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行孝莫等才是孝道

2020-12-23 天地芳

小時候,我們經常讀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數人心中的孝道就是給父母穿新衣服,買好吃的。殊不知父母早已年老,穿了新衣也出門不得,見到美食一嚼就是半天。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就是子女多陪陪他們。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應是我們刻在自己心中的一句話,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善待父母,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父母。不然等父母走了的那一天,我們就只能剩下回家的路了。其實這句俗語的上半句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每次合起來讀這句俗語,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淚流滿面,因為我們欠父母還不完的恩情啊。

細細品味這句俗語,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當父母尚在人世的時候,我們是有爹有媽的人,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更知道父母就是我們的天。無論自己多大了,回到父母的身邊,我們就像是一個小孩子,卸掉所有的偽裝,這世上,只有父母絕不會給自己使心眼,下絆子。

人生來要死,父母也終有一天要離開我們而去,父母沒了,自己最後的避風港就沒了。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感恩我們的父母。在他尚能走得動,吃得下的年紀給她最好的生活。行孝莫等才是最好的孝道。

父母也我們累彎了腰,跑斷了腿。他們拼盡全力只為給我們想要的生活。現在,當父母老了,我們就應該成長起來,我們可以為生計四處奔波,但我們也要時常牽掛我們的父母,儘量多回家看看他們,儘量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最好的孝道就是和父母嘮會嗑,給父母洗個腳。

有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一年四季從不回家,但每個月給自己父母寄上兩千塊錢,但他們的父母從沒有笑逐顏開,反而動不動做到村頭,期待兒子回家看望他們。反觀有些人錢掙的不過,但他們一有時間就會來陪自己的父母,所以這些人的父母總是滿面的幸福,他們一天天總是樂呵呵,過得十分開心。

孝道不能是只給父母好多好多錢,而是選擇早日行孝。對自己的父母給予心裡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只有如此,哪怕父母垂死,我們心中也沒有悔恨,更談不上遺憾。

何以為天下信,孝也!作為兒女,一定要記得行孝莫等的道理。陪父母看一場綜藝節目是孝順,給父母洗一次腳是孝順,替父母剪一會指甲是孝順。但若只是給父母錢,卻從你不回家,請記住「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人生尚知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戳心
    今天看到網上發過的一道親情算題:對於大部分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子女來說,每年回家按倆次計算,假設父母還有30年,真正陪伴他們的時間約為2個月。看到這兒特別震驚,心想我父母現在都八十多歲了,不可能還有30年啊?那豈不是陪伴的時間更短?
  •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看著父母微駝的背影,眼眶有些溼潤了,兒子跑過來說媽媽你怎麼哭了!我慌忙用袖子擦了下眼睛,沒有,風把沙子吹進了媽媽的眼睛,媽媽要把它洗出來!哦,這樣啊!兒子轉身跑開了。姥爺,姥爺,你幹嘛呢!父母老了突然發現好像還沒有為他們做過什麼呢。每次問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都會說啥也不缺!我們總也沒有回報給他們什麼我們總會想方設法的買點什麼,來換取兩周的片刻安寧!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今天看到一條短視頻,作者定的主題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視頻按時間順序發展,背景音樂是《父親》。五年後,女兒剛回來兩天就得回去,母親對父親說:「你看,當初我不同意她嫁那麼遠,才回來兩天就要走」,父親阻止著母親的「嘮叨」,只對女兒說「路上注意安全」。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小時候,覺得父母的控制欲好像特別的強,我們做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不滿意,嘮嘮叨叨地挑刺;小時候,動不動就要挨一頓劈頭蓋臉的思想教育;小時候感覺父母就是頂在自己頭上的兩尊天神,他們是那麼的強大甚至無法撼動……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扎心
    文/談情說李01,歲月無情催人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每次讀到這個句子,心裡都會泛起一陣難言的滋味。翅膀硬了的孩子,總想著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是充滿期待的,有時候卻忘了,身後的這個家,才是一生中最大的,最值得牽掛的世界。因為這個家裡有兩個人,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他們是我們生命的來處,等有一天他們老了,去了最遙遠的地方,再也看不見的時候,所有沒有來得及實現的願望,都成了一聲嘆息。
  • 黃子韜直播首談父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黃爸爸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愛。他給黃子韜提供了優越的家庭條件,同時又給了他自由的空間,鼓勵和支持黃子韜追求自己的夢想。對於黃子韜來講,這肯定是人生巨大的痛苦與失去。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精闢)
    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他們的恩情,趁著在世,好好的孝順,等真的去了,不留遺憾。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曾經讀過一首詩,是給已逝的母親的,作者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親在世的模樣。可惜,歲月不能倒流,人生常常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總是感覺孩子長不大,我們總覺得父母不會老,這個想法真神奇!當父母竭盡所能把最好的給我們時,我們要做的是理所應當地接受,還是更加努力來回報他們?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與家人相伴的時光從來不會太早。
  •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更經典,卻幾無人知
    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不願與家長說話,關係越處越冷,也寒了家長的心。在作家畢淑敏作品《孝心無價》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人知,那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非常簡單,那就是父母賜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降臨世界,才能品讀人間的是非善惡,體驗人生百態。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 趙忠祥老師突然離世: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歸途01歸途,讓我們想到的是人生的終點。可是在西瓜視頻裡,我見到最雲淡風輕的一句話。而趙老師的離世,也是算得上一種「完美歸途」。人生從此開掛,成為了中國第二位播音員,第一位男播音員,先後主持12次春晚,還主持過《正大綜藝》、《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等節目,直到退休後仍擔任兩個節目的配音,被評選為「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榮譽稱號。他的社會影響力,及個人所積累的財富應該是我們普通人沒有辦法去衡量的。可是,他也得到了最好的「歸途」。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哺育之情,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生命的敬畏讓我們始終將「孝道」作為衡量民族家庭的道德準則。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詳細了解一下。
  • 藏御堂解讀當代孝道
    藏御堂是一家有傳承孝道文化基因的公司,這和當初藏御堂成立的機緣有關,當初創始人為了家裡老人的需要,尋找產品,發現供老年人的好產品是在是太少了,最終一步步成立了藏御堂品牌,並以照顧好父母做為企業的運營的核心。照顧好父母不僅有著天下子女的市場需求,更能為社會做貢獻,實現一個企業的價值。常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再無歸途。
  •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在此之前,我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老去是在一瞬間的事情。一直以為,人可以「一夜白頭」的事很假,現在看來是太真。只記得那次他從廚房搗鼓了半天出來,做的食物又鹹又難吃。他以往的廚藝絕沒有這麼差勁的。我開始察覺到,父親老了,是真的老了!毫無徵兆。
  • 最大的孝道,是對父母和顏悅色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隨著年紀的增長,很多父母可能頭腦不再靈光,對事物的反應也會相應變慢,他們會健忘,手腳也變的不再靈活,做事也可能會出現很多差錯。常言說:老小孩,老小孩。人越老,越渴望被關注,越希望被需要。
  • 「美文欣賞」感恩節:父母在,如鳥兒有巢;父母去,如風箏斷線
    勸他: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不要被一時的得失迷了眼。吃完這頓酒,賈平凹不再沉淪,心裡一下子有了力量。誰都有可能背叛你,但是父母不會。只要父母在,這個世界上就永遠有人關心你,愛護你。父母永遠是兒女堅強的後盾,是及時雨、是雪中炭,每當你需要的時候,他都會出現在你身邊。
  • 無論你是不善言辭還是羞於表達,都請大聲說出你對父母的愛!
    我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為什麼父母一走兄弟姐妹就疏遠了呢
    文/芨芨草有這麼一句話,說得人好傷感:父母在時,人生尚有出處;父母故去,人生只剩歸途。確實,父母在時,自己無論年齡多大,在父母跟前,仍然是小孩子一個。這樣的感嘆,聽了很多很多。一起爬山的阿姨今年68歲,她的母親剛剛去世。她告訴我,這一段時間,她感覺好無助,沒有了歸宿感一樣。
  • 藏御堂傳承孝道
    本網11月05日訊 藏御堂是以傳承孝道為企業理念,在孝道文化研究過程中,認識到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極為重要,決定了我們往後與其他人的關係
  • 為人子女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都健在
    俗話說:「父母在尚有來往」,不管我們走的在遠,只要父母健在,家就是溫暖的。趁現在父母都健在,我們要記得常回家看看,好好孝順父母,只有孝順父母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一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富有,不是健康,而是上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