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念空大叔
其實,當你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是建立在想佔有她的基礎上的。一旦有一天她對你不好,或者她已經變心了的時候,這就意味著自己可能再也無法擁有她了,這時候你的心裡會因此而感到特別的痛苦,這也是非常正常的心裡現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感情執著現象,你這種對感情的執著,就像小時候對心愛的玩具執著一樣。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一個玩具可是家人卻不給買,或者是玩具買來了卻被別人搶走了,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往往就會哭得天崩地裂,甚至在地上打滾撒潑。可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再去回想當年的舉動,就會覺得特別可笑。
因為,那讓自己感覺到了曾經的年幼無知,不就是一個玩具的是嗎?大人不給買有大人的道理,一是覺得玩具並不適合你玩或者是沒有它的價值,二是家人不想嬌慣你,不想縱容你的固執性格;若是被人搶去了,那是一種強烈的佔有意識做寵,因為那本是自己的私有的心愛之物,被人搶去了會有有一種對失去的強烈不甘心,還有一種非常不願意接受的失落感。因此,才會導致自己情緒失控,感到無比傷心哭得傷心欲絕,好像天塌下來了一般,而做出響應匪夷所思的舉動。當人剛進入成人階段時,很多人最執著的就是感情,一旦出現變故,也會舉止失常。
假如一個人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初涉入情感世界,一旦心裡喜歡上了一個人,也會如同兒時想擁有一個心愛的玩具一樣,具有強烈的佔有欲望。如果得不到的話給,也會給心裡帶來很大的觸動,甚至做出讓人理解不了的表現。對於一個孩子對心愛玩具得不到或失去時的表現,我們會覺得小孩子幼稚無知,而對於一個年輕人失去一個心愛的女人,表現出來的不正常舉動,我們常常會說這個人不成熟。因為他還不明白「無常」的道理,還需要經過磨礪才能成長。當經歷過幾次打擊之後,就會懂得世事無常的道理。
其實,對於年幼無知的孩子和初涉世事的青年有這些表現也是正常的,因為這都是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初期的特有表現。只有在經歷了挫折和打擊之後,才會明白了無常之理,即使沒有得到或者失去了最心愛的玩具,最心愛的人,心裡也會有所準備,知道一切皆為「無常」,並用這兩個字來控制自己。人們都說四十不惑,五十天命,當你過了不惑之年之後,再來看這些事情,一切都是雲淡風輕,不過如此而已。愛情雖說是年輕人很難過的關口,但當你過10年、20年之後再來回顧人生,可能就會對此一笑置之。因為這時你已經明白無常的道理,自然一切隨緣。
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別人的薰陶或者有學習過佛教道理的情況下,自己已經懂得無常的道理,懂得了佛教的教化人們的無常觀,在面對失戀或失去時,一般就不覺得這種痛苦特別大。而唯有涉世淺,還沒有懂得這些道理的人們,他們會一直陷於感情的迷網或失去的痛苦糾結之中,無力自拔,非常可憐。因此,人是需要多學習、多歷練的,只有自己的閱歷多了,遇到事情的時候就能保持最起碼的冷靜和理性。若能懂得無常,知道我們眼前的東西,實際上剎那都在變化的,一旦感情出現不順了,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了,就不會那麼極端了,心也會淡然。
人們常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就是告訴人們,只有經歷了無常,我們才會更好的成長,不斷走向成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少收委屈,少做錯事,少走彎路。這時候你會明白:不僅僅是自己愛的那個人,包括所有的世事人心都是無常的,即便自己的身體也是無常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任何變化也都在情理之中,我們只有面對 ,無法逃避。一個人若能了悟萬法無常,對感情的執著就不會過火,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出現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受到深深的困擾。當你懂得了無常,就會與這個世界和解了,人終究不能像小孩子一樣,永遠和世界作對的。
總而言之,無常對一個人的人生是具有積極的激勵意義的。因為世事無常,才能使我們脫離不滿的現狀;因為世事無常,所以得以體會法性的真實平等;因為世事無常,所以不會為神權邪說所迷惑。尤其,修學佛法的人,因為內心裡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的無常觀,所以容易生起出離心,精進不懈,進趣佛道。因此,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說明:好的會變壞,壞的也能轉好。例如:貧窮的人,只要努力工作、經營,也有致富的可能;人事不和諧,只要肯與人為善,廣結善緣,自能贏得友誼;做事遇到挫折,只要能夠愈挫愈勇,逆境終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