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S綜述:青少年肱骨遠端T型骨折-上

2021-02-14 骨今中外


本文為作者原創翻譯,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與成人T型骨折機制相似,青少年肱骨遠端T型骨折主要是由伸出手臂的軸向負荷或彎曲手肘的直接打擊引起的。Re等人的報導中,17例青少年肱骨T型骨折中有9例(53%)源於摔傷;七例(42%)源於高能機制,包括自行車(3例),滑雪(2例),機動車事故(1例)和滑板(1例)。

這些不同的損傷模式可能與肘屈肌和伸肌的收縮不同相關,這些收縮加重了骨折塊的冠狀面分離。在肘關節屈曲所造成的損傷中,滑車的頂點可能起楔子作用,導致髁突破裂位於骨幹前方。然而,在伸肘時,半月形缺口的冠突部分楔入髁突,迫使髁突向後。在摔倒時,鷹嘴的半月形缺口或冠狀突可能充當楔形物,將滑車分裂為內側和外側髁之間的特徵性T形圖案。

青少年肱骨遠端T型骨折最常用的分類系統是成人OA/OTA分類(圖1)。由於成長中的孩子軟骨發育的複雜性,一些人認為這種OA/OTA成人分類系統存在問題。2006年,小兒OA/OTA分類被開發並驗證用於骨骼不成熟的兒童長骨骨折。這種兒科分類區分了見於骨骼不成熟患者的骨骺(E)、幹骺端(M)和骨幹(D)(圖1)。 兒童OA/OTA對肱骨遠端T型骨折的分類遵循與成人分類相同的原則,兒童OA/OTA分類系統中此骨折方式為13-E/4.2型。嚴重粉碎的肱骨遠端骨折沒有亞組,因為這些在骨骼不成熟的患者中極為罕見,除了描述外,對這種分類似乎沒有治療或預後價值。

較不常用的是Toniolo和Wilkins分類,將骨折分為三類:I型,最小移位骨折; II型,碎片流離但未粉碎; III型粉碎性骨折。 青少年患者通常與成人分類相同,其中OA/OTA分類系統被廣泛使用。

圖1 兒童肱骨遠端骨折OA/OTA分類,E=骨骺,M=幹骺端,D=骨幹。

患者最常出現肘部周圍疼痛和腫脹,上肢保持在半伸位。肘部可能會出現淤血或畸形,與肱骨髁上骨折的外觀類似。通常患者拒絕移動手臂,許多孩子不願意接受肢體檢查。

雖然永久性神經損傷並不是非常常見,但仔細的神經血管檢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神經血管損傷往往發生在高能機制下,短暫性牽引性神經痛可能最為常見。29%至38%的青少年骨折後尺神經分布區出現感覺異常;約四分之一的人手部力量減弱。當內側髁骨折時,可能更容易出現尺神經麻痺。 據報導也存在橈神經損傷和肱動脈損傷,但極為罕見。此外,最近的一項研究強調了肥胖與更複雜的兒童肘骨折模式(如T型)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表明這些患者術前和術後神經麻痺的機率高。

取肘關節的標準X線片,包括正位片和側位片。斜位片圖像可能有利於觀察最小移位的骨折。包括外髁和內上髁骨折在內的髁突骨折的位移最好在內側斜位片上觀察。在影像學片上,這些骨折可能與延伸型或低肱骨髁上骨折相似(圖2)。閱讀這些X線片時必須仔細注意,因為垂直骨折線很容易被遺漏,而肱骨遠端可能仍然有大部分是軟骨,特別是在年幼的兒童中。歷史上,牽引X線光片用於提供更多關於垂直骨折線的信息,但由於兒科患者難以忍受,這種情況被摒棄不用。

高級成像在診斷這種損傷時很少應用,但是CT掃描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於術前規劃目的的3D圖像,或者如果認為單獨的X線片上沒有明確闡明骨折(圖3)。如果懷疑兒童肘部肱骨髁上骨折的關節內節段損傷,CT掃描或許能提供適當的治療計劃以及克氏針置入。對於年齡小於10歲的患者,核磁共振或CT造影可能有利於觀察未骨化的骨骺及其骨折位移。然而,如果不使用鎮靜劑,這個年齡組可能很難獲得核磁共振或CT影像。

圖2  A, 9歲男孩肱骨遠端T型骨折的正位片和側位片。初看起來,它類似於規則的擴展型肱骨髁上骨折。B,兒童肱骨遠端T型骨折經皮固定後的正位片和側位片。

圖3  對一例15歲男孩肱骨遠端T型骨折進行三維CT掃描,以輔助術前規劃。

如果診斷仍然存在疑問,一些作者主張做關節造影,特別是對於幼兒。在小兒骨折中,關節造影在應用螢光鏡於手術室中經過非移位關節內夾板經皮固定後檢查具有實用性。在未成年的兒童肘部難以觀察到軟骨表面的解剖復位。

非手術治療

儘管非手術治療通常是治療兒童創傷的主要手段,但在這一亞類骨折中閉合復位的作用很小。已經報導了對確定無移位的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骨折癒合並恢復了肘關節運動範圍。 然而,這些往往發生在年輕人群中,可能是較厚的骨膜和關節軟骨的彈性導致骨折碎片的位移較少。 非手術治療的其他情況包括軟組織剝離和血管破裂較少的骨折,這種骨折類型導致骨壞死和生長障礙的可能性較低。

手術治療

何時以及如何對肱骨遠端T型骨折進行手術主要與關節移位程度有關。 緊急手術的適應症包括開放性骨折,皮膚隆起或神經血管損傷。 隨著遠端片段的延伸,肱骨近端長釘可以跨過肘部限制神經血管結構。 因此,及時了解骨折類型和體格檢查可能會令外科醫生採取更緊急的手術治療以保護神經血管束。

許多外科醫生建議在年輕患者微小位移的骨折情況下,使用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肱骨遠端T型骨折。是否使用此技術取決於外科醫生維持內上髁和外上髁完整性的信心。骨骼未成熟患者中增厚的骨膜可以進一步協助骨折穩定性,並因此允許經皮固定。

一系列描述此技術的應用,即使在骨折移位中也改善了醫源性神經麻痺,異位骨化和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功能預後。該技術的再手術率低,因為克氏針可以在門診移除。 Kanellopoulous和Yiannakopoulos描述了一種技術,先用部分螺紋螺釘加壓,然後插入彈性髓內釘以穩定骨折的髁上部分。報導中的兩名患者都癒合良好並能夠恢復高運動水平。這種微創方法適用於厚骨膜或骨折移位小的青少年患者。該方法通過消除後肘部夾層,避免了肘關節僵硬和肱骨遠端骨壞死的風險,從而避免了開放手術的發病率。幾項研究結果表明,在較小移位的T型骨折中,經皮固定可能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未完待續

骨今中外現向廣大骨科醫生徵集稿件,學術會議演講課件、國外專業文獻譯文、經典、骨科臨床經驗、學術成果等均可,誠摯歡迎您的投稿!此外,持久投稿的優秀作者,可為其開設專欄!

投稿方式:

郵箱:gujinzw@163.com

電話:15911162085(微信同)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文獻】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展
    鎖骨遠端骨折較常見於年輕人,受傷原因常為運動傷、交通傷等中等能量或高能量創傷;老年患者常因跌倒等低能量創傷引起。常見的受傷機制為摔倒時肩部著地受暴力撞擊。本文針對鎖骨遠端的相關解剖、骨折分類、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展及其相關併發症進行綜述。鎖骨遠端的相關解剖結構了解鎖骨遠端相關聯韌帶和肌肉的解剖結構有助於理解骨折的移位機制。
  • 四肢骨折,你只知道是斷手斷腳,這裡面學問不可不止這麼一點
    01肱骨幹骨折肱骨幹骨折是發生在肱骨外科頸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內的骨折。發生這種骨折的原因一般有三種:由外側直接擊打肱骨幹中部,造成骨折。手部或者手肘部著地,外力向上引導造成肱骨中下1/3骨折 。
  • Wilkins大師作品解析之兒童鎖骨遠端骨折
    這裡面或許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大師每一節作品都會告訴我們至少三個方面的知識,第一 骨折發生機制;第二 治療原理;第三 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這一節介紹鎖骨遠端骨折。為什麼應該稱之為鎖骨遠端骨折,而不是肩鎖關節脫位?
  • 骨科基礎 | 詳解骨折石膏固定的基本技巧
    肱骨遠端骨折:前臂中立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肱骨內髁骨折:前臂旋前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肱骨外(上)髁骨折:前臂旋後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肱骨內上髁:屈腕肌腱、屈指肌腱止點。肱骨外髁骨折:屈曲型伸肘位,伸直型極度屈肘位。肱骨外上髁:旋前圓肌起點。
  • 橈骨遠端骨折:旋前方肌真的要修復嗎?
    經皮螺釘固定指骨骨折,這釘子絕對是不會取了真香:髕旁外側入路脛骨髓內釘技術老虎精選3:橈骨遠端骨折44篇老虎精選5:橈骨遠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之外的上肢61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學術交流,僅供參考。effect on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repair of pronator quadratus in volar plating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The Bone & Joint JournalVol. 101-B, No. 12 橈骨遠端骨折是上最最常見的骨折
  • 薦讀:一種不用鋼板,不用螺釘治療鎖骨遠端骨折的新方案!
    根據Neer改良分型,Ⅱ型和Ⅴ型鎖骨遠端骨折伴隨著喙鎖韌帶斷裂或者韌帶止點的撕脫骨折,這些都是造成骨折不穩定的因素。由於鎖骨遠端骨折的非手術治療會帶來較高的骨折不癒合率,所以臨床上推薦使用手術方法治療骨折,包括經肩峰克氏針固定、經肩峰螺釘固定、鋼板懸吊固定、喙鎖螺釘固定、喙鎖套環固定和鉤狀鋼板固定等。
  • 【每日學術】橈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的治療與進展
    ,骨質疏鬆及老年患者必要時也可應用 但是,該術式不適用於兒童,因兒童的遠端橈骨具有巨大的重塑潛力 對橈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一般提倡儘早手術治療 因骨折後4~8周內,骨痂易去除,可利用原有骨折線標誌,使解剖復位更易達到 而且,早期軟組織攣縮程度較輕,對骨折復位矯形的影響較小
  •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第三講 肱骨
    肱骨分為近端與遠端,近端為靠近身體的一端,遠端為遠離身體的一段大結節與小結節骨性凸起的命名意義一定是有意義的,或在肌肉運動中、在外科手術中,又或是一個位置總是發生損傷或者骨折,我們將其命名,以便我們與他人溝通或者後人查閱資料的時候,進行學習與查閱
  • 孩子滑滑板車,摔倒就導致胳膊骨折了,這可怎麼辦?
    肱骨髁上骨折就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在5到8歲的兒童。男孩好動,所以肱骨髁上骨折發生機率男孩明顯高於女孩。肱骨髁上骨折常累及肱骨下端骨骺,有可能影響骨骺的發育,所以容易出現肘內翻或外翻畸形。
  • 特殊名稱骨折這麼多,你都能記住嗎?
    Kocher-Lorenz 骨折單純肱骨小頭骨折。Smith 骨折橈骨遠端骨折伴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也稱為反 Colles 骨折。Dupuytren 骨折腓骨遠端骨折伴有遠端脛腓韌帶斷裂,以及距骨側方移位。又稱 Pott's 骨折。Dupuytren 骨折脫位被列為一種少見的 Lauge-Hansen 旋前-外展型損傷,屬於三度損傷,即腓骨高位骨折、脛骨下端腓骨切跡部位撕脫骨折、三角韌帶斷裂同時有下脛腓分離。
  • 知識回顧丨38種特殊類型的骨折,你掌握了幾個?
    肱骨遠端股骨髁的冠狀位骨折,為關節內骨折。屬於AO分型的B3型。,損傷與踝關節極度外旋和蹠屈有關,腓骨遠端骨折伴有腓骨近側骨折段向後移位交鎖於脛骨後外側棘後面。指脛骨遠側端的「V」形骨折,延及踝關節並將脛骨遠端分為前後骨折塊。
  • 洛陽:5歲幼童從學前班雙層床上摔下致骨折,學前班無辦班資質
    3個月前,他在學前班宿舍從雙層床上摔下,造成右肱骨遠端骨折併骨骺損傷,在醫院進行了手術,目前仍需每周到醫院複查。看著孩子檢查時痛苦的表情,瑞瑞父母心痛不已。 01 幼童學前班雙層床上摔下致骨折 今年7月,家住高新區的任先生把兒子瑞瑞送到了家門口的博童教育的學前班就讀
  • 骨折了必須手術嗎?常見骨折的中醫手法復位經驗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對尺橈骨單骨折,X線片看到重迭,實際是旋轉移位,所以在復位時,千萬別盲目牽引,牽引是拉不出來的,一手控制骨折端,先旋前,再旋後,就可以復位了。復位要領:屈肘90度,輕牽,端捏骨折端。上1/3段骨折,使遠端旋後復位;中下1/3段,使遠端旋前復位。外固定同尺橈雙骨折。尺骨幹骨折多因旋轉兼傳導暴力造成,常見於下1/4段。
  • 兒童常見肘關節骨折,如何處理……
    左側為標準位,右側為肱骨內旋位1.細微的骨折或折端沒有移位,在平片上僅表現為八字徵陽性。2.肱骨前線位於肱骨小頭的前1/3部或前方。診斷髁上骨折的另一個界標是X線片淚滴:它由肱骨遠端鷹嘴窩和冠狀窩的骨皮質形成,髁上骨折常使該淚滴變形。
  • 東西部百寶書 | 小型犬橈尺骨骨折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比較
    這類犬體形較小,骨骼纖細,常因外力如高處墜落、車輛撞擊或無意踩踏等而造成尺骨、橈骨同時骨折。由於橈尺骨上附著肌肉較肱骨、股骨少,而且其遠端與近端粗細相當,在以前內固定技術尚未普及時,一般採用外固定加以復位,但是對於一些錯位性或開放性橈尺骨骨折,外固定復位效果比較差,易引起肢體長度和功能的改變。目前對於複雜性或錯位性橈尺骨骨折,臨床獸醫一般採用髓內針結合環扎鋼絲內固定或單純用接骨板內固定兩種方法。
  • 【東西部百寶書】小型犬橈尺骨骨折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比較
    這類犬體形較小,骨骼纖細,常因外力如高處墜落、車輛撞擊或無意踩踏等而造成尺骨、橈骨同時骨折。由於橈尺骨上附著肌肉較肱骨、股骨少,而且其遠端與近端粗細相當,在以前內固定技術尚未普及時,一般採用外固定加以復位,但是對於一些錯位性或開放性橈尺骨骨折,外固定復位效果比較差,易引起肢體長度和功能的改變。目前對於複雜性或錯位性橈尺骨骨折,臨床獸醫一般採用髓內針結合環扎鋼絲內固定或單純用接骨板內固定兩種方法。
  • 肱骨外上髁炎
    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擰毛巾、提重物時手肘外側酸脹不適嚴重時甚至疼痛難忍範圍可延伸至小臂手腕這種情況很可能患上了「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一、什麼是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病,被用來描述發生自肘關節外側部的一系列症狀。其本質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總腱的慢性損傷性肌筋膜炎。腕部持重或活動過度與發病有直接關係。它因發現於網球運動員身上而得名,而其實在流行病學上,「網球肘」的發生率,非運動員高於運動員。
  • 康復時間:常見骨折的康復原則
    早期做握拳及肘和腕關節屈伸練習,限制肩外展活動。②內收型:治療較困難,復位後以三角巾制動4-6周。以預防肺部併發症及早期功能活動為主,限制肩內收活動。避免肩周炎及肩關節僵硬發生。⒉ 肱骨幹骨折 肱骨幹中下1/3骨折易合併橈神經損傷。肱骨中段骨折不癒合率較高,應定期複查X線片,若骨折斷端出現分離現象,應及時矯正。
  • 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鎖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好發於青少年,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常見的受傷機制是骨折側方摔倒,肩部著地,受力傳導至鎖骨,以第1肋骨為支點,發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著地,暴力經肩部傳導至鎖骨,發生斜形或橫形骨折。直接暴力常由胸上方撞擊鎖骨,導致粉碎性骨折,但較少見,若移位明顯,可引起臂叢神經及鎖骨下血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