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確定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結構 或可設計特效阻斷藥物

2021-01-21 騰訊網

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已經確定了在新冠病毒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這種被稱為包膜蛋白E的蛋白質形成了一個陽離子選擇性通道,在病毒自我複製和刺激宿主細胞炎症反應的能力中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團隊表示,如果能夠設計出阻斷這一通道的方法,他們也許能夠降低病毒的致病性,並幹擾病毒的複製。他們試驗了2種阻斷通道的藥物的結合位點,但這2種藥物的結合強度很弱,因此它們不是E蛋白的有效抑制劑。

這篇研究發表在了《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上。

研究團隊所在的實驗室刺秦專門研究嵌入在細胞膜中的蛋白質結構,由於脂質膜的紊亂,這些蛋白質的分析往往具有挑戰性。利用核磁共振(NMR)波譜,他們過往開發了幾種技術,能夠獲得關於這些膜包埋蛋白質的精確原子級結構信息。

今年新冠病毒爆發時,研究團隊決定集中精力研究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蛋白。她縮小了對E蛋白的研究範圍,部分原因是它與一種名為M2質子通道的流感病毒蛋白相似,她之前已經研究過這種蛋白。這2種病毒蛋白都是由幾束螺旋狀蛋白質組成的。

研究人員在2個半月內克隆並純化了E蛋白。為了確定其結構,研究人員將其嵌入類似細胞膜的脂質雙層膜中,然後用核磁共振(NMR)對其進行分析,利用原子核的磁性能揭示含有這些核的分子的結構。他們用麻省理工學院最高場強的核磁共振儀器900兆赫的光譜儀,以及800兆赫和600兆赫的光譜儀,連續測量了2個月的核磁共振波譜。

研究團隊發現,嵌入脂質雙層中的E蛋白的一部分,即跨膜結構域,組裝成由5個螺旋組成的束。螺旋體在這個束內基本上保持不動,形成一個狹窄通道。

有趣的是,新冠病毒的E蛋白看起來不像流感病毒和HIV-1病毒的離子通道蛋白。在流感病毒中,等效的M2蛋白更具流動性,而在HIV-1中,等效Vpu蛋白具有更短的跨膜螺旋和更寬的孔。E蛋白的這些獨特的結構特徵如何影響其在新冠病毒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功能,這是研究團隊今後將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研究人員還鑑定了通道一端的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可能會吸引正電荷離子,如鈣離子進入通道。他們認為,他們在本文中報告的結構是通道的封閉狀態,現在他們希望確定開放狀態的結構,這將有助於闡明通道是如何打開和關閉的。

研究人員還發現,用於治療流感的金剛烷胺和治療高血壓的六亞甲基阿米洛利可以阻斷E通道的入口。然而,這些藥物只與E蛋白結合較弱。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能夠開發出更強的抑制劑,它們可能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在候選藥物。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1/201112155840.htm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打開人體的鑰匙找到了!阻斷藥物可期
    其中匯報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與人體細胞複合物的結構。 「知道了病毒如何打開人體的『大門』,就能夠進一步知道如何來保護這個『大門』。」3月8日,張林琦教授做客人民名醫直播,解密新冠疫苗研發,並向健康時報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和科研團隊尋找新冠病毒打開人體鑰匙的攻關之路。
  • Cell:揭開廬山真面目,李蘭娟/李賽首次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在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病毒的蛋白結構闡明方面已取得了許多進展,目前已確定新冠病毒基因組編碼29個蛋白,其中有四種為結構蛋白,分別是:刺突蛋白(S蛋白)、核衣殼蛋白(N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
  • 從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究進展,可以 get 哪些思路?
    當前,新冠疫情已趨向常態化,但仍沒有特效治療藥。 全球正在研發的 SARS-CoV-2 疫苗已有 200 多種,WHO 可查詢新冠 48 個在臨床試驗中,12 個已經進入 3 期臨床試驗,各國正考慮緊急開啟疫苗接種程序。
  • 《細胞》: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新冠病毒 S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抗原性
    的文章,詳細的闡釋了S蛋白在新冠病毒與宿主侵染和膜融合的機制。在之前Science文章中確定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三聚體結構,而在這篇文章的冷凍數據3D分類顯示出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存在多種構象狀態,並在3.0Å解析度下重建了閉合的新冠病毒S三聚體和在3.3Å解析度重建了打開的單個SB區的三聚體。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of its inhibitors」的論文,解析了新冠病毒水解酶Mpro的結構並基於該結構進行了藥物篩選並利用了細胞實驗評估了藥物效果,發現了具有較強病毒抑制作用的小分子。
  • Nature:蛋白質相互作用圖譜標識潛在新冠病毒藥物靶點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團隊確定了 332 個 SARS-CoV-2 蛋白與人類細胞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圖譜,篩選出 69 種可針對這些相互作用的藥物,將有助於發現可能有效的抗 SARS-CoV-2 藥物,該論文已在 Nature 發表。
  • 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研究人員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4種人源單克隆抗體。實驗顯示,這4種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均有中和能力。其中,分別被稱為B38和H4的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 施一公實驗室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原標題:西湖大學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機制被破解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Emma Chou • 2020-05-18 11:24: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冠狀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細胞膜上的ACE2 蛋白的結合——準確地說,是S蛋白「劫持」了原本是控制血壓的ACE2,通過與它的結合入侵人體。S 蛋白全稱為spike glycoprotein (刺突糖蛋白),位於新冠病毒最外層,像一個個突起的「皇冠」。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新冠病毒大量的複製和繁殖,意味著數不勝數的變異在悄然發生,其中發生在關鍵基因上的「有利」變化,則可能讓它們更加強大。變異的新冠病毒會變強?冠狀病毒主要感染禽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但有一些越過了其他哺乳動物—人類之間的屏障,逐漸發展為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而從其他動物到人之間的躍遷背後,正是變異和進化在「作祟」。
  • 丹麥開始TMPRSS2抑制劑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試驗
    hlmann 說這個藥物是否能達到新冠感染的肺組織是個很大問題,我們只能希望Camostat能夠達到病灶組織。藥源解析但是從化學結構和已知藥代動力學數據看這個藥物能達到肺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這個藥物有兩個豆腐腰。這是一個通過雙酯連結起來的分子,其中一個是酚酯。體內有大量酯酶所以酯在藥物設計中通常只是作為前藥或者軟藥的開關,並不是作為與蛋白結合的基團使用。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或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
    研究團隊展開的新冠病毒結構分析。圖片來源:《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在線版據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項最新成果:表徵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緣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
  • 高福等學者鑑定2種可阻新冠入侵的抗體,為疫苗提供結構基礎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等學者領銜的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最新研究顯示: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小鼠模型試驗顯示,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該研究還為疫苗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 《科學》雜誌:高福等學者發現2種阻斷新冠與受體結合的抗體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單克隆抗體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隨後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療研究證實,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新冠病毒在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通過刺突蛋白(S蛋白)抓住它,進而打開進入細胞的大門。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研究人員開發出試驗性藥物 可「切斷」新冠病毒入侵...
    Josef Penninger)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近日發現了一種試驗藥物,該藥物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入侵感染宿主的細胞通道。研究團隊經過幾個星期的攻關,對新冠肺炎的病理有了更深入細緻的理解,並終於得出一種突破性的治療選擇。該團隊於2020年2月上旬分離了來自瑞典一名確診患者的鼻咽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樣本。在Vero E6細胞上成功培養後,通過下一代測序對分離的病毒進行測序。電子顯微鏡顯示了新冠病毒分離株的病毒顆粒形狀(圖1A)。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該病毒屬於A3包覆病毒(圖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