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乾燥根莖和葉柄殘基。
貫眾、貫仲、貫中、管仲、黑狗脊、百頭、東北貫眾、紫萁貫眾
本品呈長倒卵形,略彎曲,上端鈍圓或截形,下端較尖,有的縱剖為兩半,長7~20cm,直徑4~8cm。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並有彎曲的鬚根。葉柄殘基呈扁圓形,長3~5cm,直徑0.5~1.0cm;表面有縱稜線,質硬而脆,斷面略平坦,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列;每個葉柄殘基的外側常有3條鬚根,鱗片條狀披針形,全緣,常脫落。質堅硬,斷面略平坦,深綠色至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列,其外散有較多的葉跡維管束。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後漸苦、辛。
飲片 綿馬貫眾
呈不規則厚片或碎塊,根莖外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多被有葉柄殘基,有的可見棕色鱗片,切面淡棕色至紅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小點,環狀排列。氣味同藥材。
綿馬貫眾炭
呈不規則厚片或碎片。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味澀。
殺蟲,清熱解毒,止血。本品苦而微寒,並有小毒,入肝、胃經。生用苦寒清洩,既殺蟲,又清熱解毒,治多種腸道寄生蟲病、風熱感冒及溫毒發斑。炒炭則兼澀味,清洩與收斂並舉,能涼血收斂而止血,治血熱出血。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驅蟲及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從前,有個沒有文化的幫工,一輩子幫地主家幹活。一年夏天挖了一把草根,用手拈起,放在路中心螞蟻群中,一會兒過來看,一群螞蟻全都死掉了。他覺得奇怪,螞蟻為什麼會死了呢?他認為這種草是毒螞蟻的毒草。他又想,能不能毒死其他的蟲呢?他又捉了許多青蟲、黑殼蟲、毛蟲、大黃蟲等毒蟲放在一起,把這種「毒草根」砸爛撒到它們身上,不一會兒工夫,這些蟲全死了。這個老幫工明白「毒草根」是殺蟲的藥。他又想,野外的蟲能殺死,人肚裡的蟲能不能毒死呢?他想試試看,可是卻沒有機會,又不敢盲目亂動。
老財主家有個兒子患疳積,不思飲食,目漸消瘦,請醫生診脈,醫生說孩子體內有幾種寄生蟲:胃裡有蛔蟲、胸腹有蟯蟲、血裡有絲蟲、肝裡有吸血蟲,於是醫生給開了一張殺蟲的中藥處方。老財主在中藥鋪裡把藥買回來,交給老幫工煎藥。老幫工則用兩個藥罐子來煎藥,一個是醫生開的藥,一個煎他自己發現的能毒得死蟲的這種草藥。煎好後,他先把自己發現的能毒殺蟲的草藥汁端給財主的兒子服,財主兒子服後,大喊肚子疼痛,叫得山搖地動,幾乎死過去,這可把老幫工嚇壞了,偷偷地把藥渣倒到河裡去了。
第二天早飯後,孩子的大便裡拉出了幾十條蟲,蟲下盡了,財主的兒子肚皮也不痛了,老幫工心中有了底:此藥不但能殺外蟲,腹中的蟲也能殺。後來老幫工挖了許多這種草藥根,替左鄰右舍的孩子驅蟲。他治好了許多患蟲病的孩子,可是從不收取病人家的一分一釐藥錢,病患者非常感激他。
老幫工從未結婚,打了一輩子光棍,沒兒沒女。到了晚年,身體欠佳,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會太長了。一天正逢鄉裡趕場,老幫工趁這個機會,採挖了一棵藥材標本,站在人群中間,向趕場的群眾高呼:「鄉親們,我向大家獻出殺蟲藥。」他把、藥材標本舉過頭頂,說「這就是我平時給大家孩子治病的草藥,我現在身患不治之症活不了多久,今後不能為大家挖藥打蟲,我一生沒有娶妻生兒育女,只有把這種殺蟲藥奉獻給大家。今後你們家孩子患有蟲病,就不必去求醫買藥了,去山上挖這種草藥給自己的孩子殺蟲就行了。」
在場的人很受感動,稱讚他是一位好幫工。人群中有位老秀才則對大家說:「老長工精神高尚,無私地向眾人獻藥,打破了歷代秘方不外傳的慣例,『貫』者通也,『眾』者大家也,我就為此草藥命名為『貫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