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百度百科把「筍」歸類為「食譜」,而並非「植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吃」這方面,中國人一直做得很優秀。
我們知道,竹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往今來,愛竹、品竹、頌竹者眾多,但絕對多不過吃竹筍的人。
梁實秋先生說過,我們中國人好吃竹筍。
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筍譽為「蔬菜中第一品」,認為肥羊嫩豬也比不上它;古代著名「吃貨」東坡先生初到黃州立刻就吟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之句;還有後人打趣「若要不俗又不瘦,頓頓筍燒肉」……
清明將至,竹筍頻頻冒出頭,人們餐桌上的這道「至味」,你可得抓緊吃,再不吃,可就沒有了。
▷ 跟著挖筍人 雨後竹林聽音
昨日,在東陽市千祥鎮丁宅村,記者跟隨幾名有著豐富挖筍經驗的村民進山挖筍。雨霧繚繞的清晨,竹林裡溼漉漉,靜悄悄,仿佛還能聽見竹子的拔節聲。
「今天去挖的是毛竹筍。」挖筍人丁紅波介紹,竹筍是竹子剛從土裡長出的嫩芽,可食用的筍一般有毛竹筍、慈竹筍、麻竹筍、淡竹筍等。按季節分,又可分為冬筍、春筍、以及夏季採摘的鞭筍3類。其中,以冬筍最受人們喜愛。所以有人說,冬筍最美。
圖片來自網絡
但「嘗鮮無不道春筍」。據說,當年連唐太宗都對春筍朝思暮想,每年春筍上市,還要召集群臣共赴筍宴。
冬筍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筍,不生在地面,因其深藏不露,所以質地細密。至春暖花開,雨水充足,深土中竹筍迅速長出地面,只要一露尖,就是春筍了。
「白夾筍是春筍中的上品,白、嫩、脆。」丁紅波邊走邊說,市場上最早上市的春筍品種叫雷筍,因早春打雷即出筍而得名。
「這雷筍很有意思。」同行另一名挖筍人黃天陽是90後,從小很喜歡跟長輩去挖筍。「每年初春驚雷一響,就能聽到老人講,去竹林裡多待會兒,就能聽到筍芽破土的聲音。」
到達竹林,幾名挖筍人立刻四散開始尋筍。
因為近期挖筍的人多,竹林裡很多地方的土都有被翻過的痕跡,還有三三兩兩未及掩埋的土坑。
「2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出筍初期,因其成竹的可能性小,這時候的筍可以採挖。」丁紅波說,但是挖筍時要注意不可傷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筍後要立即覆土填平筍穴。
「找到了。」離開竹林口遠一些,黃天陽第一個發現筍。湊近看,一個小小的綠色筍尖在青苔、野草中,不留心很難發現。也許一眨眼,筍尖就會被大地「藏」住。
黃天陽用一把鋤頭,麻利地刨去竹筍周圍的泥土、石塊,露出竹筍的基部,鋤頭對準筍的根部使勁一鋤,「咔嚓」一聲,筍就離開大地了。
「春筍比冬筍好挖。經驗豐富的挖筍人,10秒鐘就能挖起一個春筍。」記者也拎了把鋤頭嘗試,全然沒有看起來那樣輕鬆。
「現在的春筍還小,所以嫩。」記者把這第一塊挖出的筍握在手中,不過比手掌大一些。
「今年是小年,筍沒有那麼多。」挖夠全家人能吃一頓的量,丁紅波幾人就決定下山。「最近天天都會有新的筍尖兒冒出來,可以改日再來。」
▷ 筍的家宴 都可以怎麼吃?
春筍怎樣做都好,煎炒煨燉,無不絕妙。春筍的吃法太多了!油燜筍、香菇筍乾控肉、竹筍燉排骨、竹筍雞湯……最簡單的素炒也很好吃。
據了解,還有心甘情願讓人「自討苦吃」的苦筍。蘇東坡盛讚它「待得餘甘回齒頰,已輸巖蜜十發甜」;陸遊說它「薏實炊明珠,苦筍饌白玉……山深少鹽酪,淡薄至味足」,光看文字,就能讓吃貨們神往。
最大的遺憾是吃筍的季節不長。清明節後,春筍就不宜再挖,菜市場的春筍也要下市,所以想要吃新鮮春筍的人得趕早。
圖片來自網絡
山中歸來,挖筍人特意為春筍辦了「家宴」。除了其他家常菜,上桌一道春筍燉鹹肉,一道春筍炒鹹菜,是最尋常,也讓人最念念不忘的「筍味」。
春筍燉鹹肉,鹹肉用的是丁紅波老丈人家年前醃的臘肉。
前一天,這臘肉還掛在屋簷下晾曬,在日頭下緩慢地滴著油,散發出陣陣誘人香氣,很快就要入鍋變成一道佳餚。「切兩塊燉筍,絕配。」
先煮鹹肉,水沸之後,用小火再慢熬15分鐘。接著放入春筍,加一點料酒和味精,如果想湯汁濃稠,並呈奶白色,還需要加一小勺豬油。等一鍋東西沸騰後,再熬十來分鐘就可以裝盤了。當然,熬的時間越長,湯就越鮮美。肥瘦相間的臘肉,一口咬下去,滿嘴肉香;鮮脆爽口的春筍,吃得人滿嘴湯水。
在江南地區,春筍最經典的菜該是「醃篤鮮」,就是用鹹肉、鮮肉等和春筍一起煮的一道特色菜。
另一道春筍炒鹹菜,是最下飯的,用的也是丁紅波自家醃的鹹菜。春筍切丁,鹹菜洗淨切丁;肉絲準備,用澱粉、油拌一拌;鍋熱,倒入比平時炒菜多的油,爆香蔥姜蒜,倒入肉絲滑散;倒入筍和鹹菜,翻炒,調味,加糖、蔥花翻炒一會兒,即可裝盤。
▷ 筍雖好吃 可不能貪多哦
在營養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可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竹筍的營養價值相當豐富,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磷、鈣、鎂、鐵等微量元素和胺基酸等成分,對人體非常有益。
中醫認為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筍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筍性味甘寒,含較多的粗纖維素、難溶性的草酸,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等疾病的患者不宜吃筍或不宜多吃。
筍系寒、澀之品,凡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後以及因吃筍會誘發、復發哮喘的人,不宜吃筍。此外,筍還能助發瘡毒,故凡癰瘡患者,也應忌吃筍。處於發育期的兒童,骨骼發育尚未成熟,亦不宜多吃筍。
在食用筍時,應將其燒熟煮透,若用筍片、筍丁炒菜,也要先把筍用開水燙5~10分鐘,然後再配其他食物炒食。這樣既可因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減少其弊,又能使菜餚無澀感,味道更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