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工作五年,感覺自己成了廢人:人生路很長,看長遠才能有發展

2020-12-13 次等大叔

我一朋友,在國企做了五年了。

他剛畢業那會,在外面混了兩年,感覺職場太難混。於是,家裡託關係,找到了一個國企裡去了。

當時,我們別說有多羨慕了。進了國企,似乎就遠離了外面的風和雨。

事實好像也是這樣。甚至有點過了。

這兩天和他吃飯,他說:現在越來越迷茫了。

迷茫什麼呢?

他說,這五年下來,明顯感覺和外界脫節了。好像自己就一直在國企的圈子裡過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理解他的感受與迷茫。

要說進入國企,和與社會脫節沒有必然的聯繫,倒也不是。確實會有一些影響。

好在現在意識到了這點,想要跟上節奏,還是有辦法可以實施的。

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視野。囿於圈子,慢慢就會與不熟悉的事物斷了聯繫。

環境對我們的影響確實很大,不管是不是在國企,都受影響。可能我們自己並不覺得,但實際確實如此。

我有個朋友,頭兩年從服裝行業出來找了好幾份工作,每一份都做得不是太長。

這兩年。又回到了服裝行業裡面,才穩定下來。他跟我說,行業真的太重要了,換到其他行業裡面去,多少會有些不適應。

他之所以說行業這麼重要,就是因為行業已經把我們塑造成了一種固定類型的人。自己再也沒有更多的接觸其他行業之後,就很難具備其他行業的行為習慣以及思維模式。

也就是說,我們的思維形成了一種定勢。這種定勢,讓我們在熟悉的環境裡面能夠適應,對外界卻不行。

試想一下在國企的環境裡面,似乎會比其他的環境更加的安逸。人也就會更加的懈怠,自然會不再去關注外界的很多變化。

當某一天意識到與社會脫節的時候,實際上此時的這種情況已經非常的嚴重了。

既然我們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裡,那我們就能夠對症下藥。也就是,不要把自己關在圈子裡,多接觸外面,多了解各行各業。

想要了解社會的動態,就要去主動地接收社會的各方面信息。

這些範圍特別的大,不可能全面都涉及。因此,自己要知道自己想要接觸哪些信息,再去有針對性的做了解。

比如,對現在的網際網路產業很感興趣,那就去多多關注相關網際網路產業的論壇網站,參加行業的一些聚會,多看行業的分析與報告。

一開始可能會比較難,但當自己用心地去了解之後,很多信息慢慢地就會聚攏起來,刻在自己的腦海裡,形成一個新的知識網絡。

如果想要更平滑的過渡,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從現有的業務,或者說已經在關注的個人興趣方面入手。

實際上,當你走出第一步之後,後面的就相對容易一些。因為你會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接收到新的信息。

當然了,了解信息無非是為了今後的發展。所以,對自己的發展,也要做出一些合理的規劃與安排,按照規劃打紮實基礎。

在國企已經做了五年,那麼今後是不是還想繼續做下去,都是個未知數。

如果說自己感到與社會有些脫節,已經產生了某些恐懼的話,很可能內心是想做出某種改變的。

想要改變,那就必須做出一個較為完好的行動方案。這個方案可以指導自己接下來幾年要走的路。

所以,我們常說職業規劃非常的重要。可很多人並不知道職業規劃究竟要怎樣做,所以也就是一路走一路看。

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力不往一處出。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質的改變的。

當自己開始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就會發現這個社會的某些運行規律,是否和自己目前的情況類似。繼而能夠對接下來的發展,做一個提前的預估與參考。

不過,不論是說出來繼續發展,還是長久的在國企做下去,向上發展都是一種必然的路線。

想要向上發展,個人的綜合能力就需要得以提升。而這種能力的提升,勢必伴隨著個人視野、思維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說,與社會接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我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不要孤立的去看,不要孤立的去判斷,當你把這些吸收之後,自然就會看到新的出路。

對國企而言如此,對其他行業的職場打拼者,又何嘗不是一樣?

不要囿於眼前,把眼界打開,我們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國企工作五年後,無論好壞,都不敢辭職?
    在很多人的眼裡,即使國企的整體收入並不十分突出,但因為旱澇保收的制度,完善的福利體系,外加充足的假期,依然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首選之一。更多的人想的是在國企工作幾年,學到一些本領後再想辦法跳槽到更好的企業,這樣不但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還不枉自己一身所學。
  • 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因為你學不會延遲滿足感
    時常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因為你學不會延遲滿足感!成功的人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接受快感被延遲的能力。90%的廢人,根本原因在於這項能力的缺失,耐不住寂寞啊!長出一口氣,不錯。就打到這吧。起來扭幾下腰,琢磨今晚學什麼,要學的太多了,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想學一些人生經驗;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想學一些生活情趣;對自己的學歷不滿意,想學一些專升本的知識拿個本科學歷;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想找些做副業的機會。
  • 「28歲,兼職3份工作,我幹成了職場廢人」
    換了3家公司,一直做著最基礎的財務工作,在第2個東家還遭遇欠薪。她很羨慕公司的財務經理,不錯的學校畢業,30歲出頭就順利升職到這個位置,還是CPA持證人,目前年薪30多萬,感覺再做2年,升職財務總監也是希望大大的。相比而言,自己的職業路徑希望渺茫,感覺這樣下去要廢掉了。可能考CPA是翻盤的當務之急了,可是又沒有時間考。
  • 985本科生在北京工作3年,因不願加班被裁員後,曬出存款,直言想去國企
    如今在進入職場工作以後,其實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大家在一線城市裡工作了四五年,其實也都有了喜歡的戀愛對象,或者已經結婚成立家庭,可是隨著社會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裡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連養活自己都成的最大的問題,所以這些年輕人也會考慮回老家發展,希望能夠在一份穩定的工作崗位上有長遠的發展
  • 女研究生30歲,在國企工作,年薪20萬,卻被老公嫌棄收入低,引熱議
    如今有不少高學歷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後,都希望自己能夠進入國企發展,在國企裡不用擔心,被人排擠,而且能夠有穩定的工作,對於行走職場中的職場新人來說,還是非常有益處的。
  • 《自卑與超越》:別總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無論身體是否有缺陷,人都有可能產生自卑,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會產生自卑,時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廢物生活毫無意義。亦或者我們努力生活積極向上,可生活依然沒有起色,網絡上給這樣的人叫做「廢柴」,用句俗語說「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生活有意義麼?緊鎖的眉頭,控制不住的脾氣肆意發洩在身邊人身上;工作感覺處處被人針對,永遠覺得沒有出頭之日;難道就這樣荒廢掉自己的人生,人生的希望與生活的意義在哪裡?
  • 你自己眼中的「廢人」其實並不廢
    關於廢人這個定義,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為我發現現代人中很多人都是快樂型的「廢人」。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儘管心態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他們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 感覺自己有點想像個廢人了
    想用一段文字來描述自己現在的狀態,卻不知道從何說起。感覺自己有點想像個廢人了。工作和生活都已經失去了熱情。工作的時候混日子,生活的時候也在混日子,就連看書考證也能夠打瞌睡,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玩手機上,反反覆覆刷微博、看朋友圈朋友動態,把朋友的微博從頭翻到底,甚至連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的動態也能話費半個多鐘頭從頭看到尾,總感覺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地非常精彩,被親情友情愛情包裹著,有著愛好和特長,唯有自己還一事無成、孑然一身,甚至連養家餬口的一技之長也沒有,房子賣不好,書教不好,體重管理不好
  • 醒省自悟,此刻的你,是否有一個完善的人生五年計劃?
    我們生活到一定時間,人生的旅途中最終只會剩下自己,生活的好與壞,也只能靠自己。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金融危機,能否勇敢面對,全看自己。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怎麼還你。有計劃有行動,你的人生就豐滿充實。
  • 這三種思維,正在讓你變成積極廢人
    因為公司被收購,被分配到化妝品研發部工作。而在隨後的新年酒會上,因為穿著打扮太土,出了不少洋相。羞憤之下,她決定出去找新工作,可因為覺得自己不好看肯定會求職失敗,所以真的處處碰壁。最後只好正視現實,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研究流行的化妝術。
  • 能讓自己走得長遠的,不是臉,而是根
    而設定了職業目標,就好比有了一根長長的繩索,你可以集中自己全部的力量,拉著繩索爬出沼澤。而內生涯卻是靠自己內在不斷探索前進而獲取,不隨外生涯的獲得而自動具備,也不會由於外生涯的失去而自動喪失。著名職業規劃師,向陽生涯創始人洪向陽老師經常強調:人生的早年應當致力於修好內生涯,之後才能很好地發展外生涯,完成既定目標。正如孔子所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激發發展新活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題:激發發展新活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華社記者王希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充沛動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這為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重要基礎。
  • 沉迷其中,很容易把自己活成一個廢人
    很多大學生就是貪戀一時的虛榮和攀比,把自己陷入了校園貸的陷阱,再也沒有發爬出來。網上已經有很多的相關報告,有些校園貸的大學生被逼的走投無路,最後不但信用破產,而且自己的人生也破產,所以奉勸大學生,珍愛生命,遠離校園貸。
  • 技術創新是科技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一文,文中評論道,如果這些科技企業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專科生找工作很頭大,國企的「金飯碗」機會來了,年薪可達20萬
    專科生的春天來了,國企金飯碗工作—國家能源可能這個國企跟其他國企相比較,發展時間沒有那麼悠久,可以算是小孩子的級別了,在2017年組合而成。在組合完成後,這個企業也不負眾望有了飛速發展,各方面實力突飛猛進,現在已經成了全世界最大一家煤炭生產公司,綜合實力不容小覷。
  • 井底之蛙:目光短淺只看眼下收益不可取,讓孩子長遠發展才是王道
    同樣地,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急於求成,執著於眼下的收益,而忽視了孩子的長遠發展,這種做法無疑是在給孩子的人生設限。鄰居夫妻兩人老來得子,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只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光宗耀祖。可是,夫妻兩人卻忽視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全部不能碰。
  • 沒有哪位抑鬱症患者是廢人
    前段時間,有位抑鬱和強迫症患者痛苦地對我說:「我真的太痛苦了,難道我們精神病人真的無法正常工作,一輩子永遠是個廢人嗎?我不願做廢人,怎樣才能正常的上班呢?」這位患者16歲開始患病,工作後病情還不見好轉,要麼因為抑鬱無法出門,要麼就是上班時情緒不好跑回家。單位照顧她,不上班也給她發工資,但她覺得工資太低而且沒有發展的可能,覺得一輩子都這樣就是一個廢人,丈夫也跟她離婚了,一個人獨住讓她覺得做事沒有愉悅感,與人交往也感受不到樂趣,整天精神緊張不能放鬆。甚至想一死了之。
  • 新疆筆記||方敏:人生不走尋常路~
    在方敏平靜如水的敘述中,我探尋出了事情的真相:廣匯集團,一家1989年3000元起家的私營企業,5年間便奇蹟般的發展成為擁有2.7億元資產的現代化企業。其發展歷程,被新疆人稱之為「廣匯神話」。廣匯集團總經理孫廣信,生在新疆,長在新疆。誕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親百折不撓的品質感染了他。
  • 工作是找國企還是私企?不用糾結,行內人把這7點說得很通透
    工作是找國企還是私企?不用糾結,行內人把這7點說得很通透又到了找工作的季節,許多人開始抱著自己的簡歷到處奔波,忙於選公司。但是有一些人就在焦慮,他們在焦慮什麼呢?他們在考慮是進國企還是私企呢?自己無法做出選擇,很是迷茫。
  •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2020/12/03 08:0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