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魚肉可以說是一種價廉物美的營養食物,不論是家在海邊還是內陸,只要附近有江、有河,寶寶們就不愁沒魚吃。
魚肉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有豐富的DHA,對寶寶的大腦發育非常有幫助,是寶媽孕期的絕佳食物,也是寶寶們輔食桌上的一道主菜。
魚肉雖好,有三類魚卻並不營養,甚至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利,寶媽們擦亮眼,避免一不小心就踩了雷。
這三類魚肉最好別碰,不僅不補腦,還耽誤智力發育
麗媛的閨女剛滿三歲,小傢伙不挑食、愛吃肉,這一點讓麗媛非常開心。爸媽們最樂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吃肉,覺得寶寶只有多吃肉,才能長得壯實。
前幾天麗媛買了一條鰱魚,煮熟之後還沒來得及一點一點給寶寶去刺,小傢伙就忍不住自己拿勺子先舀了一口。
媽媽煮的魚味道鮮美,小傢伙嚼得津津有味。當娃「咕嚕」一聲咽下了肉,才意識到哪裡不對勁,喉嚨感覺刺痛,像火燒一樣地疼,疼得小傢伙聲音都沙啞了。
「媽媽,嗓子痛!」聽到寶寶沙啞的喊聲,麗媛趕緊從廚房飛奔出來,帶著寶寶匆匆忙忙去了診所。
醫生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小刺卡住了喉嚨,三下五除二地用鑷子取了出來。小傢伙咽了口唾沫,納悶地說:「咋還疼啊?」
醫生和藹地說說:「雖然魚刺取出來了,但是傷口還在啊,肯定還有疼痛感,過幾天就好了。」
三類魚最好不要碰
刺多的魚,大人吃倒是沒啥問題,但是寶寶的「嘴皮子」還不夠利索,吐刺的能力較弱,刺多的魚可能會卡住喉嚨,讓寶寶白遭罪。
魚肉雖然營養豐富,但是三類魚反而有隱藏的危害,寶媽們可要擦亮眼,儘量避免給寶寶吃這些魚。
1)汞含量高的魚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在海洋食物鏈中,越是大型的海魚,越是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身體內食入的汞元素也就越多。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汞元素富集的魚類,不適宜給孩子吃,包括鯊魚、劍魚、槍魚、方頭魚、大耳馬鮫等。
寶寶食用了汞含量超標的魚,對大腦的智力發育可以說是有害無利了,寶媽們可要當心哦。
2)醃製的鹹魚
鹹魚雖然不會翻身,但是別有一番風味,深得很多大人的喜愛。醃製的鹹魚味道獨特,但是卻容易富集鈉和亞硝酸鹽,對孩子的身體有害無益。
小寶寶們食入過鹹的食物,不僅會影響味覺靈敏度,導致寶寶挑食、偏食,還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帶來健康隱患。
3)刺多的魚
刺多的魚本質上對健康無大害,但是小寶寶們吐刺還不熟練,過早地吃這類魚,很容易被魚刺卡住喉嚨,發生危險。
鯽魚、鰱魚、草魚、白魚等,都屬於刺比較多的魚,寶媽們需要慎重選擇。
鱖魚、鱸魚、鯰魚等,雖然同為淡水魚,刺卻非常少,推薦給寶寶選擇。另外,黃花魚、鮁魚、三文魚、鱈魚、龍利魚等,屬於是刺少的海魚,如果寶媽們家住海邊,或者是附近超市購買海魚比較方便,可以多給寶寶選擇海魚。
魚身上的營養價值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每周給寶寶攝入1~2餐魚肉,2~3歲的孩子每次30g,4~7歲57g,8~10歲的娃一次可食用90g。
◆ 魚肉:營養豐富
魚肉是營養又美味的食材,優質蛋白含量非常高,其中三文魚蛋白質含量高達20.4g/100g,鱸魚含蛋白質18.6g/100g。
寶寶們每周攝入1~2餐魚肉,可以補充蛋白質、微量元素,還可以補充DHA,對身體和智力發育都非常有益。
◆ 魚籽:有營養,也有爭議
魚籽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富含維生素和鈣,始終是人們心裡的營養大咖。但是魚籽中膽固醇的含量也比較高,可能會帶來消化上的壓力,建議寶寶1歲後再添加。
◆ 魚頭:營養有限
別看魚頭好像很聰明的樣子,DHA的含量卻並沒有魚肉高,而且魚頭口味比較獨特,並不是每個人都愛吃。
如果寶寶不愛吃魚頭,就不要強迫寶寶「以形補形」啦,還是魚肉DHA更豐富,更加補腦哦。
【寫在最後】
都說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可是這樣的「笨傢伙」,卻是寶寶補腦的好食材。
【留言板】
集營養與美味於一體的魚肉,爸媽們學會挑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