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成為人類》:一個更具有野心的故事

2021-02-16 遊戲時光VGtime


作為歐美風格的作品,《底特律:成為人類》(下文以《底特律》簡稱)雖然在遊戲形式上比較適合併不熱衷打槍的日本玩家,而且在 PlayStion 展臺上還有著試玩區、Cosplay 演出和大幅海報等宣傳優勢,試玩人數卻並不算特別多,所以也成為了稀飯我在21號當天入場時試玩的第一個遊戲。

但是它的試玩內容也的確是讓人有點失望,因為內容就是其中一位主角:偵探型仿生人康納前去與失控並挾持人質的仿生人進行談判的那一個遊戲段落。這個段落本身已經在許多歐美展會上被演示過了,基本上沒有什麼新的內容,仍然是讓康納先在屋子當中調查,搞清楚對方挾持人質並殺死主人的前因後果,然後再進行談判,當然玩家也可以選擇不調查直接裸上談判,這樣在對話時會缺少非常多的關鍵對話選項,想要達成談判就會相當艱難。

調查可以提升談判的成功率,不過就稀飯我個人試玩的過程來看,似乎光靠調查無法把成功率提升到100%,只能維持在60%-70%左右,所以玩家之後在談判當中的對話選擇依然至關重要

從整體而言,這個部分給人的印象還是很「暴雨」,或許在呈現調查元素和展現康納的能力上更科幻也更成熟,但核心仍然是強調互動的電影式遊戲,所以這款作品的突破之處恐怕並不是體現在遊戲系統上,而是在故事之中。

在試玩的最後,稀飯我只是達成了一個中等偏下的談判結果,康納和陷入瘋狂的仿生人一同墜樓,但小女孩得救了

所以在第二天對《底特律》的製作人 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 進行採訪時,稀飯我才得到了更深入地去了解這款作品的機會。


《底特律:成為人類》的採訪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其實不算太有驚喜,作為採訪對象的本作製作 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 向我們演示了一段在今年E3時就公布過的內容,也就是本作當中的三位主角之一馬庫斯和同伴諾斯破壞仿生人賣場,並將他們一一「解放」的過程。而第二部分則是對這位製作人的採訪,不過因為時間有限,最後大家只是問了大約5個問題,這裡稀飯我會綜合起來說一下整個過程中得出的信息。

從系統設定上來說,《底特律》仍然是一款互動電影式的作品,去年公布的康納探案部分已經把這一點體現得非常明顯,而馬庫斯的部分則展現了這個作品在互動體驗上分豐富之處。

首先,馬庫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仿生人。稀飯我在演示結束時問起了製作人關於仿生人右邊太陽穴上的圓圈設定,這個裝置是在他們被製作出來時就預設好的,所以理論上不可移除,裡面的光芒則是代表著他們自身的情緒。作為馬庫斯夥伴的諾斯戴著帽子留著長發,很可能就是為了藏起自己頭上的圓圈。但是馬庫斯不一樣,他頭上並沒有圓圈,而且有著很多不同尋常的能力,用以豐富遊戲的互動體驗。

光圈的顏色代表著仿生人的情緒和思維狀態,黃色似乎意味著思考,所以當康納的話引起了仿生人的思考,還有馬庫斯「解放」其他仿生人時,圓圈都會變成黃色

例如他可以通過觀察仿生人商店裡的安保攝像頭,找到這些裝置的電力來源,並且只是通過隔空遙控,就能關閉電源線路。他還可以通過預判來考慮自己採用的行動策略,計算出最合理的行動路徑,避免失誤。

除此之外,玩家還可以用馬庫斯的能力來直接「解放」場景當中任何可以互動的仿生人,只要拍個肩甚至是隔著玻璃對個掌,原本會對人類唯命是從的仿生人就突然被植入了「革命的火種」,開始願意追隨馬庫斯進行解放自己同胞的事業。這與其說是一種對仿生人的思維啟迪,更像是馬庫斯直接把自己的理念植入到了這些仿生人身上。

那麼馬庫斯到底是誰?他又是如何獲得了如此強大的力量?

馬庫斯的人類造型來自於男星Jesse Williams(代表作為《實習醫生格雷》、《林中小屋》),但這其實並不是他的真正面目

我向 Guillaume 提出了這個問題,結果他回給了我一個讓全場爆笑的攤手動作。

「我不能告訴你,這要你們在遊戲裡面自己去搞清楚。」

看來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遊戲劇情裡的一大懸念了,大家可以不妨發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猜測一下馬庫斯的身分。

有一點很明顯的是,他的皮膚其實並非是一般仿生人那樣的人造皮膚,更像是一個實體投影,當他解放仿生人的時候,手上的投影就會消失,露出底下充滿了無機質感的真實外表。而且在他黑掉一些虛擬顯示屏幕,播放倡導解放仿生人的視頻時,馬庫斯也是以沒有人類皮膚的形態進行講話,所以比起來純粹意義上的仿生人解放者,他似乎更像是一個為了特定目的而製造出來的仿生人。

在之後的演示當中,Guillaume 繼續給我們展示了遊戲中多樣性選擇帶來的不同劇情發展,他的第一次破除商店警報嘗試雖然成功了,但是馬庫斯卻被附近巡邏的無人機給鎖定,然後引來了警察,不得不帶著諾斯撤退。

當然玩家其實可以選擇不撤退,利用其它方法混過警察的視線,其中一個還是在路旁和諾斯偽裝成情侶親吻纏綿的「閃光彈」戰術——各位團友,仿生人應該也是可以被燒死的吧?

不過根據遊戲的設定,如果玩家這麼做,那麼後面的劇情就看不到了,馬庫斯這條線也會直接進入下一階段。

諾斯的臉部造型來自於女星Minka Kelly,馬庫斯同志你佔便宜也挺會挑對象嘛!

接著在第二次演示當中,Guillaume 選擇了一個更為穩妥的方案,先是通過馬庫斯的推演能力,找到了最合適攔截無人機的地方,搞定了這個飛來飛去的不穩定因素,然後再找到附近被暫時關起來的運貨車,終於靠著猛踩油門「打開」了商店大門,解放了大量的仿生人。

到了這個階段之後,遊戲還會短暫開放一個計量槽,用於計算馬庫斯接下來要作出的抗議行為的暴力程度。在面對場景當中的大量互動元素時,馬庫斯基本上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純粹展示自身的理念,例如製作電子投影塗鴉,也就是走和平抗議路線,另一個是乾脆訴諸暴力,例如打破玻璃窗,投擲燃燒瓶以及把車輛推到路上(這算是歐美暴動的標準套路?)。

走暴力路線的玩家們最後甚至把整個仿生人商店都給燒了個透

根據 Guillaume 的說法,這些選擇並不只是在一個場景之內會產生影響,而是會讓整個故事的發展產生變化,例如另外兩位主角可以在其他途徑中了解到這次暴動,並且體驗到暴動本身對社會產生的影響。這也引出了之後大家提出的一個問題:這個遊戲有幾個結局?

Guillaume 並沒有給出準確的結局數字,考慮到這一類遊戲的機制,給出準確數字也的確是非常困難,畢竟某一個單獨選擇的變化,就有可能產生一個在細節上路有差別的「新」結局。但他表示遊戲當中有約250個角色,大部分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劇情,都會對結局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因為不同選擇有可能會導致很大的差別,他也認為玩家們會願意多次重玩遊戲,從而觀看到許多不一樣的結局。


最後,當演示結束後,這次採訪也終於進入了正題,不過因為能夠問出的問題不多,這裡只是把重點都歸納一下,就不再採用傳統的 Q&A 形式來呈現了。稀飯我個人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其實印象都不太深刻,畢竟時間有限,加上遊戲還沒發售,一些關鍵點上其實 Guillaume 並不能透露太多(例如前文提到的馬庫斯為什麼腦袋上沒有圓圈裝置的疑問)。

但 Guillaume 果然不愧是 Quantic Dream 聯合 CEO(另外一位CEO是大家更熟悉的David Cage,他也是《底特律》的劇本作者),在場面氣氛把握和調動大家的情緒上,都顯得非常從容而熟練,和大家交流時也非常隨和,所以要說這次採訪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他的人格魅力。不過這就算是題外話了,下面還是讓我們來看看採訪的重點吧。

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底特律》的主題是什麼?

很多玩家可能會覺得是起義——中國玩家可能特別容易把思維往這方面套,但根據 Guillaume 的說法,其實遊戲的主題是「自由」,也就是說三個仿生人主角的故事線,其實都是在講述仿生人如何在真正意義上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底特律》的故事其實還是非常符合歐美價值觀的。

故事為什麼發生在底特律?

Guillaume 首先提到了這個城市的工業背景,它曾經是汽車工業的聚集地,在經歷過沒落和政府破產之後,這裡對於新興工業的投資會有非常多的優惠政策,按理來說,會是一個發展仿生人工業的好地方,所以他們最後把故事發生地點選擇在了這裡。這一點其實非常符合現實,如今底特律的確在大力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優惠政策也紛紛出臺,而且說來好玩,不少當地的投資者,還是財大氣粗的中國商人,所以如果現實中的底特律真的是如同遊戲中般地發展,搞不好這些仿生人的某些身體部件上還會寫著 「Made in China」字樣(笑)。

遊戲中會不會有大量的槍戰和駕駛場面?

Guillaume 在聽到這個問題之後立刻就回了一句「這遊戲不是《俠盜獵車手》!」,而且前文當中大家看到稀飯我寫下的試玩體驗也大概知道了,這款遊戲本質上和《暴雨》還有《超凡雙生》這些 Quantic Dream 以前推出的作品類似,有一些組合操作和 QTE,但肯定還是以提供互動體驗為主。

而且 Guillaume 也強調說他們儘量不想要給玩家重複的操作體驗,所以對於想要不斷猛扣扳機和猛踩油門的同學們,稀飯我建議你們還是請出門轉左試試《使命召喚 二戰》和《極品飛車 復仇》吧。

《底特律》的射擊體驗,最多應該也就是這麼個程度了,大家還是請靜心好好體驗故事,或者改去吸兩把「屁股」吧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

關注「遊戲時光VGtime」

長按圖片下載遊戲時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底特律:成為人類》評論:關於仿生人的浪漫科學幻想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人類發展至今對於前者很難做到了,而後者相對於前者來說卻有更多的可能。如果二者結合起來,那講出的故事一定會更加精彩:原本就很精彩的故事加上精妙的敘事手法。這樣的講故事的作品不算多,但《底特律:成為人類》可以算做一個。
  • 每日新遊:最好的互動式電影遊戲《底特律:成為人類》
    賽博朋克,這個在當今世界早已不再陌生的詞彙,成為了《底特律:成為人類》的主題。關於賽博朋克我們會有很多聯想——《黑客帝國》《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甚至是八竿子沒一撇的《賽博朋克2077》,但我敢確信的是,玩過《底特律:成為人類》的玩家,也會把這款遊戲與「賽博朋克」聯繫起來,讓這款遊戲成為提到賽博朋克、就會瞬間聯想到的詞彙。整個遊戲的體驗是豐滿的。
  • 「底特律:成為人類」標誌設計
    《底特律:變人》(英語:Detroit: Become Human,又譯作「底特律:成為人類」)是由 Quantic Dream 開發並由索尼互動娛樂發行在 PlayStation 4 平臺的冒險遊戲,已於 2018 年 5 月 25 日發售。
  • 劇情類遊戲巔峰《底特律:成為人類》——互動電影遊戲的新裡程碑
    在深入探究《底特律:成為人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些背景信息。如果你玩過Quantic Dream的其他遊戲,那麼你應該你對其遊戲風格和故事很熟悉。《暴雨》(可在公眾號回復下載)、《超凡雙生》都包含著濃濃的互動電影類動作冒險元素,由玩家自己的抉擇故事發展和結局,對每個抉擇負責,這一賣點瞬間引起無數玩家的熱議。《底特律:成為人類》也是如此。
  • 遊戲《底特律:成為人類》裡面覺醒的,可能是假的仿生人
    仿生人如何繁衍自身,他們怎麼看待人類這種創造了他們又在體力和智力上都不及他們的物種?這些問題,在《底特律:成為人類》裡都找不到答案。
  • 《底特律:成為人類》人造人卡拉動作捕捉內容完成
    《底特律:成為人類》人造人卡拉動作捕捉內容完成 時間:2017-02-15 17:27:53
  • 細節、人性、CP、雲玩家:觸樂編輯部是如何看待《底特律:成為人類》的?
    在此,《底特律》走的是「成為人類」的路,「成為人類」也就表示允許它們犯出人類一樣的錯誤與罪行,讓我們玩家比較容易共情,然而這就沒有處理老科幻「AI宰制人類」式的反烏託邦焦慮,也沒有推演到《宇宙浪子》想出的後大同世界難題,這是讓我感到比較可惜的。
  • 底特律AI變人,時尚科技成為了鬼
    《底特律:成為人類》(Detroit: Become Human
  • 底特律變人遊戲敗筆
    1、沒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所有矛盾衝突,意識形態的衝突,最後其實都會落到角色之間的對抗上面。雖然角色有時候不僅代表角色本身,還代表了他所屬的那股勢力,那個階層,又或者是那個抽象意識形態的代表。然而底特律沒有。
  • 《底特律:變人》的重點並非仿生人,而是人性
    一個角色的形象建立需要事件來塑造性格,放出來的預告片裡通常都只是不到一個章節裡的故事,到底主人公們遇到過哪些事兒導致了他們的改變,這讓我很是好奇。啊對了,還別忘了一點,我們不能再以人類性格成長的角度去審視仿生人們,他們只是一個高級的,會學習的「機器」。
  • 把互動電影遊戲做出新高度——《底特律:變人》
    常年對專一領域的深耕使得他們成為了業界最頂尖的團隊,回顧Quantic Dream曾經的作品,《暴雨》、《超凡雙生》,無一不是推動著互動電影發展的精品。而這次《底特律:變人》同樣令人驚喜,雖然在電影、文學裡關於智慧機器人意識覺醒反抗人類這種題材並不少見,但在新奇的互動電影表現下,卻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 底特律:變成人類,白色連帽概念服cos,我的心都被撩走啦
    《底特律:成為人類》是一款人工智慧題材互動電影遊戲, 遊戲的背景設定在未來的底特律,講述了擁有自我意識的仿生人卡拉、康納和馬庫斯三位角色,並在一個個的選擇中,見證仿生人和人類的命運。
  • PS4遊戲推薦《底特律:變人》
    遊戲的舞臺設定在2038年的底特律,彼時科技當然還沒有發展出雷射劍、時間旅行,人類也沒有走歪科技樹,點出念力或超能力,主要區別就在於——遊戲中2022年的世界線上誕生了通過圖靈測試的仿生人(Android),並作為勞動力的替代品,迅速佔領市場,對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衝擊,而曾經的汽車之城底特律,憑藉政府對仿生人產業的補貼煥發第二春,成為了仿生人工業中心(Android City)。
  • 從AVG演變史開始,聊聊《底特律》這款遊戲
    這個類型的遊戲保留了傳統 AVG 遊戲的大部分基礎要素,依靠高水準的遊戲畫面、精心編寫的故事劇本、大量可以互動的環境要素,讓玩家可以更深入地對遊戲創造的世界進行沉浸式的體驗。以 Quantic Dream 作品為代表的互動戲劇遊戲,比互動電影遊戲有著更多碎片式的互動環節,更具沉浸感。玩家在遊戲中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對劇情進行分支選擇,而是通過一系列互相關聯的行為影響到後續的劇情走向。  作為互動戲劇,Quantic Dream 的作品總是在追求表現力的極致,而《底特律》顯然又達到了一個新的技術巔峰。
  • 底特律:化身為人/Detroit: Become Human
    遊戲名稱:底特律:化身為人原版名稱:Detroit: Become Human遊戲類型:動作, 冒險遊戲開發:Quantic Dream遊戲發行:Quantic Dream發行日期:2020年6月18日底特律,2038年。
  • 《底特律變人》簡單測評:以細膩的手法表現人性
    一款遊戲的好壞,能否成為經典從而經久不衰,關鍵還要看內容,而內涵度決定內容的優劣。筆者不才,在這裡做一個簡單概述,以做測評之觀點。這不僅僅是一段故事,也是我們的未來。《底特律變人》是Quantic Dream工作室開發的一款互動電影遊戲,代表作品有《華氏-靛青預言》、《暴雨》以及《超凡雙生》。相比較其前幾部,可以說本作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 《底特律變人》登陸PC端 互動電影遊戲的全新體驗
    相比較其他幾部作品,本作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特別在劇情主題的內涵度上,可以說提高了幾個檔次。《底特律變人》的遊戲背景設定在近未來的工業之都底特律,時間是2038年,科技高度發展到可以製造外型與能力等同的仿生人,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這些仿生人也被當作如家電用具一般的普及商品,陪伴著每個人的生活,但也改變了某些人的人生。
  • 被稱為遊戲版《西部世界》的《底特律:變人》,是怎麼火起來的?
    答案就是這款上架半個多月,被稱為遊戲版《西部世界》的《底特律:變人》。(作品原名 Detroit: Become Human,也譯作 《底特律:成為人類》,以下簡稱《變人》)。這些遊戲作品雖然互相獨立,但它們都是 Quantic Dream 朝著一個方向探索的結果——用創新的遊戲內容來講述故事和表達情緒。很顯然,《底特律:變人》繼承了 Quantic Dream 一直以來的創作風格。
  • 《Detroit:Become Human》玩家情感故事背後的敘事魔法和體驗設計
    如遊戲標題一樣,這是一個關於「成為人」的遊戲, 底特律在故事的設計上一定程度採用了藉機器人的微妙身份來討論各種當代的現實社會和人際關係問題,一些兩難的選擇真確實能讓人深入反省,這是在同樣的電影體驗所不能獲得的。
  • 《底特律:我欲為人》試玩內容圖文詳解 遊戲試玩體驗心得
    試玩內容圖文詳解  《底特律:我欲為人》是 2012 年 Quantic Dream 為了展示PS3新遊戲引擎製作的實機技術展示《卡菈》為題材所延伸出來的作品。時代設定在距今約 20 年後的近未來,模仿人類外型與能力所製作的仿生人已經成為普及的量產商品,肩負起許多原本人類所從事的勞動工作,如工人、侍者、保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