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若處」就是寂靜之處、清淨之處,也就是「寂靜處」才是道;比如居家念佛時一定選擇安靜的房間,但我們卻把這種「無奈」當成了理所當然,而沒有力求蛻變修道環境……
自認為在家念佛誦經打坐就是「道」,殊不知自己早已偏離了道的方向,(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共修無論誦經還是打坐妄想一個接一個……,自欺欺人而已;這些顛倒的認知就是「漏」之所在,所以「無奈」是警醒我們蛻變的。
「阿蘭若處。十方諸佛皆讚嘆。無量功德皆由此生。」【十二頭陀經原文】
我們所有「布施、供養、修十善業……」都是「住相」而做作,僅僅是福德之相不得其受用;是虛幻的精神寄託而已;真正的「功和德」源於心智的成長,如是有相心做事一定不得受用。所以明心見性非常重要,不見諸法實相就不得「法」,因為諸法實相本身就是解決障礙的方法。
但明心見性卻很難,凡夫一葉障目都不見泰山;在有生之年,明心見性又有幾人呢;所以成道難,難於上青天;於是就生起了「佛教是教育,在「教育」之下就產生了愚痴之相,落入師父正果的知見,最終自己修成了「四不像」;因為師父的真實意理解不透就不能切機,這就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