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大雪節氣,天氣愈發的寒冷,很多人都會注重食補,從而很好的暖胃健身,因此近期的羊肉銷量也在大漲,行情也迎來了很好的提升,豬肉、雞肉的消費需求也在跟著反彈提升。不過在吃肉時,也要注重水果的搭配,保證營養均衡才行,不然對身體不是太好。說起冬季的時令水果,青棗是不錯的美食,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特性
青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個頭相比普通的棗子更大一些,重量為50-100g,如同一個小蘋果,因此它也有「熱帶蘋果」稱呼,其甜度更是達到了10-20度,吃起來甘甜可口。它屬於一種小喬木果,和我國的喬木棗為一個科屬,對溫度的適應性比較強,零下10℃也能存活,35℃高溫依舊可很好的適應。正因如此,它在溫帶地區也可種植,不過此時果樹將變為落葉果樹,同時果品口感也會有變化。
青棗對環境適應性強,但也需要更高的肥料、光照和水源,在那些光照比較足量、排水方便的地方生長更好一些。每年1-2月份即可進行定植,它是陽性果樹,需要有足夠的光照才能長得更好一些。
二、價值
青棗叫棗,卻很大,像獼猴桃那麼大,它的營養成分比較高,果肉甜脆多汁,讓人吃了後回味不已,它的風味也十分特別,其中的維生素c成分更是達到了243mg/100g,相比獼猴桃的62mg/100g高出了四倍,每天吃上幾個就可以滿足一天的維C需求,從而保證果品質量更高一些,除了維C外,其中也含有著維B、維E等成分,因此它也有「維生素之丸」的說法。
青棗中的糖分比較多,也有一定量的鈣磷等成分,可以讓人體的抵抗力提高。而對女人來說,多吃上青棗對肌膚也比較好。青棗中還有著15種胺基酸,其中的鐵元素為6.56mg/100g,黃酮類化合物為392mg/100g,粗蛋白成分為2.63%。
作為一種開發價值比較高的果樹,它可以加工成果酒、蜜餞、果醬、果乾、果凍、果丹皮等,青棗這些年裡在市場上的熱度比較高,很多消費在都會購買,也引來了不少人栽種。
當然青棗的品種不同,成熟期也不相同,臺灣大清棗作為優質品種之一,生長9個月可採收果實,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採摘期。高郎1號的形狀比較穩定,產量高,在11月下旬到次年3月都能採收。碧雲的果皮更薄,青果有苦澀感,但熟透了後很是脆甜可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市。
三、種植前景
青棗的栽種成本不高,投資也不是太大,產量卻比較高,目前的收購價還算可觀,達到了1.5-2元一斤,在棗子中還是非常不錯的。它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畝產6000-8000斤,一般只要第一年多注意樹苗的生長就可以,鮮棗可賣出4-5元一斤,經濟收益不錯。青棗到北方的超市價格更高,北京的超市一斤達到12元,小編前幾天去逛超市發現的。
冬天剛好迎來元旦、春節,消費需求比較高,而普通棗子品種早已下市,因此青棗的市場競爭壓力不大,需求穩定,且它的儲藏優勢高,常溫保鮮期在10天左右,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