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可頌麵包的開創者,卻把牛角包做到極致!為了一個單品,自建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並在國內開出了41家專賣店,2020年獲千萬元融資GMV達到3億元,它就是可頌專賣品牌——月楓堂,堪稱可頌麵包專賣店的「帶頭大哥」。
起司蛋糕店的啟發
月楓堂的創始人楊念榮曾經在武漢開了兩家麵包店。店裡主打石窯麵包,產品經過石窯爐的古法烤制而成,楊念榮為此還投入不菲的費用自研石窯設備專利。「當時石窯麵包在日本剛剛火,我幾乎是國內第一批做石窯麵包的。」
可惜的是這個很有特色的「石窯爐」模式麵包店並沒有火起來。總結原因時楊念榮覺得石窯麵包這個品類可能太超前了。「做烘焙這個行業,只能比市場快半拍到一拍才能盈利,我們當時可能快了兩三拍。」
但他的一位臺灣好友就「成功」了。還記得當年火極一時的「徹思叔叔」嗎?對,就是楊念榮的好友開創的,同樣是一個單品,一家30平米小店的月營收曾達到180萬元,這幾乎是很多綜合性烘焙店的好幾倍。
遺憾的是,楊念榮好友的起司蛋糕店也只撐了九個月。他後來和好友復盤時發現,問題出在「徹思叔叔」的單品基本不怎麼更新,消費者過了新鮮勁就不想回購了。「
品類可以單一,但不能單調
綜合自己對烘焙市場的認知和好友的「失敗」經驗,楊念榮決定轉型做可頌專賣,效仿「徹思叔叔」的經營模式,他認為,「徹思叔叔」也有優勢的一面,就是店鋪面積小而精。一家典型的麵包店一般會有200-300個SKU,這就要求經營面積要大於80平米。SKU太多的話,生產工藝上就沒法保證產品是最好的,店裡商品雖然全,但是不精。因此他想換一種經營思路,把一款品類的麵包做到極致,進而把店鋪的坪效提起來,所以他設想的店鋪面積只需要30平左右,只賣可頌這一個品類。但需要在可頌上延伸出各種口味,並建設出一條完整的可頌供應鏈。
經營模式確定到位,產品已確定到位。2017年,他開始成立了可頌專賣品牌「月楓堂」,並自建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為此,他前前後後購置了近3000萬元的進口設備,並自建了一個3000平米的中央工廠。「別人是先有產品,再有壁壘;我是先有壁壘,再有產品。」
為什麼非要做可頌?
楊念榮介紹自己也是烘焙同道中人,深知可頌的壁壘是量產化工藝,複製的難度相對大一些。「在丹麥系起酥麵包裡,可頌的製作工藝是最繁複的,光是內部的層次就多達一百層。」
由於可頌生產對溫溼度環境要求嚴苛,流程複雜,傳統麵包店裡的可頌大多依賴手工,無法實現量產。但楊念榮想讓可頌實現量產,建立一條完整的可頌供應鏈。在國內,這條路還沒有人摸索過。「別人是先有產品,再有壁壘;我是先有壁壘,再有產品。前期的高投入,可以把大部分競爭者擋在外面。」
一個單品開出了41家店
實現量產後,月楓堂也加快了開店步伐,用一款工藝最複雜的可頌單品去打穿市場。最開始,楊念榮把武漢先前的兩家石窯麵包店改成了可頌專賣店,上線了16個SKU來試水。一家店第一個月的營業額超過了40萬元,之後的業績也不斷上漲,這讓楊念榮歡喜不已,他覺得擴張的時機到了。月楓堂從武漢出發,決定把第一站落到上海。「烘焙行業的制高點在上海,只有在上海站穩了,才能向其他地區輻射。」而上海的首家可頌專賣店也超出楊念榮的預期,第一個月的營業額達到了70餘萬元,第二個月升到了近80萬元。
成立三年來,月楓堂在全國擁有41家門店,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湖北、安徽、重慶、四川、遼寧、吉林等省市。門店客單價接近40元,SKU為64款,目標客群為22-35歲女性。
根據地方口味,月楓堂還會推出一些特色單品。例如,在海濱之城大連,月楓堂就推出了海膽可頌;在火鍋之都重慶,月楓堂推出了麻辣可頌。「我們希望能兼顧天南海北用戶的口味。」
2020年,月楓堂的GMV達到了近3億元,在國內的可頌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此前,月楓堂曾獲得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風物資本。楊念榮透露,月楓堂明年將繼續擴展門店數,並開發商超渠道的加熱即食型可頌,將可頌的消費場景日常化。
掌上查詢烘焙各類信息,盡在「烘焙信息網」!
進站即可免費自助發布烘焙招聘,求職,二手烘焙設備,
麵包店轉讓,求購,還有免費的烘焙配方..你想看的,全在這裡!
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急事備用!
趕緊戳二維碼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