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10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要抓住

2020-12-17 錦春育兒經

家長想方設法地讓孩子能接受到最細心的照顧,最全面的教育,盼望著子女成龍成鳳。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會發現他們自己的努力似乎常常不能起到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主要原因是父母沒有掌握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沒有在相應的階段做出與之匹配的訓練,從而導致這種結果。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曾經對大腦發育的研究進行過研究,研究表明: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一生中僅發生過3次,而且發生在10歲之前。

也就是說,孩子在10歲之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一、0-3歲

0-3歲時寶寶大腦的腦重會從成人的1/4發育到75%(看下圖)。

0-3歲不僅是大腦腦重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腦神經元聯結(聯結越多大腦發育越快,越聰明)最多的階段。

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比成人具有更多的神經元和神經聯結,這是因為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形成連接的神經元會把其他神經元「趕跑」。所以說0-3歲是第一個「變聰明」的時機。

那該如何變聰明呢?Riesen博士用2批小白鼠做了一場關於腦科學的實驗,給其中一批只提供吃住環境。而對另一批白鼠,不僅提供吃住,還提供了各種玩具。

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後者的大腦容量和腦部溝壑遠勝過前者。所以得出結論:沒有獲得適當的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將退化。

為了使實驗更嚴謹。科學家又以人類幼嬰為對象做了調查。調查發現,高收入高學歷的家庭的孩子頭圍要比普通家庭孩子大。

這是因為條件優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度更高,平時詞彙量的輸出要高於普通家庭,給孩子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更多。

所以這個階段想要開發孩子的大腦,就應該從出生開始給孩子提供,從感知覺到運動、再到語言、環境、認知社會性等等多方面的刺激。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富裕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看繪本的原因,就是給孩子提供多感官的刺激。我個人比較喜歡給孩子看由早教專家編纂的《寶貝腦力總動員》。

這是專門針對0-3歲寶寶,通過大搜索、躲貓貓、找不同3類遊戲,訓練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和腦力的訓練圖畫書,全書一共有10冊,難度也是循序漸進的。

二、5-7歲

研究發現,孩子在6歲時大腦能夠發育70%-80%。

孩子右腦發育進入最迅速的一段時期,孩子過了6歲以後,大腦發育從右腦轉移到左腦,此時抓住了,對孩子來說受益匪淺。

W. Sperry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提出左右腦分工理論,其中右腦被稱作藝術腦,擅長空間想像、藝術、音樂等等領域,所以很多藝術家、科學家、設計師這些有創造力的職業都是右腦發達者。

想要開發右腦,可以通過讓孩子記憶圖片;兩個手同時寫字;經常用左側運動(右腦控制左邊軀體,左腦控制右邊軀體)。

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聽音樂;玩開發右腦的遊戲,比如走迷宮、找不同、塗色、空間感知遊戲等等,來鍛鍊右腦,可以專門給孩子玩《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鍊右腦。

三、8-10歲

8-10歲開發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極為關鍵。這段時期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但同時,孩子極易產生厭學情緒,父母的管教有時也無濟於事。

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有一個特點就是接受的指令越多,就會表現得越差。所以想要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引導是關鍵,而不是命令孩子。

可以改變同孩子間的相處模式,尊重、平等,像朋友一樣與孩子交流,這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在,更願意接受家長的教導。

家長要盡力去激發孩子運用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讓孩子打心眼裡自己想要去學習才能發揮孩子的最大潛力。

為了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在孩子10歲前,把《歪歪兔學會管自己》系列作為孩子的課外讀物,裡面包含了10大主題幫助孩子運用自我酬償系統。

比如寫作業馬虎、做事拖拉、上課不注意聽講等等,這些話你要是跟孩子講,他八成不喜歡聽。但是如果你通過童話故事去暗示,起到的效果是比說教管用百倍的!

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珍惜抓住孩子在10歲前,大腦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在這期間培養孩子將事倍功半。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不要傻傻錯過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不是大家所認識到的初中生活,如果在這三個時間段抓住了機會,那麼對於孩子的培養會變得格外的簡單,也會使自己的孩子更加的聰明,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基礎。一、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不要傻傻錯過1、第一個階段0-3歲經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孩子大腦的重量,只不過是成人的25%在零到三歲這一個階段,能夠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會達到成人的百分之85,這也就說明在零到三歲這一個時間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讓孩子接收大量外界的信號,會刺激大腦的發育形成。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腦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潛能代表著聰明和智慧代表著智商的開發,可是如何才能進行潛能的開發,讓孩子更加聰明,成為了重中之重。
  • 想讓寶寶「變聰明」,抓緊三次黃金時間段,用心栽培才會有結果
    家長習慣用孩子的做事方法來判斷他是否聰明,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很多家長覺得喜歡表達,性格活躍的孩子特別聰明,因為他們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比較強。除此外就是通過學習成績以及習慣來判斷,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他們無疑是聰明的,要不然怎麼會有好成績呢?如何才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部分家長認為這是天性,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否認,有些孩子出生就自帶"超能力",他們確實很聰明。
  • 寶寶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有三次,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可孩子的智商並不是父母憑空設想而來。孩子聰明與否有一部分由遺傳父母決定的;也有一部分是靠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如果家長們能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孩子的智商就能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
  • 研究表明:0-3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輔食營養要到位,孩子更聰慧
    研究發現:寶寶3歲前,大腦的發育完成率可達到80~80%;3~6歲的幼兒,大腦的發育完成率已接近成年人。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願,而娃的聰慧問題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研究表明: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關鍵時期,父母抓住此階段,孩子將來的智力能夠得到大大提升。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科學研究表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3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 這個時候其實是孩子最早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在這段時期的性格有所偏差。
  • 哈佛研究:孩子0-12歲為大腦發育期,分3個高峰期,家長要注意
    天下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聰明又優秀。不過,孩子不是否聰明,遺傳基因只是決定了一部分,後天的培養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是提升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孩子學完知識就忘、上補習班更是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
  • 美國兒科學會:孩子變聰明有兩個「黃金期」,家長要及時把握住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有一位教育界的大家曾經預言:從20世紀之後就是腦力的世紀,誰的大腦能夠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誰就能抓住先機,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成人的世界必然如此,但是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會把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的大腦足夠聰明,那麼也就意味著學習成績優秀,人生發展光明。
  • 哈佛教授表明:兒童大腦發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再忙也要看看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寶寶一生有3個大腦發黃金期。在這3個發育黃金期內,父母要鍛鍊的寶寶的一些技能,正確引導和教育寶寶的心理和身體的成長。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要抓住一次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大腦一生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也被稱之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要好好利用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作為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一次!
  • 孩子不愛午睡?恭喜你,有研究表明:你生得很有可能是個聰明孩子
    寶媽小雨家的寶寶是個「精力旺盛」的「小淘氣」,別人家4歲的小男孩雖然也是比較活潑,但是玩了一上午中午總是要睡一覺的,可小雨家的兒子從早上7點起床到晚上9點睡覺,中間根本不用休息,很少有睡午覺的時候。小雨也很奇怪,自己孩子為什麼不愛睡午覺?
  • 孩子出現這幾個特徵,說明骨骼線要閉合了,要抓住最後的長高機會
    孩子出現這幾個特徵,說明骨骼線要閉合了雖然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但是孩子的身體發育會有一定規律,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比較特殊的特徵,說明骨骼線就快要閉合了,如果家長能能夠抓住還最後長高的機會,可以讓孩子的身高再「竄一竄」。
  • 提升孩子專注力,父母要抓住10歲前的黃金期,養育方式是關鍵
    林成之教授把孩子10歲前的專注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0-3歲,4-7歲,8-10歲,而3歲、7歲和10歲就是三個重要的轉折點。他也告誡父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時,在不同的階段,一定要採用不同的養育方式。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僅僅指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家庭的構成,原生家庭更大程度上的影響是父母的選擇、父母的家庭教育,這種影響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所以要想孩子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性格良好的人,首先要給孩子做好原生家庭的第一步——讓孩子度過一個健康的童年。
  • 研究表明:這些地方越亂,代表孩子越聰明
    「我家小明的書桌總是亂亂的,我想幫忙,可孩子卻不讓!老師您說我得怎麼糾正孩子這個壞習慣呢?」聽了小明媽的困惑後,老師表示,「孩子的書桌亂一點沒關係,只要不影響孩子學習和使用書籍就可以了。」顯然,老師的回答讓小明媽有一些不明所以。研究表明,這些地方越亂,孩子越聰明。家長們可以不過分幹預。
  • 孩子說話時有這3種表現,多半智商低不了,父母可要好好培養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寶寶聰明,比同齡人智商高,但是又不知道要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夠聰明。其實是有跡可循的,能從說話的細節中看出來,這也是老話說的"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如果你的寶寶說話時有以下三個習慣,那麼要恭喜寶爸寶媽,擁有一個高智商的寶寶。一、孩子說話越早越聰明不少家長都知道,要注重寶寶3歲前引導,因為這段時間不僅對寶寶語言發展很關鍵,而且大腦生長速度很快,更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 11歲森碟身高近170CM,矮個子田亮有秘訣?抓住信號孩子多長10CM
    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在表示:很多時候父母的基因對於孩子身高的影響也並非起著決定性作用。雖然有研究顯示,先天的遺傳因素也緊在影響孩子身高的70%左右,但是也同樣證實關於孩子身高,後天因素也很重要。孩子長高的信號:抓住下面這些信號,孩子能多長10CM。1、孩子說骨頭痛骨頭痛、膝蓋痛都是長高之前的預兆,有些孩子在睡眠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突然間抽搐,這些都代表著孩子的骨頭正在增長。
  • 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一生有3次黃金期,父母注意別錯過
    自從有了孩子後,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有很大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頭腦聰明,成為別人家羨慕的孩子,但是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好,沒少下功夫。只要是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利的事情,就會給孩子嘗試,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這些做法都是無用功。
  • 哈佛大學:大腦發育高峰期有三次,請家長幫寶寶抓住一次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功,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業。所以也希望孩子是聰明的,但是很多家長認為「智商」都是遺傳來的。其實不然,曾經有一項實驗針對於特曼人,人均智商都很高,但是他們並沒有成長為天才。所以遺傳下的高智商,並不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資本,而後天的培養對孩子來說則更為重要。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大腦一生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也被稱之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如果家長能夠抓住為孩子抓住大腦發育的這三個「黃金時期」,孩子的發育將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