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相信是不少小夥伴的健身動力和目標。
隨著基本健身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朋友對腹肌也有了更科學的認知:不在認為腹肌不對稱是練歪的了、不在覺得練腹肌就能減肚子了,還了解到想要呈現出稜角分明的腹肌,體脂率才是關鍵。
相信下面的體脂率參照圖,大家都應該眼熟吧。
根據這張圖片,能很直觀地判斷出自己的體脂率大概是多少,以及大概在多少的體脂範圍腹肌會比較明顯。
那麼問題可能就會來了,都說男生12%的體脂腹肌就會清晰呈現出來,為什麼我測的12%的體脂,雖然腹部有一些線條,但還並不是很明顯呢,甚至有些體脂18%都能一眼可見。
主要就是2點
1、腹肌形態與厚度
雖然體脂低是一個必要前提,但是想要飽滿、稜角分明的腹肌,一定的腹部訓練還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主動訓練還是做複合動作時的被動訓練。也需要一定的腹直肌厚度。
如果腹直肌特別薄,那麼即使脂肪比較低,也還是會被蓋住的。說白了還是欠練!
然後就是天生的形態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但還是有的,自己觀察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專業選手刷完脂之後,腹肌也不是特別突出。但有些就是腹肌就是很圓潤飽滿!雖然可能訓練方式不同,但是天生的腹肌形態,也很大程度影響腹部肌肉肌的展現情況。
就像下面的2019健體冠軍,不服都不行,除了努力,這就是基因~
2、脂肪堆積比例
雖然脂肪的堆積比例可能跟日常生活習慣,運動習慣有一點點關係,但是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你的基因體質。有的人就是不胖臉你氣不氣,有的四肢都瘦但脂肪大部分都堆肚子上。
如果腹部脂肪堆積的比例要明顯偏高一些,那麼自然會影響腹肌的呈現情況。人家的脂肪可能都在大腿、胸肌、胳膊、平均分布,可能有的脂肪偏偏大部分就在肚子上堆積。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脂肪的堆積和消耗都是全身性的,只是因為體質原因,堆積部位的比例不同。而不要認為是腹部運動過少,或者久坐而導致脂肪堆積大多在了腹部;儘量把這種觀念摒棄掉。
而大部分朋友只是片面地看體脂率,而忽略了脂肪堆積的比例。由於不同的朋友脂肪堆積的比例不同,因而也會導致同樣的體脂率,腹部肌肉的展現情況有著明顯的差異。
這種情況就只能繼續再減減脂了。
說白了就是腹肌欠練,腹部脂肪比例較高,或者天生的腹肌形態問題(較少數)
之前也都強調過很多次,健身是存在很大個體差異的。不光訓練方式、訓練成果、對於腹肌來說,同樣如此。不要單單通過某一方面去看待你想要的結果。要考慮到個體差異和個人實際情況。
喜歡記得關注、點讚,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