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下館子特別有面子,為何有錢也不一定就可以下館子?

2021-01-09 觀妙識微

在現在的中國,下館子似乎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有好事,心情好,下館子吃點喝點慶祝;今天鬱悶了心情不好,也下館子吃點喝點解解悶,更有常見的,今天懶癌發作,不想回家做飯,那就下館子吧!

還有好友重逢、討論生意等等,下館子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總來不會煩惱沒有理由下館子,對於下館子的唯一的煩惱就是,已經想好了這頓不做了出去吃,可是去哪一家吃呢?

人們對下館子是如此熟悉,尤其是年輕人。可是年輕人們或許不知道,「下館子」這個今天稀鬆平常的事,在不同的年代,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內涵。

下館子是一種偉大的創新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雖然是中國的古人說的,可是道理卻適用於全世界。讓自己的國民吃飽飯,一直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但是如果不只說吃的飽,還要說吃的好,那麼在吃的藝術——美食這一方面,最最享譽全世界的國家恐怕只有兩個——一個是歐羅巴洲的法蘭西,另一個就是我國。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博大精深不僅僅只存在於古書、古董和古建築中,而且還留存和體現在中國人們的一言一行以及包括「吃」在內的日常生活裡。《舌尖上的中國》就很好地詮釋了「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繫。

因為中國的地域遼闊,各自地方的人們都發展出了不同的富有當地特色的飲食文化,所以中國的菜式的種類繁多,廣東菜、山東菜、上海菜以及已經走向世界的四川菜等等。但在飯館誕生和普及以前的古代,如果有個廣東人想吃四川菜,十有八九他得親自去蜀地走一趟。

而人類就是這麼聰明,當存在痛點的時候,總有人想辦法解決它。「飯館」就因此應運而生了。不要小看飯館,用現在時髦的詞來描述,它是人類飲食歷史中最大最有影響的創新之一,影響了無數人的飲食習慣。

有錢的人家終於可以不再被家中單一的菜式困擾,普通人家也終於有機會到不同飯館品嘗不同地方的美食。總之「飯館」的誕生既是必然也是創新!至於為什麼不叫「上館子」而叫「下館子」,這個跟我國古代重文輕商的傳統很有關係。

商人在古時候的階層中屬於被瞧不上的那一層,開飯館這種顯而易見的商業行為自然也是被人們瞧不起的。

雖然人們饞蟲一上頭,身體很誠實的就會不自覺地邁進館子的門口,但嘴上不願意認輸,非得說「下」字,好顯得自己身份高,去了可是給人賞臉了。

而到了如今,商業的地位已經翻身做主了,整個社會都是商業社會,因此「上飯店」這個詞也就應運而生,開始頻繁的出現並且在很多場合都替代了「下館子」,但「下館子」的說法生命力還是很頑強,至今仍然留存在大家日常的口語中。

下館子曾經意想不到的貴

前面說過,「下館子」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內涵。不說遠的,就說五十年前的七十年代,跟現在也已經是天壤之別,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說起七十年代,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封閉、落後和窮困。吃喝玩樂的事,絕大多數人家能把前兩者料理明白了就不錯了。那這麼說來的話,還有人去飯館嗎?或者說開飯館怎麼能開得起來,沒有人吃不一下就倒閉了麼?

這個嘛,窮和富永遠是相對的,有窮就有富,只是形式上不一樣,不光是簡單的有錢而已。再者,那個時候飯店也沒有私營的,都是國營,大多數是從解放前的私營或者公私合營的飯店轉制而來。

一個個全是老字號,生意多好不確定,能確定的是裡面的大師傅的手藝一個個都絕頂的棒。既然是國營,倒閉是不可能的。總之,飯館不多,但是是有的,吃飯的人不多,但也是有的。

那個時候是怎麼下館子的呢?其實跟現在大體也差不多,一腳踏進去就行。只不過成本可能有點高。一桌飯菜吃下來,可能人均要五塊,一家人人得二三十塊。

好像很便宜是不是?好像現在一杯咖啡、一頓外賣也不止這個價錢!真這麼認為的年輕人可能需要多讀讀書多了解一下我國的歷史了。雖然都是人民幣,但七十年代的二三十塊大約就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了。

換算成現在的物價水平,大約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出去吃了頓好幾千一桌的。我們不敢說一定沒有人家這麼幹,但肯定不多並極少。

所以可以想像一下七十年代能去吃的人家一般都非比尋常,常去的那肯定是不用自己掏錢的人。而普通人家一般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有大喜事的時候大家一起聚一聚湊一頓 ,才會有可能選擇跨進館子的大門。

而窮人家想去一次,那真的只能靠著親戚朋友們去飯館的時候請著一起去,靠著沾光才可能在飯館裡也痛快上一次。

總而言之,下館子在七十年代是特別有面子的一件事,誰家要去飯館吃飯了,鄰裡鄰居一準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而在去飯館的路上,走路都會覺得虎虎生風,心情是倍兒爽。

曾經意想不到的不只是貴

七十年代下館子,首先錢得準備好,但是準備好錢還不夠,還得準備票,也就是糧票和肉票。糧票肉票是現在的人們已經不甚了解的東西,大概快被歸為收藏品,只有在博物館才能再見一面了。七十年代,那個時候還是計劃經濟時代,吃穿用度除了錢,還要有票,吃的就是糧票。

糧票是非常富有時代特色的產物之一,那個時候包括糧食在內的物產不豐富,為了更好地分配物資,糧票制度應運而生。糧票肉票布票等等按照家庭人口定時定量發放。家裡想買兩斤大米,那麼除了兩斤米的錢外,還得準備兩斤大米的糧票,否則再有錢也沒用。

去飯館吃飯也是如此,不要覺得飯店會自備糧票,所有的票都要顧客們自己拿。一桌菜需要多少糧票肉票,飯館會好好計算出來,然後報給顧客,在後廚大師傅做菜前,先和顧客把糧票肉票算清楚才行。

錢和票都準備妥當之後,接下來就是點菜了。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大棚菜,想吃什麼除了時令鮮蔬之外,可能只剩下容易儲藏的大白菜和土豆了。

顧客點菜的時候,得琢磨一下這菜能不能有。琢磨錯了或者問菜員問多了,還可能招致白眼,甚至訓斥!

對,你沒看錯,七十年代點菜點慢了,是可能受到點菜員的訓斥的。這是另一件令現在的人們大跌眼鏡的事情。飯店不是第三產業服務行業嗎?

上顧客可是上帝,敢跟顧客出言不遜的服務員,十個裡有十個都會被投訴九個被解僱。

這話放現在是沒錯。但是七十年代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前面說過,那時的飯館都是國營單位,職業不分高低貴賤。

只要是國營單位裡的,那就都是國企員工,在七十年代也就意味著鐵飯碗,意味著一流的社會地位,而且相比很多工廠的工人,飯店的工作要體面的多,不會沾機油不用開工具機。

所以,能進飯店工作當點菜員,可能背景都不簡單,怎麼可能那麼有耐心等你點菜,人是為國家企業服務的,可不是為你這個煩人不知好歹的顧客。當然,如果準備妥當,利索點把菜點了,也不會遇到什麼刁難,可以愉快地把大餐吃了。

七十年代離我們已經遠去半個世紀,現在回頭看起來有趣的很,很多事情顯得不可思議。再普通的一件事情,在那個時代都可能不是很普通。其實,這些似乎有趣的事情,背後折射的是時代的艱辛和無奈。

所幸,八十年代過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讓我們迎來了不一樣的時代。糧票消失了,點菜員服務態度更好了,人們下飯館也不再是一件體面的不得了的事情,但這份不再體面,恰恰意味著人們的生活變的更加體面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下館子
    五、六十年代的人把到飯館吃飯稱為「下館子」。 那個年代下館子的人可不多,一般老百姓哪個沒事會花錢去飯館吃飯?那時,下館子、泡澡、聽戲是很奢侈的事情,尤以下館子為甚。人們普遍認為:下館子的要麼是有身份的人,要麼是二流子懶漢。
  • 老北京下館子,變了?!
    今兒個,小早就和您聊聊,八十年代下館子咱們常去的地兒~北京烤鴨-全聚德7月24日,全聚德總經理周延龍宣布,菜價整體下調10%到15%、取消所有門店服務費但在八十年代,人們都喜歡去全聚德吃烤鴨,排隊的人也不在少數,除了皮香肉嫩的烤鴨外,鴨身上的其他部位那也是個頂個兒的美味呀~
  • 這個家常菜下館子必點,酸辣可口又開胃,一桌子人吃的很開心
    這個菜雖然普通但是下館子基本上必點的。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吧。酸豆角炒肉末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有酸豆角、豬肉餡、蒜、姜、生抽、胡椒等。它是以酸豆角為主要食材製成的一道湖南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湘菜系。這個家常菜下館子必點,酸辣可口又開胃,一桌子人吃的很開心在備一點姜蒜末,小米椒熱鍋冷油,下肉末,這樣炒肉末不沾鍋底(家裡沒有備不粘鍋的可以這樣試試)
  • 小區裡有了「人民食堂」讓居家老人天天「下館子」
    小區裡有了「人民食堂」讓居家老人天天「下館子」 2020-11-1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帶頭「下館子」、吃小吃!
    昨天書記在街頭吃小吃還在店裡「下館子」對!你沒看錯哦是縣委書記鍾旭輝3月21日下午,縣委書記鍾旭輝先後來到海信廣場小吃街、「李記餃子」、「老信豐蘿蔔餃」等地,調研我縣餐飲企業復工營業情況並帶頭「下館子」消費,倡導擴大消費,提振市場信心。主要經營什麼美食?什麼時候覆工營業的?
  • 經常下館子的人,飯店裡的這些菜儘量別點
    如果你經常下館子,這些菜儘量別點經常下館子的人都知道,餐館裡很多吃起來可口的菜餚,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乾淨,甚至比你想像的還要髒。有些食材本身就比較難清洗,而餐館又是繁忙的場所,客流量很大,食物也不是他們自己吃,很可能清洗就沒有那麼用心和精細,吃了沒清理乾淨的食物,小則腹瀉難受,嚴重的可能要上醫院。
  • 「電子眼」緊盯餐飲具消毒,讓你放心「下館子」
    「電子眼」緊盯餐飲具消毒,讓你放心「下館子」 2020-12-24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餐館裡「最髒」的一道菜,很多人都愛吃,廚師下館子卻從不點
    教你正確掛糊比例,酥脆入味不回軟幹炸蘑菇這道菜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很多朋友下館子也都非常喜歡點這道菜,吃起來又香、又酥、又脆,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這道菜在餐桌上也總是會比其他菜餚提前光碟。小編也非常喜歡吃幹炸蘑菇,之前下館子幾乎是必點這道菜。
  • 這些味道鮮美的菜餚,不用下館子也能吃到,值得收藏
    這些味道鮮美的菜餚,不用下館子也能吃到,建議收藏想吃一頓好的,又在發愁飯錢夠不夠,別急,這幾道菜不用下館子也可以吃到。今天,小李子給大家介紹6種美味佳餚的做法,省去你下館子的費用,現在咱們就開始吧!一、紅燒帶魚紅燒帶魚以帶魚為原料,以八角、大蔥等輔料製作而成。
  • 時報丨貴州企業家「下館子」為餐飲企業站臺
    時報丨貴州企業家「下館子」為餐飲企業站臺 2020-03-25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飯店這道菜特「髒」,廚師下館子自己都不點,卻有不少人喜歡吃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開始進入快節奏生活,每天上班吃飯都匆匆忙忙,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可以好好休息,卻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機放鬆放鬆,在家裡做飯是不可能的,一日三餐全靠點外賣解決溫飽問題,確實現在有外賣真的很方便,直接在網上訂好自己想要的美食,不一會兒就有外賣小哥送貨上門。
  • 河北多地市委書記帶頭「下館子」
    四位市委書記接連「下館子」,這是向市民和遊客傳遞一個信號:大家可以放心出門消費。  所謂放心,即在這樣一個時間點,由當地「一把手」公開到餐廳、飯店就餐,信號很明確,就是要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同時告訴大家「出門」是有保障的。此前,由於疫情防控,服務行業特別是餐飲業受到影響較大。
  • 兩個人感情好不好,從下館子就能看出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妮夏,ID:nixia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戀人在交往期間,往往從相處的細節就能看出他們的感情程度,如果真心愛你的人,會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你的一切,你的小動作他都在乎,如果沒那麼愛你,那他多半只顧自己,從下館子最能看出這一點。
  • 下館子吃飯,聰明人不看菜單直接點這4道菜,服務員:真正的行家
    導讀:下館子吃飯,聰明人不看菜單直接點這4道菜,服務員:真正的行家文|吃不胖仙女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閱讀由吃不胖仙女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下館子吃飯,聰明人不看菜單直接點這4道菜,服務員:真正的行家!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
  • 女兒請爸媽下館子,3菜1湯2主食,花費沒過百,網友:真實惠
    我們到了,女兒看見我們特別驚喜,晚餐女兒專門請爸媽下館子,去的是家韓式餐館,這是女兒以前吃過好多次,覺得這裡的飯菜非常好吃,想讓老爸老媽也來嘗嘗。我們一共3人,點了3菜1湯還有2樣主食,花費沒過百。拍了照片曬到網上,網友評論:真實惠!
  • 在北京老字號下館子,該點什麼菜?!
    咱北京城不僅有名勝古蹟,還有許許多多著名的老字號餐廳。今天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些老字號的招牌菜,等趕明您下館子的時候,可以點一份嘗嘗看。小編要是說的不對,或者不全面,還麻煩您多見諒啊!最早的便宜坊在菜市口米市胡同,當時只是一個小作坊,並無字號,店裡的經營者買來活雞活鴨,宰殺洗淨,給其他飯館、飯莊或有錢人家送去,做些服務性的初加工,也做燜爐烤鴨和童子雞等食品。由於該店把生雞鴨收拾得乾乾淨淨,烤鴨、童子雞做得香酥可口,售價還便宜,很受顧客歡迎,天長日久,這些飯莊、飯館和有錢大戶,就稱該作坊為便宜坊。
  • 好吃│在家輕鬆享受「下館子」,盡享夏天的味道
    很多餐廳十分貼心地更新升級了外賣產品,下單、收貨、開吃,在家輕鬆享受「下館子」。◆眉州東坡2020年進入下半場,每天空運新鮮四川蔬菜到京的眉州東坡,將在7月5日推出全新好味道,包括濃香酥甜的芝麻甜皮鴨,嫩綠清爽的豉香絲瓜尖,零食版好吃停不下來的香炸小酥肉,以及適合夏日解暑的鮮苦筍燉老鴨湯等。
  • 吃遍大連丨瀟灑地「下館子」,吃貨的春天來了~
    瀟灑地「下館子」是不是OK了?那是當然終於恢復堂食了,有點小激動!!!!!!!!各位小夥伴憋了好久終於走出門吃美食了海底撈回來了!瘋狂想吃四宮格火鍋,一次能享受4倍快樂!海底撈火鍋有10多種鍋底,有約20餘種調料,您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任意調配海底撈所有的菜品都是可以點半份,並且半份半價。讓你可以品嘗更多種類的食品。
  • 下館子點餐別太任性,浪費或將收廚餘垃圾處理費
    下館子點餐別太任性!浪費或將收廚餘垃圾處理費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
  • 70年代下飯館視頻,太珍貴了!看完瞬間淚崩……
    難得一見,珍貴老視頻《70年代的中國餐館》,來感受下那個時代的人們下館子的畫面,估計很多人都沒見過!那時候的生活場景依稀迴蕩在眼前!開啟回憶模式:70、80後還記得小時候趕集的場景麼?看看這些老照片回憶洶湧而來讓多少人瞬間淚奔能上供銷社消費,讓人羨慕嫉妒恨▼攢夠了錢就想去買糖,糖紙還不捨得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