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檢查有多重要?看看它的4個檢查範圍,你就知道查眼底很關鍵

2020-12-07 眼科醫生接傳紅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 接傳紅主任醫師

大家在體檢的時候,基本是先看視力表測視力,然後醫生會翻開眼皮看看有沒有沙眼。這種眼部檢查方法過於簡單,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達到全面檢查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在無眼睛視力急劇下降,長期出現重影、黑點、飛蠅症等特殊症狀表現,測視力、翻眼皮將將「夠用」。但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等群體,做眼部檢查時,一定要進行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是什麼?

沒有看過眼科的朋友大多搞不清眼底檢查是什麼,有些人覺得檢查眼底就是撐開眼皮看眼球下方。這是不正確的,臨床上眼底檢查是針對眼睛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等區域進行詳細的病變排查,也是很多眼科重疾的主要診治手段,如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黃斑變性等。

並且,眼底檢查不光針對眼病,很多全身性疾病也會從眼底反映出異常症狀,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變、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以及某類血液性疾病。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它的併發症之一就是視網膜病變,因此,不論病情發展到哪個時期的糖友(糖尿病患者),均屬於眼病尤其是視網膜病變的高危人群。

眼底需要檢查4個部分

眼底檢查並非單獨區域,可以說它包含了眼部所有關鍵區域,通常要檢查4個部分(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部分:視網膜

大家都知道,視網膜是我們視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視網膜發生病變或者脫離,那麼輕則視覺受限,重則永久性致盲。因此,眼底檢查視網膜非常重要。正常狀態的視網膜屬於透明狀,在檢查過程中會展現出較深的橘紅色。如果眼睛脈絡膜出現血管透見,視網膜表面會形成豹紋狀。檢查視網膜主要排查是否存在水腫、出血、液體滲出、脫離、色素斑、新生血管以及腫瘤等病變。

第二個部分:視盤

視盤處於視網膜中央區域偏內眼側(鼻側),可以看到一個圓形發淺紅色的部分,其直徑大概在1.5毫米左右,這就是視盤。視網膜上的血管和神經纖維運轉,都要通過視盤實現眼球上的進出。

在健康狀態下,視盤呈圓形有點兒橢,其周邊區域較清楚,中間部分呈現漏鬥樣的凹陷情況。如果發生某些眼病或大腦疾病,會引起視盤水腫,也就是視乳頭水腫。檢查視盤的時候,要關注它的形態、顏色、邊界清晰與否,還有中間正常的生理凹陷是否擴大或加深,以及出血、水腫、滲出、血管行經等。

第三個部分:眼內血管

視網膜動脈、靜脈就是我們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人體血管,它們屬於唯一開放式狀態存在。正常情況下的眼內血管顏色有兩種,動脈為鮮紅色,靜脈為暗紅色,二者管徑比例是2:3。眼底檢查要觀察它們的粗細、行徑、管壁反光和動靜脈交叉的區域是否存在壓迫或拱橋現象,還有是否存在新生血管、阻塞等情況。要知道,黃斑變性等眼科重疾都會有眼內血管的病症表現。

第四個部分:黃斑區

黃斑區是我們看東西最敏感的地方,它位於視網膜中心,在視盤直徑2-2.5PD處,有些人的黃斑區可能略大於視盤,也可能與視盤差不多大小。健康狀態下,黃斑區無血管出現,如果黃斑發生病變,那麼會出現水腫、滲出、出血、黃斑裂孔、新生血管等情況。當黃斑區發生病變,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永久性失明,即使治療也無法恢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做眼底檢查?那些你不知道的眼底秘密
    你做過眼底檢查嗎?你知道為什麼要做眼底檢查嗎?
  • 高度近視為什麼要每年檢查眼底
    為什麼要檢查眼底? 很多人在因為種種原因去到眼科就診的時候,眼科醫生都會要求患者做眼底檢查,有些人不太理解眼底檢查是什麼,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做眼底檢查,認為近視只要查視力表就好了。
  • 手把手教你眼底檢查三面鏡(非常全面實用)
    「間接眼底鏡」與「三面鏡」檢查的眼底更加細緻與全面,這兩種眼底鏡的優勢是觀察眼底的範圍很大,可以觀測到視網膜周邊的鋸齒緣部,且照明光線更亮、立體感更強。兩者相比,「三面鏡」檢查效果更好於「間接眼底鏡」。「三面鏡」的三個反射鏡的作用是觀察周邊視網膜,三個反射鏡和前表面所成的角度為59°、67°、75°。鏡面斜度愈大(角度愈小),越能夠看到眼底的周邊部分。
  • 眼底檢查三面鏡使用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全面實用)
    常用檢查眼底的方法有三種:直接眼底鏡、間接眼底鏡、三面鏡。
  •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眼底早發現早治療
    人民網哈爾濱12月8日電 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在就診過程,都會被醫生們叮囑「到眼科查個眼底,看看眼睛有沒有問題」或者是在出院指導上看到「定期複查眼底」的字樣,但許多患者及家屬以為這項檢查沒必要,或者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都查過一次了沒問題就不用再查了,一拖再拖,導致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全國愛眼日: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查眼底
    要知道真性近視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藥物或儀器,能安全有效的治癒近視,所以家長們不要被各種多媒體所宣傳的近視眼能治癒的不實廣告所迷惑。另外有些家長認為近視並不可怕,長大了做個近視眼手術就可以摘除眼鏡擺脫近視了,但是手術不能解決高度近視所導致的眼底病變,高度近視的眼底病變才是危害視功能的主要原因。
  • 這幾類人一定要定期檢查眼底!別等眼睛盲了再後悔!
    不少朋友會在後臺留言說:「為什麼自己感覺視力好好的,結果一到眼科醫生那,總被提醒要定期檢查眼底,這眼底檢查到底是什麼?怎麼個檢查法?」 也有人說一聽到自己得做眼底檢查,就有點害怕和排斥,擔心檢查出點什麼來。
  • 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查眼底?
    所以,生理性飛蚊症多見於中老年人、近視患者以及有白內障手術史的人。輕度的玻璃體混濁對視力的影響不明顯,一般情況下也無需治療。對於玻璃體混濁加重,出現玻璃體後脫離或者出血等改變,可以進行玻璃體雷射消融術或者玻璃體切割手術,中醫辨證治療亦有一定療效。  如果出現生理性飛蚊症,並伴有眼睛乾澀,可以用點氨碘肽眼液和玻璃酸鈉眼液,並注意用眼衛生。
  • 昆明普瑞眼科:600度以上近視人群每年查眼底真的很重要!
    原因在於:高度近視眼底病變概率比普通人高!  近視後,眼底可能有這些變化  有了近視,我們容易察覺到的變化就是視力變差,度數越高越看不清。  可好多人都不知道,除了視力,眼底也受影響,這個部位,就像照相機的底片,如果底片壞掉了,鏡頭再好也無濟於事。
  • 我只想配一副眼鏡,為什麼還要查眼底?
    視光醫生在給馨月做醫學驗光時,建議她做一個免散瞳眼底照相,對眼底做一個常規的檢查。一開始,馨月很不理解:「我只想配一副眼鏡,戴上了看東西就沒問題了,為什麼還要查眼底?」壹視光醫生耐心向馨月解釋說,眼底檢查是我們給視網膜做的一個常規「健康體檢」。
  • 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關注眼部健康,你要知道這些
    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 眼底,是眼球內後部的組織,也就是眼球的內膜,眼底疾病病種多,並且位於眼球深部,發病時必須要藉助工具輔助檢查眼科醫生用的像探照燈一樣的普通眼底鏡能看到眼底,但缺乏客觀的依據,同時不利於隨訪。眼底照相機的發明和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 眼底「相機」的原理和正常照相機的原理一樣,它透過人的瞳孔給眼底拍照來眼睛明確有無病變,病變程度。
  • 雙眼近視過千度 視網膜悄然病變 600°+可免費查眼底了
    20歲女孩左眼近視1250度,右眼近視1300度,一查眼底,竟已出現嚴重影響是覺得視網膜病變……。眼科專家為小丘進行眼底檢查相對中低度近視而言,高度近視絕不僅是眼鏡片厚點,生活不方便一點那麼簡單。眼科專家、廣州愛爾眼科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熊露主任提醒,對於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的人群,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眼底檢查排除失明隱患。高度近視是指超過600度以上即為高度近視。多數近視在18歲左右趨於穩定,但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成年後近視仍持續加深,甚至達到3000度以上。
  • 眼睛看不清,我以為是小問題,醫生卻說眼底出血了
    一個閒適的早晨,打算做個晨間瑜伽舒展身心。拜日式剛剛做到下犬式,感到左眼一陣模糊,以為是有東西進了眼睛,用力眨了眨眼卻毫無改善。進了洗手間打開鏡前燈仔細看看,眼睛裡乾乾淨淨,但是那片黑影卻還在眼前晃呀晃。當時倒是也不著急,除了有一片隨著我視線移動的黑霧之外,並無痛感,也沒有其他不適。我媽中午聽說了,只覺得我是看屏幕看多了,飛蚊症了。
  • 眼睛流血是什麼原因 眼底流血多是這四種原因
    眼底出血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引起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不用過分的擔心,很多人得了這個病會變得很焦躁,很害怕,其實不用擔心。眼底出血是因為視網膜引起的變異感染導致的,如果是患有腦出血腦血栓的人也會有眼底出血的症狀,血液循環不能正常流動,機體的神經受損,都有可能會導致眼底出血,下面是我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解決這個問題。
  • 眼睛紅了一大片,是不是眼底出血了?
    ——大夫,我眼底出血了。——什麼時候發現的?——就今天,一起床就看到眼睛紅了一大片。
  •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法操作及分析
    ,使眼底檢查結果更客觀、準確和動態,從而為臨床診斷、預後評價、治療、療效觀察以及探討發病機理等提供有價值的依據。(一)操作前的眼底檢查和準備事項:應根據情況預先用眼底鏡、前置鏡或三面鏡對眼底作全面檢查,詢問病人有無心血管及肝腎疾病史,變態反應及藥物過敏史,告知病人螢光素可引起噁心、嘔吐、蕁麻疹、低血壓、皮膚暫時性黃染等反應。藥物24~48小時後經小便排出,因而小便可以變黃。充分散大瞳孔。
  • 眼科醫生呼籲:4類人需定期檢查眼睛,避免致盲!
    眼睛是感官中最為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形成的大部分知識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看字、欣賞美景或看人物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光線,然後再把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最後傳給大腦。但一些人卻沒有好好的呵護眼睛,當眼睛有問題或視力下降時才後悔莫及,4類人需定期檢查眼睛,以免致盲。
  • 眼睛看不清,我以為是小問題,醫生卻說眼底出血了 | 果殼病人
    我媽中午聽說了,只覺得我是看屏幕看多了,飛蚊症了。但我還是抱著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擦亮的心情,晃晃悠悠去了醫院。醫生在鏡下一看我的眼睛,沉默了,緩緩跟我說,你這是出血了,先散瞳了再看,現在瞳太小看不清。散瞳後,醫生又在鏡下看了很久,讓我先去拍個眼底彩照,做一下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再來。
  • 眼科的檢查項目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  眼底有豐富的血管,由於某些原因會使眼底產生病變,從而造成視力的下降。為了觀察眼底血管的狀況,眼科醫生經常採用眼底螢光血管造影的方法。將被檢眼充分散瞳,從肘前靜脈快速注入螢光素後,用裝有特定濾光片組合的眼底照相機,專門拍攝眼底血管中螢光素循行時吸收激發光線後所發射出的螢光。
  • 眼底「小裂孔」,3天就看不見?眼睛有這4種表現要警惕視網膜脫離
    疫情管控期間,因為不能外出,在家玩手機的時間便比往常多了許多,到了四月,他便感覺眼睛疲勞、視物模糊。 四月中下旬,徐先生到漢陽艾格眼科醫院眼底病科進行常規的複查。經檢查,徐先生雖然視力為1.2,但是右眼眼底的視網膜上存在一個「裂孔」,需要儘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