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早在20年前拍攝《記憶碎片》時就已在構想《信條》的世界觀

2020-12-22 cnBeta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已經給觀眾們帶來了許多高品質的作品。今年上映的《信條》(TENET),更是引發了無數粉絲的燒腦討論。然而最出人意料的,莫過於這名大導演在 20 年前的《記憶碎片》(Memento)一片中暗藏的《信條》彩蛋!

資料圖:《信條》場景之一

外媒指出,在 2000 年上映的這部科幻諜戰驚悚片中,諾蘭就已經在開場畫面中展現了一枚看似被槍所俘獲的子彈。

諾蘭在接受 Complex 採訪時稱,其早在拍攝《記憶碎片》時就有了這個設想,希望製作一部角色必須對應物理現實的影片。

遺憾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情況是相當難以量化的。所以諾蘭不得不另擇時機,直到他手握《信條》的導演權限。

Memento - Opening Titles _ Scene(via)

據悉,諾蘭耗費了五年時間來編寫《信條》的劇本,並且用十年時間仔細地揣摩了該片的中心思想,影片講述了一名特工如何利用時間維度上的「鉗形攻勢」來推動事件的發展。

作為對比,《記憶碎片》講述了一名短期記憶能力減退的男主如何通過逆推場景,來試圖知曉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事情。

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至 Apple TV、Prime Video、Google Play 等平臺重溫老片和點播新片。

相關焦點

  • 諾蘭在20年前的《記憶碎片》中藏了一個彩蛋:與《信條》逆向子彈有關
    喜歡或者熟悉克里斯多福諾蘭朋友,對《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定然不陌生。《記憶碎片》是諾蘭來到好萊塢後拍攝的第一部商業片,故事改編自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目前豆瓣評分8.6,並贏得了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奠定了諾蘭「燒腦」的作品風格基調。
  • 諾蘭在《記憶碎片》中藏了彩蛋 是《信條》逆轉時間的原型
    據外媒報導,近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他早年間拍攝首部商業片時就有了「時間逆轉」的想法。在電影《記憶碎片》中就隱藏這一個與《信條》相關的彩蛋。
  • 諾蘭時空三部曲壓軸之作《信條》來了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更激動人心的是,在今天凌晨,《信條》還舉行了「跨時空連線」中國首映禮,諾蘭攜主演線上現身,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城的首映場觀眾進行映後交流,暢談電影臺前幕後的拍攝花絮
  • 《信條》中國首映 導演諾蘭:我不期待逆轉時空
    作為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後拍攝的又一部「時空穿越」題材電影,諾蘭在《信條》中設計了一場關乎全人類生死存亡的時空逆戰——踩過的水窪可以復原如鏡面,按下扳機子彈從彈孔回射到手槍,翻轉在地的汽車恢復行駛,高樓正向逆向連續兩度爆破……當無形的時間變成了有形的武器,誰能拯救世界?諾蘭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約翰·大衛·華盛頓。
  • 《盜夢空間》、《信條》會被改編成遊戲嗎?諾蘭:我很感興趣
    從《星際穿越》、《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到今年的《信條》,諾蘭為觀眾們帶來了諸多極具個人風格的經典電影作品,獲得了無數好評。由於他的作品世界觀獨特、劇情複雜,許多玩家都希望它們能夠改編成遊戲!
  • 色盲/雙重國籍/校園愛情……《信條》導演諾蘭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②兒時萌發的電影夢諾蘭曾在導演履歷中這樣寫過,他童年時就夢想拍攝一部一鳴驚人的電影。從7歲時,諾蘭就開始用爸爸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玩具兵人。在那個時代,對諾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影史經典《星球大戰》和007系列。
  • 《信條》全球票房創紀錄!但諾蘭這次能否回本關鍵看中國市場
    萬事俱備,只等諾蘭。《星際穿越》復映票房破億,老片《盜夢空間》8月28日上映4天票房破兩千萬。國產戰爭大片《八佰》票房已經破了19億,市場已經重新熱了起來,暖場也已完成,豆瓣上的想看人數已經突破10萬人。接下來就看《信條》能在中國市場書寫怎樣的票房故事。
  • 諾蘭燒腦神作《記憶碎片》,是如何利用敘事技巧完成碎片拼圖的
    克里斯多福·諾蘭被國內觀眾所熟知,是憑藉著其職業生涯的裡程碑作品《黑暗騎士》三部曲和現象級科幻神作《盜夢空間》;但諾蘭在國外走進公眾視野,則是更早期得憑著他第二部長片《記憶碎片》。《記憶碎片》是諾蘭根據弟弟喬納森的小說改編而成(小說原名《死亡象徵》,發表於2001年3月的Esquire雜誌),當時喬納森有了故事的靈感、剛開始寫這部小說時,就將故事講給了諾蘭。於是,對這個故事概念十分感興趣的兩兄弟,一個繼續完成小說,一個則將故事改編成了電影。所以,諾蘭拍攝電影時,這部小說還未正式發表。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 《信條》燒腦?看看這篇解謎降溫|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薩特|無名...
    9月4日上映的《信條》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編劇的第11部長片,他的作品以非線性敘事、鏡頭充滿隱喻、時空變幻莫測等「燒腦」手法著稱。與他執導的影片《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相比,今日上映的《信條》故事主線相對簡單,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
  • 諾蘭公然挑戰「故事」原理,難怪《信條》被罵是爛片
    為什麼諾蘭這次不靈了?其實這個問題,事關兩個大神的直接對話。論拍攝技法,場面調度,諾蘭對得起他大導演的地位,以及超兩億美元的成本。而諾蘭此番的重點好像真的不在「故事」,而是在於呈現出藏在他腦海裡多年的,「子彈回到手槍」的視覺奇觀。與一般好萊塢大片不同的是,他不屑於電腦高科技,他想展現的是真實拍攝的震撼效果。
  • 信條,諾蘭導演的新作品前瞻
    諾蘭的電影都圍繞哲學社會學的概念、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使用後設小說的元素、時空變化、唯我論、非線性敘事、視覺語言和敘事元素也是諾蘭常用的手法。比起在室內工作諾蘭較喜歡外景拍攝,他常使用實際效果來拍攝,而不用電腦成像,俗稱實拍狂魔。
  • 拍了22年的電影從未失過手,諾蘭最新力作拿下8.4分!
    在首映之前,《信條》的口碑就曾解禁,剛解禁之時,該片的爛番茄新鮮度約為79%,而正式上映之後,新鮮度已衝上了83%。在MTC平臺,《信條》口碑剛解禁之時為71分,上映之後,評分保持不變。以上兩個平臺都是專業媒體的評分,而在IMDb平臺,《信條》一上映,拿到了8.4分,評分人數已超3000人,這個平臺的評分更具參考價值,往往都能真實反映電影的水平。從口碑來看,克里斯多福·諾蘭這一部新作沒有玩崩,大神始終都是大神,拍了22年的電影,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每一部導演作品都有著極高的水準,而《信條》也不例外。
  • 黃金創作年紀的導演諾蘭,未來能夠帶給這個世界更多驚喜
    不過,即便是諾蘭,也依然不能跳脫出他自己的一系列「套路」,那麼我們就借著他這部被稱作燒腦到極限的《信條》上映之際,總結一下諾蘭電影世界的「信條」,看看他想盡辦法不斷推陳出新背後的那些固定的邏輯。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有自己的一套法則,我們可以把這些稱作「世界觀」或者是這個人的「信條」。
  • 諾蘭電影:在時間的魔術裡,聚焦時代困境
    《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等更是帶領觀眾進入由精巧敘事和精確剪輯搭建的劇情迷宮,撲朔迷離的線索、出乎意料的真相,挑戰觀眾理解力的同時喚起人們對角色的共情。美國著名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稱讚《記憶碎片》為謎題電影,這一評價對諾蘭的諸多作品來說都恰如其分。
  • 諾蘭這20多年中拍攝了11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精品
    所以,從1998年的《追隨》到正在熱映的《信條》一共11部電影中,全球電影250名的榜單中,就佔據了7個席位,「諾神」這個尊稱,對他來說,的確當之無愧。《追隨》1998年,8.9分排名第241位26歲的諾蘭自籌了6000美元,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等等全是自己獨立完成,就這樣一部「粗加工」的作品,卻在當時的電影節上引起了轟動,燒腦、反轉、雜耍般的敘事構架,將諾蘭這個名字一炮打響。
  • 諾蘭是窮盡了電影「時間」,還是耗盡了觀眾耐心?
    比起他之前的盜夢題材作品《盜夢空間》(Inception,2010)或科幻寓言片《星際穿越》(Interstellar,2014),《信條》甚至進一步挑戰了敘事的極限,讓諾蘭幾乎又重回到了《記憶碎片》(Momento,2000)這部讓他真正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的作品。
  • 太過於「炫技」的諾蘭,這一次或許翻車了
    一直以來,諾蘭給觀眾的印象,就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早期的那一部《記憶碎片》,閉環型的倒敘故事,就將頗具個人特色的敘事手法,給打上了烙印。甚至在很多的諾蘭的電影中,故事並不是很出彩,反倒是敘事的手法,讓一個平淡的故事變得很有趣。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諾蘭的電影上映已然不僅僅是一次電影事件,它是文化事件,是政治事件,在2012年《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上映後甚至引發了影院槍擊案的暴力事件...... 自《黑暗騎士》之後,諾蘭每一次出手,都像是一次盛大的嘉年華,一場事先張揚的驚奇秀。諾蘭拍攝《信條》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