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念佛誦經打坐就是「道」嗎?

2021-01-10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阿蘭若處」就是寂靜之處、清淨之處,也就是「寂靜處」才是道;比如居家念佛時一定選擇安靜的房間,但我們卻把這種「無奈」當成了理所當然,而沒有力求蛻變修道環境……

自認為在家念佛誦經打坐就是「道」,殊不知自己早已偏離了道的方向,(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共修無論誦經還是打坐妄想一個接一個……,自欺欺人而已;這些顛倒的認知就是「漏」之所在,所以「無奈」是警醒我們蛻變的。

「阿蘭若處。十方諸佛皆讚嘆。無量功德皆由此生。」【十二頭陀經原文】

我們所有「布施、供養、修十善業……」都是「住相」而做作,僅僅是福德之相不得其受用;是虛幻的精神寄託而已;真正的「功和德」源於心智的成長,如是有相心做事一定不得受用。所以明心見性非常重要,不見諸法實相就不得「法」,因為諸法實相本身就是解決障礙的方法。

但明心見性卻很難,凡夫一葉障目都不見泰山;在有生之年,明心見性又有幾人呢;所以成道難,難於上青天;於是就生起了「佛教是教育,在「教育」之下就產生了愚痴之相,落入師父正果的知見,最終自己修成了「四不像」;因為師父的真實意理解不透就不能切機,這就是「空」。

相關焦點

  • 為過去而誦經,為未來而念佛,你為現在做了什麼?
    她就說:「我宿世無量生有很多的業障,我通過誦經來懺悔。」「那麼你念佛是為了什麼呢?」「我是為了將來我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念佛。」也就是說為過去懺悔而誦經,為未來往生極樂世界而念佛。我就問她:「那你有沒有為現在做一些什麼功課呢?」她就啞口無言,不知道怎麼回答。事實上,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大安法師:誦經念佛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請問法師: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大安法師答: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誦經念佛時候放的光是金黃色的。如果平時動個歹念,那個光,都是黑的、灰的等等。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臉色,都能看到他的心理狀態,他的命運狀態,他最近是倒黴還是走運,都能從相上看出來。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佛氏門中好修福,一分布施萬分收,當然對於學佛人來講,布施是為了上求覺悟之道,下度一切眾生,不是為了修福德這個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修功德。功德與福德還是有所區別的。很多學佛的同修,誤以為福德就是功德,其實福德跟功德只是在相上非常相似,功德是從清淨心中生起的。
  • 念佛、誦經、持咒,一定要回向!這樣才有功德
    皈依佛門成為修行人會經常念佛、誦經、持咒。通過佛法的薰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慈悲心和清淨心。信佛,念佛,誦經要回向給無量眾生做這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我們修行人修行、做功德就是為了消除業障、償還因果債、懺悔惡業為始,因為業障消除之後才能無礙的修法。冤親債主糾纏是造成眾生苦難的原因 也是我們顯現的果報 ,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家庭不和、子女乖違、身體有病、以至於造成我們修行的諸多障礙,都離不開冤親債主的糾纏有關係,你學佛了,去修行了,你多劫造的業,傷害的眾生,或者累世的親屬都要「沾你的光」,借你的力得到救拔。
  • 中醫、道、佛如何說「打坐」
    道家認為打坐中我們不但要求靜, 而更主要的還需求忘,道家中的許多聖賢、真人就是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使自我與整個自然 合而為一,從而領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諦。《道樞》曰:」虛無恍惚者道之根也,生 我於虛,置我於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虛皇天尊》云:」虛 無自然,道所從出,真一不二,體性湛然。」《內養真詮》言:」道家宗旨,以 空洞無涯為元竅,以知而不守為法則,以一念不起為功夫。」《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 》講:」道者無為清淨,空寂湛然也。 」那麼,在打坐中什麼是虛無和坐忘 呢?《無上秘要》曰:」遺形忘體,泊然若無,謂之虛。」
  • 在家裡一人念佛比萬人念佛還要殊勝的秘訣!
    2 念佛功效之大小,不在人數多少,在念佛人的真誠心與心量。3 若念佛人沒有私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念的每聲佛號,都能震動虛空法界。這一個人念佛,比一萬個人的念佛場還要殊勝。
  • 佛性不是修行才有的,持戒就是守志,這念心清淨自在,道就現前了
    「道」,有正道、邪道、大道、旁門左道,這裡指的不是邪道、小道、旁門左道,而是至道。「至道」就是至高無上的道、就是佛道。受持五戒屬於人道,力行十善屬於天道;契悟了四諦、十二因緣,並依之修行,就是聲聞道、緣覺道;實踐六波羅蜜,就是菩薩道。然而,這些文字都不是至道。什麼才是至道?
  • 淨宗法師:念佛好時光,勸君莫辜負!
    「它在天上飛,它長眼睛了嗎?在地上行駛的汽車還有條路呢,天上哪有路啊?它怎麼能找到目的地呢?」也不知其義。就算把我們引到駕駛艙裡看那些儀表,我們也看不懂,也不會操作,這叫「不知其文」。現在製造飛機的就是兩大飛機製造商——空客和波音,飛機的說明書都是英文的,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知其文。但是,這些對我們乘客沒有影響,我們坐上飛機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 念經能成佛嗎?持咒能成佛嗎?念佛能成佛嗎?辯證看待這個問題
    民最近因為我大舅得了膽結石,而我又恰好辭職在家,閒來無事,就開始誦地藏經,為我大舅回向,希望他的結石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小,最後排出體內。02王鳳儀先生如何看待念佛誦經對於學佛信佛,王老先生看法也有獨到之處,如果不是從寺廟的法物流通處請回王老師的書的話,看到一些話,依著我以前的脾氣和狂熱,必然是要說他是謗佛、謗法的。
  • 打坐入不了定,可以觀想嗎?
    打坐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鍛鍊形式。很多人通過打坐,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身心舒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一個人打坐,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利益」。最早期的打坐,是佛家道家用以修行的方式。有的人就想:打坐入不了定,觀想可以嗎?其實人的妄想執著太多,即便觀想,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當你的境界達到一定的時候,可以內觀丹田,這個時候,你有一個目標,看著自己的丹田,觀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只不過,當你能看到自己的丹田時,你已經達到一定的境界了,根本就不需要採用觀想這種方式。
  • 女眾打坐,只能單盤嗎
    但是一般人的正常的修行,如果打坐時間久了,可以開闢另一道的循環,就是醫學上在七幾年所發現的微循環,就是微小的血管都開放起來,達到另外第二個心臟,所以說打坐的人壽命比較長,就是因為他開闢了微循環。  當然了你要坐得非常好,這個微循環也不用了,因為無我。要是無我了,他也沒有血管和肌肉了,骨頭也沒了,呼吸也沒了。
  • 打坐坐不住?告訴你一個比打坐更好的修煉方式!
    這個就是不觀而觀,身雖動,然本性不動,智慧明了。所以修動中禪比較安全,不易落於陰魔之境,不易生幻象。像道家的太極拳,就是很好的動中禪,煉身加煉心,神形二煉。說到動中禪,我想起了桐柏宮謝希純道長的繼承人張高澄道長的一篇關於「不許道人打坐」的文章,全文如下:貧道每當看見道人閉目養神在那裡打坐,就知道不久的將來此人必定要因為各種問題下山!當然精神問題也必定會是相當的嚴重!
  • 念佛的功德很大,聽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有大利益!
    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的佛多得很,你只要說一聲給我,我就好去了。」其父曰:「那隨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謂「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謂:「汝做菜時,所住之屋,近念佛處。日日常聽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
  • 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問: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大安法師答: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這種身體發熱,細胞的激活,也就提高了我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疾病的能力,所以誦經念佛能夠身體健康,就來自於這個原理。
  • 在家無聊?打坐吧!
    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淨安祥,氣脈自然暢通。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總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
  • 誦經、念佛後正確的回向方法大全!!!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普賢菩薩發願偈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 成功波羅蜜丨第六章 最大的成功是念佛
    請問,您知道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誰嗎?我想向他學習。念佛人?念佛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更不能當錢用,一點用都沒有,怎麼能說念佛人是最成功的人呢?以世間人的眼光,確實看不出念佛有什麼用途,這不正說明念佛超越世間的一切嗎?世間所有一切的「用」加起來,也代替不了念佛的「用」,也大不過念佛的「用」。
  • 竹密不妨流水過 事多豈礙念佛名
    道綽大師用以上四個尺度給我們一衡量,我們就發現:我原來是「起惡造罪如暴風駃雨」這樣的根機。這樣的根機怎麼辦?豈不是要墮落嗎?所以接下來說: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 「是以」就是所以,所以諸佛大慈大悲,勸我們要回歸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從前面而來的。大乘我們沒有措心,佛不能勸我們修大乘。
  • 學佛問答:阿彌陀佛聖誕時,我買一個生日蛋糕念佛號可以嗎?
    問:陰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的生日,我應該怎麼做,在家買一個生日蛋糕念佛號可以嗎?答:這個想法很好,很單純、很乾淨、很純真。當然主題還是念佛,甚至以生日曲調念佛也可以,這就是給幫阿彌陀佛過生日的你們自己最好的祝福。如果你知道用雞蛋或奶油不好,建議把這兩項去掉,或改用其它材料,不過,阿彌陀佛真的會期待我們為祂點蠟燭過生日嗎?當然不是,阿彌陀佛只希望我們接受祂的救度,好好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