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東博會上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背後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北京...

2020-12-14 中國一帶一路網

▲ 11月27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來源:新華網)

2020年中國-東協博覽會(簡稱東博會,下同)在廣西南寧正式召開,這已經是第十七屆東博會。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7日在東博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受到國內外各界廣泛關注。

針對習近平主席的致辭,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翟崑教授,對致辭內容進行了解讀,以了解致辭對「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東協合作的深遠影響。

翟崑為東協地區論壇(ARF)中方專家名人、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交學會理事,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方專家組成員,中國-東協博覽會高級顧問。翟崑長期從事全球、周邊地區及國別的綜合研究和科研管理,尤其是對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有著深入的研究與觀察。

以下是對於倡議的詳細解讀。

中國東協經濟進入合作發展第四階段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本屆東博會的主題:

「本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就是要深化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翟崑解析:

這是第一次,從國家領導人對外宣示的角度,對「一帶一路」7周年進行回顧。同時也是在疫情背景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正式對外宣示。

可以說,這意味著2020年成為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也是中國東協經濟合作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數字經濟合作。中國-東協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早期的經濟貿易投資,第二階段以自貿區推進為代表的合作,第三階段以「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為代表的合作到如今的第四階段,數字經濟的合作。

▲ 東博會舉辦地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及周邊建築。(來源:新華網)

中國東協合作 互聯互通是核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中國-東協合作取得的成就:

「2013年,我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我們高興地看到,7年來,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翟崑解析:

東協地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外起點。目前,中國和東協雙方互聯互通是核心,海陸空天網,呈現的是各個領域的互聯互通,尤其是在數字交流方面。同時,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是「一帶一路」的兩個輪子,兩方面都要加強。「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意味著沒有之一,這就將東協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了。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從抗疫到經濟復甦全面展開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疫情背景下雙方的最佳合作: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就分享抗疫經驗,推進抗疫物資供應,合作研發疫苗,共同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達成諸多重要共識。在中國抗疫關鍵時刻,東協國家及時給予中方寶貴支持和無私援助。中國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後,向東協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提供物資和技術援助,分享抗疫經驗,及時開通雙方人員和物資往來『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

翟崑解析: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從抗疫合作到經濟復甦合作全面展開。中國內外結合促進經濟發展的「雙循環」,首先從東協合作開始,目前是亞太地區的合作最有成效的。

新形勢下,東協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重點地區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新形勢下雙方合作: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全球經濟低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受到衝擊。

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

翟崑解析:

當前的國際形勢面臨危機狀態,但危機也是動力。新的形勢下,東協在中國對外戰略中的定位明確,是關鍵發展中的優先方向。這也是東協作為「一帶一路」發展的重點地區被國家主席首次提及。

同時,發揮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作用。東協作為雙循環的融合區,對於自身定位有著三大關切:一體化、中心地位、大國博弈中的自主性。因此,在處理雙邊關係時,中國和東協要在平等開放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

▲ 東博會上「一帶一路」國際展區商品薈萃,吸引眾多消費者參觀選購。(來源:新華網)

新願景下的四點倡議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中國和東協未來十年合作倡議:

「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為此,我願提出4點倡議。

第一,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中方願同東協一道,按照《落實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推進未來5年各領域合作;落實《中國-東協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明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中方願同東協一道,設計和舉辦好紀念活動,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第二,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中方願同東協各國加強協作,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實施好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籤署,希望儘早生效。中方願同東協方攜手努力,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推動雙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採取措施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推動瀾湄合作、中國-東協東部增長區合作走深走實。用足用好中國-東協博覽會平臺功能,為中國-東協乃至東亞地區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中方願同東協各國攜手合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互補優勢,聚焦合作共贏,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政策溝通協調,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第四,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中方願同東協開展公共衛生領域政策對話,完善合作機制,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信息分享和疫苗生產、研發、使用合作。中方將在疫苗投入使用後積極考慮東協國家需求,為東協抗疫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共同建設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建立中國-東協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中方願實施好「中國-東協健康絲綢之路人才培養項目(2020-2022)」,為東協培養1000名衛生行政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地區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中國願同包括東協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合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翟崑解析:

習主席的第一個倡議是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

未來的五年、十年,雙方將實現互聯互通的長遠規劃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新動力來源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是致辭中相當重要的內容。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一個務實的抓手,從內蒙古到廣西,中西部十三個省區整體進行貫通,貫通後可以與「瀾湄」地區合作,與陸上東南亞國家進行合作;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廣西,與東協的東部增長區相關國家能夠進行合作,這主要是海上的合作,從而能夠貫通下來。這時通過中歐班列以及海上的運輸,形成「鐵海聯運」。建立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將中國中西部的發展同東部、以及海上、陸上東南亞的發展連接起來,從而形成整體的聯結。

第二大倡議,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倡議中重點提到了推動雙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這成為雙方發展的重點。

第三大倡議,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用數字賦能中國-東協合作的新動能,雙方共同構建地區性數字絲綢之路的數字規則,實現數字互聯互通與數據自由流動。同時,中國-東協信息港更需要民間數字經濟合作,例如網際網路頭部公司的參與合作。

第四大倡議,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這一合作是最長久的民心相通的抓手。具體來說,像建立「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建立中國-東協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等措施,其他領域同樣可以效仿,建立相關項目,從實際出發,能夠建立長效應對機制,提高中國東協合作的韌性。

「10+1」成未來具體合作方向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東協的發展:

「當前,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不久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將如期實現,明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包括東協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將從中受益。放眼未來,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務實平臺,希望雙方通過本屆盛會,創造更多商機,收穫更多成果,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翟崑解析:

在新徵程、新發展格局,開放型世界經濟中,東協將首先受益。在未來,中國與東協合作的「新10+1」,成為未來具體的合作方向。「10」是指10項內容:政治與安全、經濟合作、社會人文、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東協一體化倡議與縮小發展差距、東亞合作、次區域合作、跨區域及聯合國事務合作。「1」是指落實安排與監督。

此次致辭有著深刻含義。翟崑認為,這是國家主席首次在國際場合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做7周年的回顧,「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凸顯了東協的重要意義。

在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後率先開啟後疫情時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東協是首發地、重點地區。

在數字經濟方面,2020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標誌著中國-東協正式進入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時代。

最後,東博會是中國-東協經濟合作的中國主場,已經連續舉辦了17屆,在疫情背景下如期召開,體現了中國東協關係巨大「韌性」。

北京大學翟崑:東南亞將成為「一帶一路」與雙循環的融合區

翟崑: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和「一帶一路」構成「雙輪驅動」

絲路大家談:逆勢增長的中歐班列,帶給成都哪些新機遇?

來源丨中國一帶一路網 作者丨李曉紅

責編丨曹家寧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微:「一帶一路」應建立連接全球的物流體系

社科院程煉:與時俱進的人民幣,如何助力「一帶一路」?

相關焦點

  • 獨家丨北京外國語大學顧佳贇:「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
    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贇,講述「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的故事,並對推動中柬兩國「民心相通」、中國企業「走向」柬埔寨提出建議。顧佳贇長期從事東南亞研究與柬埔寨社會文化、政黨政治研究。
  •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原創 中國一帶一路網 中國一帶一路網「一帶一路」建設發展中,與歐洲國家有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帶一路」不斷拓展的貿易邊界與當下「逆全球化」的聲音如何協調?面對外界對「一帶一路」的質疑我們該如何處理?「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路徑又是什麼?
  • 獨家丨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主場全球化
    ▲ 王義桅教授訪談第一部分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從2013年開始,他一直用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表達,在世界各地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近日,王義桅來到了中國一帶一路網,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情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帶一路」中國一帶一路網:您第一次聽到「一帶一路」這個詞的感受是什麼?
  • 關注丨共建「一帶一路」 柬埔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他表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柬埔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柬埔寨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的踐行者: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2016年6月,柬埔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在金邊皇家大學成立,佔達利·尼克擔任中心主任。「柬埔寨有句諺語:『花朵需要授粉才能結果,樹木需要澆水才能成長。』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共建『一帶一路』對柬埔寨的重要性。」
  • 時政新聞眼丨在APEC這場對話會上,習近平闡述中國抉擇的世界意義
    11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對話會。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特殊之年 特殊對話會    應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邀請,習主席將於11月20日出席APEC第2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9日,APEC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先期舉行。
  • 外媒:習近平訪巴拿馬布局「一帶一路」
    巴雷拉表示,習近平此訪必將進一步拉近巴中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他強調,巴拿馬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另據埃菲社12月3日報導,習近平將巴拿馬視為中國在拉美的重要盟友。巴雷拉說,巴拿馬希望利用自身區位和物流優勢,成為連接中國與中美洲及拉美地區的門戶和紐帶。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人類共同發展,協調了該地區乃至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利益和需求。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11 月 27 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這是他繼北京服貿會和上海進博會之後,再次出席重大國際展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習主席的致辭傳遞了什麼樣的鮮明信息?
  • 特稿丨「一帶一路」的非洲故事
    又有海上一路,自唐以來,歷經磨難揚帆西行,經南亞中東,抵達非洲東岸,明朝時鄭和船隊更是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間友好交往書寫壯偉篇章。時隔千年,海陸並舉的歷史交往,演進升級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全面合作與共同發展。五年來,非洲國家高度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理念,積極推動各項創新,努力補足基礎短板。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成為中非合作的紐帶,更讓非洲50多個國家朝著世紀使命和共同夢想邁進。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11.14-11.20)
    習近平:高舉開放合作大旗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來源:新華網)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
  • 北京「兩區」要素助推「一帶一路」 綠色發展(請收錄於「度量一帶...
    如該區成功申設,則可進一步強化北京及京津冀地區低碳發展模式的要素供給和創新制度疊加的雙重優勢。北京「兩區」建設如何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今天,我們刊發走出去智庫戰略投資研究部總經理閆志君的文章,供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讀者參考。
  • 這一年丨2019,「一帶一路」發生了哪些大事兒?
    4月23日「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及配套活動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習近平發來賀信。「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的舉行,標誌著「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正式成立並啟動運行。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 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信息?
    來源:央視網11月27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這是他繼北京服貿會和上海進博會之後,再次出席重大國際展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習主席的致辭傳遞了什麼樣的鮮明信息?
  • 服務「一帶一路」 加強教育國際合作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4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近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協調,推動教育國際合作走深走實,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廣泛民意基礎。11位委員和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從拓寬交流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協調配合等角度建言諮政。
  • 「設計者說」 ∣ 宗明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福祉文化與民生服務
    【本期導讀】宗明明教授以女性獨特的視角,從「一帶一路」民生福祉新機遇出發,以「立德樹人」和「三個面向」的國策為引領,探索了創新設計推動「一帶一路」地區民生福祉發展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討福祉文化與產業服務發展的市場需求、實施路徑和未來走向,嘗試整合設計教育資源、創新人才資源,用服務設計思維解決中國老齡化和社會福祉的重大問題。
  • 戰略|建設綠色「一帶一路」
    在2018年9月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願同國際合作夥伴共建『一帶一路』。我們要通過這個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習近平主席在主旨講話中指出,要將「一帶一路」 建成綠色之路。
  • 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 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加強教育...
    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4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近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4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近日在京召開。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協調,推動教育國際合作走深走實,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廣泛民意基礎。11位委員和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從拓寬交流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協調配合等角度建言諮政。
  • 周榜| 一帶一路、自由港和大灣區:兩會熱詞背後
    周榜 | 一帶一路、自由港和大灣區:兩會熱詞背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2 18:25:11
  • 創新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指導的實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的戰略創新。這個創新既是宏觀的又是長周期的,將影響今後中國發展的各方面。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的實踐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有四個方面的戰略創新特徵。  第一,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 東博會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機遇
    本報記者 盧重光攝/光明圖片中國-東協合作不僅給中國和東協國家帶來實惠,也給域外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新的機遇。作為中國-東協合作的代表性平臺,東博會在推動中國-東協、東亞地區乃至全球經貿合作全面發展層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支持自由貿易 共建「一帶一路」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5日晚同智利總統皮涅拉通電話。  習近平指出,智利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大陸國家,中智關係是中國同拉美國家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