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才隊伍增能力 「三農」工作添活力

2020-12-14 瀟湘晨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今年以來,泉州把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才振興」的主要載體和陣地,通過高素質農民培育、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創業創新人才提升、幹部隊伍交流鍛鍊,全面提高泉州「三農」人才隊伍的素質能力,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線上線下 打造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

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泉州有力推動專項培育工程,今年下達中央、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317萬元,共舉辦103期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參訓人數6402人,提前完成全年5730人計劃任務。同時,有序篩選學歷提升素質教育,推薦202名高素質農民參加專科學歷教育,全面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

此外,泉州有效開展實用技術遠程學習,舉辦星火科技扶貧大講堂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6期,受益農民2.5萬人次;組織收看全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12期,受益農民7.2萬人次以上。

產銷結合 綜合構建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體系

專業繼續教育培訓方面,泉州舉辦畜牧獸醫、種植業、養殖業等3個專業繼續教育培訓班,培訓1000多人次;舉辦3期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技人員培訓班,培訓192人。同時,探索建立「以賽代評、以賽促評」的技能人才評價模式,8月12日-14日,舉辦「海絲泉州·人才港灣」2020年農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新型銷售形式培訓方面,泉州舉辦農產品帶貨直播線上技能培訓班,參訓人數133人,其中貧困人員29人,退役軍人4人。技術交流對接培訓方面,泉州與貴州省黔西南州、寧夏同心縣等地開展合作交流,推介優質稻新品種高優栽培、花卉規模化栽培、肉鴿健康養殖等農業科研成果。

以評促學 建立健全創業創新人才提升機制

為加強典型培育,泉州把創業創新能力作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評選條件,共評選出王慶章等22位泉州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推薦李金登、高偉民申報「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推薦尤福堯、李錦燦參評農業農村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貢獻農民。

對於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泉州從技術、職稱和資金等方面拿出「政策乾貨」,並舉辦泉州市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培訓會,到泉州農業科技園區實地考察,開展農業科研成果對接研討,為人才更好地在鄉村發揮技能、帶強產業、帶動致富鋪路架橋,使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光發熱。此外,泉州還舉辦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專題培訓班,培訓568人。

【來源: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工作總結範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總結範文5篇
    (篇一)為推進我市民政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民政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我局專題研究部署了相關工作,認真制定了本年度民政人才工作規劃,並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抓好人才工作的具體落實。
  • 農行聊城開發區支行穩紮穩打激活隊伍活力
    今年以來,農行聊城開發區支行突出黨建引領,以「三線一網格」管理模式為框架,以抓實《員工行為守則》教育為重點,統籌做好員工管理工作,進一步激活隊伍活力,提升網點綜合競爭力。  做細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家訪、談心談話工作,做到「該訪盡訪、該談盡談」,引導談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深入了解員工思想動態,提高全員主動監督、有效監督能力,提升「三線一網格」管理效能,全行及時排查率、履職率100%,有效杜絕了無效預警和無效投訴,黨風行風進一步呈現積極向上的可喜變化。  做實黨性實踐活動。
  • 中共揚州市委 揚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
    統籌做好農村疫情防控和「三農」重點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補齊高水平全面小康「三農」發展短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充分發揮農村社區平臺作用,建立健全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制度,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發展壯大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人才隊伍,積極探索符合揚州農業農村實際特點和農村居民現實需要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 全國消防救援隊伍人才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
    會議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和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並緊緊圍繞部黨委關於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分析人才形勢,全面規劃發展藍圖,為打造「主力軍、國家隊」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 【泉州晚報】吸收優質資源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志勇 通訊員曾玲華)近日,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二實驗幼兒園籤約儀式舉行,臺商區再添一張優質學前教育名片。 市政協副主席、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平,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賴麗水,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蘇白茹,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林清泉等出席籤約儀式。
  • 東至縣多舉措增強公務員隊伍活力
    近年來,東至縣多渠道、多方位充實公務員隊伍,積極探索從大學應屆畢業生和社會優秀人才中選拔黨政幹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緊缺的問題,進一步優化了幹部隊伍結構。  公開考錄。為了切實保障好基層工作力量,提高基層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東至縣多年來不斷擴大招錄範圍、增設工作崗位、加大招錄力度,同時針對當前發展所需的緊缺性人才設置專業要求等條件,及時補齊工作力量,補強人才短板。
  • 守望相助 共圓夢想——2020年泉州援疆工作綜述
    截至11月,累計完成投資7982萬元,佔年度投資計劃100%,提前30天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當地群眾真實享受援疆工作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昌吉市市委常委、副市長、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分指揮長王江濤說:「泉州援疆還將持續地關注民生,把扶弱濟困作為補齊民生短板、促進民族團結、鞏固脫貧成果的有力抓手,通過救治體系規範化建設,讓援疆工作更有效益、更有溫度。」
  • 深汕合作區:真抓實幹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 努力建設「田園城市...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全局出發,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部署要求,為深圳第「10+1」區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活力奔湧!北投地產集團實行人才「新政」
    高素質的核心人才成為了各大房企競相爭奪的重要資源。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屬企業北投地產集團通過內培外引、人才「新政」先行先試等舉措激發員工動能,優化、盤活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員工素質,為「品質提升年」提供人才資源支撐,為企業持續保持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 ...太保壽險「活力基本法」助推代理人隊伍向質量增長轉變
    原標題:代理人戰升級 太保壽險升級基本法「鼓勵以直增做大直轄」   12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太保壽險「30周年慶典版活力基本法」正式發布。這意味著,上市保險公司「搶人」、「留人」的人海之戰正在升級。
  • 重慶市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社工專才培養
    近日,重慶市召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正式啟動萬名社工專才培養計劃。到2020年,重慶市培養社會工作領軍型人才50人,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1000人,社會工作骨幹人才3000人,社會工作管理人才3000人,基礎性社會工作服務專才20000人,重慶市社會工作人才總量增加到13.3萬人,其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2.7萬人。
  • 2020 泉州經濟迎難而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下半年,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逐步開展,泉州經濟再度活力無限,繁榮發展。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手握成績單,我們堅信,泉州經濟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應對和戰勝各種風險考驗。
  • 「交流輪崗」激發乾部隊伍活力
    同理,只有讓幹部能夠活動起來、流動起來,為他們「舒經活血」,既能夠推動幹部的健康成長,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整個幹部隊伍的活力,能夠更好地推動黨的事業,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實、更有效。這就需要堅持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導向,用好「交流輪崗」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  「交流輪崗」讓幹部保持清醒的認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 江蘇海安:把握管理「尺度」 釋放隊伍建設活力
    近日,江蘇海安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鎮街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關於加強海安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園)長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關於加強海安市公立醫院院長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以政策加碼,解城市活力發展之「渴」。  錘鍊隊伍 建強基層治理「主力軍」  「強筋骨,壯隊伍。」
  • 「粵省事」三農服務專區正式上線
    粵省事·三農服務專區依託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的成熟便捷,綜合了國家三農發展戰略以及三農朋友關注的高頻三農辦事內容,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便農惠農」為主線,圍繞廣東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農產品安全、金融支農助農等「三農」重點工作,為我省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惠農便農辦理查詢等服務。
  •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超500名臺灣人才入駐發展 打造泉臺交流新高地
    來源:中國臺灣網近年來,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引才聚才工作,發揮園區對臺地域、血緣及產業優勢,不斷加強泉臺合作交流,充分對接臺灣集成電路產業轉移的現實需要,優化臺灣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引進了大批臺灣創新創業團隊和產業高層次人才入駐發展。
  • 產業激發新活力 文化教育增動能
    【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產業激發新活力 文化教育增動能——北京市西城區幫扶內蒙古喀喇沁旗、鄂倫春自治旗脫貧紀實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高平 董城2017年以來,北京市西城區以「紅牆精神」、首善標準,
  •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突出「七種能力」強化幹部隊伍建設
    「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廣大中青年幹部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任進一步明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 武隆法院開展「強體魄、彰拼搏、增活力、促工作」工會活動
    武隆法院開展「強體魄、彰拼搏、增活力、促工作」工會活動 2020-12-0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科技人才隊伍月明星燦
    有人統計,自然科學領域,人的「最佳創新年齡區」在25至45歲,青年被認為是最有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群體。用欣賞和讚許的眼光看待青年,敢於放手支持青年才俊在科技創新的關鍵崗位擔當大任,為學術研究注入更多的活力,則能為實現科研突破,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創造更多可能。科技的未來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