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茶的故事、茶道與茶文化、普洱茶吧、茶資訊網、茶悅世界
編輯:卓越茗香
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茶品萬物,茶席的布置,也讓原本安靜的茶湯在空間裡流動了起來。
如圖長方形席,以右手泡茶的標準茶席圗,名稱分別為:
①煮水器(能拿來煮水衝泡的燒水器具)
②主泡器(能放進幹茶衝入熱水並倒出茶湯的器具)
③品茗杯(品嘗茶湯)
④茶荷(承放幹茶)
⑤茶則(茶葉量的度量與準則之器)
⑥茶倉(存貯幹茶)
⑦潔方(也稱茶巾,保持席面整潔清爽之物;寓意方正規矩)
⑧茶缽(也稱茶盂,熱過器皿的水與多餘之物的安歇處)
⑨花葉器(插花所用)
⑩蓋置(讓主泡器蓋安穩放置之物)
①①席布
①②則置/荷置
①③泡茶器承/壺承
①④公道杯/茶海
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泡茶所需物件需精簡到不能再少,擺放也在最易於拿取使用的位置,簡單實用即可。
這是基礎,練到心領神會,席就開始跳了,開始轉了,活起來了,甚至會變立體三度空間。但先不要管這些,光這個標準席就要練很久,否則只是一個死的席,你只能抄襲,無法活用。
煮水器在茶主人哪一邊,另一邊就是泡茶器。煮水器在茶主人左邊,那泡茶器就在正中稍偏右。泡茶時,先由左手持煮水器衝水,然後右手持泡茶器出湯分杯。當然,如果煮水器換邊,所有的器皿都依照這邏輯換邊。
若是右手持泡茶器,我們說這是右手席;左手持泡茶器,則是左手席。右手泡茶是逆時針方向泡茶,左手泡茶是順時針方向泡茶。知道這些,剛開始好像沒意義,但你練久了,會發現除了身體的氣感不同,茶湯也有很明顯的不同滋味。有的茶適合右手泡,有的則適合左手。
左右手同等重要使用的習慣,剛開始很難建立,不要心急,常泡茶後自然會達到左右手均衡的狀態。
定義都清楚了,提醒擺席時注意事項:
①坐在席前先演練一遍,確定擺放器皿的位置,都在方便取用又不會彼此碰撞的動線上。
②以客為主,器皿與花藝最美的一面對著客人;茶倉的茶葉標籤朝前,讓客人明白將要品的是什麼茶。
③茶席以外的四周不要有「見不得人」的角落,茶房術語叫作:裡外一致擺真席。
④茶主人為茶席上一切負責,茶巾多一條藏在手取得著附近;意外發生可立即補救。
⑤尊者、長者及動作不方便者的座位,是火源相反邊的第一個座位(最清淨位)。火源旁是自己人位置,補給用具皆藏於此(最忙碌位)。安排茶具遠近關係時,注意自己動作,手肘是否會干擾,是否把各位置的風水特性表達出來。
⑥因為有火源,注意茶席四周有無流動的風勢;當道風對人不舒服,應避免。
泡茶動作注意事項:
①無論做什麼動作,都不失去左右平衡(例如提壺頭就歪一邊)。
②泡茶過程中,男士以「雙手捲起成放鬆的拳頭,放在茶席左右兩邊,讓氣落在身體中央不偏不倚」為你的恆常狀態;女士則兩手交握放置於茶巾上。
③所有動作都成圓弧線不帶稜角,像打太極;但是動作幅度越小,動作越精簡,茶湯滋味越清淨穩定。前麵茶席設計的編排公式,有一個實際的作用:茶席上動線符合泡茶運作邏輯,因此泡茶順暢迅速。
④記得所有努力最終目的是要泡一盞好茶,而茶湯好壞會在色、香、味、體上表現出來。要能讓這四種表現發揮優良,溫度與時間是你的致勝關鍵。
Ps:動作熟練之外,仔細熱器皿也是保持溫度一個重要習慣。
茶席是茶人不可思議的小宇宙,心飲茶房稱之為茶人的曼荼羅。一個茶人內心的宇宙觀,反射出來在茶席上,裡頭日月星辰連固定軌道都在,細想來真是很有意思。
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泡茶所需物件需精簡到不能再少,擺放也在最易於拿取使用的位置,簡單實用即可。
(二)茶也可以「幹泡」?
對於喝茶的人來說,茶喝到一定程度後,每次泡茶都是生活中一個享受的動作。以往有段時間,在一些專業茶人的桌面上,茶水橫流,水汽淋淋,大而笨重的溼泡茶盤立在顯眼處,而如今,想要衝泡出想要的那口茶香,可以安靜、簡約地進行,因為清心雅致的幹泡法正當時,現已成為主流。那麼,什麼是茶的「幹泡法、溼泡法」,他們之間有何區別呢?
溼泡法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種泡法,平日看到在大茶臺上隨意洗茶具茶葉,水直接傾倒茶臺的做法稱為溼泡。溼泡法最直觀的判斷方法是茶桌上有沒有茶盤,或者說水能不能直接倒在桌面上。
茶盤的作用就是可以將洗具、洗茶的水或泡茶時多餘的茶水直接倒入,正因這樣,你的整個茶桌看上去是溼溼的,所以就叫溼泡法。
現在的溼泡茶盤,源於潮汕工夫茶。由於淋壺等的需要,溼泡茶盤漸漸從一個小茶盤,發展成了現在更加方便的溼泡茶盤、茶臺,各種材質,各種形狀,近幾十年來,大行其勢。佔領了大江南北,幾乎所有的泡茶空間。
幹泡法相較於溼泡法而言,一般不使用茶盤,廢棄茶水直接傾倒在垃圾桶而不是茶盤,這樣能保持桌面乾淨且易收拾,還可以隨心更換竹蓆和茶巾的款式,既不乏泡烏龍茶古香古色的風格,又增添了布置茶席的樂趣。一些媒體認為是臺灣,一些認為是日本,甚至有認為是閩南的。其實,幹泡法源於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泡茶的方式,是否真正符合工夫茶的核心價值。
所需用具:
①茶盤(溼泡必備,除非你用的是茶臺。)
②隨手泡
③茶巾(茶巾開口方向朝向自己)
④茶刮
⑤茶夾
⑥水盂(放品茗杯使用)
⑦茶荷(給客人賞茶使用,茶荷內要提前準備好給客人喝的茶喲)
⑧紫砂壺或蓋碗(使用蓋碗一般要配備過濾網)
⑨公道杯(公道杯的杯口與紫砂壺的壺嘴相對,都朝內,不可以杯口和壺嘴向外或斜放喲)
⑩品茗杯(如果只有三個客人,那麼要注意三個品茗杯不能放成一條直線,客人會以為你拜佛祖呢)
幹泡法是簡潔方便、更為藝術雅致的泡茶方法。講究的是隨時隨地,追求的是意境和心情,因此,做表演或者學習時,必須要注意力集中,身心要自然舒適,如果不集中或者不自然很容易把水滴的到處都是。
前期:
鋪好茶巾,準備好茶具
①先用開水把茶壞,茶壺都清洗一次,把水倒到垃圾桶裡或者水孟裡;
②把茶葉放進茶壺,加水,洗茶,把洗茶的水倒進垃圾桶裡;
③正常泡茶,分茶,大家飲用;
④使用幹泡法來泡滇紅或者綠茶。
兩種泡法的區別:溼泡法用茶盤,泡茶時可以打溼茶盤。幹泡法用的一般都是壺承,小而簡單便於攜帶,桌面要求保持乾爽,收拾方便!
一般做表演均有用幹泡法,泡茶席不囿於地點,室內戶外,溪畔山間,皆可成席。茶興濃時,席地而居,隨手把茗。茶與器皆出於自然,又復歸於自然——美茶、美器、美境、美心,天人合一,方為茶之道。
泡茶,不管採取「幹泡法「還是」溼泡法」,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客人到來之前應將這一切茶具準備就位,等客人到來之後進行洗具、賞茶、泡茶等後續工作。
②要注意哦,潔具只是個形式而已,茶具應該在準備時就已經清洗乾淨,而不是當著客人的面把髒兮兮的茶具洗一遍。
有關茶的「溼泡法」和幹泡法」,就先給大家介紹那這麼多了。以後聊到「乾濕泡法」,別再鬧笑話說「溼泡是用水泡,幹泡就是不用水泡」的啦!
(三)你泡茶的方法還是千篇一律嗎?
(1)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綠茶,衝泡中要避免出現「熟湯味」,因而水溫要略低,出湯要快。關鍵在於把握好其原料特徵,如茶樹品種、茶區特點、樹齡、生態等。原則上滋味濃強的水溫略低,浸泡時間要短,滋味清淡的則相反。
(2)新熟茶
正常情況下,新茶與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茶湯不夠透亮,香氣不夠純正,滋味不夠醇厚,而且常帶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覺,比如「堆味」和較重的苦澀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儘量做到揚長避短,通過高溫洗茶以去雜味,略降溫衝飲,衝泡節奏略快以避免苦澀味和「醬湯」狀。
(3)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溫醒茶、高溫衝泡。相對來說,老生茶投茶量要低於老熟茶,而衝泡水溫老熟茶要略高。對於許多老生茶,在泡與泡的間隔開蓋,使葉底稍稍降溫後再續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妨試試。
(4)條索的鬆緊重實程度
一般而言,較緊結重實的茶投茶量較小,而衝泡水溫略高,水溫高可以充分醒茶。緊結茶一散開,溶解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對要少。對於有些年頭的緊結重實的茶要注意控制衝泡的節奏,通常是「前緊後松」,洗茶慢,出湯快,經過出湯較快的數泡之後,可以緩一緩節奏,讓茶休息休息,你會驚喜發現,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5)粗老、細嫩程度
較細嫩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衝泡法」。所謂的留根衝泡法即每泡茶湯不出盡,以保持其滋味的穩定性。一般採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每次出湯後再注水,直到茶葉變淡——此時,可長時間悶泡。留根悶泡法能調節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使其每一泡的變化不那麼突兀。水溫也要適當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絕高溫、多次、長時間洗茶而導致茶內有效成分的無謂流失,失去品味和飲用價值。這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普洱茶的悶透技巧」,嫩茶以透為主,多透少悶。
粗老茶因內含物減少則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長衝泡時間,可採用高溫衝泡,甚至煮飲。
(6)發酵的程度
發酵過度的茶葉滋味淡,需用沸水衝泡,並延長浸泡時間,反之則出湯要快,否則就濃如醬湯難以入口。
(7)勻齊整碎度
茶葉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湯相對的就要快。
(8) 儲存情況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儲存,這樣的茶品就是最好衝泡的,濃淡衝相宜,怎麼泡都好喝。若儲存中略有問題,如稍有雜味,則可適當增加洗茶次數。若是茶品因儲存不當發生了變質,就算再貴的茶也都不具備品飲的價值了。
(9)投茶量
這是個相對的問題,根據飲者的飲茶習慣、飲者人數、用具大小等相對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較熟茶少,新茶較老茶少,細嫩者較粗老者少。對於特別粗老的茶,投茶出多的部分,繼續衝泡就可以了。所以在決定投茶量時,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10)修正雜味
歷經多年時光的沉澱,有的老茶因貯存不當而有異味,我們可通過高溫和多次洗茶來儘量排除。洗茶及前兩泡可以高溫處理,後續衝泡則以大幅降溫悶泡處理;質優而香氣、湯色不足的新茶品,洗茶高溫略悶,衝飲時高溫且節奏加快。還有就是選用紫砂壺衝泡對雜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四)存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存茶?因為投資升值?那最多只能算個副產品吧,存茶的意義並不在此。說起存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福鼎白茶都可存,但不同茶轉化方式不同,存的要求也不同。存茶會使茶的口感滋味更加醇厚,內涵物質更加易於被人體接受,茶氣的滲透力會更好。
(1)存茶是修養
人經歲月曆練,茶經歲月修為。一個人的修養不在於浮華的外表,不在於誇張的言辭,而在於內心的積澱與細節的彰顯。茶是交流最好的媒介,多年之後,友人來訪,取出你的珍藏,談笑之間,茶的底蘊緩緩釋放,時間的積累無可替代,悲喜化作茶煙,升華出新的境界。十幾年,幾十年,沉韻漫漫,笑看人生,名車豪宅都是浮雲,一盞老茶才入人心。
(2)存茶是品味
一個人的收藏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品味,藝術品雅則雅矣,何如古樹老茶,可親友共享,金木水火土的盛宴,調動所有的感官,感受一個人的風範。存茶亦不必跟風逐名,要有自己的見地,拿出一泡老茶,竹爐慢瀹,箇中因由,娓娓道來,茶如其人,靜沐香風,人格與品味,鹹在是中。縱然家資暴富,倉促收羅名品,怎比多年的日積月累,點滴的收藏與感悟?
(3)存茶是人生
呱呱墜地,弄璋弄瓦,存一些好茶,可伴隨他(她)一生,升學、成人、成家、立世。一盞老茶,念念深恩,寸草之心,長憶春暉,是父母的祝福,是家族的歷史,也是文化的傳承。
三星在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存一份好茶,是愛的見證,數款佳茗,時時品味,勝卻山盟海誓。一路走來,豈無磕絆,取出這一份老茶,細品恩愛,方悟因緣,初心莫棄。
人生大事,種種經歷,或曰誌慶,或曰紀念,以茶銘記,多年之後,回首往事,人無青澀,茶已香醇,茶猶如此,人何以堪?記錄生命中的節點吧,看雲起雲落,滄海桑田。
(五)泡過的茶渣別丟掉,14個妙招用起來
泡過茶的茶葉,如果你不吃,那麼是直接倒掉嗎?根據小編的調查,茶人們用泡過的茶葉進行了合理的利用。下面就來看看泡過的茶葉的14種利用方法。
(1)放在花盆土壤中
泡過茶之後,90後的年輕人比較喜歡將茶葉放在花盆的土壤中,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茶渣是非常好的有肥分的腐殖質原料,還有利於盆土的表面土壤不被澆水衝板結。
(2)製作茶葉枕頭
想要在睡覺的時候還能聞到茶香嗎?泡過的茶葉不要廢棄掉,趕緊拿來攤地板上曬乾來,積累了一定量之後就可以製作枕頭芯了。用茶葉枕頭可以幫助提神醒腦,環節工作生活的壓力。茶葉有吸附性,夏天熱容易出汗,因此用泡過的茶葉做的枕頭還可以幫助預防溼疹。
(3)泡腳
去足療的地方泡腳,平常會來個牛奶、生薑……現在你可以來一些茶葉了。在茶葉當中含有單寧酸,可以幫助殺菌。因此,泡過的茶葉還可以再利用,煮濃一點放在洗腳盆用來泡腳,絕對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
(4)驅蚊蟲
同樣,將泡過的茶葉曬乾,黃昏時分蚊蟲多的時候可以點燃茶葉。這種方式既可以驅趕蚊子還可以驅除臭蟲。
(5)沐浴茶葉
將茶渣用紗布袋包起來,然後放在洗澡水裡。泡上20分鐘可以讓肌膚越來越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6)洗衣劑
泡過的茶葉還可以充當洗衣劑的角色,將其煮水之後,用來洗絲質的衣物會讓衣物原來的色澤更光鮮亮麗。
(7)做家務
用過的茶葉還可以用來做家務哦,不管是擦鏡子、玻璃門窗、家具等,都可以找它。
(8)做眼膜
眼膜可以緩解疲勞,對於長期熬夜的人來說,用泡過的茶葉來敷眼睛是非常有用的。
(9)擦鍋碗瓢盆
油膩的鍋碗瓢盆,用茶渣來擦洗,去汙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10)掃塵
地上的灰塵怎麼掃乾淨?只要把泡過的茶葉撒在地毯或者是路毯上,用掃把輕輕一掃,就可以將灰塵掃乾淨了。這裡主要體現了茶葉的吸附性。
(11)洗毛衣
毛衣不能放在洗衣機當中洗,但是怎樣手洗才更乾淨呢?先煮好一盆開水,然後將泡過的茶葉放進去,泡透水涼了以後,將茶葉過濾掉,毛衣可以放進水裡清洗。稍微揉搓一下,然後再用清水衝洗乾淨就可以了。這種方法可以讓毛衣避免褪色。
(12)去除魚腥味
有些器皿當中有魚腥味,比較難去除。這時候可以採用茶葉去腥的方法。用泡過的茶葉放在器皿當中,再煮一煮就可以了。烤箱中的味道也可以放一些泡過的茶葉烘乾就可以了。
(13)避免雞蛋變質
預防雞蛋變質的方法是什麼?不是放在米裡(小編嘗試過,最後長蛆蟲了)。可以將泡過的茶葉曬乾,然後將雞蛋深埋在茶渣當中,找一個陰涼乾燥的地方放置,就算存放好幾個月也不會變質。
(14)去潮氣
潮溼的季節或者天氣,可以將幹透了的泡過的茶葉灑在床底下,會很快吸乾床底下的潮溼氣息的。
【完】
竹,唯空其心,故骨秀;
茶,獨蘊其芳,故氣幽;
情,適調其度,故宜淡。
品茶 品心 品德
您的每一次點讚都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只有11.1%的人知道可以這樣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