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北京外國語大學顧佳贇:「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關注發展的 中國一帶一路網

柬埔寨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早的參與者和踐行者之一。近年來,中柬兩國在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既為「一帶一路」合作樹立了樣板,也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鑄就了典範。

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贇,講述「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的故事,並對推動中柬兩國「民心相通」、中國企業「走向」柬埔寨提出建議。顧佳贇長期從事東南亞研究與柬埔寨社會文化、政黨政治研究。

「一帶一路」讓柬埔寨發展「好了」

柬埔寨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其國家經濟發展的「四角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互聯互通。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中柬兩國在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在柬埔寨的路橋、水利、電網、港口、碼頭、機場等基礎設施方面注入了大量的投資。

中國一帶一路網:「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柬埔寨發生了哪些變化和發展?

顧佳贇:「一帶一路」給柬埔寨帶來的是什麼?

第一,中柬雙邊貿易額的增長。2014年,中柬雙邊貿易總額37.6億美元,2019年,增長至85.3億美元。

第二,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業是柬埔寨的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到柬埔寨旅遊的中國遊客,從2014年到2019年,由56萬增長至236.2萬人次。

第三, 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中國在柬埔寨修的路總長將近3000公裡,還修了十多座大橋,其中大部分的橋梁長度超過1千米。舉個例子,從暹粒到金邊或者從金邊到西港,這些柬埔寨曾經需要修建的主幹道都由中方援助施工。中國在柬埔寨修路造橋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物流便利,相應減少了物流成本。雖然中國在柬援助修建路橋並沒有大規模宣傳,但是卻實實在在地讓柬埔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帶一路」項目讓柬埔寨民生「亮了」

位於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中國商務部首批中標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也是首批獲商務部、財政部驗收確認的六個境外合作區之一,該合作區在中柬兩國政府首腦的直接關注下、以及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已吸引來自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愛爾蘭,柬埔寨以及中國入區企業54家,行業涉及服裝、箱包、假髮、電視機鋁合金框、電器連接線、木地板、沙發、管道配件等,為當地的9000多人解決了就業。

中國一帶一路網:「一帶一路」在柬埔寨有哪些典型的項目故事您願意分享的呢?

顧佳贇:我來講講西哈努克港的故事。

在建設初期,西哈努克港面臨一個問題,選址選好以後,需要去丈量土地並和當地人溝通搬遷工作。但土地對柬埔寨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離開了土地,其實他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工作。負責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的中國民營企業紅豆集團做了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情,培訓當地的農民,教授他們工作技能,使他們可以在經濟特區裡工作。通過技能的培訓與勞動附加值的疊加,當地農民的收入比以前多得多。打個比方,在當地,以前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是一頭牛,現在是一個月收入一頭牛。為當地民生提質,就是我們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社會責任擔當。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內援建了一所培訓中心——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誼理工學院。截至2019年1月,已招收在校學生700多人。同時,西港特區公司還與無錫商院共同申辦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將為當地提供學歷教育,並已正式獲準成立辦學。當地的工人很願意學習中文,而且柬埔寨的中文日常培訓班也相當多。據我所知,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已經開設了中文專業的碩士班,大理大學與金邊皇家大學聯合辦學的中文系也已成為漢語推廣的重要陣地。

我曾經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裡行走,我能看到一些不同於金邊的景象,金邊有時候還能看到一些乞討者,但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看不到的。與當地人溝通後了解到,大家過得很輕鬆、很開心,對自己的收入很滿意,也有成就感,覺得未來生活很有希望。

「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的另一個重點項目——金港高速,現在完成度將近30%,疫情期間也並未停工。這將是柬埔寨第一個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以前我開車從金邊到西哈努克港,需要花四個半小時,而且當時的國道因為常年有大型貨車通行,道路坑坑窪窪,失修已久。金港高速建成之後,從金邊到西哈努克港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至2小時,通車速度也會提高一倍。

還有中國華能集團承建的桑河二級水電站,被譽為柬埔寨的「三峽工程」。柬埔寨常年缺電,需要從寮國、越南、泰國進口電力。我曾經在柬埔寨長期待過,停電是家常便飯。由於當地氣候炎熱,一停電就感覺悶熱。桑河二級水電站解決了柬埔寨很大一部分的用電問題。加上中國援助柬埔寨修建的水電站、火電站和新能源電站,可能過幾年,柬埔寨就能夠實現用電自給自足,甚至還可能向東南亞其他國家輸電。

如何推動中柬「民心相通」

中柬友誼綿延千年,根深葉茂,民心相通,文明互鑑。2016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為金邊中國文化中心揭牌。

中國一帶一路網:「民心相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五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推動中柬「民心相通」,您有哪些建議呢?

顧佳贇:歷史淵源上,中柬兩國之間的文化就是相通的。雖然柬埔寨文化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很大,但是本質上和中國文化更趨近。因為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相似。中國的很多從農耕生產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諺語,在柬埔寨也有相同或者對應的說法。說到「民心相通」,在分清楚與誰「通」之後,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可以著力發展的:

第一,與當地文化「通」。這就需要我們培養一批研究柬埔寨國別的專才。我今天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畫了三個圈,請學生對自己的將來進行定位。第一個圈是柬埔寨研究圈,第二個圈內是大學科方向研究圈,比如說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國際關係、經濟、農業、美術、建築、考古等等。這兩個圈圈的交集就是我們現在國別研究的人才。但是,我們還有第三個圈,就是柬埔寨語學習圈。三圈交集形成的中心區域才是學生們將來的學習定位。我們現在非常缺少這樣的人,這是因為複合第三個圈的難度太大。然而,一旦出現這樣的人才,就一定要培養他們到當地去做國別研究,他們的成果肯定能為兩國交流做出更多貢獻。

第二,與柬埔寨重要智庫「通」。特別是與比較好的智庫要經常交流合作,比如柬埔寨發展資源研究所(Cambodia Development Resource Institute)、 亞洲願景研究院(Asian Vision Institution)、柬埔寨皇家科學院等。這些當地一流的研究機構,實際上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冷靜的分析和考量。他們很清楚柬埔寨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著力點,而且也很關注中國和柬埔寨之間的經貿關係發展,關注中國企業在當地的表現,也關注中國在柬投資中出現的問題。目前,中柬雙方智庫交流還是太少,建議先交流、開會,溝通思想,建立規律化的聯合研究機制,再考慮進一步深入合作,「瞄準」柬埔寨的上層決策團隊,一起研究確保兩國關係良性發展的路徑。

第三,與當地老百姓「通」。我們是中國人,一定有中國立場,那麼怎麼與對方去進行有效溝通,就非常重要。語言可以拉近雙方距離,如果當地人能與我們無話不談,這才是正兒八經的「通」。同時,人的情感總是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成全的。我們需要既能夠尊重當地人文,又能夠在與對方交流中及時糾偏,隨時驗證和修正溝通話語的人。

第四,要與異域的文化「通」。這樣要求我們時刻保持一顆敬畏的心。要知道,柬埔寨人不是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知識落後。看起來好像很普通的人,實際上開口說話往往能嚇你一跳。很多人是很有頭腦、相當聰明的。而且柬埔寨人的智慧不能夠以外貌來論。中國人對人的外貌審美,不是柬埔寨人的外貌審美。要了解柬埔寨文化,需要多看書,看中國學者對柬埔寨深度介紹的書,通過這些書籍去了解當地人,去知道他們的行為方式,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文化的多樣性。

中柬兩國「民心相通」,一定會越來越好。

中國企業如何高質量「走向」柬埔寨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政策的傾斜疊加沿線國家發展的需要,讓東南亞國家深刻認識到基建的重要。據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0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8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8%(折合141.1億美元,同比增長23.1%),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哈薩克斯坦、阿聯和孟加拉國等國家。

中國一帶一路網:隨著中柬自貿協定與RCEP的籤署,柬埔寨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中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高質量」地「走出」國門,「走到」柬埔寨呢?

顧佳贇: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得有一個明確的調研。需要諮詢中國駐外機構,比如說中國駐柬使館經濟商務處、中國商會,還有一些業緣、鄉緣結成的商會。另外企業還需要與所在省份的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建議多到實地考察,絕對不能兩眼一抹黑就起航。要清清楚楚地了解一些實際情況,對營商環境、法律環境、政治風險進行有效評估,才比較好「出海」。

接下來就是心態。企業得做好準備,不能抱著到柬埔寨掙「快錢」的想法,更多的中國企業要願意到當地深耕細作,畫「工筆畫」。企業當然需要滿足自身利益需要,但在這過程中企業與對方的交往實際上是在樹立一個中國企業的形象。在當地經營,要往長遠看,同時照顧到對方的利益獲得和我們自己的利益獲得,在雙方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合作盈利才能持續、長久。

我自己還關注一個小點,就是企業在當地的社會責任履行。要考慮到當地人的就業。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都是需要為當地做一些社會貢獻的。

最後,在融入當地的過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低,也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抬得太高,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基於相互尊重的立場,與對方去交流。在柬埔寨話語體系裡,如果把對方抬得太高,很可能不利於今後繼續開展工作。但要是把自己抬得太高,當然也做不下去了。採用一種很平常的、交朋友式的話語體系,公平公正平等地去談問題,將有利於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工作推進。

中國與柬埔寨,談成了!觀察丨跨境電商助力東南亞經濟加速復甦最新丨中國+東協,數字絲綢之路帶來新機遇

來源丨中國一帶一路網 作者丨王予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獨家丨中歐班列系列漫畫丨從中國開出的第一班中歐班列

歷史首次!中國緣何成為英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原標題:《獨家丨北京外國語大學顧佳贇:「一帶一路」倡議在柬埔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注丨共建「一帶一路」 柬埔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他表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柬埔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柬埔寨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的踐行者: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2016年6月,柬埔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在金邊皇家大學成立,佔達利·尼克擔任中心主任。「柬埔寨有句諺語:『花朵需要授粉才能結果,樹木需要澆水才能成長。』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共建『一帶一路』對柬埔寨的重要性。」
  •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當中國提出重要政策倡議的時候,歐洲專家學者同樣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在2013年提出,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講到,它是一個百年工程,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倡議。這一重大倡議自然受到歐洲學者的重點關注。歐洲學者會問,「一帶一路」是怎麼回事、想幹什麼?具體有哪些內容?因此,在我們交流過程中,關注這一倡議成為必然。
  • 動態| 「區域與國別個案研究方案的新探索:中國柬埔寨研究的過去...
    此次會議由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山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柬埔寨研究中心協辦,前駐柬埔寨大使張金鳳、前駐汶萊大使閔永年和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亞非地區語言節目中心柬埔寨語部、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社、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雲南省外辦東南亞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雲南大學、暨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廣西大學
  • 獨家丨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主場全球化
    從2013年開始,他一直用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表達,在世界各地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近日,王義桅來到了中國一帶一路網,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情感。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的時候,我就覺得它不是絲綢之路的概念,也不是亞歐大陸的概念,它是一個新的全球化。中國一帶一路網:新的全球化和舊的全球化有什麼不同?
  • 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行《走進「一帶一路」叢書》階段成果發布會暨...
    12月16日,《走進「一帶一路」叢書》(以下簡稱《叢書》)階段成果發布會暨合作籤約儀式在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行。校黨委書記宣勇致開幕詞。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利根,省外辦二級巡視員葛志宇,省「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嶸,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社長鮑觀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副校長張環宙主持開幕式。
  • 特稿丨「一帶一路」的非洲故事
    又有海上一路,自唐以來,歷經磨難揚帆西行,經南亞中東,抵達非洲東岸,明朝時鄭和船隊更是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間友好交往書寫壯偉篇章。時隔千年,海陸並舉的歷史交往,演進升級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全面合作與共同發展。五年來,非洲國家高度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理念,積極推動各項創新,努力補足基礎短板。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成為中非合作的紐帶,更讓非洲50多個國家朝著世紀使命和共同夢想邁進。
  • 獨家丨東博會上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背後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北京...
    同時,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是「一帶一路」的兩個輪子,兩方面都要加強。「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意味著沒有之一,這就將東協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了。中方願同東協一道,按照《落實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推進未來5年各領域合作;落實《中國-東協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
  • 「一帶一路」倡議助中拉合作更進一步
    拉美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就得到拉美國家積極響應,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中國與拉美通過高層交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拉論壇等多個平臺,共同描繪合作藍圖,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延伸至拉美。
  • 「一帶一路」為國際貿易打造「綠色通道」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跨度之廣、涉及之寬、縱度之深,無不讓人稱之為「大手筆」。因為「一帶一路」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地區經濟戰略,它的使命,是構建一個充滿活力、更具創新的「大舞臺」。而承擔主要運輸的鐵路,讓「開場戲」演的格外精彩。
  • 報告發布丨馮俊新:「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印度經濟改革和宏觀經濟...
    >印度洋周邊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區域。根據這本書的研究脈絡,我們可以從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來闡釋「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印度經濟的意義。因此,能帶來基礎設施建設外部資金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印度解決本身的宏觀經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印度表現出了非常矛盾的態度,在口頭上絕不鬆口,在行動上又沒有實質性拒絕。一方面,印度認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優勢將會被「一帶一路」倡議所削弱,因此在官方層面找出了各種理由,一直不願意直接參與。
  • 關注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編者按:「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構建國家新戰略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行國際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開始,中國就非常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的環境問題各不相同,各國採取的環境管理措施也各不相同。從區域看,中亞國家比較重視綠色經濟及生態安全,推動能源與環境相協調。哈薩克斯坦在2012年提出「綠色橋梁」倡議及全球能源環境戰略,2013年頒布實施了向綠色經濟過渡的行動綱要。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通過了解美國智庫對於「一帶一路」的認知,將有助於我們了解美國政府和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態度。[方法/過程]本文對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認知進行了簡要總結和分析。[結果/結論]總體來看,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整體上存在偏差。他們普遍把「一帶一路」視作「戰略」和中國實施戰略擴張的工具,並對其前景提出了許多質疑。
  • 北京外國語大學2020年「一帶一路」外語專業綜合評價招生報考問答
    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培養高端涉外人才以及深入開展國別和區域研究的人才。2.什麼是綜合評價?由考生申請,通過我校組織的外國語言文化能力測試(以下簡稱能力測試)後,該生的高考成績(實考分)佔70%,能力測試成績佔30%,以當地高考滿分值換算,形成綜合評價成績。我校按綜合評價成績從高到低排序錄取考生。
  • 「設計者說」 ∣ 宗明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福祉文化與民生服務
    【本期人物介紹】宗明明,博士,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2000年—2010年,任齊齊哈爾大學藝術學院院長。2006年,獲德國DAAD學者獎學金。2018年,獲第十四屆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
  •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世界名校哈瓦那大學成功籤約合作
    在哈瓦那大學全體領導和河北外國語學院教育代表團的見證下,河北外國語學院董事長、校長孫建忠院士與古巴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哈瓦那大學校長米莉阿姆.尼卡多.加西亞博士成功籤訂《國際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達成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計算機科學領域、語言教學領域、中古「一帶一路」聯合研究中心
  • 普華永道:「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張姝欣)12月14日,在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的《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媒體分享會上,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在北京的跨國企業總部達到181家,四成以上來自境外世界500強企業。
  • 同濟大學舉辦「一帶一路」銅鏡藝術展
    6月25日,由校黨委宣傳部支持,人文學院主辦的「鏡觀自在——一帶一路上的銅鏡藝術展」在校博物館開幕。副校長江波,黨委副書記吳廣明,銅鏡收藏者、國防大學教授黃宏將軍以及來自校內外的40多位嘉賓出席開幕式。本次藝術展展出了不同時期「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112枚古代銅鏡,是黃宏將軍數十年的收藏品。
  • 實現跨越 共鑄大同——展望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特稿:實現跨越 共鑄大同——展望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  新華社記者謝琳 常天童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鑿空西域,古代絲綢之路成為連接東西、溝通亞歐的重要紐帶。  21世紀,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 專家談「一帶一路」倡議對歐亞地區國家的意義
    國際文傳電訊社阿拉木圖12月4日電,歐亞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維諾庫洛夫當天出席阿拉木圖投資論壇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歐亞地區國家吸引大量投資,但並不能完全改變地區經濟與國際市場相互隔離的困境。 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總體來說對於歐亞地區國家是有益的,但也有力所不及之處。一是歐亞地區地處歐盟和中國兩大經濟體之間。
  • 創新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指導的實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的戰略創新。這個創新既是宏觀的又是長周期的,將影響今後中國發展的各方面。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的實踐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有四個方面的戰略創新特徵。  第一,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