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痘就喝涼茶,誤區!
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查旭山教授
青春痘(也叫痤瘡、粉刺)因多發於青春期而得名,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其他時期就能「倖免」。時下,不少中年人也會因空氣汙染加重、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而長痤瘡;而一些兒童由於常食用富含生長激素的肉類和蜂王漿等補品,導致發育期提前,八九歲就開始出現「青春痘」。
不少人一長痘就猛喝涼茶,以期祛火消痘,這其實是個誤區。臉上長痘雖與「火」密切相關,但還應分實火與虛火。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痤瘡多因體質熱盛,或食肥膩食物,或因情緒不良致肺經熱盛,或脾胃溼熱,久則灼傷陰液致陰虛火旺。但要徹底治療,還需分清成因和患者的體質對證施治。一般來說,早期痤瘡,治療以清肺熱為主,可以使用解毒藥物,比如金銀花、連翹和蒲公英,飲一些涼茶也有一定幫助。後期的痤瘡,與人體的內分泌失調密切相關,中醫認為多與肝腎陰虛有關,所以治療先要調整內分泌,以調養肝腎為主,可以使用旱蓮草、首烏、女貞子、知母、黃柏等藥物,中成藥可以選用六味地黃丸等滋補腎陰的藥。這時一味地飲涼茶,不僅起不了治療作用,還導致肌體失衡加重,病情更嚴重。
除了猛喝涼茶,在治療青春痘時,還有不少誤區——
臉上有痘就擦藥 ×
當發現臉上長出痘痘時,千萬不要急著塗祛痘膏,因為那不一定是青春痘。除青春痘外,扁平疣、汗管瘤、粟丘疹和面部溼疹都是發於臉部的皮膚病,有的朋友是祛痘心切,錯把其他皮膚病當成痤瘡,臉上一長東西就馬上塗抹祛痘藥品,而祛痘藥劑往往含有刺激性,會加劇皮膚的過敏反應,使皮膚病更加嚴重,容易留下面部色素沉著或疤痕。
「除蟎」=「祛痘」 ×
不少人認為青春痘是皮膚上有蟎蟲所致,實際上,人體內分泌、飲食習慣、遺傳因素、情緒變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成為青春痘的誘因,只有部分青春痘與蟎蟲感染有聯繫。所以應查明長痘原因,對因治療。
一長痘就用手擠 ×
用手不停地擠痘,以為擠完就好了。手上的細菌很易使炎症加深,使痘成為大包,加重病情,對皮膚破壞程度加劇,留下難看的色素沉澱和疤痕。洗臉次數過多會使皮膚油脂膜破壞而使皮膚變得敏感,可使皮膚毛孔更粗,一般每天用溫水洗兩次臉可幫助把皮脂分泌出體外。
長痘只是皮膚表面問題 ×
有人認為長青春痘是皮膚表面的問題,只須從表面解決。那樣只能治標不治本,導致青春痘反覆發作。要徹底治癒青春痘,必須在外塗霜藥的同時,調節內分泌,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同時,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糖高脂肪食物如食雞鴨魚肉;喜歡喝酒抽菸;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喝水少,排洩不暢均可引起面部痘痘。因此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可有效控制青春痘,有利於青春痘的治療。
■相關連結
治療「青春痘」五項原則
1、避免情緒焦慮和緊張,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不要患了痘痘就悲觀,要樂觀自信,堅持積極、及時合理的治療,針對個人情況對症下藥。
2、保持皮膚清潔,宜用溫水洗臉,避免用鹼性大的肥皂,不用油脂多和刺激性強的化妝品,以免進一步填塞毛囊,使痘痘加重。避免使用油性或粉質化妝品,尤忌濃妝。睡前應徹底清除當天的化妝品,並避免睡前塗抹營養霜、藥膏等,使夜間的皮膚毛孔暢通,充分呼吸。洗臉既不能太勤也不能太少,每天2~3次即可。
3、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蔥、蒜等),少吃油膩食物(如動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如糖類、咖啡類),少吃"發物"(如魚、蝦、牛羊肉等),平時多食富含維生素A/C/F和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4、在生活方面最好不吸菸,不喝酒及濃茶等,活動性、炎症性痘痘(如丘疹、膿瘡)患者要少曬太陽,避免風沙,太冷、太熱、太潮溼的場所也對痘痘不利。
5、在用藥方面,不宜長期服氯、溴、碘類化合物以及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藥物,如果要用外用擦的藥,當然還是劑型以洗劑、霜劑為妥,儘量不要使用軟膏、糊膏類。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