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乾牛肉及周花花的口福
右耳/文圖
自認不是一個愛自誇的人,但在面對親手烹飪的這道筍乾牛肉麵前,我這個一自誇就心虛的人也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洋洋得意了一回。
在會做的眾多菜餚中,這道菜已經過無數朋友及家人的舌頭檢驗。某年春節做給父母及公婆品嘗,公公回到太原老家後,很多次婆婆來電話還特意提到公公如何對這道菜念念不忘。公公的廚藝是難得的好,尤其是他的爆炒牛裡脊和燉牛肉(四川人說的紅燒牛肉),如今晚輩的一碗菜能讓他如此惦念,可想而知是多大的表揚。
朋友們都知道我愛烹飪,但如果不提前約定,很少有人不期而至能吃到這道菜,而周花花是個例外,她絕對是閨蜜中口福最好的一個。
從天目山到瓦屋山,中間隔著近兩千多公裡,但美味的距離僅是從筷尖到舌尖。
周花花大名周樺,這名字聽著耳熟麼,對的,就是那個給王石寫傳記的作者,最近她又開始動筆寫老王的第二本書,祝她寫作順利。認識周花花得於妙妙的引見。那時我剛到帝都,人生地不熟,朋友也少,生活過得沒有滋味。妙妙看我快淡出毛病了,有天跟我說,給你介紹個女朋友,你倆都是從外地嫁來北京的媒體人(周花花以前在《新周刊》供職),年紀相當性格接近,應該能成為閨蜜。果然,相同的工作經歷,相近的性情,相同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這女子雖然是貴州人,卻因為在成都讀的大學,一口標準的成都話,跟我立即三言兩語一拍即合,插科打諢各種默契,後來海嵐妹妹在上海見識了我倆的互動後,當即封了我們「哼哈二將」的帽子。
言歸正傳說回周花花的口福。平時我倆一個住朝陽一個住海澱,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朋友圈裡互開玩笑相互娛樂,每次見面都要提前幾天約時間,還經常因各種突發情況取消約會,畢竟在帝都這樣的「大城市」,朋友之間見個面真不如成都、上海來得方便隨性。雖然廝混在一起的次數並不多,但在為數不多的時間裡,至少有兩次,周花花進城辦完事,接近中午,突然一個電話撥過來,說是餓了要過來蹭飯,此刻,我這邊,正好這道筍乾牛肉剛出鍋。
人和人的緣分常常神秘得不明所以,而人和美食的緣分更是讓人不得不服氣。前兩天周花花又突然造訪,又不知該稱為天意還是趕巧,那天她又吃到了這道筍乾燒肉,不同的是以前用的筍出自浙江天目山,這一次產自四川瓦屋山,中間隔著近兩千多公裡,但美味的距離僅是從筷尖到舌尖。
成都人眼裡燉牛腩與燒牛腩最多能算龍鳳胎,但肯定不是雙胞胎。
再言歸正傳說回本文主題廚房、美食。這是一道紅燒菜。按百度知道的解釋,紅燒菜的成品多為深紅、淺紅或棗紅色。也就是說,烹飪過程中會加入易上色的老抽、豆瓣醬等調味料。奇怪的是,在北方人們把這類加入了醬油上色,烹飪方法一模一樣的菜叫做燉菜,比如燉牛肉、小雞燉蘑菇、燉魚。而在成都,燉菜是不大可能用到醬油類能改變食材本色的調料調味的,比如燉雞湯、燉排骨、蘿蔔燉牛腩等等。特別是蘿蔔燉牛腩,在成都人眼裡它與蘿蔔燒牛腩天然有別,最多能算龍鳳胎,但肯定不是雙胞胎,前者僅用清水,長時間小火煲熟,吃時沾上由生抽、紅油辣子調和的蘸水或由鹽、辣椒粉、花椒粉、香菜末、高湯混合的「胡辣子」沾之。而蘿蔔燒牛腩的調料中不僅包括老抽、豆瓣醬、幹辣椒等辛辣易上色的調料,連烹飪的方法也與燉牛腩單調地「煲」不同,它包括了煮、炒、煲三步。
煮,即煮出牛腩中的血水,去掉腥氣。平時大家習慣的說法是焯一下,實際上是不準確的,焯通常時間都不長,短則幾十秒,長也不過三四分鐘,這樣的時間不足以把牛肉中的血水去除。要將血水除乾淨開鍋後至少還需煮十分鐘,這期間大火猛燒,牛腩上下翻滾,帶有血絲的泡沫逐漸浮出水面,越聚越多,空氣中也有一股濃烈的肉腥氣。隨著時間的流逝,鍋裡的血沫漸漸變小變少,能隱約聞到牛肉香了,之前大塊的肉也縮小了一些,好了,減肥成功,這時候血水才算被全部逼出來了,為接下來的炒,開了一個完美的頭。
關於為牛肉去腥的辦法,除了上述路人皆知的慣常做法外,身為吃牛肉長大的人家的媳婦,還跟公公學到了一招天然的方法——泡。即提前半天將牛腩放進水裡,中間換幾次水,大概兩三次後肉從最初的猩紅變成粉紅,基本就可以上案板下刀了。這種方法很簡單不過耗時較長,優點是減少了煮的環節,至於口感的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經過後面長時間的煲,什麼肉都鬆軟了,吃起來不會有差別。不過少了煮這一環,在炒制時就需要時間長一些,直到肉裡剩餘的血水被逼出來蒸發掉,鍋裡只剩油而不是水油混合物,才能再加水文火慢煲。
給牛腩去腥氣是這道菜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是炒。
鍋裡倒油,放入少量的冰糖,文火熬化。牛肉本身帶甜,所以冰糖的量要少,主要作用是為這道菜提亮,而不是要吃起來是甜的。圈中的上海朋友如果喜吃甜就請盡情放,做菜要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調整配方,四川人無辣不歡,上海人無糖不喜,各隨各意,只要不過量就行。
老抽雖可提色,但不宜多,太多讓紅油變黑。
冰糖熬的差不多將去除血水的牛腩下鍋炒,此時火可稍微調大一點,邊炒邊依次加入姜塊、大蒜、八角(大茴香)、花椒、幹辣椒,然後一勺郫縣豆瓣(提前剁細)下鍋,改小火慢炒,期間手別停,以避免豆瓣醬沾鍋,直到炒出紅油,再下料酒兩大勺,老抽生抽各一小勺炒勻。豆瓣醬本身帶鹽,所以不用放鹽了,老抽雖可提色,但也不宜多,太多讓紅油變黑,煮出成品不好看。最後倒入適量的熱水,實在沒提前準備,涼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沒有加熱水的肉好吃。為什麼?因為牛腩通過前面的煮炒,表面細胞已經張開,倒涼水細胞會立即收縮閉合,肉質會變老,不過因為後面要用到高壓鍋或者煲的烹飪方法,總之到最後出鍋時你都嚼得動,所以是不是科學的烹飪貌似也沒有那麼重要,你就根據情況看著辦吧。
四川人無辣不歡,上海人無糖不喜,各隨各意,只要不過量就行。
此刻,倒入的熱水要足夠漫過食材,最好水面高出一些,為後面的煲煮預留出蒸發的水量。大火將鍋裡的水燒開,準備好砂鍋,放入香料包,包中包括小茴香、桂皮、橙皮、丁香、香葉、三奈、白芷、良姜、胡椒等香料,將炒鍋中的食材全部倒入砂鍋,小火煲一個半小時後,再加入用水焯過的筍乾,繼續煲三四十分鐘,關火撒上香菜點綴,上桌。如果用高壓鍋,水可酌情減量,高壓鍋的優點是烹飪中幾乎不會流失掉水分,如果家中有最好採用,在眾多烹飪方法中,高壓鍋大概是除蒸燉外對食物營養成分破壞最小的,而且還耗時短。這道菜通常我會選擇香韌檔先壓一次,跳閘後加入筍乾,調到香韌檔再來一遍,就可出鍋了。
一家人圍著餐桌吃肉嚼筍,再配以一碗大米飯,一盤小青菜,一碟四川泡菜……好吧,我承認不自覺地咽了下口水。最後筍乾牛肉吃完,剩下的湯水別倒,放保鮮盒加蓋密封冷藏起來,下一頓教你做熱氣騰騰的牛肉麵。
感謝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如你所見,這只是一個女人的廚房記錄,不管你志向多麼高遠,誰都離不開一日三餐,最終都要回到飯桌前,美食麵前人人平等,如果你喜歡它,請點擊右上角的省略號分享到朋友圈,謝謝。想看大圖或發表評論請移步http://blog.sina.com.cn/u/1497411627,或者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