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簡單地把豬、牛等紅肉配上紅酒,魚、雞等白肉配上白酒,但這個邏輯放在中國菜,有時並不完全成立。中國大江南北菜色雖各有不同,但配酒之道可根據一些基本原則,從食物口感濃淡給味蕾的感受,結合葡萄酒的溫順、果香味、澀口等程度,找出最佳的搭配。
中國菜與外國菜有一個很大的分別,就是西餐以原味居多,但中國菜以烹調方法入味,烹調方法對味道的影響,較食物原材料來得更大。例如,同樣是一條魚,粵菜清蒸的方法做得淡味精細,上海、江蘇偏甜酸味,重慶、四川水煮魚是麻辣過癮,北方烤魚味道較濃……當配搭葡萄酒時,都要有不同的選擇。
除此之外,外國人主食是肉類,紅酒的單寧可幫助消化,較常用紅葡萄酒配搭;但中國人主食是碳水化合物,一般適合較淡和不複雜的酒,以白葡萄酒配搭較宜。
概言之,要替中國菜配葡萄酒,應先看煮法、調料、濃淡、油膩、鹹甜等程度,來決定該用什麼酒來配搭。南方菜以清淡為主,如果味道是偏甜的,應選酸度不太高而略帶少甜的白葡萄酒,如德國及法國阿爾薩斯(Alsace)的白葡萄酒;廣東點心可搭配沒有經過橡木桶釀製的白葡萄酒,或單寧較少的紅酒,例如勃艮第博若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美國梅洛(Merlot)或紐西蘭黑比諾(Pinot Noir)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對於海鮮來說,清蒸魚要保持鮮嫩細膩的香味,白葡萄酒應避免選擇過分濃鬱的類型,可以考慮雷司令(Riesling)或密斯卡得(Muscadet)半乾白葡萄酒;濃味的蝦蟹可配經橡木桶釀製的霞多麗(Chardonnay);蛤蚌及蠔類就配上長相思(Sauvignon Blanc) 或白詩南(Chenin Blanc)。海鮮要避免單寧含量高的紅酒,因會破壞海鮮的鮮味,甚至加重腥味的口感。閩菜用滷水製作的拼盤,筆者認為最好的配搭是冰凍的清淡紅葡萄酒,例如博若萊佳美(Gamay)釀製的新酒,堪稱絕配。
上海和江蘇菜多會偏甜,要避免單寧較重的葡萄酒,因單寧和甜味結合會發出苦味,不是很好的配搭。建議用白葡萄酒或單寧較少的紅酒配搭較為合適,也可以配上波爾多南部的蘇玳(Sauternes)甜酒。有些上海菜在吃的時候,需要同時蘸醋來吃,例如鍋貼、小籠饅頭等食物,那就請不要配酒了,因為醋的酸味留在口中,配什麼酒都不太合適。請等待醋酸味消失以後,再喝葡萄酒吧。
當吃油膩食物的時候,紅葡萄酒中的單寧,可以減低油膩的感覺,平衡食物的口感,故此可考慮法國波爾多紅酒及新世界的希哈。比如,筆者喜歡用赤霞珠配上紅燒肉,厚重的單寧可把油膩洗刷乾淨,吃起來是特別美味。
要替北京烤鴨配上好的葡萄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烤鴨的肉質肥而不膩,鴨皮酥脆香美,醬汁帶有甜味,再加上蔥絲和黃瓜條卷,真是難壞了不少葡萄酒專家。建議可考慮帶有酸度和略甜的白葡萄酒,筆者試過法國羅亞爾河谷(Loire Valley)的白詩南,配上北京烤鴨的效果算是不錯。
有不少北方菜帶偏鹹的味道,請避免用單寧過重的紅葡萄酒,因為高鹽分會帶出單寧的味道,並不是很好的配搭。建議選擇中等單寧程度的紅酒,例如法國羅訥河谷南部的歌海娜(Grenache)、波爾多右岸的梅洛(Merlot),它們帶有濃度果味及適度的單寧,適合配上偏鹹及味道豐富的北方菜。
至於帶辣味的四川菜,單寧必須儘量避免,不應配上紅酒。由於食物的辣味,會破壞酒中的層次感覺,所以應配搭果味較重、帶有一定酸度的白葡萄酒,最好沒有經過橡木桶的釀製,例如法國阿爾薩斯的幹白雷司令,就是不錯的選擇。
吃火鍋應喝什麼酒?說句實話,火鍋當然要配上啤酒啦,如果硬要選葡萄酒的話,也要挑一些溫度較低的葡萄酒,例如冰桶中的香檳或簡單的白酒。
最後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儘管實行的時候可能有點困難),就是中國菜在吃的時候,通常都是全都一起上桌,並不考慮吃的次序,但在喝葡萄酒的時候,如果你先喝了較濃的紅酒,再喝較淡口味的葡萄酒,就較難充分感受後者的質感。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先從最淡的食物上酒,例如先吃清蒸魚配白酒,再來中等味道的菜配黑比諾,最後是油膩的紅燒肉加上赤霞珠,那就可以充分感受每種葡萄酒的層次。
溫馨提示:
1.轉載分享本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即可;
2.如果您還不是我們的好友,點擊標題下方「酒美網」並關注」,紅酒文化與您共享.
3.下載酒美網手機客戶端,掃描下方二維碼,輕鬆下載!掌上酒美,隨身酒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