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溫江:「鳧貓」等手工藝品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2021-01-07 中國僑網
成都溫江:「鳧貓」等手工藝品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女學員正在製作「鳧貓」手工編織品。成都鳧貓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供圖

  中國僑網成都8月12日電 (韓金雨)方腦殼、耙耳朵、嘟嘟嘴……近日,在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基地——「指尖的愛」生活館裡,一個個名叫「鳧貓」的熊貓玩具公仔被來自該村的幾名女學員製作而成。

  別小看這群「耙耳朵「」方腦殼」,它們是溫江區岷江村婦女生產的手工產品的代表。問世至今,已經走出國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還閃耀亮相過「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展場,圈粉無數,成都鳧貓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陽介紹說。

  據袁陽介紹,作為當地僑資企業,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6年,為帶動溫江農村婦女的就業創業,她與溫江岷江村「手作之愛」就業基地的婦女一起創造了「鳧貓」這個手工品牌系列,在岷江村打造集手作產品展銷、手工體驗、勞作生活為一體的「指尖的愛」生活館。

  「生活館不僅村民製作手工藝品的基地,同時還設有民宿,可以接待各地遊客,讓他們體驗手工製作的樂趣。」袁陽介紹說,生活館將熊貓手工藝品的文化意蘊和承載的匠人精神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目前,該基地先後開展「素養之美·手作之愛」手工編織訂單培訓30餘期,參訓婦女500餘人,接訂單50批次,編織產品遠銷海外。

  今年疫情對很多企業造成了影響,特別是依靠進出口的企業。「前幾年,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打好基礎,並與國外建立良好的聯繫,今年的目標本是將我們的編織產品大量銷售出去。」袁陽感嘆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原本的計劃打亂了,年前所有國外訂單都被取消了。

  袁陽表示,4月初復工以來,公司一直遵守政府相關規定,實行科學防控措施。同時,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疫情防控,曾抽調多名企業員工支援高速出口排查工作,協助當地社區走訪排查疫情,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如今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公司也已經回歸到正常的生產經營模式中,但由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訂單較少,公司便將重心放在了開展手工編織培訓上。「我們現階段目標就是練好「內功」,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袁陽表示。

  在得知公司在疫情期間的困難後,成都市政府和各級僑務部門十分關心,令她非常感動,她感慨到道:「市僑辦、僑聯等僑務部門多次通過實地調研、電話等方式,關心公司現階段的困難,了解我們的需求,為我們解決難題。」

  「今年後,在國外疫情形勢好轉、經濟形勢穩定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走出去』。」袁陽表示,她希望把地方特色手工產業做成帶動廣大婦女增收的大產業,做成溫江的特色旅遊產品,做成「溫江造」國際化「成都禮物」,推動「溫江造」天府文化走向世界。(完)

相關焦點

  • 創業帶動就業,加上「科技」二字又將帶來什麼?
    10月15日,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首日,在由科技部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主辦的「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專場」上,出席活動的科技部秘書長苗少波在致辭中說,今年以來,科技部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支撐高質量就業中的源頭性作用,啟動實施了「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行動」,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創業,
  • 甘谷: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通訊員安建文近年來,甘谷縣大力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持續強化政策扶持、創新機制舉措、優化服務環境,全縣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僅2020年,甘谷縣就輸轉城鄉勞動力11.18萬人,城鎮新增就業6112人。這一串串吸引眼球的數字背後,是甘谷縣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質量答卷。(一)12月7日,大雪。
  • 天津積極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 讓更多青年人實現創業夢想
    主持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間,本市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加強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創業載體升級,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請聽記者萬福念的報導。
  • 「十三五」期間北京大學生創業團隊帶動4427人就業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12月18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委舉行的首都教育「十三五」改革發展成果系列宣傳之「北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題發布活動中獲悉,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儘管疫情之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嚴峻,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的303支創業團隊仍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營收接近4個億,帶動就業2217人。
  • 75家首店雲集成都溫江新光天地 加碼溫江地標商圈潮購消費場景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5日電(王爵)記者25日從成都溫江商務部門獲悉,位於成都溫江的新光天地商業綜合體正式開業。
  • 返鄉創業帶動廉江鄉村振興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
  • 南京一季度扶持大學生創業及帶動就業人數全省第一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毛慶) 南京大學生創業企業、南京魔瑪印象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偉這幾天都在忙著招人,「數字媒體、視覺傳達、文案策劃,線上業務擴張速度很快,執行團隊力量要跟上。」記者了解到,疫情之下,我市大學生創業以及創業帶動就業表現搶眼。
  • 成都新經濟投融資對接會走進溫江 生物醫療、大數據等優質項目獲...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溫江區新經濟和科技局、新經濟發展研究院iNED、成都技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承辦,天虎科技、新尚創智中心協辦。
  • 72歲英國老太成都開店 賣的手工藝品全來自困難群體
    差不多6年前,家住溫江的餘先榮通過教自己做皮雕的美國師傅An,認識了英國老太RachelGracePinniger。那時候,他剛學會了做手工皮雕卻沒有銷路,家裡兩個地中海貧血症的孩子每個月的醫藥費高達數千元,讓他一籌莫展,是Rachel主動上門,不僅出資進貨,還幫忙四處推銷,解了餘先榮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能維持孩子治病和家裡生活。」
  • 現代服務業 溫江發展新動力
    2007-2012年間,隨著光華大道兩旁的樓宇和項目建設加快,多個大型賣場和寫字樓落成投用,我區服務業總量也在不斷擴大,2012年達到126.3億元,是2007年的3倍;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從2007年的34.2%上升到2012年的41.8%,提高了7.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07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3.2%,提高了0.7個百分點,逐漸成為我區經濟、就業和稅收增長的重要支撐
  • 關於汕尾市霆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申請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的公示
    汕尾市霆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在汕尾市工商管理局登記註冊的初創企業,該公司自2020年4月起至今吸納就業2人,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滿6個月的社會保險費,符合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申請條件,現申請創業帶動就業補貼4000元。
  • 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 成都溫江新光天地開業,助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開業現場就在一周以前,成都召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提出按照「三步走」計劃,塑造8大消費場景,全力打造全球嚮往的品尚創新中心、品質服務中心、品味生活中心,加快建成充分體現天府文化特色和國際時尚魅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溫江新光天地的首店、特色小店、夜間經濟等多種新業態、新場景,詮釋出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試先行的「溫江答卷」。
  • 老楊和他的手工藝品
    41歲的村民楊長順覺得,這幾年生活是越來越好了。特別是去年他的手工藝品暢銷網絡後,精神頭更足了。春分時節,玉銅公路旁店凸山下油菜花海,翠綠掩映中一座小村莊更顯恬靜美麗。這裡是楊長順的家鄉,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五裡橋村。
  • 拉薩市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針織培訓班結業_教育_中國西藏網
    近日,2020年拉薩市實用技能人員培育工程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針織培訓班舉辦結業儀式,為優秀學員頒發手工藝技能培訓結業證書。同時,根據技能學習成果和學員的意願,7名參訓學員被列入卓番林公司手藝人人才庫。
  • 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303支創業團隊營收近4億元 帶動就業2217人
    12月18日,在首都教育「十三五」改革發展成果系列宣傳活動上,北京市教委高校學生處處長劉新軍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高校創新創業實踐的相關工作成果。劉新軍談到:「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
  • 川農大遷入溫江 74.22%受訪者認為促進了當地就業
    中國青年網成都12月30日電(通訊員 牟津陽 鄧書寧 段曉玥)據楚天金報12月11日報導:武漢市洪山區創全國之新,推行「區校聯姻,經濟聯手,服務聯體,環境創新」,率先打造環大學經濟帶。近日,為了解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的建立對其周邊地區的發展有何影響,四川農業大學新青年記者團隊對川農大對其所在的惠民社區進行了相關走訪調查。  調查顯示,四川農大的遷入使惠民社區新增店鋪351家,新增工作崗位千餘個,74.22%受訪者認為大學的遷入極大地促進了當地就業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四川農大開始建設成都校區,並於2010年正式啟用。
  • 三亞網紅民宿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博後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符子運在給客人下單。博後村網紅民宿「海納捷」。「我們這裡經營中西式快餐,主要有漢堡、炸雞、蓋澆飯、粉面等。」「我們村民宿興起,但餐飲業沒人做起來,在學習和管理民宿期間,發現許多客人苦於沒有吃飯的地方,都跑到六盤村去就餐,因此也就有了在我們村創業的想法。」符子運的餐飲店力求營造一種幽雅、舒適、休閒的消費環境,在食品色香味、服務等方面力求盡善盡美,給顧客最大限度的享受和心理滿足。譚中仙也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大學畢業後曾在廣州從事營銷工作,年收入約20萬元。
  • 連雲港東海縣曲陽鄉:大力發展水晶電商經濟 帶動村民致富
    近兩年來,東海縣曲陽鄉以水晶電商經濟為突破口,不斷拓寬水晶產業發展空間,如今,曲陽鄉水晶電商覆蓋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水晶電商就有1500多戶,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今天我們的《鄉村振興港城行》專欄就帶你去水晶之鄉看一看。
  • 發力「大健康賽道」 成都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賽道——選在風口才能跑出新紀錄2017年7月2日,在成都產業發展大會上,全市統籌布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的產業功能區,全面提升城市能級。位於溫江的成都醫學城,作為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正是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