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遠端複雜骨折的解剖機制為:股骨下端冠狀面約為一個三角形,髁部關節面與內外側皮質構成三角形的三邊,該三角形構成穩定的支撐結構;但三邊中股骨髁部的髁間窩是薄弱點,來自上前或下方的暴力易使髕骨似楔子嵌向髁間窩,而將穩定三角形的底邊兩髁劈開,進而在股骨髁上兩邊皮質骨產生T形或Y形骨折,髁上為皮質骨與松質骨的移行部,易出現粉碎性骨折,常伴骨缺損髁間髁上粉碎性骨折,兩側骨皮質失去支撐,股骨髁關節面失去正常關係,造成股骨髁遠端穩定的三角形失穩。
▲髁三角
▲髁間髁上粉碎性骨折
1.年輕人,高能量損傷;交通事故,高處墜落;開放性,粉碎性;大多數,<35歲,男性。股四頭肌→縫匠肌→下肢短縮
腓腸肌屈曲→向後成角→遠端骨折
A1 型 簡單骨折,包括:
A2 型 幹骺端楔形骨折,包括:
A3 型 幹骺端複雜骨折,包括:
B1 型 股骨外髁矢狀劈裂骨折,包括:
B2 型 股骨內髁矢狀劈裂骨折,包括:
B3 型 冠狀面骨折,包括:
C 型骨折——完全關節內髁間骨折,為髁間T形及Y形骨折。
C1 型 非粉碎型骨折,包括:
C2 型 股骨幹粉碎骨折合併兩個主要的關節骨塊。
C3 型 關節內粉碎骨折。
1.疼痛,腫脹,關節活動,股骨遠端畸形。
2.可聽到骨擦音。
3.快速判斷血管神經損傷情況:早期、正確判斷血管損傷非常重要!
4.注意檢查同側肢體膝關節、踝關節及髖關節等損傷情況、皮膚及軟組織損傷情況。
1.正側位、應力位片。
2.CT 加三維重建。
3.磁共振 MRI。
4.Doppler 血管造影。
目前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要點為功能復位並防止側方及旋轉移位,常用的內固定器械主要有:髓內針(順行/逆行);髁支撐接骨板;95°角接骨板;DCS;LISS;空心釘;松質骨螺釘;外固定架;假體;
雙接骨板:在股骨內側有結構性骨缺損時,考慮到外側單接骨板固定強度不夠,可以再加用內側接骨板。Jazrawi 等生物力學測試表明,雙接骨板互鎖固定技術治療跨關節面的股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穩定性明顯優於常規的接骨板內固定,在常規方法不適合固定的股骨遠端粉碎性關節內骨折時,互鎖結構不失為一種補救措施。但雙接骨板固定手術創傷大,應力遮擋作用更明顯,堅強內固定導致應力更集中。
手術目的:
幹骺端儘量採取間接復位,減少軟組織損傷,恢復股骨的長度、力線、外翻角和旋轉畸形;-股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股骨遠端外側入路
▲皮膚切口投影,自股骨軸線跨越股骨髁,轉向脛骨結節
▲沿皮膚切口,按纖維行走方向切開髂脛束
▲在外側肌間隔前方切開筋膜,向前拉開股外側肌,注意結紮穿支動脈
▲切開外側的關節囊(在股骨外側髁前1/3處),可以顯露出關節面
經股骨遠端外側微創入路,鋼板插入在股外側肌下方的潛在間隙▲以髕骨外側3cm左右向近端沿股骨軸線延伸,遠端指向脛骨Gerdy結節在應用LISS,特別是長鋼板時,需在近端做一切口,協助調整鋼板位置;
根據所需要的位置,沿股骨長軸外側做一切口;
切開闊筋膜和股外側肌筋膜;
鈍性分離股外側肌至股骨,置入2把Hohmann拉鉤可以幫助更好地顯露;
其餘鎖定的位置,可以再皮膚做1-1.5mm的小切口,一次性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髂脛束、筋膜和股外側肌。
▲切口分為三部分:1. 遠端旁髕腱部分 2. 股骨近段部分 3. 股骨幹部分▲遠離旁髕腱部分:沿正中或偏外側做一15cm左右切口▲自髕骨上緣10cm略偏外縱行切開股四頭肌腱,向外距離髕骨外緣8~10 mm切開伸肌支持帶▲屈膝並向內側牽拉伸膝裝置,將髕骨向內脫位顯露關節面▲屈膝並向後拉開縫匠肌,顯露大收肌腱及收肌結節,並將大收肌腱一同拉向後方▲以B1.1-2型骨折為例,施內翻的力,在透視下間接復位骨折▲間接復位失敗或者B1.3、B2.3型骨折,採取切開直視下復位張某,男性,33歲。車禍致股骨遠端骨折,手術方法採用LISS內固定技術(圖 28-16~圖 28-18)。
李某,男,17歲,車禍致股骨遠端骨折,手術方法採用髓內釘(逆行)內固定。
關節面的解剖復位:術前應行CT檢查,避免漏診Hoffa骨折,C3型骨折復位關節面時應注意不要過度加壓,以免寬度過窄;應用逆行髓內釘固定C1、C2型骨折時,可以先將導針從入釘點插入,此時用拉力螺釘固定關節面,可以避免與髓內釘相衝突。肢體長度恢復:幹骺端粉碎,恢復肢體長度存在一定困難,全麻下用肌松劑有利於牽引恢復肢體長度,另外與健側肢體比較,也可以變肢體短縮。冠狀面復位:首先要理解膝關節存在6°的外翻角度,應用鋼板螺絲固定時,在股骨髁打入一枚水平的Schanz螺釘,作為搖杆協助復位;應用逆行髓內釘固定時,由於近端髓腔寬大,可以通過前文所述的阻擋螺釘原理,置入阻擋螺釘,可以確保良好的復位。矢狀面復位:由於腓腸肌的牽拉作用,導致骨折近端後成角,手術時應屈膝,並在骨折端成角下方墊一厚的襯墊協助並保持復位;或從前方在遠端骨塊內打入一枚Schanz螺釘作為搖杆協助復位。旋轉復位:按前文所述方法,應用術中透視糾正旋轉畸形。多由於復位不良,內側皮質缺失,鋼板螺釘固定原則錯誤等造成;骨折端兩側保留足夠的跨度,應用長板少釘固定的相對穩定原則,實施彈性固定,允許骨折端存在一定微動,刺激骨痂生長;對於骨折疏鬆的患者,儘量採用雙層皮質鎖定螺釘固定,增強螺釘固定的把持力;對於內側皮質缺損的患者,應行植骨術或者輔助內側鋼板,減少鋼板斷裂的風險。對於擠壓傷的患者,應密切監測患肢遠端的血流灌注情況,避免遺漏血管內皮損傷後引起的閉合性血管損傷。血管內膜損傷早期診斷依賴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簡單快速診斷血管損傷。血管內膜損傷早期,表現不特異,可能出現的症狀有:脈弱,嚴重出血自行停止,周圍神經損傷,小的血管瘤等。一旦診斷後應儘早手術重建肢體血供,缺血4~6h內重建肢體血供,功能恢復較好,超過8~12h手術效果較差。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投稿郵箱:gujinzw@163.com
投稿電話:15911162085(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