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孩子上了高中,沒有初中那麼優秀,甚至焦慮抑鬱了?

2020-12-21 新高考前沿

我女兒在高一時一度十分焦慮,初中的成績還不錯,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班上的學霸太多了,成績就只能墊底。我們家長都跟她說只要努力學就行,考得好不好,我們不在乎。可是她就是自己給自己壓力,高一一年都是悶悶不樂的,反而現在高三好些了,好像自己也習慣了,沒有以前那麼的焦慮了,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這是一名家長的分享,很多孩子考上高中後高一階段心理落差會很大,若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會產生焦慮,嚴重的甚至還會抑鬱。

很多家長也會有一個感覺:孩子上了高中後,沒有初中那麼優秀了,成績持續下降就算了,甚至性格大變,變得很陌生,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中考分流,競爭對手變了

中考分流50%,那些成績差的孩子已經去職高了。大浪淘沙之下,能夠考上高中的本身都是很優秀的孩子,所以到了高中後沒有人給你託底了,孩子的競爭對手變了,一切要重新排序。

大家都是高手,但只要有考試,必然有人墊底,在競爭對手都很強大的情況下,誰墊底都是有可能的。

2.難度升級,學習方法變了

到了高中各科的知識難度都開始提升,初中學得是表面高中講的是本質,初中的知識靠死記硬背或者課外補習也能堆出高分,但是到了高中卻完全一樣了。

高中學習更注重對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的考察,很多孩子上了高中以後,學習方法與學習思路沒有轉變過來,一開始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與節奏。再加上高一九科都要學,作業量大增,學習任務重,一些孩子熬到晚上12點作業都做不完。

所以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很有挫敗感,明明自己跟初中一樣學習,甚至更努力,為何成績卻不好呢,心理挫敗感就會很強。

3.期望過高,心理壓力太大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孩子能考上985,211這樣的好大學,至少是個本一。這種期望在長久的無形與有形之中傳遞,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一旦孩子在高中學習出現問題,那孩子的心理問題就容易爆發,從而產生焦慮,如果不注意疏導,這種焦慮久而久之,尤其是在考試成績持續不理想的打擊與刺激之下,很可能會抑鬱,身心受到損害。

那麼家長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又該如何解決或者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呢?需要做好以下3點:

1.合理引導,注重心理銜接

在孩子從初中升入高中時,要注重孩子的心理銜接。高中的學習方法與初中完全不同,要鼓勵陪伴孩子總結初高中的學習方法的不同之處。

如果覺得有難度,自己做不到,可以聯繫孩子高中老師,跟孩子老師多交流,拜託孩子老師幫助一起引導孩子儘快適應高中的生活與學習節奏。只要高一上學期適應下來,後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2.降低預期,接受孩子普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個家長都是如此,但是我們還要認清一個現實,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家長們首先要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要把焦急的情緒傳染給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

接受孩子最差的樣子,孩子首先要心理健康,這勝過考試分數的重要性。家長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慢慢陪伴孩子成長!

3.從小入手,注重過程非結果

從小注意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不能把孩子當作溫室的花朵,但也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樹立自信。

平時做事注意引導孩子注重做事的過程,而非結果。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孩子是否優秀不僅僅靠分數來衡量。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傳遞一個陽光積極的心態,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知道只要努力過,無論結果如何,無怨無悔就夠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出學習與心理出問題,家長的培養與教育必然有需要反思的地方。父母看淡分數一些,孩子就不會壓力如此之大,甚至抑鬱,父母陽光自信一些,孩子就不會因為分數的打擊而頹廢。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陪孩子一起找辦法,一起努力解決問題,把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搭穩,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耐心,最終孩子給你一個驚喜!

本文原創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謝您的關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資訊,盡在新高考前沿

相關焦點

  • 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好,高中卻一落千丈,是智商問題?聽老師怎麼說
    小學和初中成績好,到了高中成績就一定好嗎?對於多數學生來說,這是沒用問題的,但是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我也見過很多學生小學和初中是學霸,高中變學渣的例子。我能理解這些學生家長焦慮的心情,畢竟已經到了十年的「學霸家長」,誰也不能接受孩子高中變差的現實,更接受不了「贏在起跑線」卻「輸在重點線」這種殘酷的現實。
  • 孩子是學霸,很優秀,到底為什麼患上抑鬱症不上學了?
    甚至小學跳級,初中跳級,高中跳級。在學校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陽光活潑開朗。他一直是老師、學校的寵兒,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孩子獨立有主見,爸爸媽媽一直沒提過什麼要求,從小到大基本沒怎麼操心過,而且很多時候家長還聽孩子的意見。 這麼好的孩子,怎麼就抑鬱了呢?
  • 小學初中女孩成績好,高中是男生的天下,為何女狀元卻越來越多?
    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明明小學、初中都很優秀,為何高中成績下滑得厲害,甚至跟不上課?小學初中女孩成績好,高中是男生的天下,這句話是真的嗎?可為何現在的高考女狀元卻越來越多?今天「新高考前沿」跟您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 「長期拖延」致焦慮抑鬱?就醫「拖」不得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當天可做完的事,卻要拖到第二天;有些人因為不自信,計劃中的事拖著不想做;還有些人因緊張、害怕失敗,拖拉作風造成心裡焦慮、抑鬱……說到拖延行為,身邊很多人感同身受,並由此被困擾著。尤其是有些人因此還丟了工作,真是得不償失。對此,長沙市第九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柳春旺副主任醫師教大家防治對策。
  • 很多人越優秀,反而越抑鬱
    文/老K 記得我在抑鬱的時候看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書籍時有過這樣一句話:「患上神經症的人大多都是比較優秀的人,只不過他們同時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對抗症狀上」。
  • 抑鬱焦慮,混跡社會的初中女生,如何走出孤獨與無助?
    後來因「被網絡暴力」,朋友圈子所有人集體謾罵,學生感覺很受傷,又加之抑鬱和焦慮,無緣無故哭的頻率一周會有四五次甚至多的時候每天都有幾次。3、關於情緒情緒狀態:外人面前情緒較好,家裡情緒暴躁。難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無緣無故的哭(抑鬱和焦慮的體現)。剛來的時候睡不著睡不好,這周在斷藥的情況下也睡得好,和心理諮詢,體能提升,運動增加,生活作息規律有關。今年被診斷為抑鬱和焦慮,並服精神類中藥藥劑。不能控制好情緒的這一年,也會想活著的意義,甚至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也在腦子裡有過,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 考不上重點初中就難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就無緣重點大學?
    考不上重點初中就難考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就無緣重點大學,這說得對嗎?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種說法不對,甚至會拿身邊的例子來證明,很顯然這句話只是從概率大小上面來說的,重點就意味著大概率,不是重點就意味著小概率。
  • 老師:學生上高中成績下降很快,不是輸在智力,而是心態和方法
    進入十月份,對於新高一的學生而言,近期很多都會進行一次「月考」,有的在國慶節前,有的在國慶節後,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次考試,會給很多學生和家長「當頭一棒」,不少人因此亂了陣腳,開始焦慮起來,甚至「有病亂投醫」,到處聯繫老師給孩子輔導,而不管孩子是否需要輔導。
  • 孩子上初中後像變了個人,難溝通,家長該怎麼做才有效?
    常表現在:前一秒還對未來充滿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到,下一秒又會悲觀失落,覺得什麼都沒有意義。02.學習難度增加,孩子自控力弱,理想和現實差距大。我女兒上剛上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新增了歷史、地理、生物、物理等科目。
  • 孩子抑鬱家長不要小看!小心釀成大禍!學會這幾招輕鬆避免!
    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好像網絡上都在說現在的孩子矯情,動不動就會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家長的不理解和指責,讓很多孩子逐漸的走向抑鬱的邊緣,甚至出現自殺的傾向。好多家長看到的只是孩子不好的一面,然後各種「教育」和「諷刺」,一步步的把孩子逼到沒有退路的角落。
  • 優秀孩子是家長陪出來的?1-9年級這樣陪讀,高中就輕鬆了
    一、小學時成績優異的和成績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現:1、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各期考試96分以上)進入初中大部分成績還是不錯的;2、小學成績中等的學生(各期考試90—95分)進入初中後很有一部分能進入優生行列;3、小學成績差的學生(各期考試85分以下)進入初中後成績卻很難上去,甚至跟不上。
  • 媽媽的焦慮,孩子走不出的心理陰影
    看似大學環境讓其實產生了焦慮,才對當下的不滿,但這種焦慮是長久以來就在潛意識裡了,一個人的抑鬱焦慮不是一兩天就產生了,心理醫生在診療中對媽媽說,孩子其實上學後就產生了焦慮,因為媽媽要求他每次都要考第一,沒考到100分,媽媽就不高興,孩子最怕的就是拿著分數不滿意的試卷讓媽媽籤字,內心真想撕毀,但不敢,孩子說曾經有過一次做夢,考試前,因為地震學校的樓房都倒了,自己卻笑醒了
  • 很多事情你應該知道
    現在青少年患上抑鬱症的很多,在學生中,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的學生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的學校。為什麼優秀的學生發病率高呢,我們了解一下抑鬱症形成的原理,一般抑鬱症患者都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自責焦慮,害怕失敗,不敢擔當的性格。
  • 很多孩子初中高中就不想繼續讀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無論是什麼時候,在我們或者我們孩子的身邊總是都會有一些人他們明明年紀輕輕,正式讀書學習的好時節,可是卻早早就不想繼續讀了。而我這裡只補充一個我們都知道,但是很多時候又會忽視的角度去分析。我們不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或者幾個人,而是把所有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打包」一起看才行——人們對於「現實」的認識和接受能力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強!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編者按 ·  我國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不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鬱之苦,而家庭原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首要因素,影響抑鬱症兒童青少年病情的走向。因此,家長在孩子抑鬱症的發現和早期識別中、在營造和諧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改善親子關係中起關鍵作用。
  •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抑鬱
    北大六院精神科主任醫生叢中曾經說過:抑鬱總是襲擊那些優秀的人才。因為他發現北大清華等名牌學校的孩子,自殺率比別的學校高。 美國統計學家內曼(Neyman)針對1020名90後美國公民的調查研究發現,超過80%的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隨著學歷的增高而明顯減低。
  • 初中學霸,高中跟不上,如此反差原因在哪?
    很多同學在初中的時候一直名列前茅,中考也如願以償的考上了理想的高中,開始了一段更加艱辛的求學之路,但是很多同學上了高中之後,成績平平,或是下滑,甚至出現了跟不上的狀況。
  • 初中成績好的女生到了高中就不行了?你越這麼想,孩子成績越不好
    其實不光家長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就連不少老師也會有這樣的觀點,說初中成績再好的女生到了高中也不行,而男生則不要緊,成績差點也能跟上去。但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智商水平都不一樣,智商這件事根本不能單純的用性別就衡量出來。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不涉及焦慮症狀,但有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抑鬱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慮。 抑鬱狀態中,患者常表現出自罪、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麼都沒有意思、未來一切都沒有希望,行為上也會感到做事困難、想要迴避過去顯得簡單或有趣的活動。
  • 中度抑鬱+焦慮,家人困住了我,我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其實我從初三的時候開始就有些抑鬱的情緒了,我應該是屬於那種天生敏感的人吧,很在乎外人的看法,可能這是我會抑鬱的一個直接原因。跟很多人一樣,出現了嚴重的軀體化現象,就連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後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開始減退,而且我還開始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