以小打大,是螞蟻啃骨頭啊!自以為有了幾件先進的武器裝備,就可以與大陸抗衡對抗,甚至還偷偷摸摸地襲擾大陸。這不,早在1965年8月5日凌晨,臺灣海軍巡防第2艦隊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就向大陸偷襲而來。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當56歲的董其武從毛澤東主席手中接過一級解放勳章、從周恩來總理手中接過陸軍上將命令狀時,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董其武感到共產黨給予的肯定和禮遇太高了!1949年9月19日之前,還是國民黨上將的董其武沒想到,僅過六年,又成為共產黨上將。
  • 尊重歷史 開創未來——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73周年
    1947年2月28日,因臺北菸草專賣局緝私警察毆打女煙販激起民眾憤慨,從而引發全島民眾掀起反對國民黨當局專制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反抗運動,史稱「二·二八」起義或「二·二八」事件,其實質是一場臺灣人民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愛國民主運動。起義失敗後,一部分參加起義的臺灣省人士,於同年在香港發起成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 與長門號一樣,舊日本海軍其他戰列艦艦長長期都是由大佐擔任的,如霧島號戰列艦,從艤裝員長開始,一直到1942年被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戰列艦「一挑三暴打」,其擔任艦長職務的海軍軍官都是大佐
  • 軍統「四大金剛」: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
    軍統是國民黨的情報組織,提到軍統,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戴笠,戴笠也是軍統最神秘的特工頭子。抗戰時期,有一部分中國人選擇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戴笠對這部分人深惡痛絕,時不時會設計除掉他們。戴笠身邊就有四位深得戴笠信任的殺手,他們被稱為軍統「四大金剛」,這四人分別是陳恭澍、趙理君、沈醉與王天木。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曾經的軍統也灰飛煙滅,軍統的「四大金剛」也有不同的結局: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