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個詞,好多場合在在讚揚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上善若水」。不過大多數對這個詞的理解多多少少都有些偏差。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來詳細講一下。
要探明這個詞的真正意思,還得去尋找它的源頭。「上善若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老子》這本書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直譯過來就是,水是對萬物都有好處的存在,這麼重要的存在也不跟萬物爭鬥,不驕不躁,不與世俗爭名逐利,胸襟廣闊。擁有這樣的品格便可以稱得上是「上善若水」。
聽完這通解釋,我相信大家對水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水除了擁有廣闊的胸襟和與世無爭的氣度之外,還有更多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首先,水是一往無前的。水這種東西看似柔弱,其實堅韌無比,只要稍有空隙水便能迎頭進去。沒有什麼可以擋得住水,除非你把這汪水給蒸發乾淨,否則它是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的。
水是從容不迫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對人們那麼的重要,卻不想處在那麼高的一個位置,不驕不躁,看著世間百態,從容不迫。人們如果也能像水一樣從容不迫,便可以獲得內心真正的平靜。
水是簡單的。從化學組成上來水,水的化學式就那麼簡單。而且關於水的性質也都是無色無味,中性之類的詞彙。水不張揚,保持一種簡單平常的姿態存在於世間,用自己的平凡滋潤萬物。如果人們都能做到像水一樣簡單純淨,或許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純淨無暇。
水又是公平無私的。水對待任何事物都一視同仁,不管用什麼樣的器皿去盛放它,它都是用同一種姿態去面對,不會奉承誰,也不會去貶低誰。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下,擁有這種品格的人少之又少。
水還是團結的。只要有兩股水相遇,必會融合成為同一股水流,中間有多麼多的艱難險阻,他們總是會交織在一起。並且水的存在形式多樣,有雨水,有霧,有雪,有冰,可是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水總是能歸一於同一種存在形式,並且歸一之後的水都有著同樣的方向,這樣使得這些水有同樣的歸宿,發揮同樣的作用。社會中的人們不也是這樣嗎,如果大家都能像水一樣團結,能阻擋我們的困難會少很多。
這就是水,一種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物質,可載舟,可覆舟,可滋潤我們,也可以摧毀我們。對水保持一個敬畏的和學習的心,每個人或許都可以擁有水一般的品格。