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方設法地讓孩子能接受到最細心的照顧,最全面的教育,盼望著子女成龍成鳳。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會發現他們自己的努力似乎常常不能起到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主要原因是父母沒有掌握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沒有在相應的階段做出與之匹配的訓練,從而導致這種結果。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曾經對大腦發育的研究進行過研究,研究表明: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一生中僅發生過3次,而且發生在10歲之前。
也就是說,孩子在10歲之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一、0-3歲
0-3歲時寶寶大腦的腦重會從成人的1/4發育到75%(看下圖)。
0-3歲不僅是大腦腦重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腦神經元聯結(聯結越多大腦發育越快,越聰明)最多的階段。
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比成人具有更多的神經元和神經聯結,這是因為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形成連接的神經元會把其他神經元「趕跑」。所以說0-3歲是第一個「變聰明」的時機。
那該如何變聰明呢?Riesen博士用2批小白鼠做了一場關於腦科學的實驗,給其中一批只提供吃住環境。而對另一批白鼠,不僅提供吃住,還提供了各種玩具。
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後者的大腦容量和腦部溝壑遠勝過前者。所以得出結論:沒有獲得適當的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將退化。
為了使實驗更嚴謹。科學家又以人類幼嬰為對象做了調查。調查發現,高收入高學歷的家庭的孩子頭圍要比普通家庭孩子大。
這是因為條件優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度更高,平時詞彙量的輸出要高於普通家庭,給孩子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更多。
所以這個階段想要開發孩子的大腦,就應該從出生開始給孩子提供,從感知覺到運動、再到語言、環境、認知社會性等等多方面的刺激。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富裕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看繪本的原因,就是給孩子提供多感官的刺激。我個人比較喜歡給孩子看由早教專家編纂的《寶貝腦力總動員》。
這是專門針對0-3歲寶寶,通過大搜索、躲貓貓、找不同3類遊戲,訓練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和腦力的訓練圖畫書,全書一共有10冊,難度也是循序漸進的。
二、5-7歲
研究發現,孩子在6歲時大腦能夠發育70%-80%。
孩子右腦發育進入最迅速的一段時期,孩子過了6歲以後,大腦發育從右腦轉移到左腦,此時抓住了,對孩子來說受益匪淺。
W. Sperry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提出左右腦分工理論,其中右腦被稱作藝術腦,擅長空間想像、藝術、音樂等等領域,所以很多藝術家、科學家、設計師這些有創造力的職業都是右腦發達者。
想要開發右腦,可以通過讓孩子記憶圖片;兩個手同時寫字;經常用左側運動(右腦控制左邊軀體,左腦控制右邊軀體)。
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聽音樂;玩開發右腦的遊戲,比如走迷宮、找不同、塗色、空間感知遊戲等等,來鍛鍊右腦,可以專門給孩子玩《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鍊右腦。
三、8-10歲
8-10歲開發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極為關鍵。這段時期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但同時,孩子極易產生厭學情緒,父母的管教有時也無濟於事。
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有一個特點,就是接受的指令越多,就會表現得越差。所以想要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引導是關鍵,而不是命令孩子。
可以改變同孩子間的相處模式,尊重、平等,像朋友一樣與孩子交流,這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在,更願意接受家長的教導。
家長要盡力去激發孩子運用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讓孩子打心眼裡自己想要去學習才能發揮孩子的最大潛力。
為了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在孩子10歲前,把《歪歪兔學會管自己》系列作為孩子的課外讀物,裡面包含了10大主題幫助孩子運用自我酬償系統。
比如寫作業馬虎、做事拖拉、上課不注意聽講等等,這些話你要是跟孩子講,他八成不喜歡聽。但是如果你通過童話故事去暗示,起到的效果是比說教管用百倍的!
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珍惜抓住孩子在10歲前,大腦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在這期間培養孩子將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