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裡面的神女為什麼躲在漢書的第八卷裡?

2020-12-16 聊二十五史

《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叫做《書痴》的文章,說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在彭城有一個秀才叫郎玉柱,非常喜歡讀書。

一天,在讀《漢書》的時候讀到了第八卷,讀到了一半,看到了有一個紗剪的美人夾在書卷中。他非常驚奇,就說,書中有顏如玉,這難道就是嗎?他仔細拿起這一個紗剪的美人來看,看到上面還寫著兩個字「織女」。他心裡非常奇怪,每天把它放在書上觀看,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正看著的時候,這個美人忽然坐了起來,慢慢的變大了,成了一個真人,這個秀才很高興。每天讀書的時候就讓這個女的坐在身旁,女的不讓他讀,他不聽,忽然女的不見了,他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忽然想起了當初這個紗剪美人藏的地方,就拿來《漢書》翻到了第八卷。果然找到了這個紗剪美人。於是,他趴在地上哀求,這個女的又變成了真人。後來這個秀才不聽這個美女的話,又拿起書來讀,女的又不見了。他又到《漢書》的第八卷當中去找,果然又找到了。

到最後,這個女的變真人的事情傳了出去,被知縣知道了。知縣就想看一看這個女的,就把這個秀才給抓住了。但是,女的不見了。後來,這個知縣就把秀才家裡的書集中在一起都燒了,秀才非常憤怒。到最後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做了大官,又把這個知縣懲辦了。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出一個細節,這個叫織女的仙女為什麼會藏到《漢書》第八卷當中呢?《漢書》是我國的前四史之一,是漢朝的班固撰寫的,總共有100卷。這女藏到哪一卷裡不行呢,為什麼非得藏到八卷裡面呢?《漢書》的第八卷有什麼奇怪的呢?我們就來看一下第八卷的內容是什麼?它記載了漢武帝的曾孫孝宣黃帝的事跡,這個孝宣皇帝叫做劉病己,他的身世也非常的坎坷。但是正是因為他經歷非常坎坷,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也是非常有作為的一個人。在他當皇帝的時期內,他曾經幾次大赦天下,而且對民間的一些無依無靠的孤獨鰥寡人員都經常賜予錢財和物品,有的時候,遇到了祥瑞的事情,還對天下所有的人都賜爵一級。在他當皇帝的時候,天下又經常豐收。史書記載,穀子一石五錢,也就是說,120斤的穀子只要五個銅錢就可以買到。所以說,那時候的人們生活是非常富足的。在最後,史書上班固對他的評價是,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功光祖宗,業垂後世,可謂中興。

也就是說劉病己當皇帝的時候,天下是非常安定的一個時代。而且他的功績可謂是漢朝的中興時代。在這個時代,信賞必罰。而且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即便是當時最低下的一些工匠,也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是以前的朝代所不能及的。官吏也非常稱職,民安其業。在外交,匈奴也能夠稽首稱臣。在漢朝的時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朝代了。

那麼蒲松齡讓神女一次又一次躲進《漢書》的第八卷裡面,說明蒲松齡對《漢書》第八卷裡面劉病己治理下的漢朝是非常贊同的,也是非常心嚮往之的。拿現在的話說,這就是蒲松齡所埋下的一個彩蛋。否則的話,書中的神女為什麼一次一次躲在《漢書》第八卷裡面,為什麼不躲在別的卷裡面呢?結合清初蒲松齡所處的時代來看的話,他對當時的環境也是非常厭惡的。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更無一點塵。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讀書的樂趣,也是每個讀書人所追求的境界吧!蒲松齡當然也不例外。

相關焦點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第四章《聊齋志異》與鬼文化第五章《聊齋志異》與狐文化第六章 論聊齋俚曲第七章《琴瑟樂》論析第八章 民俗學家蒲松齡的廣闊視野第九章 七十年來的蒲松齡研究清初知識分子心態的絕妙寫照——蒲松齡《畫像題志》發微漫向風塵試壯遊——蒲松齡的「秘書」生涯蒲松齡與諸城遺民集團蒲松齡的諸城之行蒲松齡與孫景夏蒲松齡與李澹庵蒲松齡《李澹庵圖卷後跋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2篇。據有關學者統計,這些作品中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首先,道教的教義、傳說、神祗、儀式和道士們特立獨行的生活,為《聊齋志異》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如:《嶗山道士》中邑人王生慕道求仙,聞嶗山多仙人,負笈往遊,從而描寫出深山中道士的清規戒律和修行的清苦難耐,從而點出了神道難求。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是美麗善良的「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其中《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這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傳播的大事。《聊齋志異》20餘位法譯者裡,已故漢學家安德烈·雷維所譯的篇幅最多、最全。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他的詩是精心縫製的簡樸素潔的門帘,有風吹過時,才微微掀起,讓你從縫隙中瞥見房裡面躲著的針線師傅,用心、傾注而針腳密密。69歲的時候,他表達了沒法帶給老妻良好物質生活的愧疚:「少歲嫁衣無紈絝,暮年挑菜供盤饗。未曾富貴身先老,慚愧不曾報汝恩。」
  • 《聊齋志異》還值得我們深讀嗎?
    如果只是為了看狐精鬼怪去看《聊齋志異》,實在是沒多少意思的,一不刺激,二不恐怖的,還動不動就搞個一夜情啥的,還不如多聽幾集張震講鬼故事。 但如果認為《聊齋志異》裡只有狐精鬼怪,那就真的太小看蒲松齡了。郭沫若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作者:孔祥舉一、蒲松齡先生的生平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後人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的電影與電視劇。他創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公認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多年孜孜不倦的寫作、讀書生涯,而不得官位的生活經歷,使得一身書卷氣的蒲松齡閱盡繁華,看透世事滄桑。晚年的蒲松齡索性自己擺個茶攤,請來往的行人免費喝茶,只求能給其講述個民間傳奇故事。就在這種堅持下,蒲松齡結合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查閱歷史記載,終於寫出了震驚中外的巨著《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簡介,蒲松齡是怎麼死的?
    蒲松齡是清朝著名小說家,著有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此書以其畢生精力寫完,從年輕時寫到他的暮年,共有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
  • 聊齋志異:《聶小倩》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
    《聊齋志異·聶小倩》雖然篇幅不長,刻畫的人物也不多,卻是蒲松齡的力作。這個短篇小說,把陽剛與陰柔之美、恐怖與安寧、粗獷與細膩,糅於一體,將現實世界與鬼幻世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佳的人鬼之戀,並寄託了蒲松齡這類落魄文人的理想化生活,是《聊齋志異》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的篇目之一。
  • 他寫《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古典鬼故事《聊齋志異》,提及它我們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如《倩女幽魂》《畫皮》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聊齋志異》的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靈感。第一,蒲松齡的書生情結許多人都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其中我們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他也非常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眾所周知,鄧小平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太平廣記·瑞應篇》載:「周文王拘羑裡,散宜生詣塗山得青狐,以獻紂,免西伯之難。」這裡狐是被視為瑞物的。漢代以後狐多被視作妖獸。《說文解字·犬部》:「狐,妖獸也,鬼所乘之。」東晉以後,狐開始成為女性的象徵。明清時期狐小說大量出現,《聊齋志異》中美豔的狐女紛至沓來,與男子極盡繾綣,演繹了一幕幕精誠感人的愛情故事。
  • 《聊齋志異》狐仙拜月,月光可以助修行,網友:西方的狼人也這樣
    《聊齋志異》狐仙拜月,月光可以助修行,網友:西方的狼人也這樣幾乎在所有的神話傳說中,許多的山精鬼怪,都是在夜晚出來修行的。不止是中國的神話有這種規律,在西方,也有著狼人傳說。西方的狼人是一種獸人,據說只要是在月圓之夜,就會原形畢露。
  • 《聊齋志異》聶小倩是寧採臣產生的幻覺嗎?
    01我們加在《聊齋志異》上的標籤有很多,蒲松齡也利用在家門口開茶館的機會搜集了大量奇聞異事悉數被收集到《聊齋志異》裡,從《畫皮》花花公子的悲劇,到《倩女幽魂》寧採臣和聶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我們在影視劇中,見過太多《聊齋》裡的愛恨情仇。
  • 《美人皮》和《聊齋志異.連城》的不同之處,對比發現,差太多了
    文/焱書敏(文章原創,抄襲必究)近日,蒲松齡的聊齋故事《聊齋志異.連城》改編成電影《美人皮》上映。《聊齋志異》用簡練的文筆,細膩的描寫,將一個個生動感人的鬼狐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讓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聊齋志異.連城》是《聊齋》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書中通過喬生和連城純真的愛情,演繹了一幕生死愛戀,從人間到地獄,從地獄返人間,幾經生死,幾經磨難,終於牽手,共度人生的故事。
  •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美醜對照四個模式與法國雨果思想的異同分析
    蒲松齡在開設私塾之餘,寫的《聊齋志異》和詩集裡為讀者營造了藝術美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真性情的花仙狐妖的形象,以至於在後世的研究者眼裡,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美學思想、審美經驗和藝術感覺的綜合產物,是蒲松齡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 他是位大夫,卻迷戀《聊齋志異》,最後看出了不少名堂來
    他本是淄博市一家中醫院的大夫,行醫四十多年,救治患者無數,可是他卻偏偏喜歡上了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並且從裡邊研究出不少醫學方面的文章,自己又出版了一本別樣的「聊齋」。也許是出於職業的敏感,他在看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時發現,有不少故事情節涉及到醫學衛生方面,充滿了豐富的中醫藥知識。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
  • 張長國:《聊齋志異》最短的故事只有三句話,講了一個秘密
    (一組聊齋影視圖片) 在中國的志怪小說小說集中,如果要推薦一本大眾喜愛的書的話,那麼《聊齋志異》無疑就是其中之一了。《聊齋志異》記載了許多的民間怪異故事,但是這其中的許多怪異故事並不是蒲松齡隨隨便便寫下的,這許多的故事背後也隱藏著許多當時民間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裡,許多民間的思想得不到正常的渠道來反映,所以許多的文人就把他們的一些感想融入到一些故事當中,《聊齋志異》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就來看《聊齋志異》一書中這樣一個最短的故事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悲慘歷史。
  • 王建寫下一首冷門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成為《聊齋志異》的常客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家都很熟悉吧,無論是書籍還是被拍攝出來的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本書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