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壽險「活力基本法」助推代理人隊伍向質量增長轉變

2020-12-14 中國保險網

  原標題:代理人戰升級 太保壽險升級基本法「鼓勵以直增做大直轄」

  12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太保壽險「30周年慶典版活力基本法」正式發布。這意味著,上市保險公司「搶人」、「留人」的人海之戰正在升級。

  「基本法」是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的基本管理辦法,包括日常管理、收入待遇、業績考核、福利保障及業務品質等事項管理的基本標準。

  「基本法」是隊伍做大、做優、做遠關鍵

  據了解,太保壽險的「活力基本法」以助推組織發展和個人績優兩大引擎為核心,建立「基業長青」的組織發展體系和「直轄直增直育」的商業模型,以主任為錨點激發組織活力,推動隊伍升級,優化隊伍結構,鼓勵以直增做大直轄,夯實團隊基礎,激發主任成長活力。

  同時,建立「持續績優」的績優培養路徑與成長階梯,加強對於連續績優和超績優夥伴的激勵,堅持以「利他」「目標」,「優雅」,「攀登」「共好」的績優文化,創立頂尖績優的成長學院,提供各階段專屬課程與個人品牌宣傳。

  今年以來,上市壽險公司相繼升級「保險基本法」。例如,平安人壽的「基本法」升級體現在三個方面:機構和代理人的重新分類,以及加大長期投入。在機構重新分類上,平安人壽將機構分為三類:產能型,專門注重產能的提升;平衡型,既注重人力增長,又注重產能提升;人力型,重點工作是增加人力。在代理人重新分類上,「因人施策」,加大新人投入,增加新人津貼;增加績優代理人激勵,以優增優;數字賦能主管,強化營業部數位化經營管理能力;推行「家族傳承」計劃等。

  友邦人壽先是啟動面向銷售精英的「鉑金人才計劃」,推進卓越渠道優質增員,後又宣布推出「卓越主管培育系統」,進一步明確營銷員主管的晉級路徑,並搭建配套的培訓體系,引導和支持卓越人才的全面成長。

  某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要認識到基本法才是代理人隊伍做大、做優、做遠的關鍵,並且基本法應與時俱進。」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短期費用投入的時間跨度和力度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代理人的激勵帶有偶發性。短期費用激勵的受眾主要為初級代理人及主管,高層級代理人的薪酬水平普遍較高,一次性費用激勵的吸引力相對較弱。長期來看,壽險公司應當升級基本法,通過改善基本法利益以及將部分一次性激勵納入基本法等方式提升代理人的整體利益。各家基本法修改的導向應該主要側重鼓勵優質增員、提升新人利益、加強主管激勵等。

  人海戰術或已達到拐點

  1993年,保險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險引入中國大陸地區,從此成為保險業多年高速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可以說,保險代理人制度和數以百萬計的保險代理人為保險業發展打開了局面,長期撐起了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一片天。

  《2020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顯示,在人力規模方面,2019年的保險營銷員數量突破了900萬大關,達到了912萬,但同比增速明顯放緩,我國保險市場已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人海戰術或已經達到拐點,專業與品牌,將成為保險營銷員群體未來向精英化邁進的關鍵。

  傳統保險公司和網際網路保險玩家都在加大改革力度,或是逆勢持續人海戰術、拉動增長,或是堅持高產能路線、優化業績,抑或是利用網際網路和科技優勢、創新模式。

  在中國壽險業轉型發展峰會上,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壽險公司總裁蘇恆軒表示,壽險業正經歷由要素驅動轉向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如何儘快渡過新舊動能轉換期至關重要。比如銷售隊伍,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保險代理人已達971萬,接近美國、日本等海外成熟保險市場保險從業人員的密度。考慮到我國保險業還處於一個初級發展階段,城鎮化率仍有上升空間,仍能吸引、吸收大量的勞動力,但從整體來看,依靠人力規模增長推動保費增長的業務模式不可避免逐漸放緩。

相關焦點

  • 專業、服務、成長 中國太保壽險「30周年慶典版活力基本法」正式發布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9日,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壽險「30周年慶典版活力基本法」正式發布。自1991年成立以來,中國太保經過近30年高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營銷體制的建設和變革、代理人隊伍的發展和壯大,始終伴隨中國太保的轉型發展並為之注入強大動力。此次,中國太保壽險進一步革故鼎新,在國際頂級諮詢公司BCG的專業支持下,推出「30周年慶典版活力基本法」,是進一步推動轉型發展,激發代理人隊伍長期活力的重要舉措。
  • 25年再出發,平安壽險改革進入深水期,代理人隊伍是成功的關鍵?
    壽險的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與時俱進,我們別無選擇!不忘初心,我們必須再次出發!」馬明哲說。壽險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與時俱進,就要重塑代理人形象,打造精英代理人團隊。為此,平安在建立代理人長效激勵機制的同時,主動剝離了一些低產能、低質量的代理人。數據顯示,截止三季度末,代理人規模較年初減少了12萬。
  • 天風證券:中國太保(02601)低谷已過,NBV反轉的短期和長期動能兼備
    3)採用「健康人海」戰術,在基本法、新人財補政策上給予較大投入。增員方面,加大新人財補補貼差異化力度,向高產能新人傾斜,並鎖定城區優質增募對象;留存方面,資源投入向存量人員傾斜,重點推動連續健康和連續績優人力增長;管理方面,強化出勤管控,優化培訓體系。轉型1.0成果:新業務價值、業務結構、隊伍產能、業務品質四增長。
  • 深蹲起跳:中國平安(02318)的壽險改革
    在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體系支撐下,平安人壽正從「保險」向「保險+」銜枚疾進,「一個客戶、多個產品,一個帳戶、一站式服務」態勢日益凸顯。通過推出「金管家」APP,集成中國平安各項金融服務,並打造保險圈、育兒圈、健康圈、理財圈等7大社群,為客戶提供更多金融及生活服務選擇,實現了從滿足金融需求到滿足「金融+生活+社交」需求的轉變。
  • 獨立代理人時代啟航 大家保險成為壽險行業首個吃螃蟹的人
    在此之前,銀保監會已經配套起草《關於保險公司發展獨立個人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鼓勵探索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相關制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經營效率。這契合了保險業從快速擴張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的需要,也有望成為保險公司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期。目前,大家保險集團旗下大家人壽作為首家啟動獨立代理人模式的壽險公司,已經開始布局。
  • 保險代理人新規出爐 行業亂象將得以整治
    早在2018年7月,銀保監會曾就《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年4月16日,銀保監會再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經過廣泛調研、反覆論證,數易其稿,《規定》制定最終完成。代理人轉型正當時在監管趨嚴、人口紅利放緩的背景下,「人海戰術」的代理人模式無以為繼,從規模增長轉為人均產能提升,成為提升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業務價值的核心動力。
  • 變革之下,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能否成功破局?
    保險代理人制度自1992年引入我國保險市場之後,被各保險公司採用,保險代理人數量快速增長,推動了我國壽險業快速發展。毫無疑問,這一模式在國內的實踐非常成功,代理人渠道已經是壽險公司的第一大渠道,目前全國共有個人保險代理人900萬左右。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個人保險代理人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8萬億元,佔保費總收入的48.1%。
  • 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對壽險業的影響有多大?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作者:郭振華原標題: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對壽險業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郭振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 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已經推出,由於壽險業對代理人渠道的依賴程度遠高於財險業,其受到的影響自然也遠大於財險業。筆者分四點專門討論該制度對壽險業的影響。
  • 中國太平(00966):壽險階段性低點或已出現,期待後續價值復甦
    7年間,太平集團長期集中優勢資源到壽險、壽險再下沉到個險,進而聚焦到隊伍建設,同時配合系統化運作、產品策略等。壽險集中資源到個險渠道,同時不放棄銀代渠道。個險是太平壽險最核心的業務渠道,7年來,太平一直聚焦並不斷深耕個險渠道發展,緊抓擴張戰略的主線個險隊伍,財務資源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同時向培訓和增員兩方面傾斜。2.2.
  • 3次接連換將、核心指標下滑近三成 平安頹勢反映怎樣壽險業大困局
    對於頭部壽險公司,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反映著其實際的總產能,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從中國平安披露的有關數據來看,其總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的同比增速,實際早在2018年就出現了顯著的下滑。其中,總新單保費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而新業務價值在2020年也出現負增長,且負增長幅度之大令人吃驚——達到27.14%。
  • 中國太保:市場信心恢復後,將擇機發行GDR
    從去年9月中國太保宣布將發行GDR之後已過半年,其GDR的發行進程如何?在3月24日舉行的中國太保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表示,目前GDR的監管審批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但市場因素和疫情的確對發行窗口有影響,隨著市場信心恢復,將擇機完成發行。除此之外,疫情下對於中國太保負債端的轉型、資產端的配置都有哪些影響?
  • 太保壽險獲批設立香港子公司
    原標題:太保壽險獲批設立香港子公司   12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銀保監會已批准太保壽險設立香港子
  • 中國太保壽險貴州分公司:勇擔責任 服務始終在線 誠信從未打折
    「服務始終在線,誠信從未打折」,是太保壽險貴州分公司在特殊時期做出的承諾。中國太保壽險貴州分公司積極發揮保險主業職能,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集團統籌下,中國太保壽險貴州分公司為貴州省在職民警、輔警及援鄂醫務人員每人提供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萬元身故保險,還為全省銀行系統14400位員工、企事業單位2400位員工、全省220個家庭及個體工商戶降費辦理了意外身故保險,積極擴展履行社會責任。
  • 不一樣的中國太保 「雲上市」之後如何更輝煌
    GDR給中國太保注入了新的血液。自此,中國太保亦將開啟一個不一樣的新時代。回顧太保成立近三十載,這家脫胎於滬上交行的老牌保險公司,坐擁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第三大財險公司,產壽險相對均衡,加上養老險、健康險、保險資管、農業保險,幾乎擁有保險全牌照。
  • 平安保險集團陸敏:數位化轉型助推險企進入智能化新時代
    平安保險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首席信息執行官 陸敏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數位化轉型助推險企進入智能化新時代》。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要求,推動保險行業向高質量轉型和發展,需要堅持科技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壽險業務面臨三大困難:第一,獲客難度越來越大。獲客難是一個老問題,壽險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主顧開拓,主顧開拓做不好,壽險業務就做不好,未來得年輕人得天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老一代是不同的,如何能夠服務好年輕一代的客戶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第二,增員和隊伍發展越來越難。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線下服務行業包括外賣、快遞、網約車等,都在分流壽險代理人隊伍。
  • 千萬營銷員命運終極推演:獨立代理人、有底薪的專屬代理才是最終...
    代理人高速增長的一般伴隨著代理人流動性高、保單質量參差不齊、社會形象不佳等問題,比如日本60年代代理人數量高速增長時,年脫落率高達80%;臺灣70、80年代13月保單繼續率長期低於80%。(年金類產品佔比美國30%、香港超30%且不斷增長,國內保障型產品佔比30%-60%),疊加高產能的代理人隊伍(美國轉型時代理人人均產能接近15000刀,日本轉型時期代理人收入約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促進了代理人專業化轉型。
  • 中國平安15年間淨利潤增長63倍,未來還有近萬億利潤儲備待...
    太保在2019中報坦陳:「當前,轉型進入深水區,壽險依靠營銷員人力拉動增長的模式難以持續,以產能和收入提升為核心的個人業務新增長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  平安個險新業務價值率高達64.9%  而中國平安也將代理人渠道改革作為本輪壽險改革重點。
  • 新生代代理人亮相央視,平安人壽改革提速
    劍之所指 改革千帆競發日前,銀保監會正式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進一步明確了保險代理機構從業人員的概念,對其行為作出了規範和約束。未來,不論是從政策上,還是市場上,需要的都是更高素質的代理人隊伍。
  • 中國太保壽險推出「安享百萬」 上市即熱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31日15時訊(陳善娜)近日,中國太保壽險推出「安享百萬」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該產品一上市即獲得市場熱烈反響,上市僅40小時已有近69萬客戶投保購買,相當於每秒有4至5名客戶投保。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保險意識的提高,保險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