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老師突然離世: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2020-12-23 欣怡情感之說

文/欣怡

歸途

01歸途,讓我們想到的是人生的終點。

可是在西瓜視頻裡,我見到最雲淡風輕的一句話。有一位農家老太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過,稱自己的老伴離世,只是一種「自己出去玩」,還告誡在場年輕人,不要迷信。這個世界裡沒有魂魄一說。

經老太太這麼一說,現場一片譁然。原來所有害怕的小說,都有可能是虛構的。應該是為了吸引讀者的閱讀好奇之心。也像拍電視劇一樣,情節需要。

曾希翼曾說過:在生活中,我們都是彼此的過客,旅程仍在繼續,只能道一聲「珍重」後,各自繼續自己的旅途。

而趙老師的離世,也是算得上一種「完美歸途」。

慈祥的趙老師

查看完趙老師生前的業績,「高大上」的央視主持,從17歲進入央視開始。人生從此開掛,成為了中國第二位播音員,第一位男播音員,先後主持12次春晚,還主持過《正大綜藝》、《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等節目,直到退休後仍擔任兩個節目的配音,被評選為「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榮譽稱號。

他的社會影響力,及個人所積累的財富應該是我們普通人沒有辦法去衡量的。

可是,他也得到了最好的「歸途」。至少,他走在了自己生日的當天。

除了家人不能忘記他,多少喜歡趙老師的粉絲們也不敢忘記。

聽說,趙老師退休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興趣上,書畫、廚藝、會友、自媒體,及培養年輕人等各方面。這樣的生活也給自己增添了不少樂趣,想信在座的各位都有理想。

02我覺得,生活就應該在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情。從興趣出發,讓自己的內心深處得到釋放,去保持一顆不老的心。

也是理想的生活跟現實,有太多無奈。

有人一定會反博我說的觀點,能過得沒心沒肺,有閒有錢,就是一種人,年老了有退休金的人。一定是嗎,我還想說。

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夠理想的。

80後的居多,趕上那時代最嚴格的中國計劃生育。手足不多,生活裡沒有幫襯。很多的家庭都是這樣,80後還趕上了生意難,實體店被電商打成一地雞毛,80後如果結婚晚,在外地小孩上學沒有學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大部分以前出來打工時,公司沒有普及保險,就醫及養老基本生活條件都得不到保障。

現實不夠理想,只有靠自己的實力來湊。

於是出就出現了,深圳年近50的計程車司機「猝死」車內。

臨近過年,新聞報導一名司機猝死車內,一夜未歸,家人等來的是噩耗。最讓人淚目的是生前留下的「明年計劃」。兒子年紀也不小了,隨時要結婚,為了在老家再購買一套房子,及準備彩禮錢,主要是想多掙點錢為自己以後養老用。

03一大堆的明年的計劃,讓家人看到的心酸。可能旁人都會說,年過50還那麼拼,也是一種「作」。其實不是地,生活在一線及二線城市的幸福指數都不高。

想回家

不信,我們大部分都回家過年,你回去看看家裡農村老太太,老頭消費觀念大不相同。家裡人抽的煙,多是中等的,家裡人過年吃的東西,我們在城市裡過年一般都不捨得吃,太貴了。

家裡人每天早晨起來,都是睡到自然醒,對了上班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奢侈」。是的,可是有些人又要說,外面的人掙錢容易。家裡的收入低,可是你有沒有想到一線及二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又是我們這些打工的人消費得起的。

04生活都是在不同階層,都有心酸與不易。有時候,我們為什麼不學會知足。暫緩一下我們前進的腳步,呼吸下幸福的空氣。讓我們的靈魂,在世俗的世界裡放空一下也很好。

說實在,我是羨慕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生活中的樣子。把世俗的生活,過成如詩如醉的樣子。她們的不忘初心,對自己的熱愛。面對很多人的不理解,也不敢面對的生活。楊麗萍是真實的做到了。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洱海邊的月亮宮,有一處「禪室」,面朝洱海,春暖花開。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去感受一下,在那麼安靜祥和之處,應該是隔絕了世界上所有的邪惡因素。

我幻想著,如果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一處這樣的「內心救贖之地」,我想就有可能出現,「太平盛世「,再一次出現在宇宙。

心中美好

想像著,多美好的景象。如果中國沒有那麼大的貧富差距,如果政府能徹底解決,上學,就業,醫療,養老等基本的生存條件。那警察這個神聖的職業,很可能會消失。

人類是需要進步,可是在面對歸途時,還是要牢記,美好的開始,還是要以美好來結束才算得上是功得圓滿。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小時候,覺得父母的控制欲好像特別的強,我們做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不滿意,嘮嘮叨叨地挑刺;小時候,動不動就要挨一頓劈頭蓋臉的思想教育;小時候感覺父母就是頂在自己頭上的兩尊天神,他們是那麼的強大甚至無法撼動……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今天看到一條短視頻,作者定的主題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視頻按時間順序發展,背景音樂是《父親》。女兒出生時,父母坐在門前,父親用手腕試著奶粉的溫度,然後遞給母親,母親給女兒餵奶,父親彎著腰看著自己的寶貝閨女,說「我大閨女真漂亮」。小學時,母親批評女兒成績差,父親幫女兒攔著母親,安慰她說「下次好好考啊」。
  • 黃子韜直播首談父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黃爸爸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愛。他給黃子韜提供了優越的家庭條件,同時又給了他自由的空間,鼓勵和支持黃子韜追求自己的夢想。對於黃子韜來講,這肯定是人生巨大的痛苦與失去。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扎心
    文/談情說李01,歲月無情催人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每次讀到這個句子,心裡都會泛起一陣難言的滋味。父母在,家就在。有父母在,每個為人子女就是最幸福的。無論你多大年齡,在父母眼裡,永遠是一個被寵愛的孩子。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有多少人一邊心心念念著自己的父母,一邊又放不下自己的生活,記得曾看過一句扎心的話是這樣說的:放下磚,沒法抱你,抱你,就沒法搬磚。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總是感覺孩子長不大,我們總覺得父母不會老,這個想法真神奇!當父母竭盡所能把最好的給我們時,我們要做的是理所應當地接受,還是更加努力來回報他們?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與家人相伴的時光從來不會太早。
  •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看著父母微駝的背影,眼眶有些溼潤了,兒子跑過來說媽媽你怎麼哭了!我慌忙用袖子擦了下眼睛,沒有,風把沙子吹進了媽媽的眼睛,媽媽要把它洗出來!哦,這樣啊!兒子轉身跑開了。姥爺,姥爺,你幹嘛呢!父母老了突然發現好像還沒有為他們做過什麼呢。每次問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都會說啥也不缺!我們總也沒有回報給他們什麼我們總會想方設法的買點什麼,來換取兩周的片刻安寧!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精闢)
    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他們的恩情,趁著在世,好好的孝順,等真的去了,不留遺憾。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曾經讀過一首詩,是給已逝的母親的,作者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親在世的模樣。可惜,歲月不能倒流,人生常常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 「父母在人生尚知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戳心
    今天看到網上發過的一道親情算題:對於大部分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子女來說,每年回家按倆次計算,假設父母還有30年,真正陪伴他們的時間約為2個月。看到這兒特別震驚,心想我父母現在都八十多歲了,不可能還有30年啊?那豈不是陪伴的時間更短?
  • 俗話說:「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行孝莫等才是孝道
    大多數人心中的孝道就是給父母穿新衣服,買好吃的。殊不知父母早已年老,穿了新衣也出門不得,見到美食一嚼就是半天。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就是子女多陪陪他們。「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應是我們刻在自己心中的一句話,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善待父母,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父母。
  •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更經典,卻幾無人知
    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不願與家長說話,關係越處越冷,也寒了家長的心。在作家畢淑敏作品《孝心無價》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人知,那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非常簡單,那就是父母賜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降臨世界,才能品讀人間的是非善惡,體驗人生百態。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91歲的老媽坐在床上,手託下巴,面帶微笑看著57歲的三女兒和61歲的二女兒教71歲的大女兒玩手機。有人說:父母是穿珠的線,父母在,珠串還在。父母去,珠子會四處零散。想想也是,父母健在,即使再忙,總會回家,總有機會在一起。
  • 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希望你不要理解得太遲
    小時候,父母就像是天,我們好像怎麼努力都不可逾越,永遠逃不出他們的手心。但有時他們也像是一座山,可以是我們永遠的依靠。青少年,我們感覺羽翼好像逐漸豐滿,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想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看的多了,見識多了,才發現,父母好像也不是無所不能。但之後慢慢才會發現,父母才是不會算計你的人。
  • 人生,不過一來一去
    即使是非常親近的人,有一天突然離去,好像也覺得,不過如此。人的來去,其實是一種平衡。一個人的一生終究有限,容量也有限。有些人來了,另一些人,就得離開。就像朋友,人的一生之中,完全固定的朋友,總是太過稀少。大部分的人,總是跟隨著自己的人生動態,不斷地流動變化。
  • 母親意外離世,賈玲一句話,揭露人生真相:別等失去,才懂得珍惜
    在人生中,我們曾經失去很多,也曾經獲得很多。但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在生命的進程裡,我們總是經歷著後會無期和無法挽留。所以,我們在看到那些溫馨的瞬間時,面上流露出來的是祝福與感動。還記得去年讓全網都在羨慕的一對特殊母女。那時河南的一位107歲的高齡老人,同時她也是有84歲女兒的高齡媽媽。
  • 人這輩子,最怕突然頓悟了這三句話,懂一句,淚一行,你會嗎?
    是啊,人生路上,當我們一個人走著走著,如果突然在某個時刻,頓悟了某些話,也許,我們真的會突然地潸然淚下了吧。所以,有人說,人在這輩子,最怕突然頓悟了這三句話,懂一句,淚一行。朋友們,你會嗎?03◆第二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父母吃不下飯,你有關心過原因嗎?
    7天假期,除去往返耗時、外出訪友、睡覺等時間,實際上一年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大約在24小時左右。即使和父母住在一起,除去應酬、上班、睡覺等時間,平均每天能陪伴父母3小時,一年最多也只能陪伴父母1095小時。我們總以為人生很長,但被量化後的人生竟如此短暫。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享受父母給予的一切,卻忘了用心去回報他們。
  • 無論你是不善言辭還是羞於表達,都請大聲說出你對父母的愛!
    我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你會發現,我們成長的速度,往往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們經常性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你總是一個人要扛下所有。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從前特別不喜歡「父母在,不遠遊」這個說法。二三十歲人生最美好的的年紀,不去走南闖北幹一番事業,不去遊歷山水擁抱世界,而是只為了陪伴父母承歡膝下,回在家門口做一份穩定普通的工作,詩和遠方統統拋開,這不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是什麼?
  • 對待父母的態度,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父母在,一切榮華,都有見證與掌聲;父母去,所有得失,都變得不值一提。 老舍說: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父母尚在的人,終究是年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