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誦經念佛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2020-12-21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請問法師: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我們的身體是由眾多的細胞構成的,那麼這些細胞都有正負極,當它們的正負極在互相接觸的時候就激活了能量。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我們不正常的念頭,使細胞的功能處在抑制狀態。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

誦經念佛時候放的光是金黃色的。如果平時動個歹念,那個光,都是黑的、灰的等等。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臉色,都能看到他的心理狀態,他的命運狀態,他最近是倒黴還是走運,都能從相上看出來。這種身體發熱,細胞的激活,也就提高了我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疾病的能力,所以誦經念佛能夠身體健康,就來自於這個原理。

相關焦點

  • 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問: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大安法師答: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我們的身體是由眾多的細胞構成的,那麼這些細胞都有正負極,當它們的正負極在互相接觸的時候就激活了能量。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我們不正常的念頭,使細胞的功能處在抑制狀態。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
  • 大安法師:淨土宗念佛法門的一些感受
    大安法師講淨土如果你想先把這個念頭去掉,再去求「妙明真心」,這就好像一個醫生先把病人的身體給它滅掉,才能把他的病治好一樣;也好像一個將軍把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全部殺死、砍掉後,才能平定這個地方一樣。這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對這個念頭不要害怕。
  • 大安法師講解在家居士怎麼定課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法師您好,那麼多經典的利益都很好,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是否要選一部經典來讀呢?我們該選哪一部?目前我在日誦《佛說阿彌陀經》,是否足夠?大安法師:讀誦經典呢,你在淨土五經選一部有緣的經典讀誦都可以。目前你在讀誦《佛說阿彌陀經》就很好。是不是足夠?足夠了。在家居士還是單純一點為好。誦《佛說阿彌陀經》一遍,念往生咒三遍,再念一下贊佛偈,就開始念佛,念完佛做回向,做三皈依,就是定課。早、晚定課都一樣,然後再配合拜佛。
  • 東林寺大安法師,往生的必要條件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請問法師,念佛法門必須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大安法師:念佛法門的往生條件是信願持名,主要要靠信願來感通佛力。我們用具足信願來莊嚴當下能念佛的這一念,就能夠成就往生。在功夫上來說,我們確實要修當下這一念來念佛的。這個「念」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就是現前的這個心來念。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這樣能念和所念就融為一體了。 然而我們這一念常常是系縛在五欲六塵上,不清淨,非常染著。那麼我們這一念現在是念佛,它就是清淨的一念。
  • 大安法師:十種念佛方法
    古崑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2.十念記數法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 大安法師:受菩薩戒的好處
    點擊上方 「念佛法門專修
  • 大安法師:披上信願的盔甲,做一個真正的念佛人
    大安法師講淨土聞信淨土的人真的很少,即便聞到了淨土,真來念佛的人也不多。我們是真的念佛人嗎?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能不能落實下來呢?厭離心啊,把這個五濁惡世真的徹底看破,完全放下,心裡不留戀牽掛,我看不容易。我們的居士最大的問題是放不下。
  •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方法
    古昆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2.十念記數法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信他」一般是從信事相上入手,信釋迦牟尼佛宣說念佛法門真實不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這是一方面。若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個「他」就是阿彌陀佛果地上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要靠著他力——佛果地上的境界,把我們因心的性德顯發出來。聲聲佛號喚醒夢中人,聲聲佛號把我們自性的如來藏性開發出來。而且阿彌陀佛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交融一體的。
  • 大安法師:真實的信願是能否往生的前提
    大安法師講淨土只要我們一念投到彌陀大願之海,阿彌陀佛那種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就會在我們身上全體體現出來,它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現象。當生令我們身心柔軟、降伏煩惱、智慧開發、香光莊嚴。臨命終時蒙佛願力,蓮臺接引、異香滿室、天樂盈空,自在往生!一經往生就能得到阿鞞跋致,成為三種不退轉的菩薩,快速成就道業。這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淨宗法門,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感應道交難思議。那麼阿彌陀佛早已成就的慈悲願力我們怎麼能夠感得上?就是靠信願!
  •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至簡至捷,圓頓了義
    很多情況是,我們讀了很多經典,接觸了很多法師,聽了很多的講法,把自己搞得眼花繚亂。本來是修念佛法門的,聽這個說密宗很好,聽那個說禪宗很好,又聽說南傳內觀禪如何殊勝,心裡就有點這山望著那山高,覺得把那些殊勝的東西都給放棄掉了,好像有吃虧的感覺,所以心裡就搖擺,想都去嘗試一下。以前也聽有人說,我們念佛不能清淨、不能得一心,是因為業障太深重了,我們念一百萬遍某個密咒,消了業障再來念佛。
  • 大安法師|學佛多年卻事事倒黴導致灰心怎麼辦?
    信眾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黴透了,常想這是逆增上緣,可是我的處境常讓我對念佛感到灰心,請開示。大安法師答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皈依三寶、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圓成本具的正覺佛性,並不是為了人天福報。妄想一皈依學佛,就得錢比別人賺得多,官比別人當得大,身體比別人健康等,用這些來證明學佛的成效,這個觀念是有偏頗的。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無住生心生的是清淨心。
  • 在家念佛誦經打坐就是「道」嗎?
    「阿蘭若處」就是寂靜之處、清淨之處,也就是「寂靜處」才是道;比如居家念佛時一定選擇安靜的房間,但我們卻把這種「無奈」當成了理所當然,而沒有力求蛻變修道環境……自認為在家念佛誦經打坐就是「道」,殊不知自己早已偏離了道的方向,(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共修無論誦經還是打坐妄想一個接一個
  • 喝酒後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酒桌上,喝過幾杯後,很多朋友難忍燥熱,開始脫掉外套,繼續開懷痛飲。這是一個釋放熱量的過程,而肝臟是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在分解酒精的時候它運作地更多,因此也產生更多熱量。這時,人體會通過出汗來降低體溫,但攝入的酒精會妨礙這一過程,隨著肝臟釋放的熱量越來越多,你的身體就會發熱。2、喝酒後除了身體發熱,還有其他哪些症狀?
  • 喝酒後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想必大多數人都有過喝酒後這種全身發熱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酒精在作怪?讓歐其諾酒業(微信號:EUROCINO)來為你解釋一二。1、喝酒後,身體為什麼會發熱?喝酒後之所以會感到身上發熱,是因為在喝酒時,你的肝臟就在對攝入的酒精進行代謝分解,排出血管。
  • 大安法師:生滅心無法辨識如來的圓覺
    大安法師【直心是道場】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所以還是要好好念佛,眾生的心是彎曲的,而佛號是阿彌陀佛正直心的外顯。念佛的時候,這彎曲的心才隨順佛號而正直。就好像蛇性彎曲,要讓它自己直很難,然蛇進入竹筒子就不得不直。故云: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所以我們要在懇切念佛上獲得正直心,又以正直心去念佛,二者形成良性互動。
  • 誦經打哈欠流淚,怎麼回事?
    1.誦經前要將雙手洗淨,且不論吃素或吃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2.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3.學佛的人宜戒除洋蔥、蔥、大蒜、韭菜、香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才可持誦經典。4.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 淨宗法師:念佛好時光,勸君莫辜負!
    法然上人法語,淨宗法師講解!10不知其義、不知其文也無妨,唯依稱名,必得往生。飛機對普通人來說總有一點神秘感,「這麼大一個鐵傢伙,是怎麼飛上去的?」不知其義。「它在天上飛,它長眼睛了嗎?在地上行駛的汽車還有條路呢,天上哪有路啊?它怎麼能找到目的地呢?」也不知其義。就算把我們引到駕駛艙裡看那些儀表,我們也看不懂,也不會操作,這叫「不知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