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種什麼鳥

2022-01-29 金融文壇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詩經》裡如此詰問。雀不但穿屋,還穿透厚厚的時間,如一顆在風裡尖叫的單詞。麻雀的祖先源自歐洲,在某一個晨光熹微的黎明,最早啟程的那隻麻雀開始背井離鄉,浪遊東方。以一種「麻雀主義」的毅力在蔓延……

麻雀遷徙繁衍的歷史源遠流長由來已久。在我的故鄉,麻雀又叫瓦雀、賓雀、家賓、寇雉、鷦鷯、小蟲、蒿雀、家雀等多種稱謂。我特別喜歡家雀之名,有種「家之雀」的感覺,很溫馨。

有人說麻雀是真正的平民之鳥,它們無所不在,平凡無奇,然而異常頑強,它們也像平民一樣為數眾多,不被珍視。你一時會想不起天鵝,可是誰又能忘了麻雀呢?麻雀像種子一樣撒遍大江南北,無論城鄉還是原野,都是它們的生存之地。它們沒有婉轉的歌喉、絢麗的衣裝,也沒有雄健的體魄。它們真的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鳥兒。在許多時候它們就是鳥兒的代名詞——它們可以代表鳥兒們,因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們,它們就近在眼前,就在窗前和屋簷下,就在童年的身邊,就在畫家的筆下。

《竹雀圖》是我極為欣賞的一幅國畫。竹子聖潔,高雅,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四君子」之一。可為什麼畫家們在畫竹子的時候,總要畫上幾隻最為常見的麻雀呢?而且不是點綴,竹雀圖上離不開「雀」,它在畫裡佔有著重要的位置。麻雀其貌不揚叫聲不美,畫家們為什麼不選擇那些漂亮的鳥呢?我不懂丹青,但覺得並非畫家們的隨心所欲或者信手拈來,也不是美與醜、雅與俗的對比,大概生活中的麻雀也喜歡竹子,難道麻雀有著竹子一樣的心境?抑或是遙遠的人們將「家」冠之於它的真意?我對麻雀的認識在慢慢地加深時,又闖進了一個新的有趣的迷惑網裡。《史記》上的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話,曾是許多師長教誨弟子們的常用語,自己年少時也把師長教誨的這句名言深深地烙在了心裡。告誡自己要學鴻鵠立大志,後來又把這句話告訴了兒子,「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翼已就,橫絕四海」。麻雀呢,振翅飛越不過樹梢,而且常常止於簷下,自然為我等許許多多的人瞧不起。面對天生鳥類中的「凡夫俗子」,現在卻在不斷糾正對麻雀的淺薄認識,從對它們的誤區裡漸漸走出。它們不好高騖遠,不慕天鵝,不慕雄鷹,也不慕畫眉和百靈;不計較人們的白眼,大度對待「除四害」時的無情殺戮,而且不計前嫌,不鳩佔鵲巢,不懶不爭不追求虛無。以不侵佔其他鳥類的窩為做「鳥」的立身之本,只歡快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天一亮準時離開狹小但溫暖的窩,把並不動聽的叫聲唱給帶露珠的朝霞。

雖然,麻雀也深知人們並不是一如既往地喜歡自己。但麻雀不離不棄,想方設法求得人類的諒解和包容。始終與人們維持較親密的關係、較合適的距離;公路旁、校園裡、陽臺上、樹枝間、草底簷頭、田間地壟、雞鴨群中、豬食槽邊、常有其身影,輾轉騰挪,像點點的閃爍的火焰。它們雖富有藍天,廣有大地,卻不為所動,要求這個世界的很少,很少。它們不需要太多,幾滴水,幾粒草籽,幾個小蟲子就能成活;隨便一個屋簷,一個樹枝,一個草垛便可棲息;它們沒有天鵝那樣展翅藍天的高貴,也沒有鴻鵠的向遠之志。它們只是活著,活著就滿足,就是每一天。它們是鳥類中的平民,草根,底層,是最為廣大的鳥類的民眾。儘管它們卑微,卻活得端然,從不超越大自然的法則,因此它們綿延不絕。

我時常想,在大自然中,有許多其他的鳥兒往往對人存過度的戒心,以至於懷著善意、想去親近它們的人,常因鳥兒驚走而生出被誤解的失望,以及情誼被拒的惋惜。

但麻雀卻不這樣。當它們微偏圓圓的小腦袋側耳傾聽,便似乎能正確地判斷出走近的足音是不是危險的。而當那帶有幾分戒備和考慮的小眼珠子滴溜轉動時,也似能伶俐地分辨來者是善是惡。在所有我們可見的鳥兒中,麻雀大概是最大膽、是慧黠、也最能猜透人心的了;它們若無其事的開朗、逍遙自在的跳躍,以及對人類所付出的較多的信任,常使我們感到心安、輕鬆,也使我們有一份被接納、了解的喜悅。

從來不會有人把麻雀囚在籠裡餵養,這固然是因為它沒有鮮麗的彩羽、不會發出婉轉的啼聲——沒有其他鳥兒所具有的任何「視聽」上的價值,是一種莊子所謂「無用」的鳥,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從來不曾遠遠避開人類。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一打開窗,便可見到它小巧的身影、聽到它平凡的唧喳聲;它俯仰自如地生活在天地間,我們無需擔心它逃走、隱遁,它與人類接近的天性使它永遠也不會自我們視野中消失。

 

儘管麻雀細小,但卻像精靈似的,好動而靈活,機警而膽怯,時常是欲言又止,欲休還說。又低調地生活著,從不在人前顯擺,灰色的羽毛一點也不炫耀。它們不唱,只是言說,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它們不舞,只是行走,為生存而侷促。在我們心目中,它們雖然不美,叫聲不雅,卻很有個性和氣節,不願意用天性和自在換取人們的餵養,應該是鳥類中「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和嵇康。古人曾講「大隱隱於市」,麻雀是不是隱於我們身邊的「大隱士」呢?鴻鵠有志向,麻雀有氣節,我越想越覺得每天在耳邊嘰嘰喳喳的麻雀不簡單,它徹底顛覆了我對麻雀的固有思維,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想起屠格涅夫筆下的「麻雀」,那隻老麻雀為了解救被大狗追撲的小雀,毫不猶豫且奮不顧身地衝向那隻大狗,那狗被麻雀的大膽和勇敢所折服和驚呆,不得不放棄追撲已經無力的幼雀。小麻雀終於「狗口脫險」,跟著老麻雀飛到蔥鬱的樹上。這就是天天在我們身邊繞來繞去的麻雀,這就是唯一獲得人們用「家」稱呼的麻雀。它是一種自在鳥,與人相聚卻保持著屬於自己的自由,不為吃喝放棄自在的空間和耿直的氣節,麻雀飛起的弧線仿佛在傳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些足夠我們去欣賞了,欣賞中或許還能發現它沒有告訴我們的其他秘密呢。

麻雀是一種富有智慧的神秘之鳥。

工作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許昌分行


相關焦點

  • 9條養鳥人不易知道的冷知識,麻雀不是一種鳥,40斤重的鳥也會飛
    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科普:麻雀到底是什麼?鳥會放屁嗎?什麼鳥是會飛的鳥中最胖的?仔細閱讀,看看有多少好玩的鳥兒知識是你不知道的呢?冷知識1:喜鵲象徵著什麼?鳥類中有一種鳥,叫大鴇,最胖的成年體重可以達到40多斤,這可絲毫不影響人家搏擊長空!常人很難想像,鳥可沒有發動機,這麼重的傢伙是如何飛起來的?可是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創造了大鴇來給人類開眼界。這東西要飛起來撞你身上,估計能把你撞好遠出去。
  • 麻雀鳥的「倔強」——絕不活在籠子裡!
    其實並不是沒有養麻雀的,相信很多人也養過,比如在大街撿到受傷的麻雀。但是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麻雀其實是文鳥科麻雀屬之一,因為他們的身體顏色和體長大小比較接近,一般都是羽毛呈棕色並伴有黑斑,所以大家稱它麻雀。麻雀的嘴強壯並且短粗,形狀呈圓錐形除了樹麻雀以外,其它種類的麻雀公母顏色均異。
  • 麻雀飛進家裡預示什麼?屋簷下麻雀搭窩好不好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麻雀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一種小鳥
  • 麻雀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只有到了秋冬兩季時,麻雀才開始由肉食轉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主。從這個角度看,它們卻是吃糧食,但是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收穫完成後,它們去哪吃糧食呢?因此,麻雀實際上對農作物的「利大於弊」,所以它絕對是一種益鳥。
  • 山麻雀的挑選
    雌鳥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黃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這樣,同一色系連成一片,仔細挑選應該就不會錯的。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鳥販子做手腳,我就看到過有鳥販子用眉筆給雛子麻雀畫鬍子的,呵呵。。。。但是不怕,他們畫不到毛根,而且只要鳥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發黃,多數就是母的!
  • 【來稿選粹】萬吉軍|久違的麻雀
    最殘忍的是,晚上從鳥窩裡掏出麻雀,活活丟進火爐裡,燒得半熟時用火鉗夾出,先去掉皮毛,然後再把內臟拿掉,撒點鹽再放進爐子燒烤。貧窮的歲月我們沒有覺得一絲殘忍,相反卻充滿了期待,常常是麻雀肉還沒烤好,口水已經從我們的嘴角流了出來。但那時候,這群驚弓之鳥似乎掏不完、打不絕、捉不盡,烤不完,什麼時候都是一群一群的。
  • 麻雀的友誼
    聽到頭頂上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抬頭一看,是一隻麻雀在撲稜翅膀。找了一會兒,才發現有隻麻雀順著衛生間換氣扇的通氣口鑽進來了。之前的塑料管老化了,要換新的管子,還沒有換,所以麻雀就從玻璃窗上的圓口鑽了進來,由於向光的一面都是玻璃,麻雀大概眼花了,所以找不到出口。麻雀飛到家裡來,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了,相反,是很常見的現象,就像走在街上總能遇上小黃毛。
  • 劉伯溫說:「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                                                                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
  • 小麻雀找鳳凰
    她對小麻雀說:「鳳凰是個美麗的女王,你要見她,應該打扮得漂亮一些,別的我幫不上什麼,我就贈給你一些好看的羽毛吧。」於是,山雞把身上最好看的羽毛贈給了小麻雀。小麻雀感謝山雞的幫助,告別了山雞繼續去尋找鳳凰。
  • 蒙冤的小麻雀
    ,掏鳥蛋三十五萬枚。我家門前有一棵大柳樹,每天的晚上有上百隻麻雀在樹上過夜。後屋鄰居爬到樹頂上,用氣槍貼近鳥的肚子打。一會兒功夫就可以打下好幾十隻。那時有些人家將捕來的麻雀扒皮剁碎包餃子。人們都吃出了經驗。切一塊蘿蔔往剁好的肉上使勁按幾下,麻雀的碎骨頭都插進蘿蔔裡,這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品嘗麻雀肉餃子的 美味。吃得高興時還不忘說上一句:能吃飛禽一兩,不吃走獸一斤 。
  • 崔中華|麻雀
    綠地成了鳥們的樂園,雜樹叢中,鳥的叫聲婉轉,悠揚,一聲高過一聲。麻雀是小區的常客,它們的身影讓人非常熟悉,它們的叫聲簡單而急促,如同它們掠過的身影。你沿著小區的甬道晨跑,覓食的麻雀嘰嘰咋咋,在甬道兩旁的綠地和樹叢中,在樓房的窗臺上,有時候還棲息在甬道中間,等你的腳步靠近了,它們才戀戀不捨地飛開。
  • 美國國鳥是鷹,法國國鳥是雄雞,中國的國鳥是啥?很多人都沒答對
    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樣的詩句就是用一種悲涼的氣氛,來烘託自己的傷心。而像這首古詩中所提到的昏鴉,並不僅僅只是指一種烏鴉在枯藤老樹上屹立著,是用一種烏鴉存在的形式,來烘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悽涼感。但是話又說回來,中國的國鳥又是什麼呢?首先說一下美國。在公元1782年,美國通過議會討論之後,決定了要將白頭海鷹選定為美國的國鳥。
  • 麻雀壽命到底有多長?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村裡老人說出大實話!
    麻雀種類繁多,農村常見的麻雀壽命約十年左右,但麻雀的天敵也很多,所以很少有麻雀能活這麼久,在森林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死麻雀。麻雀是一種非常脾氣很大的動物。在自然界中,一旦被人類捕獲,它們就會選擇斷食和斷水,因此人們很難餵麻雀。許多人是在鄉下長大的,各種各樣的鳥都有,但麻雀特別常見。
  • 麻雀寫意畫法
    步驟二:畫出鳥背,注意兩個筆觸的透視關係,一大一小,方可產生空間感和體積感。步驟五:墨渴筆勾出鳥腹,濃墨畫爪,用筆要爽利,強調書寫意味。步驟七:墨點出頭蓋和鳥翅上部,塑造外形時要始終注意兩隻鳥的呼應關係。
  • 小麻雀的故事
    麻雀爸爸一邊從床上坐起來,一邊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麻雀媽媽已經換上了碎花連衣裙和印著「麻雀麵包房」標誌的帽子和圍裙,正在照著鏡子化妝。麻雀爸爸似乎還沒清醒,襯衫扣子扣錯了好幾次,帽子又差點戴反。 麻雀媽媽幫他整理了一下頭頂亂蓬蓬的羽毛,然後匆匆跑到女兒的房間門口,敲敲門:「乖乖,爸爸媽媽去工作了,你在家好好寫作業哦。」
  • 百草園到小麻雀的故事(輕閱讀)
    加上咚咚鏘鏘羅鼓敲打聲,響成一片,又新奇又好玩又似懂非懂,說是消滅麻雀!才又想起弄堂的宣傳欄上貼著的宣傳圖片,說是一隻麻雀要吃掉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多少多少,一年下來累計多少斤……而糧食是寶貴的,以糧為綱,綱舉目張。人人節約一粒糧,社會主義放光芒。浪費是可恥,是犯罪。因而專吃糧食的麻雀是四害,是壞人,要消滅。
  • 鳥 | 梁實秋
    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著不動,哪裡有半點鄰視昂藏的神氣?籠子裡的鳥更不用說,常年的關在柵欄裡,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的「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裡住著罷?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
  • 冬天的麻雀(作者:山雨)
    麻雀,村裡人都叫它「小小蟲」,從這名字來看,它不是什麼大鳥,也不知道為什麼它能忍受北方冬天的寒冷。北方的冬天,風一吹,就有聲響,這聲響聽起來瘮人。冬天一來,村裡的孩子穿上棉襖,老人蹲在牆根下曬太陽。麻雀也趁著太陽光充足,站在牆頭,立於枝頭,趴在屋頂,吸收著太陽的暖。印象裡的麻雀,冬天蓬鬆著羽毛,眼睛似閉似睜,眼裡有冬天的哀愁。不下雪的日子,麻雀過得還算自在。有時候母親用簸箕簸穀子,那些秕谷就落在地上,家裡的雞們走來,啄上幾口。麻雀也來湊熱鬧,雞是不理會麻雀的。
  • 燕子、麻雀與喜鵲及其它
    麻雀也喜歡住人家裡,屋頂紅瓦下,天然擋風遮雨——只是討人嫌。房屋漏水了,先看看是不是麻雀在搗亂。麻雀飛起來匆匆忙忙,莊子說的所謂「雀起而非」,飛不遠,逃命似的——人誤以為是在躲避自己。住在瓦下面破壞房屋已經不喜人了,加上不信任,揚揚手臂嚇麻雀玩,大人小孩都會。
  • 麻雀平臺2.0版來了!
    MUSES BEER、蕉給你了、NOW洗車、一戶稻家、麻袋、一泊二日背包,麻雀在過去的日子裡,與你攜手創造了六個品牌。無論你的感受如何,但對於鳥們來說,它們就好像六顆星星,不知道會在哪個安靜的夜晚,就在心裡開始忽閃忽閃的發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