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言: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一個人應該謹言慎行,小心出口傷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禍從口出的例子。
比如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報導,在一輛動車上,一名男子趁著鄰座不在悄悄換位,被發現之後遭拒,居然還不服氣,破口大罵道:「我就換個位怎麼了?我身份比你高多了,要是你在我公司早就被我開掉了!」
很快,這番盛氣凌人的言論在網絡上被議論紛紛,最終這位出言不遜的男子也出面道歉了。在這樣的芝麻小事上,如果可以好好溝通,那麼就不會引發一場不必要的麻煩,然而不會說話卻導致雙方如此不堪。
所以,會好好說話在人際交往中顯得尤為重要。箴言書當中也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眾人的良藥。」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說話呢?情商高的人都是怎麼說話的呢?
一、高情商的人,懂得讚美與肯定
情商高的人善於發自內心的真誠讚美別人。
這個時候發現「發現美的眼睛」就很重要了,別人明明不起眼的一面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一個優點。
眼中經常可以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才會進步得更快,而如果總是對別人挑三揀四,會固步自封反而退步。
心理學家威利·詹姆斯說過,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當我們被讚美的時候,會得到一種被別人重視和關注的喜悅。
所以,即便有些人聽到讚美會有些難為情和尷尬,但是在心底裡,每個人還是渴望別人的誇獎與讚美的,只是每個人所需要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現在很流行的愛的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辭、精心的時刻、愛的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
其中,肯定的言辭是人際交往中的第一步,其他的愛的表達在交往深入之後才會慢慢觸及。所以一句肯定的言辭可以快速地拉近彼此的距離,是我們要首先學會的。
我觀察到我的一位同事,非常善於讚美他人。一次辦公室聚餐,她誇我們辦公室的一個妹子說,你說話做事感覺會比同齡人成熟很多,一點都不像96年的。
這樣,兩個原本不怎麼熟悉的人馬上就打開了話匣子。
所以當我們發自內心地去欣賞他人的時候,別人的內心也會更加敞開。
讚美和肯定,就是愛的有力溝通工具。當然,讚美也需要具體,不具體的讚美使人覺得空洞、敷衍且毫無誠意。一句讚美的真誠與否,別人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二、高情商的人,懂得尊重與傾聽
情商高的人善於傾聽,而不是只顧著自己滔滔不絕地表達。
在聊天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國王,只想聊自己的事情,但如果願意先去傾聽,去了解別人的需求,那麼當自己表達的時候,也會更加地有針對性,也能夠讓他人感受到尊重。一位偉人曾經說過: 「喜歡傾聽的民族, 是智慧的民族; 不喜歡傾聽的民族, 永遠不會進步。」
一檔律政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中,實習律師何運晨的優秀圈了不少粉絲,但是在一次與客戶的交涉當中,也暴露了自己喜歡接話且比較強勢追問的小毛病,甚至客戶還沒說完,何運晨就開始接話打斷。
在交涉結束後,何運晨的帶教金律師也嚴肅批評:「不要去著急補充別人說的話,要注意傾聽,否則就會給人一種,為什麼我還沒有表達清楚,我自己都沒有想清楚的事情,為什麼你那麼快就聽懂了?我會感覺你聽都沒聽,就做出了反應。」
所以慢慢地聽是多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以為自己聽懂了,但是其實我們還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對方的意思,根本還沒有聽懂。
三、高情商的人,懂得包容和與自省
情商高的人有一顆包容和自省的心,很少批評、指責和抱怨。
因為他們明白,當矛盾出現的時候,自己必然也會有相應的責任。反省自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同時他們也會迅速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及時疏導,避免把不良情緒傳遞出去,消化後再交流。即便對方有錯,但也是會先肯定,這樣接受度也更高。
黃渤是娛樂圈中大家都公認的高情商代表,儘管顏值和身高都經常被人拿來調侃,但他能馳騁娛樂圈這麼多年,和他的高情商不無關係。
與黃渤一起拍戲的閆妮有一次調侃他:「我以前都是跟帥哥演戲,這次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自己要進入醜星的行列了!」黃渤反而機智對答: 「那我覺得和你一起演,是我要走向帥哥的行列了!」
對於這番嘲諷,黃渤不但沒有惱羞成怒,反倒以一顆包容和輕鬆的心贊了對方一番。所謂高情商,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用對方所希望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愛是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被關注。比如,一個人明明很渴,而你一直給他許多好吃的,他是感受不到愛的。
四、高情商的人,更坦誠與真實
情商高的人經常可以讓人感覺到他的坦誠與真實。
楊冪在奇葩說中說過一直激勵她的一句格言是:「極度的坦誠就是無堅不摧。」她說這麼多年經歷了很多爭議,但是她從來沒有去懟過別人對她的非議,她在微博上從來沒有使用過黑名單功能,也沒有關閉過評論。
可見,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可以坦誠地面對自己所有的欲望和失敗,把詆毀都當成草船上的箭,當東風再起的時候,再去看這些人的時候,會感謝他們也同樣成就了自己。其實當我們能保持最大程度的真實和通透的時候,真實也會給予自己無限的力量。
所以與人交往並非要虛偽地只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真正的情商高,不是假,是運籌帷幄,是在尊重和關愛自己的前提下,照顧別人的感受。
當蔡康永談及外界給他的高情商標籤時,坦然說道:「我只體貼我想體貼的人,剩下的人我並不會關注太多。我看到很多面面俱到的人,回到家都已經累到沒有力氣去追求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我覺得可以對他人有教養、有禮貌,可是不必那麼有熱情,要把熱情留給你真正在乎的人。」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就不會被擾亂思緒,就可以坦然自若且無所畏懼地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也不會想要去討好所有人而去獲得內心的滿足感。
丹尼爾·戈爾曼在 《情商》一書中寫道:「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其實,情商高的人,就是具備一種讓自己和別人舒服的能力。
當然這種能力絕非一日就能練造,而是要落實到每一天的小事當中,我們可以去回想自己的每一天的每一句話,下次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能不能說得更好些呢?有沒有更好的表達?相信這樣去琢磨,每一天都會是一個操練情商的機會。
隨著閱歷加深,我們會明白,好好說話不僅是個生活必備技能,還是一種舒適的與自己、他人、世界的相處方式。擺正自己的位置,掌握說話的分寸,學會換位思考,那麼我們的世界會越走越寬。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