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薩特|無名...

2020-12-26 騰訊網

簡單來說,我們拍攝《信條》的策略是,一邊要對《盜夢空間》這類『偷盜類型』做顛覆,一邊是將《信條》再引入間諜類型的方式。其實是將《信條》歸類為特工電影。

文3709字,閱讀約需7.5分鐘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薛京寧

▲《信條》海報。

9月4日上映的《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的第11部長片,他的作品以非線性敘事、鏡頭充滿隱喻、時空變幻莫測等「燒腦」手法著稱。與他執導的影片《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相比,今日上映的《信條》故事主線相對簡單,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但影片中出現大量時間和空間逆轉交互的鏡頭,甚至紅藍兩色的房間也有著完全相反的時間定義,在營造視效奇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考驗著觀眾理解的程度和速度。新京報專訪導演諾蘭,聽他闡釋如何駕馭「科幻加間諜」元素,並用圖文形式解構劇情和道具寓意,為這部「燒腦」之作「降溫」。

━━━━━

【故事板】 涉及劇透,謹慎閱讀

大多數人都把時間看作是一種直線式、不可反轉的存在,而在諾蘭的構想中,時間變成了極易駕馭的曲線,可隨意彎曲、扭曲、並行甚至逆轉。他說:「《信條》的故事靈感來自時間,以及我們對時間的體驗,我希望在此基礎上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結合起來。」同時諾蘭也希望能讓觀眾通過這些極具懸疑色彩的動作戲,跟著角色獲得冒險過程中的愉悅。

1、首次任務失敗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其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男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男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2、加入「信條」

男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已死去」的他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

3、調查反派

無名氏與特工搭檔尼爾開始調查俄羅斯寡頭薩特,他通過妻子凱特的藝術品交易生意將非法資金洗白,於是兩人開始通過凱特接近薩特。隨著交往,他們發現凱特也對一直控制著她和兒子麥克斯的薩特充滿了怨恨。無名氏讓凱特幫助他們見到薩特,作為交換,無名氏將把凱特母子從薩特的控制中解放。

4、飛機撞倉庫

無名氏與尼爾為了尋找薩特藏著的逆時間設備,設計用飛機撞毀了可能藏有設備的空港倉庫,以引發火災打開安全通道,製造進入倉庫的契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神秘十字轉門,他們同時遇到2個裝備齊全的神秘逆時間者(其實是來自逆轉時空的無名氏與尼爾)的阻擋,計劃失敗。

5、時間逆轉機器

通過調查,無名氏得知神秘十字轉門其實來自未來,是一臺能夠進行時間逆轉的機器,薩特想利用這臺機器重新規劃時間,而開場烏克蘭劇院人質事件,其實是薩特在幕後策劃,目標是裝有鈽元素的手提箱,但手提箱目前落在烏克蘭軍方手中。

6、互鬥心機

無名氏偽造前外交官的身份,在凱特的幫助下接近了薩特,凱特製造事故想殺死薩特,但無名氏認為薩特身上有太多有價值秘密沒有解開,這些秘密涉及未來整個人類世界的存亡。他救下薩特,隨後經過鬥智套話,了解到鈽元素是組成時間機器的重要元素,但烏克蘭軍方並不打算與薩特進行交換鈽元素交易。薩特打算利用無名氏從運輸車隊中搶到手鈽元素,再交給自己,而無名氏也決定將計就計。

7、高速路之戰

在高速路上,無名氏和尼爾以及其他信條組織特工通過精妙合作,剛在烏克蘭一方截獲到鈽元素,薩特和手下便出現,他們利用逆轉時空技術和凱特作為人質,搶奪到戰利品。無名氏和尼爾也利用逆轉時空在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穿梭,不但營救了重傷的凱特,還知道了薩特的真實身份和他要毀滅現實世界的陰謀。

8、討「逆」成功

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此時,尼爾的身份也將揭曉,他們此時執行的任務,時間正好與影片開始烏克蘭歌劇院事件同步,呼應了時間首尾相同的概念。

━━━━━

【道具揭秘】

影片中出現了四個重要的神秘道具,這裡解析它們被各自賦予的寓意。

●五字石碑

在龐貝古城的某處廢墟中發現一塊方碑,上面雕刻著五個由五個字母組成的拉丁語單詞,它們構成迴文詩句,表面含義是「農神(薩特)一直控制著時間之輪運轉」,其實喻示影片的關鍵就是「時間逆轉」。

SATOR:片中大反派薩特,他來自未來,妄圖利用時間炸彈,毀滅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AREPO:源自古埃及的文字,本意不明無法翻譯成現代詞彙,預示著神秘。

TENET:影片片名,有「信條」含義,也是片中神秘組織的名稱。

OPERA:是「歌劇院」的意思,影片開場戲為歌劇院爆炸。

ROTAS:薩特名下自由港倉庫的建造公司名字為ROTAS,正好是薩特SATOR的回文體。

●氧氣面罩

事物的運動狀態會變為與常規相逆的狀態,因此造成了「時間逆轉」,人會倒行,熱感也會變成冷感。因此逆轉狀態下的人物由於無法適應常規狀態下的氧氣,要時刻戴著面罩,這也成為了區分人物正、逆向狀態的一個重要標誌。

●時間炸彈

在已經毀滅的未來,一個喪心病狂的科學怪人利用時間逆轉科技衍生的零件製造出引爆程序炸彈,可以令地球時間逆轉,人類文明將受到毀滅性打擊。薩特搶走的鈽元素,是組成引爆程序炸彈的最後一個零件。

●時間閘門

電影裡總共有四座十字時間轉門,它們分為紅藍兩色,分別可以進行短暫的時間正逆進程。這些尺寸巨大的旋轉門是機械化移動和鉸接的神奇機械裝置,這個裝置非常大,裡面甚至容得下汽車。

━━━━━

【數讀】

●《信條》只有280個視覺特效鏡頭,比大多數浪漫喜劇都要少。對於導演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很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影片製作預算為2.05億美元,使其成為諾蘭製作的最昂貴的原創電影。

▲《信條》膠片。

●這部電影拍攝了大約160萬英尺(約487公裡)長度的IMAX膠片,打破了諾蘭執導影片的紀錄。

●在《信條》開拍前,諾蘭已經至少在腦海裡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他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籌劃了大約6年。

━━━━━

【幕後解析】

研發攝影機「逆轉時空」

諾蘭介紹,拍攝《信條》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是我們希望IMAX攝影機能夠倒帶運行,以捕捉到膠片正向拍攝時無法拍攝的效果。IMAX攝影機有強大的電機,使用時也要求小心精確,它們根本就無法進行倒帶拍攝,IMAX的團隊非常幫忙,他們和我們一起進行研發,重建了膠捲盒中的機械部件,並重構了電子元件,因此讓諾蘭能夠進行正向和逆向的同時拍攝。

▲諾蘭在《信條》拍攝現場。

儘管如此,攝影機只能用來記錄時間的變化,這種單一的能力是不夠的。諾蘭深知,其願景的實現需要「一個比攝影機或倒退事物更複雜的規則集。在時間方向與我們所處的環境之間存在互動:比如事物圍繞我們運動的方式,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他解釋說,「逆轉的概念是不對稱的,因此規則集是複雜的,並且須以更複雜的方式來解決。這意味著需要各種技術,從全體演員能夠表演出朝著不同方向奔跑的戰鬥場面、奔走的特技演員,到能夠以各種配置向前或向後行駛的車輛,我們需要在逐個鏡頭中完全改變用於創造視覺特效的技術。多年以來我們意識到:若你能夠採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不斷改變拍攝特技,觀眾就會更加沉浸在畫面中。」

━━━━━

【專訪諾蘭】

這部是特工電影

新京報:《信條》的劇情構思讓人非常嘆服,相信你也是再三思忖,意義和類型如何確定?

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一名電影製作人,你有一系列想法,就像藏在抽屜最下面的創意可能要幾十年後才能實現,一切皆有定數。對於我而言,不僅是希望在《敦刻爾克》之後重新回到大銀幕,而且還希望為觀眾展示不曾嘗試過的風格。我也隨時準備嘗試間諜片類型,這是我一直期盼的。我從小就喜愛特工電影,但是,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執導的。簡單來說,我們拍攝《信條》的策略是,一邊要對《盜夢空間》這類『偷盜類型』做顛覆,一邊是將《信條》再引入間諜類型的方式。其實是將《信條》歸類為特工電影。

▲「燒腦」大師諾蘭在《信條》拍攝現場。

新京報:促成《信條》的催化劑是什麼?這個想法停留在你的「天才大腦」中有多久了?

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中有一部分畫面和一些敘事技巧是我在腦海裡構思很久的了,有差不多十幾年。如果了解我早期作品的人應該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一些雛形,比如子彈從牆上飛回槍裡,這是我曾經在《記憶碎片》中以隱喻的形式展示的,但這一次我們嘗試把它做得更具體,更加真實。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都在研究這些想法,這次的催化劑是想嘗試採取特工類型片,並將其用作一種工具,使觀眾踏上一段探索奇思異想的時間概念的旅程。我在這個項目少說已經投入了六七年的(劇本創作)工作時間了,確實太久了。

相關焦點

  • 3個理由,克里斯多福·諾蘭應打破傳統,繼續拍攝《信條》的續集
    從很多方面來看,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是他這些年來的巔峰之作。諾蘭導演也自信地表示,這是他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信條》電影中,擁有大量對於時間概念的複雜討論,除了一些高概念的理論知識之外,電影中也擁有商業電影那樣的動作場景。
  • 導演諾蘭繼《盜夢空間》之後又一部科幻燒腦電影《信條》上映
    目前一部科幻燒腦電影《信條》正在影院上映中。該電影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等演員主演。此次,電影《信條》的主題依然是時間,不過這次講述的是時空逆轉,很多觀眾都說這是諾蘭導演所有電影中最燒腦的一部電影。影片高強度、快節奏加上引入的科學概念使得我們大家沒有絲毫時間停下來去思考。第一遍觀看,或許大部分觀眾就能理清其中的劇情,一句話概括就是阻止未來人類要毀滅現在人類的故事。
  • 《信條》算什麼「燒腦」片?諾蘭的套路沒有那麼深!
    《信條》高清正版來了。這是一部評分不算高,但爭議非常多的電影。喜歡的人反覆狂刷,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細節。不喜歡的人要麼不明覺厲,要麼直接在影院看睡著了…不過,今天條姐最想聊的,不是《信條》。而是拍出了《信條》的傢伙——克里斯多福·諾蘭。
  • 電影《信條》,據說賣座四億才收支平衡,女主一米九,太美了!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指導的電影《信條》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信條諾蘭從電影處女作《追隨》開始,拍攝製作了《記憶碎片》、《白夜追兇》、《蝙蝠俠》三部曲、《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十部作品,《信條》是諾蘭的第十一部電影作品
  • 諾蘭影迷的幸福時光來了,他的三部「燒腦」電影相繼上映
    克里斯多福·諾蘭影迷的幸福時光來了,他的三部力作相繼上映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國際著名導演,他執導的電影中有不少已經成為經典之作。比方說在8月2日重映的《星際穿越》,片中的蟲洞以及黑洞奇觀的構思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 羅伯特·帕丁森透露,《信條》是一部完全出乎他意料的「魔術」
    根據羅伯特·帕丁森表示,接下來的《信條》,也會是一部特別燒腦和反轉不斷的電影。對於《信條》的劇情,羅伯特·帕丁森描述道:「你真的認為,《信條》會成為一種特殊的流派。然後擴展成為別的東西,我有時候會想『好吧,這就是我們的處境,』然後《信條》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流派,這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 《信條》的主角是誰? 女主角伊莉莎白表情哀怨
    《信條》的主角是誰?諾蘭的《信條》已經上映了,很多影迷也在第一時間去電影院支持了一把,不過很多看完電影的網友表示,劇情很精彩,時空逆轉的設定也很燒腦,可就是電影都看完了,竟然還不知道電影的男主名字是什麼,想給人介紹卻只能用「黑人男主」來代指,《信條》能拿住名字叫什麼呢?
  • 克里斯多福·諾蘭:新千年的庫布裡克,他的傑作都是這樣拍成的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9月4日登陸內地大銀幕,這一科幻動作燒腦大片被視為2020全球院線的救命稻草備受期待。被美國影片人和影迷稱為「新千年的庫布裡克」,從《記憶碎片》到《信條》,諾蘭從沒令人失望過。一組圖片,帶你走進幕後,看看諾蘭的大片是如何誕生的。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十年後,很多人在這一幕中,看到了《信條》散場後放空的自己。,恐怕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封「神」軌跡。這一次的《信條》,顯然也是這一題材時隔十年的歸來。當我們細究上述每一部作品的內核時,往往會得出與華麗表面截然不同的樸素概念。追蹤、失憶、複製人、思想植入……所有概念都難言初創,可被諾蘭包裝後卻是另一番「不明覺厲」風味。
  • 諾蘭時空三部曲壓軸之作《信條》來了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信條》在今日正式上映,宣告逆轉時空的救世大戰正式打響。 《信條》中的時間逆轉 劇情簡介: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 諾蘭燒腦科幻片《信條》血本無歸:出品方華納被曝賠了1億美元
    日前,克里斯多福·諾蘭炮轟華納,稱後者決定把2021年上映的新片第一時間開放網絡點播的做法辜負了他們這些電影從業者,是大熒幕的噩夢。還不清楚諾蘭為何這麼激動,畢竟2021年他沒有新片交付華納。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諾蘭和華納按理說關係應當不錯,2005年的《蝙蝠俠》到今年的《信條》,都是華納投資出品。
  • 信條口碑解禁,影評人:相比之下,盜夢空間根本算不上燒腦
    由諾蘭執導的科幻電影《信條》媒體評價於近日解禁,在爛番茄評分網站獲得四個評價,新鮮度67%,專業評分網站MetaCritic開局52/100。新增一批評價後,各個平臺的評分回暖,爛番茄新鮮度81%,MetaCritic綜合評分71/100。
  • 諾蘭早在20年前拍攝《記憶碎片》時就已在構想《信條》的世界觀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已經給觀眾們帶來了許多高品質的作品。今年上映的《信條》(TENET),更是引發了無數粉絲的燒腦討論。然而最出人意料的,莫過於這名大導演在 20 年前的《記憶碎片》(Memento)一片中暗藏的《信條》彩蛋!資料圖:《信條》場景之一外媒指出,在 2000 年上映的這部科幻諜戰驚悚片中,諾蘭就已經在開場畫面中展現了一枚看似被槍所俘獲的子彈。
  • 《信條》全球票房創紀錄!但諾蘭這次能否回本關鍵看中國市場
    克里斯多福·諾蘭再次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必須在大銀幕上觀看的重磅之作,全球觀眾都有機會看到電影,我們感到激動無比。」《信條》依然是標準的諾蘭電影,只是玩得更大、更嗨,但同時這也是諾蘭史上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用提前觀影的影迷的話說:看不懂,太正常了。可是「最燒腦」的諾蘭,還能突破中國市場嗎?史上最燒腦諾蘭大片,到底有多燒腦?
  • 《信條》與《候場》
    《信條》(Tenet,2020)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其時間觀。
  • 《信條》有多燒腦?看完這篇解析就全明白了!
    我相信大多數觀眾在第一次觀看《信條》的時候,都很難把握住電影中的細節,這主要是因為第一遍觀看,光是消化電影時間逆行的設定就需要一番功夫,這就導致初看《信條》之後,一般都是似懂非懂、一臉懵逼的狀態。不同人的區別只是懵逼的程度不同,有的理解的多點,有的理解的少點,一遍能全看明白的人應該很少。
  • 諾蘭新片發布全新超長中字預告:時空逆轉時間流反向,太燒腦了!
    諾蘭的新片《信條》在近日公布了全新的預告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最新影片在特殊時期間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電影,並且諾蘭還宣布這部電影將要保持之前的上映計劃。這也讓這部電影成為了首批能夠在院線上映的先鋒電影。
  • 盤點諾蘭電影經典金句,《信條》燒腦劇情以外的另類享受
    由諾蘭執導的《信條》自籌備至上映一直維持很高的討論度,除了因為劇情非常燒腦外,戲中部分對白都值得觀眾深思。然而除了這部電影外,其實導演諾蘭之前的作品都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趁這機會重溫導演諾蘭的電影十大金句。
  • 行走在時間裡的守護者,深度解析電影《信條》
    《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科幻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加盟諾蘭電影,擔任《信條》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做了哪些準備?
    一提到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燒腦、眩目的特效和引人入勝的配樂。這些都對,但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為了出演諾蘭電影中的角色,演員可能需要做出巨大犧牲。當約翰·大衛·華盛頓第一次讀到《信條》的劇本,並考慮與諾蘭合作時,他就知道,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在接受《紐約每日新聞》採訪時,華盛頓談到了他對電影的第一印象:「當你讀劇本時,你覺得『哦,這就是那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