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鵝圓了脫貧致富夢
初冬的東至縣木塔鄉蘇村村黃屋組,樹木青翠依然,收割後的田野上,一群雪白的大肥鵝,在悠閒地覓食、嬉戲,放鵝人在田埂上照看著,顯得悠然自在,還不時地哼幾聲黃梅戲唱段,讓小山村充滿了生機與靈動……
「那放鵝的就是我們黃屋組的貧困戶蘇的權。」熱情的村民在路邊向筆者介紹。
走近蘇的權,向他祝賀養鵝成功。他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真得感謝黨和政府!」今年57歲的蘇的權,臉上洋溢著笑容,看上去真不像一位年近6旬的老人,感覺渾身是勁,找不出以前生活艱辛留下的痕跡。
「我今年養了500隻鵝,現在存欄還有200來只,每隻重10斤上下,能賣180元左右,銷售收入8萬多元,能賺3萬元。」 蘇的權高興地介紹。
交談中了解,蘇的權以前是黃屋最貧窮的一戶,父親去世得早,由體弱的母親拉扯他和哥哥兄弟兩人長大,一直食不飽腹。改革開放後哥哥又患了精神病,他一面照顧老母親和哥哥,一面種三畝田持家,因家裡一直太窮,連親也沒娶上。
他說:「2014年,我80多歲的母親又中風癱瘓了,就在我走投無路時,村幹部及時來到我家,鼓勵我要樹立生活信心,要照顧好母親和哥哥。同時給我家評為貧困戶,又給我們落實了低保,接下來還幫助我哥哥辦理了殘疾證,落實了殘疾人兩項補貼,極大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
他介紹,在幫扶幹部的盡心幫助下,他開始到村菸葉和食用菌產業基地做臨時工創收,一年可增收7000餘元,加上各項補貼,2016年就順利實現了脫貧。
勤勞能夠脫貧,打拼可以致富。2019年他母親去世後,減輕他的一半家庭壓力,看到別的貧困戶一個個在創業致富,自己也想利用黃屋豐富的水草資源來養鵝,得到了幫扶幹部的大力支持,並獲得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資金支持。
他說:「黨的政策好,幫扶幹部視我如親人,還幫我落實了獸醫定期指導我進行生態放養,保證肉鵝品質和養殖成效。我就更有底氣拼搏一把了。」
一天到晚,割草、餵食,早上放出,下晚歸棚,風裡雨裡,還積極參加養殖知識培訓、扶貧夜校學習……。他說:「忙不怕,窮才怕呢!」
青山綠水、土肥草美。據悉,近幾年來,木塔鄉堅持走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生態種養殖業發展,產業利潤得到了顯著提升。「我的鵝是放養,吃的是蟲草和糧食,肉質鮮嫩,生態營養,好賣。加上政府『消費扶貧』政策幫助,現在我的鵝供不應求,這200來只,人家早就訂購了。」他指了指鵝群,會心一笑。
養鵝有了經驗,創業嘗到了甜頭。走進了小康生活,他創業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準備養1000隻,待10幾天後人家把老鵝調走,我就進鵝苗來。」蘇的權望著眼前的鵝群,憧憬著未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