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和:在至暗時刻,做真正清醒的理性主義者

2020-12-21 澎湃新聞

陳思和:在至暗時刻,做真正清醒的理性主義者

【編者按】

曾寫過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的周勵,即將出版新作《親吻世界——曼哈頓手記》。下文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為該書所寫的序言,澎湃新聞經授權刊載,標題為編者所擬。

周勵在新冠病毒肆虐狂歡、死神揮鐮頻繁收割之至暗時刻,獨坐窗前,遙想當年,奮筆疾書,從子夜到晨曦微露,心潮澎湃,戰火紛飛的歷史鏡頭,無數冤魂的慘澹呼喊,凝聚在她的心臟、血管、手指、鍵盤、屏幕……匯集成一篇篇生命文字,構築起現在聳立於讀者眼前的這一本新書:《親吻世界》。

這本書的書名給人一個錯覺,會誤以為這是一本世界文化旅行的指南,但不是。周勵的文字顛覆了那種期待:旅遊將會帶來食色、獵奇、驚險等令人愉快的享受;我們閱讀周勵的文章需要有足夠精神準備,準備承受那種心靈的衝擊,它逼迫我們重新穿越時間隧道,再去體驗一場場地獄般的血與火的生死考驗。

這種衝擊來自人類的理性精神。尤其是第一部分《被遺忘的煉獄:跳島戰役探險錄》的六篇作品,被「遺忘」其實是被忽略……在世界戰爭的瘋狂情緒支配下,狹隘的民粹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復仇主義者,甚至打著愛國主義旗號的形形色色被洗腦者烏雲密布,猖獗一時,他們的鼓譟聲瀰漫世界,而這個時刻,真正清醒的理性主義者最難堅守自己的精神陣地。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真正的英雄不是成千上萬唱著戰歌赴死的烈士們,而是法國作家、《約翰·克裡斯朵夫》的作者羅曼·羅蘭,他祭出了「超越混亂之上」的人道主義標杆,為狂熱的世人挽回一點做人尊嚴。周勵傳承了羅曼·羅蘭的理性精神,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她踏遍跳島戰役遺址,翻閱歷史文獻無數,寫下了毫不煽情的文字:

從1941年12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太平洋戰爭中盟軍(包括中國)超過400萬軍人陣亡,2500萬平民死亡;而軸心國超過250萬軍人陣亡,500萬平民死。二戰,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太多的思考:以史為鏡,以史為鑑。

戰爭當然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周勵的理性精神還表現在她對歷史人物在具體歷史環境下的複雜性做出了清醒的判斷。麥克阿瑟是太平洋戰爭的主帥,代表了正義的一方,書中寫到密蘇裡戰列艦上的受降儀式,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出場時:「高大帥氣的兩人一起雄赳赳走向主會場」,作家忍不住加了一句:「真愛死他們了」。但是緊接著寫到由於麥帥在戰爭中的錯誤決策導致大批美國士兵犧牲的時候,作家又冷冰冰地添上一句:「現在,麥克阿瑟終於回來了。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後一句話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潛在的意思真是太豐富了。戰爭是殘酷的,即使正義的一方,也可能在錯誤決策下犧牲許多鮮活的生命。對於太平洋戰爭中另外一個主帥尼米茲,作家讚揚有加,情有獨鍾,但這並非因為尼米茲是太平洋戰爭的常勝將,而是他在貝裡琉戰役日軍墓園的入口處豎起了一塊用英文書寫的碑,顯示了「在敗者面前,王者的謙虛,對失去生命的悲憫與對軍事專業領域勇猛同行的敬佩,都放射著人格與教養的魅力光芒」。

很顯然,面對眾說紛紜的歷史,作家有著明確的態度、立場和愛憎。也許有人會質疑我的說法:羅曼·羅蘭是在一次大戰的混亂之中祭出理性的武器來警告世人,而周勵則是在回顧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歷史,有可比性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有可比性,周勵確實是站在當下的立場上回顧歷史,但是「以史為鏡、以史為鑑」的環境和功能沒有改變,正如作家在書中寫到紐約的疫情:

一個0.1微米的詭異病毒,居然成為壓彎海霸巨艦的一根稻草,「羅斯福號」停靠在我熟悉的關島,幾年前我實地探訪了太平洋戰爭關島戰役遺址,對那裡很有感情。新冠病毒COVID 19大搖大擺,無孔不入,環球肆虐。紐約12萬人感染1萬餘人罹難,醫院的走廊擺滿了包裹著橘色屍袋的罹難者遺體,形同煉獄。勇敢戰鬥在第一線的紐約市醫護人員一個個病倒,即使大難不死的痊癒者也立即重返前線。截至復活節,全球公開報導因新冠去世的娛樂名人已經達到61位。

……那還是復活節前夕的記錄,而在我寫這篇序言的時候(7月17日北京時間下午5點),美國被感染的人數已經是369.5302萬(其中治癒人數167.9749萬,死亡人數累計14.1118萬);全世界被感染的人數超過1387萬,死亡人數超過了58萬,嚴重問題是疫情還在繼續蔓延,疫苗還在一次次艱難的試驗中。這難道不是全人類所遭遇的一場殘酷戰爭嗎?法西斯也是一種細菌,在混亂中產生的絕望迷茫、恐怖暴力以及種種愚昧狂妄、散布仇恨的情緒,都是腐蝕人類健康的病毒。周勵回首當年二戰的恐怖與正義之較量,要用人道的理性與堅定的自信來激勵黑暗中的人們,正如她引用尼米茲的名言所說:信心是黑暗中的燈塔。

周勵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在這本內容很厚重的書中,她滿懷深情地描寫了二戰期間一個個輝煌人物,以及千百萬遊蕩在太平洋怒濤之上的冤魂亡靈。當然,書中第一部分寫太平洋戰爭的文字僅僅佔全書的四分之一,書中更多的篇幅是放在作家最近七八年在世界各地的攬勝與探險之上,但那也絕不是普通的旅遊,我們只要讀一下作家自述(我做過一點刪節),便可理解這本書的分量:

2010年最美的事是上海世博會,手術後第10天我在家人照顧下參加了上海市世博會最後的閉幕活動……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術後一年兩個月,我和妹妹在羅馬梵蒂岡爬了300個頂層階梯抵達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向米開朗基羅致敬,然後我們登上歌詩達協和號豪華郵輪。我和妹妹死裡逃生……同年11月乘坐「銀海號」和香港唐英年夫婦首次探險南極,從此一發不可收,萌發了對南、北極探險的巨大熱情,我開始對歐美探險史英雄時代進行實地追蹤。

2013年,與好友們乘坐「銀海號」探險北極斯瓦爾巴群島,首次在北冰洋跳水冰泳,坐衝鋒艇祭拜百年前因北極探險氣球墜落而罹難的瑞典科學家安德烈,探訪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特羅姆瑟北極探險博物館。

2014年,在古巴尋找海明威,在普羅旺斯尋找梵谷,在波爾多尋找孟德斯鳩,在倫敦尋找邱吉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尋找達爾文,遊弋海底與海獅共舞,浮潛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乘滑翔傘巡遊……

2015年,去帛琉浮潛發現貝裡琉戰役遺址和尼米茲石碑,繼而環繞太平洋八萬裡,跑遍燃燒的太平洋跳島戰役遺址,開始醞釀撰寫《被遺忘的煉獄:跳島戰役探險錄》……

2016年,探險南極三島,來到夢魂縈繞的沙克爾頓墓地,向先輩鞠躬致敬;乘坐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抵達北極點,在北緯90度冰海第二次跳水冰泳,第五次探索美國阿拉斯加冰川。同年重返西藏,探訪絨布寺馬洛裡遺蹟,攀登珠峰大本營。

2017年,攀登瑞士阿爾卑斯山馬特洪峰,艱難無比,特別是肺活量不足,但終於實現夢想。同年從紐約飛智利蓬塔雷納斯,乘伊爾-76遠徵南極聯合冰川,換乘BT-67小飛機抵達人類最後的夢想之地———南極點,向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鞠躬致敬。同年攀登秘魯印加古城遺址馬丘比丘,探訪智利復活節島。

2018年,……從紐約再飛阿根廷,開始第四次南極探索,在南極期間與「雪龍號」南極第34次科考隊總領隊和首席科學家保持密切聯繫。醞釀電影文學劇本《南極大救援》。同年參加波蘭、捷克、匈牙利、菲律賓、印尼海外作家文學活動。參訪巴爾幹半島九國。

2019年,第三次來到瑞士阿爾卑斯山馬特洪峰,乘滑翔傘在約4000米高空橫穿馬特洪峰,驚心動魄又熱血沸騰。同年參加法蘭克福的歐華文學國際研討會,與文友一起遊歷歐洲,活動結束後,獨自去巴黎奧維爾小鎮尋找梵谷人生最後70天的足跡。深夏乘坐郵輪第三次探索北極圈,探訪中國極地中心冰島中冰聯合北極考察站……

2010年是周勵的本命年。那一年她經歷了一場大手術,幸無大礙。以後的十年裡,她三次北極探險,四次南極探險,還多次登上阿爾卑斯山,攀登馬特洪峰和西藏珠峰大本營,浮潛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這期間還夾雜著極其繁忙的訪問、尋找、讀書、查閱資料、寫作、開會活動……這樣的生活方式,僅僅是出於對旅遊的喜愛嗎? 當然不是,那是探險,是向自己的生命極限挑戰,向自己的意志挑戰,她要證明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和百折不撓。據說我們現在被處在一個小時代,人們是以做「小」來證明自己的生存智慧,而周勵則用她的探險毅然決然地打破了庸常之輩的所謂「理想」。我們雖然在嚴酷的疫情下蝸居鬥室不敢、或不能越雷池一步,但我們內心的渴望不能不被周勵熱烈的文字以及強大的生命節奏所激發。

再進一步說,周勵也不是在做純粹的探險,她不是簡單地為探險而探險,更不是僅僅為了證明自己的生命能量,她在這十年中穿梭般的探險實踐,是被一股巨大的人文力量所推動,催促她去解讀歷史留存的謎點。她為自己能在帛琉貝裡琉島上發現尼米茲石碑而激動不已,為自己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找到兩張《硫磺島插上星條旗》的照片、破解了插旗戰士之謎而欣喜若狂,甚至她在巴黎奧維爾小鎮尋找梵谷人生最後70天的期間,用身體力行的跑步去體驗梵谷死亡的真相……這些片刻的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本書的文字描寫中,對歷史之謎的探討,比探索自然的奧秘和生命的奧秘,似乎更加引人入勝。

讀了這本書稿我才了解到,周勵當年赴美留學,是我的導師賈植芳先生寫的推薦,1985年先生以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身份鼓勵周勵出國深造。周勵起初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錄取,攻讀比較文學學位,後來改讀商學院,由此走上「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之路。一晃三十五年過去了,周勵依然是一個富有人文情懷的作家,她在用生命來實踐和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

願讀者與我一樣,從這本書裡獲得許多激勵人生的啟迪。是為序。

2020年7月17日於海上魚焦了齋

《親吻世界——曼哈頓手記》,周勵/著,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8月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陳思和,周勵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泰戈爾《飛鳥集》:越是人生至暗時刻,越要相信愛
    在人生至暗時刻,有的人會被現實困難擊倒,深感無所適從、茫然失措、最後一蹶不振。有的人懂得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經過無數次的「試錯摔跤」,反而越挫越勇,最後成為人生贏家。究竟是什麼思維導致不同結局呢?我想一定是因為:「是否相信愛?
  • 2018,我的至暗與高光時刻
    宜感慨時光飛逝,年華易老,去年的新年願望落空,又一年忙忙碌碌²無為……但年終盤點這種事,即使再老套,也還是不妨一做。因為,如果再連這點儀式感都沒有了,流光拋人,只怕會更加無聲無息而無情。就來數一下2018的高光瞬間與至暗時刻吧,給時光打上標記,也算是一種記下,一種留住。
  • 做一個清醒透徹的星座,在重要時刻能以德報怨
    真正勇敢的人,不管他們面對什麼樣的生活,都要敢於面對他們,在萬裡之外謀劃策略,並有長遠的眼光,在緊要關頭,在關鍵時刻中,他們總是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點。在12星座中,有些星座也是這樣的,他們有強大的能量和強大的動力,他們一點也不驚訝,也不慷慨激昂,即使在人到中年之後,他們也會以德報怨,而那些仁慈的人也不會擔心,所以他們可以過厚德載福的生活。
  • 人生至暗時刻,咬著牙也要挺過去,因為還有美好可期
    這一年,我相信不少人都有過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有過「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落寞。面對這樣人生的艱難處境?我們該怎樣面對?我們該如去何從?是修得隨意而安的淡定禪意,還是依然義無反顧得勇往直前?人生的每次選擇,其實都是一次賭注,沒有什麼對與錯?
  • 心理學家:人生至暗時刻,堅持做這3件事,你會走出人生低谷
    如何度過人生至暗時刻?如今的社會,所有人都在告訴你應該如何變得成功,怎麼才能不辜負身邊人的期望。但很少有人會教你做錯事時,面臨挫折時應該如何度過。想要做到這點,你應該明白這兩個道理:錯誤的發生,有時候並不是代表你做錯了什麼,可能是環境的因素犯錯是很常見的事情,人人都會犯錯,並不可恥,因為害怕犯錯而什麼都不敢做才是可恥的。
  • 我的人生 要毀也要毀在我自己的手裡 | 你我的「至暗時刻」
    最怕你難過的時候我沒有及時出現上周,墨馨Moxin 分享了她在創業時候「至暗時刻
  • 中概股的至暗時刻
    並且在這次的疫情下,中美矛盾加大,能夠打擊一家熱門中概股,不說為美國做貢獻,至少可以激起更多美國市場對於中概股的不信任。而在市場信任度繼續下行的情況下,做空機構更容易渾水摸魚。
  • 基思·羅威談英國的至暗時刻
    先做個小小的硬廣: 我計劃在「少年得到」APP寫一套給孩子聽的世界歷史的音頻課,叫《少年世界史·古代:一場穿越4000年的神奇旅行》,適合10歲到15歲的孩子。
  • 中芯國際的至暗時刻
    剛到韓國時,為了符合競業條款所規定的競業禁止期限,梁孟松先於2010年10月開始在三星屬下的成均館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但他真正任教的校址卻是在三星內部企業培訓大學——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當時在講臺下聽課的學生也大有來頭,都是所屬三星的半導體資深工程師。直到2011年7月13日,梁孟松才正式加入三星集團,並帶走了二十多個臺積電的工程師。
  • 潼關喋血二十萬,大唐如何走出至暗時刻?力量是根本但歷史有變數
    但是,真正決定歷史進程的,是欲望和力量。叛軍上下欲戰、安史力量最強,安祿山的三鎮邊軍是當時的最強軍事存在。大唐要走出至暗時刻,實現逆襲重生,就必須顛覆目前的力量對比,實現西北邊軍和江淮財富的有效整合。但是,這個過程靠大唐自己是無法完成的,只能等待歷史出現變數。
  • 靖康之恥究竟有多「恥」,為何說是宋國的至暗時刻?發生了什麼?
    后妃、公主、宮女都被當做階下囚,大宋至暗時刻徹底來臨,而這個時候並沒有騎著白馬的王子拯救宋帝國。宋帝國的皇帝、皇族、嬪妃、大臣接近3000餘人被金人擄掠,京城的各類財寶洗劫一空。因為整個朝堂的不作為以及朝堂當中的諸多問題和諸多過失,也就導致大宋帝國進入了至暗時刻,這個時候的至暗時刻和最開始的宋金之間的爭鬥的至暗時刻,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為這個時候有幾個老熟人閃亮登場,他們分別是宋江和方臘。
  • 局座丨綠城·鳳起朝鳴的至暗時刻
    今年,最高限價下調至35000元/㎡,項目「扭虧保本」的願望化作泡影,綠城錯在「不該對調控放鬆抱有幻想」。明知會加劇虧損並觸發維權,鳳起朝鳴依然取證開盤。局座猜測,或許是等候無望、工程結算、民工工資等多重因素疊加,不得不割肉斷腕。
  • 香港奢侈品零售的至暗時刻:對零售業失去信心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觀察| 香港奢侈品零售的至暗時刻奢侈品品牌們正在對掙扎中的香港零售業失去信心。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內地赴港人次從1997年的236萬攀升至2016年的4277萬,增長超過17倍。2018年則更是創下6515萬人次的新高,這甚至讓過去十年來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0%的海港城在這一年創下了驚人的24%的增幅,銷售額高達370億港元。源源不斷的高客流量支撐著香港各大商業地產持續高位的租金政策。
  • 2020讓我懂得,即便在至暗的時刻,天空也會有閃爍的星星
    由於各項檢測沒做,具體病情還沒結論。雖然心裡害怕,但每天近距離的看著父親,也心安了許多。第三天,父親清醒了些後,轉到了普通病房。我讓姐姐回去休息,然後自己一個人每天用輪椅推著他做各種檢查。父親病後,吃東西異常困難,飯要小口小口的喂,藥片稍微大一些,他就咽不下去。我便學著照顧小孩的樣子,將藥片分成小塊餵他。
  • 雙卡雙待將帶來iPhone中國市場的至暗時刻
    回顧蘋果近年來的歷史不難發現,哪怕到了最艱難的時刻,蘋果公司也從未放下那「高貴的身段」,在產品和售價上從未做過妥協。然而,現在蘋果卻為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放下身段,推出針對中國用戶的雙卡雙待功能,將「雙卡雙待」這個幾乎要掃進歷史堆的「賣點」整合進iPhone裡,不僅未能讓人感到更「平易近人」,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 新垣結衣《我們無法成為野獸》:人生的至暗時刻,我們該怎麼渡過?
    不僅沒有bgm,沒有追光,沒有神助攻,我們還常常陷入人生的至暗時刻,困獸猶鬥。 這樣的時刻我們都有過。渡過它的瞬間,好像既不神勇也不戲劇。回頭看的時候,甚至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 》裡徹子的丈夫一樹患了重病,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她和公公每天去醫院陪一樹。
  • 冬至 | 至暗時刻,最先想家的總是胃~
    攝影/於海童- 風物君語 -當一年中的至暗時刻來臨能照亮漂泊靈魂的唯有食物之光▼▲ 紅糖餈粑也很好喲~圖/網絡出了四川來到雲南,團圓時刻,又豈能是一碗羊肉湯的主場?冬陽酒,味甜色綠,每至冬至,由醬園特製以售客,過時不候,故亦名冬釀酒。「——金孟遠《吳門新竹枝》。攝影/李堅強 蘇州人冬至喝酒,而神秘的客家人則選擇在這一天釀酒。
  • 英國的至暗時刻:1665年倫敦大鼠疫
    17世紀60年代中後期,堪稱英國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1665至1666年,倫敦發生大鼠疫,並且迅速蔓延到整個英格蘭。官方統計,在這場鼠疫中,倫敦失去了15%的人口,整個英格蘭共有68596人喪生,但事後估計,鼠疫的遇難總人數超過10萬人,這是繼14世紀的黑死病後,倫敦遭遇的最嚴重的瘟疫。
  • 愛善天使「蝶變女神」季軍譚海鳳:走過至暗時刻 看到隧道盡頭的光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至暗時光」,就像走在看不見的鋼索上。只有經歷過、旁觀感受過身邊人的至暗時刻,才能對心態有所選擇,要麼開始堅韌,要麼從此沉淪,堅韌者相信從此再壞也壞不過現在,沉淪者相信現在的壞只是生活的開始。有的人在經歷了這段黑暗時光的歷練,慢慢地成長後,卻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 ...蝶變女神」全國季軍譚海鳳:人生至暗時刻,賣俏妃衛生巾看到新曙光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至暗時光」,就像走在看不見的鋼索上。只有經歷過、旁觀感受過身邊人的至暗時刻,才能對心態有所選擇,要麼開始堅韌,要麼從此沉淪,堅韌者相信從此再壞也壞不過現在,沉淪者相信現在的壞只是生活的開始。  有的人在經歷了這段黑暗時光的歷練,慢慢地成長後,卻變得更加強大起來。從此,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波折都能夠很好地化解、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