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解結案後當事人能否申請保全

2020-12-26 法制現場

【案情】

2012年12月15日,張某以陳某欠其借款人民幣15萬元為由訴至法院。2013年2月6日,在法院的主持下,張某與陳某達成了如下調解:1、陳某自願於2013年6月起每月從其工資中扣除人民幣2000元給張某直至全部欠款還清之日止;2、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300元由張某負擔。法院因此製作了調解書並送達了當事人雙方。

2013年2月9日,張某向法院提出保全申請,請求法院對陳某的工資人民幣15萬元予以凍結。

【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依法製作裁定書,對陳某的工資人民幣15萬元予以凍結。

另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應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評析】

一、 從立法原意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至第一百零五條規定的保全僅包含訴訟保全及訴前保全,而沒有規定「訴後保全」。因此,第一種意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的規定作為依據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立法原意。

二、 從體系的角度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的是訴中財產保全及訴中行為保全,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則是訴前保全。這些規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中心點——訴——密不可分。即使是訴前保全,儘管其與訴的結合不像訴中保全那麼密切,但它畢竟預示著訴的開始的可能性。而當訴結束後,當事人再行提起保全申請,此時的申請將會成為無本之源。需要說明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了收取訴訟費用的制度。那麼,依據第一種意見,在裁定對陳某的工資予以凍結的同時,依據收取訴訟費用的規定,應當同時裁定保全申請費的負擔問題。可是保全申請費的負擔問題不可能在這個申請所啟動的程序中得到解決。顯然,從體系解釋的角度可以得出第一種意見不正確的結論。

三、 從實體法的角度來看,張某與陳某達成的調解協議對雙方當事人都有約束力。因此,陳某依據上述調解協議享有履行期限利益。也就是說,在履行期限來到之前,陳某對張某提前償付的要求可以履行期限利益為由提出合法抗辯。基於此,無視陳某享有的履行期限利益的第一種意見依法應當得不到支持。

綜上,對本案的正確做法是,裁定不予受理張某的申請。

【來源:天平陽光—案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訴訟中土地舊貌換新顏,「保全+執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協議籤訂後,原告依約將土地交給被告使用,但被告未依約支付使用費。2018年原告向五華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訴訟過程中,原告發現被告已籤訂《項目改造及房屋拆遷協議》,且承租土地已被拆遷,根據拆遷協議,被告可享有拆遷補償款1000萬餘元。#保全經過原告得知被告享有拆遷補償款後,為確保將來債權得以實現,原告於同年10月向五華法院申請了財產保全。
  • 調解結案一舉多得 民事審判助力全院「執行一盤棋」工作
    調解結案一舉多得 民事審判助力全院「執行一盤棋」工作 2020-12-0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話調解微信確認,十年貨款二日結案
    電話調解微信確認,十年貨款二日結案 2020-06-17 0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訴前調解效率高 當事人稱讚都說好
    9月29日,和平法院成功在訴前調解了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由於當事人一方遠在千裡之外,並且腿腳不便無法到場參加調解,我院專職調解員利用「廣東法院多元化訴調平臺」,一方當事人利用微信小程序「粵公正」,通過遠程視頻調解的方式化解雙方矛盾。
  • @當事人 有份《訴前保全申請操作指引》請查收!
    @當事人 有份《訴前保全申請操作指引》請查收!2訴前保全信息登記依次點擊左側菜單【網上保全】→【我要申請保全】後,在該界面按照下面步驟申請立案:選擇受理法院和案件類型→閱讀財產保全告知書→信息登記及材料上傳→信息瀏覽確認→送達確認提交→完成申請。
  • 【法院微提醒】2020版:立案、保全、舉證等民事訴訟期限一覽表
    申請人應該在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起訴。(民訴101條)訴中財產保全。情況緊急的,法院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該立即執行。(民訴100條)執行保全的解除。債權人因對方當事人轉移財產等緊急情況向執行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債權人在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後5日內不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 平江:線上平臺「雲調解」 相隔千裡化糾紛
    「雙方當事人能否聽清?」 「可以。」 「沒問題。」 「好,那我們現在開始進行調解。」 近日,平江縣人民法院利用數位化多元調解平臺遠程視頻,成功調解結案一起民間借貸案件。
  • 獨女為繼承父親遺產與祖母生糾紛 「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來排憂
    記者今天從連州法院獲悉,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機制,從訴前調解到司法確認結案僅用一周時間,成功調解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件。 譚女士為家中獨女,其父病故後遺留有一筆遺產。關於這筆遺產,譚女士與其祖母就分配問題產生糾紛,二人協商未果,於10月15日向連州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 ...調解在法庭》總第21期——牛泉篇:人民調解達協議 司法確認來定心
    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案件到了萊蕪區法院,徵求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案件委託至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訴前調解。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和法官分別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情緒疏導,對貨款進行仔細核算,並說明,如果採用訴訟方式解決糾紛,不僅會增加成本、耗費精力,而且多年合作關係和良好信譽也將遭到破壞。
  • 人民調解達協議 司法確認來定心
    近日,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法院牛泉法庭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成功調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化幹戈為玉帛,對法院工作人員高效耐心的服務表示讚賞。雙方在合同中約定:被告在收到合同七日內向原告預付600000元貨款,收到發票後七日內付清277500元餘款。之後,原告按約履行交貨義務,並按合同中規定日期,開具發票給被告,但被告僅支付了600000元,餘款277500元,原告多次催要,被告種種理由推託,拒不支付。案件到了萊蕪區法院,徵求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案件委託至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訴前調解。
  • 訴前保全促執行,司法為民效果好
    「謝謝您,真是沒想到拖了這麼長時間的錢居然還能要回來,法律果然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武器」,申請執行人董某握著執行幹警的手激動地說道。近日,董某與賽某因買賣合同糾紛鬧到了法院,經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釋法,為避免被執行人轉移財產,董某先行向焉耆縣人民法院提起訴前財產保全,該院對被執行人賽某的銀行帳戶進行了凍結。經調解,雙方自願達成了調解協議,約定的還款時間到期後,賽某仍未履行還款義務,董某遂向該院執行局提起執行申請。
  • 高效「秒辦」 | 漳州中院保全中心快速處理首起1.9億解除保全案件
    9月15日,漳州中院保全中心受理了成立以來的第一起解除保全案件,案值高達1.9億元。保全中心運用審執分離、協同高效、融合聯動的工作模式,通過「一窗通」快速審查、立案、裁定該案,在材料收齊後4個小時內實現解除保全一站式辦理,當日移交實施組執行,並迅速執行完畢。
  • 按撤訴處理的當事人如何交納訴訟費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若干意見」)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原告應當預交而未預交案件受理費,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預交,通知後仍不預交或者申請減、緩、免未獲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預交的,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 調解離婚後,他後悔了...
    馬明明想申請再審,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係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理由在於解除婚姻關係的裁判生效後當事人可以另行結婚,若允許當事人申請再審,將導致婚姻人身關係的矛盾和混亂。
  • 【優秀人民調解員風採】戴遐賓:體會調解工作的艱辛,更感悟調解...
    案件審理的好壞,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大局的穩定,如何真正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使他們真切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帶著這些信念,我從一名法院審判員退休後走上了人民調解員的崗位。「調解」——在司法界裡被喻為東方經驗,貫穿於每個案件的始終,調解能解千家愁,調解能使開口笑,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
  • 駐院調解的「三朵金花」 ——記立案庭:包昊、沙恆金、談雯
    包昊膽大心細,溝通能力強,擅長調解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2020年全年調解結案677件,調解成功435件,成功率高達64.2%。談雯做事認真負責,樂觀隨和,擅長調解離婚糾紛及合同糾紛,2020年全年調解結案542件,調解成功190件,調解成功率為35%。
  • 【頭條】讓調解變得更有效更具人情味
    焦作市山陽區醫調委接到醫院報告後,迅速啟動調解程序,組織有關專業人員進行責任劃分,由山陽區人民法院法官依據類似生效判決案例進行分析釋明,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法院及時進行司法確認,問題得到圓滿解決。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後,山陽區法院法官現場進行司法確認,有效避免了在實踐調解後患方反悔、醫方不履行情況的發生。山陽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裴永勝說,法院加強與醫調委有效對接,對調解成功的醫療糾紛案件,根據醫患雙方申請,法院指定法官及時進行審查,確保司法確認後調解協議的履行,依法化解醫患矛盾,構建和諧醫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