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
通過回收箱捐獻舊衣服
已經成為市民們處理舊衣服和捐獻愛心的習慣
有人卻利用了大家的愛心和習慣
將此變成了生意
南寧一對夫妻假借愛心捐贈的名義
在各小區擺放舊衣物回收箱
這些舊衣服未經處理
就以每件5~20元不等的價格倒賣
很多小攤販進貨後
在南寧市官塘、玉洞、安吉等多個市場
將衣物倒賣給市民
12月7日下午4時,記者跟隨知情者來到南寧市西鄉塘區安吉街道永寧村,找到這棟房屋。該房簷下及旁邊棚屋內堆放著數十個紅色的舊衣物回收箱,正面中間印有衣服、床品、鞋子、包的圖像和文字,兩側印有「倡導低碳生活 創建綠色家園」等字樣,下方印有一個服務電話,是一個私人手機號:1817238××××。
該房共有4層樓,一樓及旁邊棚屋共幾百平方米的地板上堆滿了舊衣服,有的用床單包裹著,有的用蛇皮袋裝著,有的散放在地上。由於舊衣服數量太多,不少衣服堆放在了門外。
▲在倒賣舊衣物的窩點門口,擺放了數十臺紅色的舊衣物回收箱。
一名戴口罩的女子自稱是老闆娘,她以為記者是來進貨的,便閒聊起來。該女子說,六七年前,她租下這棟房屋開始倒賣舊衣服。這些舊衣服是有人在市區各小區擺放舊衣物回收箱收到後,按噸計算價格賣給她,算下來大概兩元一件,然後她以5元到10元的價格倒賣給各市場的小攤小販。
知情者稱,該女子在撒謊,這些衣物其實是她和丈夫在多個小區擺放舊衣物回收箱,收到衣服後就用三輪車運回來。之後,該女子自己先將偏新的衣服挑揀出來,對外賣到10至20元一件,偏舊的則賣5到8元一件,特別髒爛沒人要的衣服則直接燒掉。
該女子還告訴記者,很多市場都有人來進貨,要貨最多時有幾百件。該女子特意強調好幾遍說:「官塘市場有個美女經常來要貨,每次都要上百件。」此外,該女子稱自己晚上也會外出擺攤銷售。
▲房屋內堆著數十個紅色舊衣物回收箱
涉及南寧多市場記者踩在舊衣服堆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房屋內,看見一男一女正在挑揀衣服。女子稱,他們是來要貨的,正在挑揀新一點的衣服,已經挑揀了好幾個小時。
▲有攤販(戴帽者)前來進貨
另一名戴眼鏡的女子已經挑揀了一大包衣服。她說,她在玉洞市場開店賣衣服,通過朋友介紹來這裡進貨好幾次了。由於店裡條件所限,她每次進貨後未清洗就直接擺賣了。她還提醒記者挑選仔細些,多多注意袖子和領子上有沒有破損或汙漬。
下午4時30分左右,又有一名中年男子走進來,跟戴口罩的女老闆打招呼並聊起來。該男子稱,他在安吉市場旁邊擺攤賣衣服,已到這裡進貨好幾次,這裡的衣服便宜,一件可以賺幾十元錢。
記者挑揀了8件外套,老闆娘出價5元一件。記者通過微信向她支付了40元,微信顯示收款方姓名為張某英。當記者走出門後,她又追出來稱二樓還有一些好的外套,都是她自己先挑揀出來的,平時都是以十幾二十元一件的價格賣給其他人,現在可以以10元一件的價格賣給記者。記者提出上樓看看,她卻稱快到關門時間了,下次來進貨時再上樓挑揀。
12月6日至8日,記者走訪南寧多個小區時發現,很多小區內都放有舊衣物回收箱,有紅色、綠色、白色等,其外觀區別不大,且大多放在小區出入口內側。此外,還有一些路邊也放有舊衣物回收箱。回收箱上印製的信息不一樣,有的印製了主辦單位、企業識別碼、聯繫電話等,有的則只簡單印製了一個手機號。
▲看似規範的回收流程描述,讓人誤以為是公益捐獻。
邕寧區寶能城市廣場小區大門裡邊放有一個紅色的舊衣物回收箱,從外觀上看,跟倒賣窩點的一模一樣。8日上午,記者撥通印在上面的手機號1877697××××,接聽電話的男子稱他是幫「愛心小屋」回收衣服的,回收到衣服後會送往貧困山區和災區。
9日上午,記者撥打永寧村倒賣舊衣物窩點的回收箱上的手機號1817238××××,響了兩聲後對方掛斷,對方隨後用1877697××××回撥過來。這個手機號,正是寶能城市廣場小區舊衣物回收箱上的手機號,而且打電話的也是同一人。對方稱,有一家公司在各小區擺放舊衣物回收箱,然後叫他幫取出來運到倉庫。至於公司具體名稱,對方稱不清楚。
舊衣服留之佔地
棄之可惜
衣物回收箱出現後
不僅解決舊衣物存放的難題
還發揮舊衣物的剩餘價值
但是
這些衣物回收箱是獻愛心的公益行為
還是舊衣回收的商業行為?
市民如何辨別家門口的回收箱是否正規?
一起來看看~
↓↓↓
市民如何辨別回收箱是否公益性質?對此,南寧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有關負責人提醒,根據慈善法第二十五條「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募捐組織名稱、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繫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市民捐贈衣物前,可查看回收箱上公開的信息是否全面,然後通過民政部指定的「慈善中國網」查詢募捐組織是否獲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及慈善組織的相關信息,也可致電民政部門諮詢該慈善組織募捐方案的備案情況。
倒賣舊衣服牟利的行為是否違法?該負責人表示,以公益旗號開展垃圾分類回收舊衣物,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也並未依託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開展。對於沒有按照慈善法規定或者假借慈善公益名義開展廢舊物品回收利用活動的個人、單位或組織,要及時依法處理,必要時啟動執法程序。根據慈善法第一百零七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