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東至縣:養鵝圓了脫貧致富夢

2020-12-16 鳳凰網

原標題:養鵝圓了脫貧致富夢

初冬的東至縣木塔鄉蘇村村黃屋組,樹木青翠依然,收割後的田野上,一群雪白的大肥鵝,在悠閒地覓食、嬉戲,放鵝人在田埂上照看著,顯得悠然自在,還不時地哼幾聲黃梅戲唱段,讓小山村充滿了生機與靈動……

「那放鵝的就是我們黃屋組的貧困戶蘇的權。」熱情的村民在路邊向筆者介紹。

走近蘇的權,向他祝賀養鵝成功。他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真得感謝黨和政府!」今年57歲的蘇的權,臉上洋溢著笑容,看上去真不像一位年近6旬的老人,感覺渾身是勁,找不出以前生活艱辛留下的痕跡。

「我今年養了500隻鵝,現在存欄還有200來只,每隻重10斤上下,能賣180元左右,銷售收入8萬多元,能賺3萬元。」 蘇的權高興地介紹。

交談中了解,蘇的權以前是黃屋最貧窮的一戶,父親去世得早,由體弱的母親拉扯他和哥哥兄弟兩人長大,一直食不飽腹。改革開放後哥哥又患了精神病,他一面照顧老母親和哥哥,一面種三畝田持家,因家裡一直太窮,連親也沒娶上。

他說:「2014年,我80多歲的母親又中風癱瘓了,就在我走投無路時,村幹部及時來到我家,鼓勵我要樹立生活信心,要照顧好母親和哥哥。同時給我家評為貧困戶,又給我們落實了低保,接下來還幫助我哥哥辦理了殘疾證,落實了殘疾人兩項補貼,極大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

他介紹,在幫扶幹部的盡心幫助下,他開始到村菸葉和食用菌產業基地做臨時工創收,一年可增收7000餘元,加上各項補貼,2016年就順利實現了脫貧。

勤勞能夠脫貧,打拼可以致富。2019年他母親去世後,減輕他的一半家庭壓力,看到別的貧困戶一個個在創業致富,自己也想利用黃屋豐富的水草資源來養鵝,得到了幫扶幹部的大力支持,並獲得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資金支持。

他說:「黨的政策好,幫扶幹部視我如親人,還幫我落實了獸醫定期指導我進行生態放養,保證肉鵝品質和養殖成效。我就更有底氣拼搏一把了。」

一天到晚,割草、餵食,早上放出,下晚歸棚,風裡雨裡,還積極參加養殖知識培訓、扶貧夜校學習……。他說:「忙不怕,窮才怕呢!」

青山綠水、土肥草美。據悉,近幾年來,木塔鄉堅持走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生態種養殖業發展,產業利潤得到了顯著提升。「我的鵝是放養,吃的是蟲草和糧食,肉質鮮嫩,生態營養,好賣。加上政府『消費扶貧』政策幫助,現在我的鵝供不應求,這200來只,人家早就訂購了。」他指了指鵝群,會心一笑。

養鵝有了經驗,創業嘗到了甜頭。走進了小康生活,他創業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準備養1000隻,待10幾天後人家把老鵝調走,我就進鵝苗來。」蘇的權望著眼前的鵝群,憧憬著未來更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池州東至縣搶險民兵起皺發白單腳照全網刷屏 新安晚報記者對話當事人
    照片引發全國網友心疼並關注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多方聯繫,終於找到了照片中人物的拍攝者及主人公——池州東至縣人武部部長南小勇和民兵教練員陳壽春。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照片背後發生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保衛戰。受近日持續降雨影響,7月初以來,池州東至縣境內遭遇多輪洪災侵襲。
  • 池州多家單位和個人上榜多個省級文旅品牌公示名單
    池州入選安徽省百家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公示名單:石臺縣磯灘鄉洪墩村石臺縣仁裡鎮杜村村青陽縣陵陽鎮楊梅村青陽縣朱備鎮將軍村池州入選2019年度安徽省百佳農家樂公示名單:貴池區莉莉農莊貴池區太普農莊青陽縣磊蕾生態農莊青陽縣齊春生態莊園石臺縣雲裡居農家樂東至縣綠野生態農莊
  • 池州奮力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池州市委市政府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夯實農業基礎,不斷調優農業結構,不斷加快三產融合,聚焦產業興旺,打造富裕鄉村,提升百姓幸福感,探索走「內外兼修」的鄉村振興之路。池州市委農辦固化「一月一通報、一季度一現場調度」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作用;市直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保持著強力推進態勢,確保今年162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
  • 未來5到15年內 池州境內將新添規劃多座過江通道
    根據規劃,未來5-15年之內,池州境內也將新添規劃多座過江通道,其中池州長江公鐵大橋等3座過江通道將成為「重點推動實施的79座過江通道」之一。《規劃》透露,2025年前,為滿足長江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南北交通運輸需要,將重點推動建設一批過江通道。其中涉及安徽的有10座。
  • 安徽要「搞大事」,境內一縣城可能「拆分」,池州未來有新縣城了
    池州也是一座蠻低調的城市,名氣不及省會合肥,並且也沒有周邊城市那麼大的現代化建設,更沒有作用黃山的黃山市那麼出名。雖然名氣不行,但是池州的經濟發展空間還是挺大的,境內發展當中,需要有著新的變化來取得更好的發展,而池州境內的這一縣城就有希望完成池州這一「心願」。安徽要「搞大事」,境內一縣城可能「拆分」,池州未來有新縣城了。
  • 池州一批單位和個人上榜!
    池州一批單位和個人上榜!其中池州這些集體和個人受表彰快來和小編一起看一看!一、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狀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二、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池州市貴池區供電公司安徽安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池州市氣象局
  • 安徽正在消失的古村,位於池州新嶺梅山腳下,皖贛交界處
    池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古村落生態文化正在漸漸地被現代文化所蠶食。沒落的古村,曾經的人和事,流傳過千千萬,而茅草滿牆垣,鳥雀不見蹤影,可嘆。
  • 早安池州|喜事連連!池黃高鐵建設傳來好消息!(語音播報)
    全線設池州、九華山、黃山西、黟縣東4個車站。2東至這個項目擬入圍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近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公示,東至縣漁政執法裝備建設項目成功入圍,此項目系長江「十年禁漁」首批專項建設項目。
  • 池州:一池江水清如許 江南岸上春風綠
    池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池州,長江南濱,九華山下。境內長江岸線162公裡,八百裡皖江,五分之二流徑池州。近年來,池州市委、市政府從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出發,在「水清」、「岸綠」上做文章,切實把長江池州段的水環境改善好、水資源保護好、水生態修復好。持續開展生態復綠、補綠、增綠、管綠,多管齊下提高含綠量和層次感,築牢長江沿線綠色生態屏障,讓長江池州段岸線綠起來、活起來、靚起來。
  • 東至縣住建局全面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我縣成立了以分管縣長任召集人、各縣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聯席會議組織,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縣住建局,並印發了《東至縣農村房屋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隨後各鄉鎮、各牽頭部門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二是橫向統籌技術支撐。
  • 【回首 「十三五」】池州「四好農村路」通達百姓幸福最深處
    其實,這只是池州「四好農村路」建設方便城鄉群眾生活、助力決勝全面小康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十三五」以來,全市實施農村公路建設4730公裡(其中,2016-2018年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701公裡,2018—2020年實施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2029公裡、危橋改造45座,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666.5公裡)。
  • 養鵝能賺錢嗎?怎樣養鵝賺錢
    養鵝能賺錢嗎?怎樣養鵝賺錢?這些問題是鵝養殖戶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 所有人,「池州的禮物暨首屆池州十佳旅遊商品」網絡投票開始啦!
    為豐富全域旅遊要素供給,做優做強我市旅遊商品,根據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池州的禮物暨2020年度池州十佳旅遊商品評選活動的通知》(池文旅〔2020〕43號)安排,「池州的禮物暨首屆池州十佳旅遊商品」網絡投票正式開始。
  • 養鵝技術大全:養鵝有風險嗎?
    鵝全身是寶,綜合綜合利用價值很高,飼養簡單,投入產出比高,飼養風險小和經濟效益優於養雞、鴨,一個致富的好門路。養鵝是以草換肉,鵝吃百草,能利用大量青綠飼料和一些粗飼料。那麼養鵝技術好學嗎?
  • 養鴨和養鵝的區別?養鴨養鵝效益分析
    在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殖一些家禽,最常見的就是雞鴨鵝了,那麼養鴨和養鵝有什麼區別?養鴨養鵝效益分析。 一,養鴨和養鵝有什麼區別 養鴨跟養鵝那是不同的。養鵝比較難養。特別是小鵝在20齡前是最麻煩的。太熱太冷都容易死。
  • 養100隻鵝好過養200隻鴨,養鵝真的很賺錢嗎
    鵝與鴨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家禽,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養殖。從市面上看,鵝的市場相對少,可是鵝的售賣價很高,比鴨價高出一半。而養鴨雖然成本低,養殖技術簡單易管理,價格沒有鵝價高,但為什麼養鵝比養鴨的反而稀少呢?有人說,養100隻鵝好過養200隻鴨,養鵝真的很賺錢嗎?
  • 養鵝 大美鵝教你把控養殖密度 養鵝就是養密度
    冬季養鵝,飼養周期短。養殖時注意密度,使鵝在冬季活動量少,增重快,合理運用塑料大棚養殖,為冬季養鵝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趕上春節前肉食品銷售旺季,市場需求旺盛。避免密度大產生危害就可以有較高收益。一、注意密度1、徐州大美鵝職業技術學院是目前我國首家從事養鵝技術培訓的專業機構。直屬於徐州大美鵝農牧生態養殖集團有限公司。
  • 現代化養鵝需要具備防治痛風條件 雛鵝管理防治鵝痛風技術 大棚養鵝
    大棚養鵝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養殖方式。其中主要是大棚建設的場含本比養殖場房屋建設的成本要低很多,養殖的規模和養殖的區域都可以擴大。但是利用大棚養殖衛生管理和疫病防治是非常關鍵的,那麼如何減少鵝痛風發生機率,我們就要建立全面的衛生防疫流程和準備工作。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大棚養鵝是如何做好衛生防疫的,這幾點注意鵝痛風看一下吧。
  • 農村養鵝比養雞賺錢,為什麼養雞的人多養鵝的卻很少
    過去農村的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隻或幾十隻雞,但卻很少有人養鵝。雞鵝都是家禽,它們的食譜也很接近,鵝除了不吃肉食外其糧食和剩飯以及青草它們都吃。雞的食譜除了和鵝的食譜基本相同外又多了一個肉食,也就是蟲子之類肉食雞吃,而鵝卻不吃。那麼,在養雞和養鵝之間相比,是養雞賺錢還是養鵝賺錢呢。
  • 合作養鵝 打卡致富
    村民給種鵝投放飼料。村民在養鵝場牧鵝。【偉大壯舉·扶貧印記】2019年11月,和田地區墨玉縣雅瓦鄉塘開希村養鵝場,兩個姑娘在白鵝的「大和聲」中投放飼料。村民努爾·麥麥提捧著一打蛋走出鵝舍,他在養鵝場每月可掙2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