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是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貼秋膘的季節!馬上要到中秋節和國慶節,兩節疊加,每逢佳節胖三斤,想吃,又不想胖!
好為難啊!
秋天,滷味橫行,滷鴨脖、鴨頭、鴨掌、雞爪、豬蹄、牛肉、滷雞,在滷界可以說是無所不滷,武漢人也太壞,你滷雞滷鴨滷豬滷牛也就算了,你還滷小龍蝦、螃蟹。
最近武漢人把海鮮也給滷了,「油浸大蝦」,將配方不明的香料投入熱油,製成「滷油」,燒至120度大火改小火,入足兩寸大海蝦後,關火,加蓋,待其涼透,其味也入透,撈出瀝去浮油上桌----其蝦殼肉易於分離,蝦肉彈性十足,鮮辣適口。
食材充分,味道巴適,節假日想不吃都難。但做滷味的師傅都不胖,這是個麼道理呢?走近滷起源滷菜培訓,來看看師傅們怎麼說。
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吃滷味後喝茶,這個季節,他們喝花茶!
【揚州竹枝詞】桃潭主人
蘭湯浴罷鬢雲偏,茉莉花子插兩邊,五色絲絛拖在地,撩人裙底看金蓮。
宋·楊巽齋 《茉莉》
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閒花插滿頭。
這都是說的茉莉花。
喝花茶可以解除食物的油膩,讓人感到更加清爽。特別是對女性來說,秋季當首選茉莉花茶,因為秋天人容易乏累,此時若沏上一杯濃鬱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可以提神醒腦,清除睡意。茉莉花茶是綠茶經過多次用茉莉花茶鮮花窨制加工而成,即具茶的功效,也得花的藥理,對人身體大有裨益,深得大眾喜愛,是花茶中產量最大,銷量最廣的一款茶。
吃了滷味,喝杯茉莉花茶,滷味留香,花茶留香,留出的都是傳說!
唐代名妓真娘,真娘出身京都長安一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工於琴棋,精於書畫。為了逃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被誘騙到山塘街「樂雲樓」妓院。其時,蘇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還有幾分才氣。偏偏愛上青樓中的真娘,想娶她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做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還是不罷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於真娘處。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為保貞節,懸梁自盡。王蔭祥得知後,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於名勝虎丘,並刻碑紀念,載茉莉花種樹於墓上,人稱「花冢」,並發誓永不再娶。
傳說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沒有香味,死後其魂魄附於花上,從此茉莉花就帶有了香味,所以叫茉莉花又稱香魂,茉莉花茶又稱為香魂茶。
當鴨子遇上桂花,好吃也不會胖三斤。桂花鴨是南京知名的特產,重視產品的選材,採用的鴨子皮白、肉嫩、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鮮,具有香、酥、肉嫩的特點。桂花鴨包裝精美,是逢年過節送禮的佳品,特別是中秋時節,味道更好,因為這個時節是桂花盛開的時節,吃桂花鴨更有一番風味。與桂花鴨齊名的還有花茶鴨。
公元前201前,楚漢之爭日趨強烈,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而且這一年瘟疫疾病流行,大多數士兵因為瘟疫都無法參戰,這可急壞了劉邦。恰巧,轄區內有一老漢叫劉積榮,因為在鎮上開了一家滷味店而聞名鄉裡,也多次得到劉邦的接見,劉老漢聽說劉邦因為此事傷腦筋,發誓要儘自己的全力幫助劉邦,劉老漢早年學習過醫術,他親自帶著家人翻山越嶺,採集了大量的中草藥,回去熬製成藥湯,結合自己祖傳的滷味技術,烹製出誘人的中草花茶鴨,親自送到劉軍大營,花茶鴨聞著香,吃著更香。劉軍將士食後個個精神大增,沒幾天瘟疫和各種疾病就在軍中銷聲匿跡。公元前202年,劉邦滅掉項羽,又先後徵服其他起義軍,建立漢朝。因為劉老漢的花茶鴨,不僅救了眾多將士的生命,還成就了大漢王朝,因為,劉邦就把劉老漢留在御膳房,隔三差五就要享受一次這種包治百病,味道美味的中草花茶鴨,這日,劉邦食後大悅,言:朕,心滿意足,就封之為積榮花茶鴨吧!於是,花茶鴨才得以流傳至今。
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李清照《詠鴿天·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這說的是桂花。
桂花的神話傳說不斷出現,尤其是唐代小說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
桂花性溫味苦,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化痰散瘀作用,它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經閉腹痛等有較好的療效。有時候吃點涼東西,胃感到寒涼,甚至疼痛,可以泡上一杯暖暖的桂花茶,趁著溫熱的時候喝下去,會感覺舒服很多。在秋季節,桂花最棒的功效還是調養肝血。我們知道氣鬱、血寒都容易導致血瘀,而桂花既舒肝氣,又散寒氣,有通瘀的作用。桂花更是女性的好伴侶,它可以幫助女性預防面部色斑,還能調理月經。
吃滷味喝花茶,相對於女性來說是最佳的搭配方式,不但不難為自己的胃,還養胃養顏養身體,還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