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自殘傾向怎麼辦?孩子的自殘行為有哪些表現

2022-01-10 姿欣健康前線

自殘是指人對自身肢體和精神的傷害。一般來說,對精神的傷害難以覺察,自殘僅僅是指對肢體的傷害。小孩有自殘傾向怎麼辦?孩子的自殘行為有哪些表現呢?

 

一、有自殘傾向的人怎麼辦

 

1、有自殘傾向的人怎麼辦

 

解決方法有很多但是沒有幾個可以真真實在的奏效有用,而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可以和他們聊上幾句話,不被他們反感可以使他們平靜下來的人,去與他們一點點交流,當他們的傾述者,不要太心急直奔主題那樣會更快的暴露你的目的,同樣在與他們交流的同時也別太在意他們的不說話,而他們交流的人儘量多與他們接觸,多自己去觀察出一些他們的事情。

不論與他們交流的是親生父母還是心理醫生或是朋友,都要用對他們零理解的思想態度來面對他們,儘量不要自以為很了解他們,而從從那時開始就是一場競爭賽,一場與死神的爭奪戰,從想解決他們的「病」開始,慢慢接觸的便會是他們敞開心扉。

 

2、自殘的形式

 

對於很多女性,長發也被認為是肢體的重要部分。而在對於感情重大打擊,或者還有一種壓力的促使下,她們很可能就以頭髮作為突破口,不斷的拔自己的頭髮,從而得到一種思想上的慰藉或心靈是的「解壓」。

3、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易致心理健康問題

 

作為個體而言,學生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與青少年發育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由於身體的快速發育及性的成熟,青少年希望能得到社會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他們的心理髮育相對緩慢,其思維方式、認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社會經驗尚不成熟,這種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是產生心理衝突和矛盾,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另外,與個體自身的性格特點也存在一定關係。例如,自身性格比較內向、孤僻,或者對外界事物過度敏感,多疑,凡事追求完美,嫉妒心強等等,這類性格的學生往往不能恰當的處理人際關係,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個體感情的糾葛和性方面的困擾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部分原因。

除了個人因素外,環境因素同樣對青少年造成一定影響。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提高成績是他們的長期目標。老師的期許、父母的希望、同學們私下的競爭,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

 

二、為什麼出現自殘行為

 

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學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數量和自殘行為緊密相關。自殘行為會增多人腦中的類鴉片胜肽,使患者出現類似麻痺的感覺。而研究顯示,人體內血清素過少或多巴胺過多,都會導致自殘行為的產生。

2、社會原因

 

自殘行為往往和存在交流障礙有關。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就可能導致沮喪,甚至升級為自殘行為。而孤獨症兒童大多伴有語言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等,於是在無法交流的情況下,往往會發生自殘行為。

 

3、遺傳因素

 

自殘行為在某些遺傳病中出現頻率很高。如X染色體發育不良綜合症,患者通常會出現咬自己,包括臉部、手部等部位。研究顯示,自閉症患者中,有10%的人伴有染色體脆弱症,並且有20%的遺傳因素。

 三、孩子的自殘行為有許多不同的表現

 

有的拔頭髮,有的不吃飯,有的讓自己挨凍,有的用板子抽打自己,有的用刀子自傷,嚴重者則了結生命。自虐行為都是以傷害自己的身體為特徵的。但自傷身體不是目的,目的是排洩心中的煩悶、委屈與憤懣。

 

孩子的自虐行為多是因為長期找不到人傾訴,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心裡壓抑造成的,是孩子心裡上自我抵禦機制的消極保護性反應,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種心裡障礙慢慢面臨低齡化趨勢,所以這種負面情緒的發洩,父母要儘快找到原因,用有效的方式引導,讓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成長。

 所以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父母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注意培養自己心胸寬闊、待人寬容、處事理智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合理地宣洩,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帶回家裡,更不能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相關焦點

  • 怎樣幫助孩子擺脫自殘行為?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自殘」行為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困擾,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須積極面對與處理。當孩子明確表達自殘念頭或出現自殘行為時,作為父母應該做到:(1)用心觀察多陪伴當你發現孩子出現了自殘傾向時候,不要急於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很傷自尊心的。
  • 患抑鬱症,孩子有自殘行為和自殺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抑鬱症,有自殘行為和自sha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問我:云爾老師,孩子不和我們說話該怎麼辦?孩子天天玩遊戲,黑白顛倒該怎麼辦?孩子自殘,在手臂上用刀割傷自己,我該怎麼辦啊?孩子日記裡寫到要自殺,你快給我想想辦法吧!孩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與世隔絕,連飯都不吃,你快幫幫我們吧!
  • 博文|你有自殘傾向嗎
    我反問道,「你們想想,老師為什麼會問劉勁有沒有自殘傾向,如果不是羅絲與學校的經常溝通和暗示,學校會對孩子有這個印象嗎?」二人更懵了,「不是說,劉勁在學校總愛睡覺嗎,老師捅醒了,他還發作,難道不是這個原因?」「這跟自殘有關係嗎?」我問道:「再說,羅絲為什麼說她的女兒會晚上喝那麼多咖啡?」張雁看了看老劉,「當時我就覺得奇怪,一個女孩子怎麼對自己那麼狠?!」。
  • 當你的孩子莫名其妙多出一些傷疤?別忽視,很可能是自殘行為!
    雖然這些感受可能由某個特定事件、或短時期內發生的許多不好的事情引發的,但強烈的挫敗感可能也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暴虐的父母,無法教給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紓解壓力。
  • 看不見的傷口在心理 ▏科學理解自殘與自傷行為
    現有研究顯示,約33%的自殘個體表示自傷行為給身體帶來了嚴重傷害,但只有6.5%曾接受過醫生治療傷口。沒有研究支持「自殘」行為只發生於某一特定人群。美國的主流媒體傾向於把自殘描述為一種主要發生在(美國)中上層階級、白人、女性群體。事實上,並無證據表明自殘行為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存在差異,也少有研究證實自傷行為存在種族或民族差異。
  • 「媽媽,我享受受傷」,9歲男孩自殘成癮,父母痛心無措
    阿蘭知道原因之後,就決定不再讓孩子彈自己不感興趣的電子琴了,也慢慢的同孩子溝通,告訴他要改正這種習慣。當孩子出現自殘行為時,大部分家長都會和阿蘭一樣感到恐懼震驚,卻不知從何下手。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們不能理解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孩子通過自殘行為要達到哪些目的?
  • 【心理】人為什麼會自殘?
    因悲傷過度而自殘,其實並不比因悲傷過度而酗酒更病態,只是對多數人來說,酗酒比自殘更容易理解和被社會接受。  誤解3:自殘的人有精神問題。  事實上,自殘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沒有發現有可診斷的精神障礙。
  • 女友有自殘傾向,我該怎麼辦?
    自虐不一定是種病態,比如母性中就包含著自虐傾向:哺乳動物往往傾向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身生存之上。這對於個體可能是「自虐」的,自我挫敗的,但對於後代和種族繁衍卻極有意義。另外,為了造福社會、保衛文化、捍衛價值而甘願犧牲的人,也常常具有受虐傾向。比如聖雄甘地、特蕾莎修女等等。自虐的人,所追求的精神滿足足以抵消肉體的痛苦。
  • 自殘的心理成因(二)自殘行為的心理動力
    自殘是通過製造身體上的標記被看見,希望得到別人的回應。往往這個時候主體是處在嚴重焦慮之中,並且伴隨著愛的缺失與被忽視有關。青少年自殘是為了讓父母、同學看見這些傷痕,雖然他們極力掩飾,但還是希望被看見,這樣就會換來關注和想像中的愛。當心中的痛苦缺乏言說的對象時,主體只能憋在心裡,現實中反覆體驗受傷的痛苦,內在感受就在心裡反覆咀嚼,導致憂心忡忡,百感交集。
  • 青少年為什麼要自殘?
    確實,自殘成為了青少年的一個用來威脅與恐嚇父母與老師的一個很好的武器,有部分青少年在遭到父母和老師的管理,甚至是不能讓他好好網絡成癮時就動不動用自殺來作為讓父母讓步的手段。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是真的想自殺,在自殺分類中頂多算是偽自殺或自殺姿勢。
  • 為什麼吸毒人員容易出現抑鬱症,做出自殘自傷等行為?
    凡是吸毒多年的人員,特別容易出現抑鬱症,然後由於忍受不了自己的抑鬱情緒,通常會做出一些較為極端的做法,最常見的就是自殘自傷等行為。
  • 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那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的最典型表現是患者會有情緒莫名悲傷的現象,總是不快樂,異常消極,一點小事也能讓自己不開心,出現這些負面的情緒,應警惕是抑鬱症的表現。
  • 15歲少年靠自殘緩解內心痛苦!抑鬱症為何盯上孩子?
    「白天我表現得積極向上,熱情開朗,可到了晚上,我總是不停地反問自己是否真的快樂,我想要的是什麼?」直到1年多前,他有了一種無法描述的「難受」。「不經歷的人真的無法體會那種感覺,朋友們只能勸我『想開點』,可是我沒有辦法和我自己達成和解。」找不到出口的小帥,通過自殘來尋求內心短暫的慰藉。
  • 「身體痛了,心就不痛了」:自殘上癮的人,其實並不是想自殺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背後沒有鮮血淋漓的經歷,也不會有如此栩栩如生的傷疤。但現實中,卻很少有父母願意去關注自殘背後孩子們的情緒和情感狀態。01 孩子們自殘,是為了自殺?很多人覺得自殘的孩子,就是要自殺,但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自殘和自殺的動機有很大的區別。自殺的人是將死亡看成了擺脫痛苦、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而自殘行為,最基本的目的是表達。
  • 看不見的傷口在心理 ▏抑鬱中的自殘
    當個人有太多負面情緒,包括對外界憤怒、強烈的焦慮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殘當成應對壓力的方式。2.自我懲罰對自己較無自信,或容易自責的人,會用自殘來表達對自己的憤怒,以及懲罰自己的無用。03自殘的危險關心並重視自殘行為,尤其是對於那些認為自殘只是一種尋求關注的行為或隨著時間流逝會自行消失的錯誤觀念。
  • 寶寶有事沒事就愛撞頭自殘!是中了什麼邪?
    但是有些寶寶的愛好就不太好理解了,就是喜歡用頭撞東西。其中有一部分寶寶是喜歡在發脾氣的時候,洩憤一樣的撞頭;而有些寶寶則是純粹像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一樣,沒事就有節奏的撞著玩……看起來很是詭異。這個看不懂的現象其實很普遍。
  • 怎麼阻止14歲的女兒自殘?
    (實際上不是,只是她身體不好各種原因導致管她會管得比較嚴些)這種情況是否有必要帶她去心理輔導?解析……只要出現自殘現象,尤其是剛開始發現的時候,最好尋求心理輔導的幫助,因為,繼續發展下去,孩子就會失控了(自己也控制不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封閉在自己的想當然之中(內心戲),最後的結果,就只能去精神病醫院解決了。
  • 初中生患抑鬱症自殘,手臂上傷痕觸目驚心,醫生:又是這個原因
    「醫生,你看看這孩子是不是有病,看她把自己的手臂割的,真是長本事了!」包女士邊說著邊擼起了小婉的袖子。一道、兩道、三道……小婉兩隻手臂和手腕上淺紅色的刀割痕依稀可見。又是一個自殘的孩子!看著一旁盛氣凌人的媽媽,心理治療師胡嬋嬋根據以往經驗,覺得需要和小姑娘單獨聊聊。「小妹妹,跟姐姐說說,為什麼要傷害自己?」
  • 孩子自殘其實並非青春期叛逆
    孩子自殘其實並非青春期叛逆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7.02 星期四     在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總能見到家長帶著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來就診,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能不能上學
  • 山西一男教師4個月內6次猥褻女中學生,致其重度抑鬱、多次自殘
    經查,弋某身為人民教師,負有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的責任,但其違背師德,對未成年學生實施猥褻行為,造成被害人蘭某心理障礙和自殘,社會影響惡劣。在8月16日,一名女學生的爸爸告訴記者,在2020年的4月份,自己的女兒在學校的是時候出現了抑鬱甚至是自殘的行為,經過了解得知,自己女兒的這種行為的人是女兒的語文老師戈某多次猥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